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师生共用导学稿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数学(上)师生共用导学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3-09-30 09:1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年级数学(上)师生共用导学稿
课型:新授课 备课人:张利军 主审:段玉峰
教学内容:垂线和平行线的画法(例2、例3)。
教学目标:1.掌握平行线和垂线的画法,灵活运用绘图方法画图。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3.了解数学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线和垂线的画法。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画法。教学过程:
预习检测。 判断 1、 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互相垂直。( ) 2、 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它就一定与另一条垂直。( ) 3、 长方形相对一两条边是一组平行线。( ) 4、 两条直线不相交,这两条直线一定互相平行。( ) 二、自合探究。
(一)、例2.(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1、自主探究。观察课本图例,思考怎样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2、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尝试画出过直线上一点的垂线。
3、自主探究。独立尝试画出过直线上一点的垂线。
4、小组展示。

例2(2)、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该怎样画呢?试一试。
1、自合探究。思考怎样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2、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尝试画出过直线外一点的垂线。
3、自合探究。独立尝试画出过直线外一点的垂线。
4、小组展示。
例2、(2)、点到直线的距离。
自主探究。把直线外一点A与直线上任意一点连接起来。测量所画线段长度。思考规律。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得出结论
(二)、例3(1)怎样画平行线呢?
1、自主探究。观察课本图例,思考怎样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2、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尝试画出过直线上一点的平行线。
3、自主探究。独立尝试画出过直线上一点的平行线。
4、小组展示。画出过直线外一点的平行线。

例3(2)平行线间的距离。
在右上边这两条平行线之间画几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
自主探究,思考规律。
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例3(3)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1、自主探究。2、合作探究。3、小组内交流展示。
三、展示提升。1、展示。2、质疑。3、释疑。
四、课堂小结。学生谈收获,教师点拨。
五、检测反馈。1.过A点分别画出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A.
六、拓展延伸。1、画一个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
四年级数学(上)师生共用导学稿
课型:新授课 备课人:张利军 主审:段玉峰
教学内容:垂线和平行线(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理解垂直和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特殊的两种位置关系,会初步辨析垂线和平行线。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类、比较等环节,认识垂线和平行线,感知生活中垂直和平行的现象。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平行线”“垂线”等概念。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测。
1、说出直线的特点。
2、画一条射线并反向无限延伸。
3、随意画一组直线。
4.、画一个直角。
5、沿着直尺的一组对边画出一组直线。
二、自合探究。
1、自主探究。(1)、把所画直角的两边反向无限延伸。
(2)、把随意画一组直线无限延伸。
(3)、观察所画出的三组直线,探索它们的位置有何特点。
2、教师点拨。这些直线都在同一个表面上,我们就可以说这些直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3、合作探究。例1在纸上画出任意两条直线,会有哪几种情况?
(1)、 根据所画直线,小组讨论,并进行分类。
(2)、合作探究。仔细阅读课本65页内容。讨论这三组直线的位置关系分别属于哪一类?
(3)、合作探究:再次把刚才的每组直线位置进行分类。
(4)、小组内展示。
(5)、教师点拨: 相交和平行、垂足。
(6)、自主探究:仔细体会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的内涵。
三、展示提升。
1、展示交流。 2、质疑。3、释疑。
四、课堂小结。学生谈收获,教师点拨。
五、课堂检测。
1、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平行或垂直的例子?
2.把两根小棒摆成和第三根小棒平行。这两根小棒互相平行吗?
3、把两根小棒摆成和第三根小棒垂直。这两根小棒互相垂直吗?
4、判断:直线L是平行线。直线L是垂线。
5、判断每组直线的位置关系。

六、拓展延伸。找出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的两条线段,并标出垂足。
教学反思
平行和垂直检测题
课型:练习课 备课人:张利军 主审:段玉峰
一、填空。
1、在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会( ).
2、把两根小棒都摆成和第三根小棒平行,看一看:这两根小棒互相( ).
3、把两根小棒摆成和第三根小棒垂直,看一看这两根小棒互相( ).
4、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所有线段中垂直线段( ).
5、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画几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可以发现( ).
6、观察下边的正方形对角线,你能得出( )的结论.
7、下面各组直线,( )互相平行,( )互相垂直.
8、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说这两条直线( ).
9、图中最短的一条线段是( ).
10、在长方形中,每组对边( ) .
11、在直线上画出3条垂线,想一想它们的关系是( )。
12、如果在同一平面内画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就( ).
13、在两条平行线之间有4条垂直线段,这4条垂直线段之间的关系是( ) .
二、判断。
1、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可以画无数条。( ) .
2、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 .
3、在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不是平行就是相交.
4、直线L是平行线。直线L是垂线。
5、点到直线的距离最短。
三、画图。
1、用一把直尺和一个量角器,怎样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2、过A点画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
3、过下图角内的点B分别画出角两边的垂线和平行线。
A. B.

