第七单元综合检测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日常生活中获得的能量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
A.太阳能供热 B.电灯照明 C.天然气做饭 D.风力发电
2.酒精运输车须张贴的标志是( )
3.下列环境问题与燃煤无关的是( )
A.酸雨 B.臭氧空洞 C.全球气候变暖 D.雾霾
4.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火要虚”指可燃物要架空些,才能燃烧得更旺,这么做的目的是( )
A.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 B.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C.增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5.2022年11月9日是我国第31个全国消防安全日。下列常见火情的灭火方法错误的是( )
A.液化气着火,关闭阀门 B.高楼着火,用高压水枪灭火
C.森林失火,设置隔离带 D.油锅着火,用水浇灭
6.正确预防、处理事故,可以大大减少生命危险和财产损失。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吹风机长时间插在通电的插座上 B.做完饭后,及时关闭燃气阀门
C.大片草坪着火时,向顺风方向逃离 D.高层建筑物起火时,乘坐电梯逃生
7.石油仍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之一,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的分馏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
B.石油是古代生物遗骸经过复杂变化而形成的液态纯净物
C.大量使用石油会造成大气污染,应停止石油的开采和利用
D.石油在地球上的蕴藏量很充足,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8.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使用酒精消毒时远离火源 B.室内电器着火,先切断电源再灭火
C.堆放易爆物的仓库门窗关死,不能通风 D.乘坐公共交通时,不携带易燃易爆物
9.消防安全,人人有责。下列有关灭火器使用方法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提灭火器时,手靠近瓶口,容易提起
B.拔保险销时,放开手柄,有利于拔出
C.用力压手把时,手靠近瓶口,容易压下
D.对准火焰根部扫射,灭火物质覆盖可燃物,快速灭火
10.“火折子”被称为古代的打火机,其主要材料为土纸、棉花、苇絮等,晒干卷成长杆状,点燃后将火焰吹熄,装入竹筒内,需要时取出一吹就能复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土纸、棉花是可燃物,竹筒不是可燃物
B.竹筒不是完全密闭的
C.装入竹筒后,火折子已经完全熄灭
D.取出一吹即可复燃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11.某气体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点燃该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的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对气体组成的推断错误的是( )
A.可能只有氢气 B.可能只有甲烷
C.可能是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 D.可能三种气体都存在
12.“7150灭火剂”以雾状形式喷射到燃着的金属上时,立即发生燃烧反应。反应能很快耗尽金属物品附近的氧气,生成的玻璃状B2O3覆盖在金属物品表面,从而有效灭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灭火剂燃烧耗氧使金属表面缺氧
B.玻璃状B2O3覆盖在金属物品表面可以隔绝空气
C.该灭火剂保存时应注意密封放于阴凉处
D.该灭火剂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失火
13.我国空间站实现了水的循环使用,其原理如图。装置X为电解水装置,装置Y为氢氧燃料电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B.X中正负极产生气体体积比为2∶1
C.Y的工作原理为2H2+O2 2H2O
D.H2作燃料发电具有热值高的优点
14.逻辑推理是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故燃烧均能产生火焰
B.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故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C.可燃性气体跟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在空气中点燃一氧化碳时可能发生爆炸
D.燃烧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故灭火也要同时破坏这三个条件
15.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爆炸,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面粉换成煤粉也可能产生该现象
B.鼓入空气是为了增大装置内的压强
C.蜡烛熄灭的原因是体系内氧气耗尽
D.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可燃物燃烧越剧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
16.《天工开物·燔石》中介绍了“烧石成灰”的方法:将煤饼和石灰石隔层垒堆,柴薪放在最下方,引燃柴薪即可制成生石灰(如图)。同时还介绍了生石灰的用法:“置于风中,久自吹化成粉。急用者以水沃之,亦自解散。”(沃:浇)
(1)图中属于可燃物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
(2)最底层“柴薪”燃烧________热量,使温度________并达到煤饼的__________。
(3)“置于风中,久自吹化成粉。急用者以水沃之,亦自解散”。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风”指的是空气 b.“吹化”过程为缓慢氧化
c.“沃”的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17.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可燃冰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化石燃料。
