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平行线的性质 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7.4 平行线的性质 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9-02 18:20: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北师大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
4 平行线的性质
导入新课
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数量关系又该如何表达?
思考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是什么?
1.同位角相等
2.内错角相等
3.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
探究新知
思考
根据“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你能作出相关的图形吗?
A
C
E
2
1
F
D
B
M
N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已知,如图,直线AB∥CD,∠1和∠2是直线AB、CD被直线EF截出的同位角.
求证:∠1=∠2.
文字语言
符号语言
A
C
E
2
1
F
D
B
M
N
你能根据所作的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吗?
已知:如图,直线 AB∥CD,∠1和∠2是直线 AB,CD 被直线 EF 截出的同位角.
求证:∠1=∠2.
A
C
E
2
1
F
D
B
M
N
如果∠1≠∠2,AB与CD的位置关系会怎样呢?
A
C
E
2
1
F
D
B
M
N
证明:
假设∠1≠∠2,那么我们可以过M点作直线GH,使∠EMH =∠2,如图所示.
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知GH∥CD.
又因为AB∥CD,这样经过点M存在两条直线AB和GH都与直线CD平行.
这与基本事实“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相矛盾.
这说明∠1≠∠2的假设不成立,所以∠1=∠2.
G
H
归纳总结
一般地,平行线具有如下性质:
定理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b(已知)
应用格式:
b
1
2
a
c
探究新知
探究
利用上述定理,你能证明哪些熟悉的结论?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证一证!
定理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互补
已知:如图,直线 l1∥l2,∠1和∠2是直线 l1 , l2 被直线 l 截出的内错角.
求证:∠1=∠2.
证明:
∵ l1∥l2(已知),
∴ ∠1=∠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1=∠2(等量代换).
又∵ ∠2=∠3(对顶角相等),
定理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已知:直线a∥b,∠1和∠2是直线a,b被直线c截出的同旁内角.
求证: ∠1+∠2=180°.
证明:∵a∥b (已知)
∴∠2=∠3 (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180° (平角等于180°)
∴∠1+∠2=180 ° (等量代换) .
1
2
b
c
3
a
应用举例
例1 已知:如图,b∥a, c∥a, ∠1,∠2, ∠3是直线 a,b,c 被直线 d 截出的同位角.
求证:b∥c.
证明:
∵ b∥a(已知),
∴ ∠2=∠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c∥a(已知),
∴ ∠2=∠3(等量代换).
∴ ∠3=∠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归纳总结
定理: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简述为: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归纳总结
证明一个命题的一般步骤:
(1)弄清题设和结论;
(2)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图形;
(3)根据题设和结论写出已知,求证;
(4)分析证明思路,写出证明过程.
例2 如图,已知∠ABC+∠C=180°,BD平分∠ABC.∠CBD与∠D相等吗?请说明理由.
解:相等,
理由:∵∠ABC+∠C=180°,
∴AB∥CD.∴∠D=∠ABD.
∵BD平分∠ABC,
∴∠CBD=∠ABD.
∴∠CBD=∠D.
课堂小结
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
判定
性质
已知
得到
得到
已知
随堂练习
1.请你完成定理“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的证明.
已知:如图,直线 l1∥l2,∠1和∠2是直线 l1 , l2 被直线 l 截出的同旁内角.
求证:∠1+∠2=180°.
证明:
∵ l1∥l2(已知),
∴ ∠2=∠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 ∠1+∠3=180°(平角定义),
∴ ∠1+∠2=180°(等量代换).
1.如图,已知直线DE经过点A,∠1=∠B,∠2=52°,则∠3的度数为( )
A.52°   B.38°   C.130°   D.80°
A
2.如图,已知直线a⊥c,b⊥c,∠1=140°,那么∠2的度数是( )
A.40° B.50° C.60° D.140°
A
3.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D=120°,∠DCA=20°,求∠BCA和∠DAC的度数.
解:∠BCA=40°,∠DAC=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