4、要从幸福镇修一条通往公路的水泥路。怎样修最近呢? 幸福镇 .
5、画一个长3CM和 宽2CM的长方形。
四、找一找。1、找出每个图形中有几组平行线和垂线。
四年级(上)师生共用导学稿
课题: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课型:新授 备课:任红梅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2.使学生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用集合图表示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教具:图形,剪子,七巧板
预习检测:
一、创设情景 感知图形
1.出示校园图(70页)
在我们美丽的校园中,你能找到那些四边形?
2.画出你喜欢的一个四边形,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
展示学生画出的四边形,请标出它们的名称。
二、合作探究:
1.从四边形的特点来看,四边形可以分成几类?
2、讨论: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三、交流展示: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 )。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 )。
四、课堂小结:
用集合图表示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你能用这个集合圈来表示他们的关系吗?
五、检测反馈:
1.判断:
①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
②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③一个梯形中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
④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2、在梯形里画两条线段,把它分割成三个三角形。你有几种画法?
3、七巧板拼一拼
用两块拼一个梯形
用三块拼一个梯形
③用一套七巧板拼一个平行四边形
4、下面的图形中有( )个大小不同的梯形。
5、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把1张梯形纸剪一次,再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6、七巧板拼一拼
用两块拼一个梯形
用三块拼一个梯形
③用一套七巧板拼一个平行四边形  
六、拓展延伸:
1.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图形,然后拼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是什么三角形?有几种剪拼的方法?
2.把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剪一下,分成两个梯形,有多少种剪法?
四年级(上)师生共用导学稿
课题:平行四边形和梯形71-72页 课型:新授课
备课:任红梅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梯形的底和高以及底和高的意义并会画梯形的高。知道什么叫等腰梯形以及等腰梯形和梯形的关系。
2、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并会画高,理解并探究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
重点、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梯形底和高的意义并会画梯形的高。
教具:图形,剪子
预习检测:
一、预习检测:
自己画出不同种类的四边形。
二、合作探究:
例二、用四根硬纸条钉成一个长方形, 然后用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1)、自己动手做一做。
2)、观察、讨论。
3)、结论:平行四边形( )。
2.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1)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2)找出相对应的底和高。
(3)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三、交流展示:(画出下面两个图形的高)

四、课堂小结:
五、检测反馈:
1、自己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并分别画出它们的高。
2、给下面每条直线上做两条垂线。看一看,这两条垂线有什么关系?
3、下面的四边形哪些是对称的?并量一量各个角的度数,计算出每个图形四个角的和。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4、量出下面平行四边形各个角的度数。你能发现什么?
六、拓展延伸:在表中适当的空格内画“∨”。
对边平行且相等
两组对角都相等
4个角的和是360度
四边形
梯形
平行四边形
菱形
长方形
正方形
第四单元单元检测
主备人:任红梅
一、填空题。
1、梯形里一组互相平行的对边分别叫做梯形的(   )和(   )。
2、平行四边形的(  )组对边分别平行。
3、线段有( )个端点,射线只有( )个端点,直线( )端点。
4、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 )。
5、过一点可以画( )条直线,过两点可以画( )条直线。
6、120°的角比直角大( )度,比平角小( )度。
7、1周角=( )平角=( )直角
8、两条平行线间可以画( )条垂直的线段,这些线段的长度都( )。
9、标出下列各图形的底和高。

10、下午5时,时针与分针形成的较小角是( )角,是( )度。
11、平行四边形的四个内角和是( )度。
12、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 )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 )。
13、下图中平行四边形有( )个,梯形有( )个。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一条射线长1亿米。 ( )
2、15°的角在放大10倍的放大镜下看变为150°的角了。( )3、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作平行线。( )
4、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
5、平行四边形不易变形。 ( )
6、6时整,时针和分针成平角。( )
7、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
8、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
9、角的两边画得长一些,这个角就大一些。( )
10、两条直线相交可以组成4个角,相对的角的大小一定相等。………( )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可以度量的线是( )。 A、直线 B、射线 C、线段
2、3时整,时针和分针所夹的较小角是( )。 A、锐角 B、直角 C、钝角 D、平角
3、下图中,图( )是射线。 A、 B、 C、
4、把一个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是( )度角。
A、1 B、90 C、180 D、360
5、有四条对称轴的图形是:( )
A、正方形 B、平行四边形 C、等腰梯形 D、长方形
6、下面四句话中,错误的是( )
A、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一定相等 ; B、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C、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D、平行四边形对角一定相等。
7、从一点引出两条(   )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A、直线     B、线段     C、射线
8、在同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一定( )。
A 、互相垂直 B、互相平行 C 、前两种都有可能
19、只用一副三角板,可以拼出( )度的角。
A、100 B、75 C、125
四、操作题。
1、画出下面各角。(并写出一个角的画法)
72° 165°