(2)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拥有一颗绿色的“心脏”,是冬奥历史上首支氢燃料火炬。氢气作为燃料对环境的好处是__________,目前氢燃料不能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醇可以由玉米等粮食酿制,属于__________(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如图是工业上制取乙醇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向汽油中加入一定量乙醇制成乙醇汽油,好处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根据下图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一:将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另一物质a(可供选择的有玻璃碎片、小木块、乒乓球碎片)放在薄铜片的两侧,用酒精灯加热铜片中部,加热铜片利用了铜片的__________。若要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物质a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若要比较可燃物的着火点,物质a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在W形管两处分别放一小块红磷和白磷,塞好橡胶塞,然后将其放入80 ℃的热水中,可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待装置完全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可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测得的空气中氧气含量偏小,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三:用如图装置制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中的一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燃氢气前必须先________。
19.某小组以“探究燃烧的奥秘”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
任务一:认识燃烧
(1)酒精、煤(含硫)、天然气是生活中常见的燃料,下列不属于三者燃烧共有的现象是______(填序号)。写出酒精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发光 B.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放热 D.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任务二:探究燃烧的条件
(2)该小组同学按下列实验步骤开展探究。
步骤1:室温下,按如图组装装置,装入药品。
步骤2:将锥形瓶浸入80 ℃的热水中,观察现象。
步骤3:取出装置,打开K1、K2,从K1处缓慢通入约50 mL O2,再关闭K1、K2。
步骤4:将锥形瓶再次浸入80 ℃的热水中,观察现象。
通过上述实验,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若观察到步骤3中白磷未燃烧,步骤4中白磷燃烧,则能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三:调控燃烧
(3)报道显示:国内外一些煤田因发生煤层自燃,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一旦煤层自燃,请给出一条合理的灭火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四:再探铁的燃烧
(4)查阅文献:颗粒直径为20~30 nm的铁粉会在空气中会发生自燃生成氧化铁。结合已有知识,可知影响铁燃烧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2点)。
20.煤是社会生产、生活中重要的能源,其主要成分是碳。工业上常把煤进行气化、液化处理,使煤变成清洁能源。煤气化和液化的流程示意图如图:
(1)煤属于_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第①步操作相当于实验室中的________操作。
(2)第②步是精炼煤与水蒸气的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步通过化合反应得到一种燃料甲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加反应的CO与H2的质量比为________。
(4)第④步中,已知X属于氧化物,且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与硫酸中硫元素化合价相同,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5)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分析,该“煤的气化和煤的液化”生产流程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
21.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烟雾和有毒、有害物质,为了改善农村环境,提倡使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丙烯和丁烯等)等燃料代替柴草。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4.8 kg甲烷充分燃烧时,消耗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2)某同学有125元钱,想知道使用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哪个更划算,他查阅资料如下:
燃气 价格 热值
液化石油气 125元/瓶(13 kg/瓶) 45兆焦/kg
天然气 3.45元/立方米 36兆焦/立方米
由此可知使用__________更划算,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D B A D B A C C B A D B C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5分。
16.(7分)(1)柴薪(1分) 煤饼(1分)
(2)放出(1分) 升高(1分) 着火点(1分) (3)ac(2分)
17.(8分)(1)属于(1分) (2)无污染(1分)
制取成本高(或运输贮存困难)(1分)
(3)可(1分) C2H4+H2O C2H5OH(2分) 化合反应(1分)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合理即可)(1分)
18.(10分)(1)导热性(1分) 玻璃碎片(1分) 小木块(或乒乓球碎片)(1分)
(2)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1分)
量筒中的水被吸入W形管中(1分) 白磷的量不足(1分)
(3)Zn+H2SO4=== ZnSO4+H2↑(2分)
收集氢气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1分) 验纯(1分)
19.(10分)(1)B(2分) C2H5OH+3O2 2CO2+3H2O(2分)
(2)步骤2中白磷未燃烧,步骤4中白磷燃烧(2分)
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1分)
(3)取土掩埋,隔绝空气(1分) (4)铁的表面积;氧气的浓度;温度(2分)
20.(10分)(1)混合物(1分) 过滤(1分)
(2)C+H2O CO+H2(2分)
(3)CO+2H2 CH3OH(2分) 7∶1(2分)
(4)SO3(1分)
(5)原料全部转化为产品(或实现“零排放”,不对环境造成污染)(1分)
21.(10分)(1)解:设消耗氧气的质量是x。
CH4 + 2O2 CO2+2H2O(1分)
16 64(1分)
4.8 kg x(1分)
=(1分),x=19.2 kg(1分)
答:消耗氧气的质量是19.2 kg。(与设合并1分)
(2)天然气(2分) 花同样多的钱,使用天然气获得的能量更多(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