2、经过A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
                   A?
(1) (2)
     
A?


五、计算题。
1、右图中,∠1=90°,∠3=30° 1 2
∠2=( )度
∠4=( )度 4 3

2、下图中,已知∠1=30° 2
那么∠2=( ) 3 1
∠3=( ) ∠4=( ) 4
四年级数学(上)师生共用讲学稿
课 题:口算除法 课 型:新授课
备 课:段玉峰 审 核:
学习目标:
1、会口算整百、几百几十的数除以整十数的除法。
2、能正确估算简单除法。
3、会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口算方法
难点:估算的计算过程
一、预习导学:
1、口算:
27÷3= 14÷7= 32÷4=
72÷8= 60÷5= 45÷9=
2、估算:
19÷4= 37 ÷ 12=
3、提问: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怎样做?
二、合作探究
1、学校有80个气球,每班分20个气球,可以分给几个班?
弄清题意,口述条件问题。
分析数量关系。
列出算式。
探讨口算方法,讲给小组内同学听。
检验作答。
2、如果气球总数有83个,每班分20个气球,可以分给几个班?
如果气球总数有80个,每班分19个气球,可以分给几个班?
思考:这里能整除吗?可以用估算的方法以近似值表示吗?
列式计算
小结知识
三,交流展示
1,60÷20= 80÷40=
82÷20≈ 89÷30≈
2、学校有120面彩旗,每班分3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列式计算
估算
122÷30≈ 120÷28≈
小结知识: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法估算,先分别求出除数和被除数的近似数。(除数省略十位后面的尾数,被除数可以把百位后面的尾数省略,也可以把十位后面的尾数省略,然后求两个近似数的商)
四、检测反馈:
1、口算:
90÷30= 60÷30=
180÷30= 350÷50=
2、估算:
93÷30≈ 80÷38≈
184÷30≈ 350÷72≈ 四、拓展延伸
果园里要给536棵果树喷药,每天喷90棵,完成这项任务大约要多少天?
五、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上)师生共用讲学稿
课 题:笔算除法(一) 课 型:新授课
备 课:段玉峰 审 核:
学习目标:
1、两位数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能正确进行两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
学习重、难点:
笔算除法的试商方法
一、预习导学
1、( )最在能填几?
34 ×( )< 95 28 ×( )< 86
17 ×( )<76 47 ×( )< 88
2、口算:
180 ÷ 30= 720 ÷ 30=
840÷ 40= 400 ÷ 80=
3、预习81页内容:
二、合作探究
例 92本连环画,每班分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式
可以先估算一下结果会怎样,组内交流
思考:能分完这92本连环画吗?剩余基本哪?

列式计算并写出竖式计算过程
点拨:根据估算探索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方法:把92看作90,在个位上商3
学生汇报、小组检查
小结笔算除法的方法: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后的余数应比除数小。
三,交流展示(竖式计算)
82 ÷ 20 86 ÷ 40

四、检测反馈
30 ÷ 10 40 ÷ 20
64 ÷ 30 89 ÷ 40
教师巡察指导、小组内检查讲评
五,红星商场的体育用品商店里一个足球卖30元,用75元钱可以买多少个足球,还剩有多少钱?
五、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上)师生共用讲学稿
课 题:笔算除法(二) 课 型:新授课
备 课:段玉峰 审 核:
学习目标:
1、学习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类比推理能力。
重、难点:把口算、估算结合,让学生掌握试商方法。
一、预习导学
1、两位数除以两位数的方法是什么?
2、被除数扩大10倍,除数不变,商应该怎样?
二、合作探究
例 学校有140本故事书,发给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思考:
1、看题 独立完成
2、这道题除法题给前面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3、怎样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呢?
4、点拨:被除数前两位比除数小,就除前三位。
用口算和估算结合试商。
三、课堂小结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方法
四、交流展示
1、计算:
280 ÷ 35 432 ÷ 48 234 ÷ 78
五,检测反馈
1、计算
576 ÷ 64 579 ÷ 64 288 ÷35
2、两堆西瓜共重大612千克,刚好能平均分给68位老人。每位老人分得多少千克?
五、拓展延伸:
小明在计算除法题时,把除数32写成了23,结果算出的商是21余17,正确的商是多少?
六、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上)师生共用讲学稿
课 题:笔算除法(三) 课 型:新授课
备 课:段玉峰 审 核:
学习目标:
1、学习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类比推理能力。
重、难点:把口算、估算结合,让学生掌握试商方法。
一、预习导学
1、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时怎样试商?
2、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写在哪里?
二、合作探究
例 李老师用84元到书店买了21本《作文选》,一本《作文选》多少元?
思考:
1、找到已知条件和所提出的问题
2、如何试商,同桌交流
3、独立答题,列式计算
4、教师讲评、课堂小结
例 王老师有196元,要买39元一本的词典,最多可以买多少本?还剩多少元?
1、读题,弄清题意
2、独立答题
3、检查纠错
三,课堂小结
四、交流展示
列竖式计算:
69 ÷ 23 324 ÷ 81 234 ÷ 78
五,检测反馈
1,90 ÷294 185 ÷37 288 ÷35
2,某种杂志是月刊,每月发行一期,最新的一期是第72期,这份杂志创刊多少年了?
五、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上)师生共用讲学稿
课 题:笔算除法(四) 课 型:新授课
备 课:段玉峰 审 核:
学习目标:
1、学习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类比推理能力。
重、难点:让学生掌握试商方法。
一、预习导学:
列竖式计算:
69 ÷ 23 324 ÷ 81 234 ÷ 78
二、合作探究
例 学校礼堂每排有26个座位,四年级共有140人,可以坐满几排?还剩多少人?
思考:
1、找到已知条件和所提出的问题
2、如何解答,同桌交流答题思路
3、独立答题,列式计算
试商:把26看作30,先用4来试商,余数比除数大,再用5做商。
三,课堂小结

四、交流展示:
列竖式计算:
96 ÷ 16 200÷ 25 104 ÷ 26 207 ÷ 22
1、把试商的过程讲给其他同学听。
2、完成练习
五,检测反馈
780 ÷ 26 = 898 ÷ 28= 544 ÷ 17=
966 ÷ 46= 486 ÷ 27= 720 ÷ 18=
小组内检查纠错、课堂讲评
六、拓展延伸:
某种上衣的售价是买一件29元、买两件49元,李叔叔有185元,最多可以买多少件?还剩多少钱?

七、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上)师生共用讲学稿
课题:商是两位数的笔算处法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段玉峰 审核:
学习内容:课本第89页例4,练习十六。
学习目标:
1、掌握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的计算方法。
2、通过与商是一位数笔算除法的比较,体会商是两位数除法的笔算过程。
学习重点:正确笔算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学习难点:每一步商的位置要正确,明白例题中各位商0的道理;明白每求出一步商,阿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 )最在能填几?
34 ×( )< 95 28 ×( )< 86 17 ×( )<76
47 ×( )< 88 23 ×( )< 61 32 × ( )<90
2、计算:
560 ÷ 8 = 148 ÷ 37 =
二、合作探究:
(一)出示例4(1)学校共有576名学生,每18人组成一个环保小组。可以组成多少组?
1、轻声读题,想一想:怎样列式?

2、比较: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

3、自己完成计算: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
(二)出示例4(2)十月是学校环保月,共收集了930节废电池,平均每天收集废电池多少节?
1、轻声读题,想一想:怎样列式?

2、比较: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

3、自己完成计算: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
三、交流展示
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
四、课堂小结:
1、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从被除数的( )除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 )位,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 ),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 )。
2、知识小结:如果前两位正好够除,切记商的个位上一定要写0。
五、检测反馈:
1、先计算,再说试商过程:
780 ÷ 26 = 898 ÷ 28= 544 ÷ 17=
966 ÷ 46= 486 ÷ 27= 720 ÷ 18=
2、384名同学去植物园参观,每小32名编成一组,可以编成几组?
六,拓展延伸:
5人一天可植树80棵,照这样计算960棵树苗,多少人一天才能植完?
五、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上)师生共用讲学稿
课题:商是两位数的笔算处法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段玉峰 审核:
学习内容:课本第93页例5,练习十七。
学习目标:
1、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
2、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类比推理能力。
重、难点:把口算、估算结合,让学生掌握试商方法。
一,预习导学:
1、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方法是什么?
2、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可以是几位数?
3、被除数扩大10倍,除数不变,商应该怎样?
二,合作探究
例 养鸡场运来不688千克饲料,每天要用86千克,这些饲料够用几天?
思考:
1、看题 独立完成
2、这道题除法题给前面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3、怎样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呢?
4、根据以前所学知识怎样算?
5、点拨:被除数前两位比除数小,就除前三位。
用口算和估算结合试商。
三、总结知识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方法
四、交流展示:
280÷35 432÷48 234÷78
五,检测反馈
1, 576÷64 579÷4 288÷35
2、两堆西瓜共重大612千克,刚好能平均分给68位老人。每位老人分得多少千克?
3、四年级有女生23人,男生24人,共管理141棵花,平均每人管理多少棵花?
五、拓展延伸:
小明在计算除法题时,把除数32写成了23,结果算出的商是21余17,正确的商是多少?
六、教学反思:
小学四年级(上)师生共用讲学稿
课题:《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整理与复习
口算:(20分)
20×4= 50×2= 80×6= 60÷20= 240÷40=
150÷30= 160÷40= 400÷50= 560÷70= 490÷70=
540÷90= 720÷80= 360÷40= 480÷80= 560÷70=
200×4= 300÷50= 350÷70= 420÷60= 320÷40=
二、填空题:(12分)
1、( )里最大能填几?
40×( )<319 90×( )<640
80×( )<570 70×( )<500
2、720÷24的商是( )位数,商的最高位是( )位。
3、196÷39,把39看作( )来试商,444÷74把74看作( )来试商。
4、200里面有( )个40,有( )个50。
5、甲数÷乙数=8,如果甲数扩大10倍,乙数扩大10倍,那么商是( );
如果甲数缩小100倍,乙数也缩小100倍,那么商是( )。
6、900÷30=90÷( )=( )÷150=( )÷2=8100÷( )
三、用竖式计算:(24分)
92÷23= 324÷81= 775÷25=
960÷40= 384÷16= 140÷27=
四、列式计算:(10分)
234是13的多少倍? 700里面有多少个28?
五、解决问题。
1、一辆摩托车16小时行56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果园有480箱苹果,每次运走40箱,要运几次才能运完?
3、学校图书馆有325本连环画,每班借40本,可以借给几个班?还剩几本?
4、李老师有250元,要买38元一本的词典,可以买多少本?还剩多少元?
5、小花家到学校的路程是702米,小花每分钟走54米,小花从家到学校要走多少分钟?
6、王师傅带900元买同样的排气扇,买了13台排气扇,剩55元。每台排气扇的价钱是多少元?
六、数一数。
(1)在下面图中我能找到( )个平行四边形。
(2)图中有( )个三角形 ,( )个平行四边形,
( )个长方形,( )个梯形。
四年级数学(上)师生共用讲学稿
课题:统计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柴爱红 审核:
学习内容:课本第99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并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难点:根据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
教学过程:
预习检测:(5分钟)
 一、预习导学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知道我们自己所在的县(区)有多少人吗?下面是某地区1985~2000年城镇和乡村人口的数量,并把相关数据制成了复式统计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制作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地区
1985
1990
1995
2000
城镇
30
32
34
37
乡村
23
22
21
20
完成下面两个统计图
人数|万人
年份
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复式统计表,分别完成某地区城镇和乡村人口的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思考: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是怎么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的?
  三.交流展示。
  (1)展示学生绘制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讨论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
 四,检测反馈
 1,独立完成例题后的第(1)~(3)题,第(4)题全班交流。
1).哪年城镇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2).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3).哪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哪年最少?
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2.完成第101页的“做一做”。
性别
生物
体育
音乐
美术
男生
15
20
10
8
女生
18
16
14
12
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回答下面问题:
人数|人
小组
,(1)哪个课外小组的男生最多?哪个课外小组的女生最多?
(2)哪个课外小组的人数最多?哪个课外小组的人数最少?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4)你们年级有课外小组吗?如果有,请做个调查。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六.拓展延伸:
  ①请你调查你们小组同学一周内爸爸妈妈每天的睡眠时间,制成统计表。
  ②根据复式统计表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③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四年级数学(上)师生共用讲学稿
课题:统计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柴爱红 审核:
学习内容:课本第105页例2,
教学目标:1.在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并学习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问题,并能对已给出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
3.在合作,交流中经历统计全过程,培养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准确提出问题并正确解决问题。
难点:分析,整理已给的信息,能根据信息说明自己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5分钟)
调查本班同学对蔬菜的喜好情况(白菜,茄子,萝卜)男女每人各选两种
1.请制成统计表
2.根据统计数据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二.合作探究(10分钟)
教学例2:(教材105页)问题导入:
甲乙两个停车场车辆停放情况统计表如下:
停车场
轿车
面包车
大客车
货车

28
12
6
4

24
10
7
3
复式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你能把它补充完整吗?
数量辆
(1)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三.交流展示(8分钟)
甲乙两个地区,甲地区绿化搞得好,乙地区树林和草地遭到破坏。甲乙两地区近年来降水量如下表。
地区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2000年

600
650
680
720

600
560
520
490
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1)1985年甲.乙两个地区降水量各是多少?2000年呢?
(2) 你还得到了什么信息?你有什么建议?
四.课堂小结:
五.检测反馈(10分钟)
练习二十第1.2题
六.拓展延伸(5分钟)
某超市第一季度甲.乙两种品牌酸奶销售情况如下表: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甲品牌/箱
78
90
105
110
乙品牌/箱
120
104
85
90

(1)根据统计表制作统计图
(2)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上)师生共用讲学稿
课题:总复习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 审核:
 教学目标:
  1、 过复习,巩固横向、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2、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5、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 :教科书的第120页的第13题,教科书的第123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3题
教学重难点: 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根据统计图开放性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统计”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复习统计。
  2、打开数学书看第六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二、复习知识点
  1、统计
  问: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画复式条形统计图需要注意什么?
  2、总复习13题。
  回答问题。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练习二十一13题
  根据数据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回答所给的问题,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
  三、综合练习:
  1、读出下面各数,然后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60400 9024700 24950000 695200 38000200 305076000
  1、 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七百八十万零二十人
  十五亿三千零八万零九
  四亿零五十万零三
  4、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127×63 3276÷84 74×59
  5、估算:297×3 789×4 5392÷9
  6、1)125的40倍是多少?
  2)756里面有多少个18?
  3)把800平均分成40份,每份是多少?
  4)884是34的多少倍?
  7分别画一个50度、90度、135度、180度、360度的角
  8、你会用画平行线的方法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9、你会用一张长方形纸做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10、解决问题
 
 1)一只山雀5天大约吃800只害虫,30天大约能吃多少只害虫?
 
 2)有624人乘船游玩,每条船可坐50人,要同时出游至少需要多少只船?
  
四。总结: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综合练习试卷。
小学四年级(上)师生共用导学稿
课题:期末测试题 主备人:孙云玲
一、我会算
210×30= 650÷50= 2500+60= 720÷9+120=
307×60= 402×18≈ 5392÷9≈ 50×0+60=
二.会会填
1.40080500读作( ),一千零三十二万零五十写作
( )。2003年我国移动电话用户大约有268690000户,把横在线的数改
写成用“万”作单位是( )户。 “8”在( )位上,表示( )。
2.896÷32的商是( )位数,商的最高位应写在( )位上。两个数的商是5,
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8倍,商是( )。
3.450×70的积是末尾有( )个零。
4.李平大叔今年收橘子1328 千克,大约是( )千克。
5.□□□÷75=5……( ) 余数最大是( ),这时的被除数是( )。
6.一个数和24相乘,积是1200,如果这个数缩小10倍,积变成( )。
7.( )里最大能填几? ( )×24<100 46×( )<217
三.法官判是非(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至2002年,我省的人口为3282万人,这是一个近似数。( )
2.两个高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拼在在一起还是平行四边形( )。
3.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 ( )
4.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
5.370÷30=37÷3=12……1 ( )
四.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5分)
1.下面各数,只读一个零的数是( )。
①2003400 ② 2003040 ③ 203400
2.下面各数四舍五入后都是42万,其中( )最接近42万。
①424500 ② 420099 ③ 419820
3.角的两条边是( )
①直线 ②射线 ③ 线段
4.下面各题,计算结果与140÷20不相等的是( )。
①280÷40 ②1400÷20 ③560÷80
5.下面3时整,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是( )。
①锐角 ②直角 ③平角
五.计算:在○里填上“<”“>”或“=”。
120×20○12×200 500×10○10×55
六.动手操作我能行。
1.作一个125度的角。

2.画一个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

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2.李老师拿了1000元去购买体育用品,他买了24个小足球,还剩下88元。每个小足球多少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