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2022-2023学年上学期七年级“一课一练”:1.3科学观察【word,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2022-2023学年上学期七年级“一课一练”:1.3科学观察【word,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7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9-02 15:3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观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各项活动中属于观察的是( )
A. 上网搜索资料 B. 用望远镜看星空 C. 去图书馆查阅书刊D. 进行人口普查
2.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最恰当的观察结论是(  )
A.水和酒精都会蒸发 B.水蒸发的速度比酒精快
C.酒精蒸发的速度比水快 D.水和酒精都是液体
3.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时,首先要做的是( )
A. 设计方案 B. 推论C. 观察D. 实验
4.在做“观察蜗牛”的实验时,为达到实验目的,最适合借助以下哪种工具( )
A.显微镜 B.试管 C.放大镜 D.停表
5.小虎在寻找蜗牛时,记录了不同环境下发现蜗牛的数量(如表所示)。据此,你可推测最适宜蜗牛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
环境 蜗牛数量(只)
水泥路上 0
种花的湿花盆底下 21
水槽边的石头下 11
干草地中 2
A. 阳光充足 B. 阴暗潮湿 C. 空气新鲜D. 高温干燥
6.下列有关科学观察的描述,最恰当的是( )
A.它是人类通过感觉获取对自然界的认识
B.它是提出了一种能够证实调查收集到的数据的预测
C.它是人类基于自身的经验对自然现象的一种解释
D.它总结了由重复实验得到的证据支持的假设
7.小科同学借助于显微镜观察了三种不同生物的细胞,把观察结果绘制如下,则这里小科采用的记录方法是( )
A.文字描述法 B.表格记录法
C.图形记录法 D.以上都不是
8.下表是小明研究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对照记录情况,他采用的记录方法是( )
气体成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其他气体
空气中的气体(%) 78 21 0.03 0.07 0.9
呼出的气体(%) 78 16 4 1.1 0.9
A.文字描述法 B.图形记录法 C.表格记录法 D.标本记录法
9.为探究沙漠中的蝎子在白天为什么把身体藏在数厘米深的沙里这个问题,某同学做了一个模拟实验,并测得以下一组数据:
表面 2cm深处 4cm深处 6cm深处
干细沙的温度(℃) 26 24 22 20
湿泥土的温度(℃) 24 23 22 21
根据所测得的数据,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干细沙深度越深温度越低 B.干细沙随深度降温比湿泥土快
C.表面的湿泥土温度比干细沙的温度低 D.干细沙的温度总比湿泥土的温度高
10.某向学通过测定脉搏跳动获得每分钟的心跳次数,得出提高运动强度会导致心跳加快的结论。下列能支持该结论的一组数据是 (  )
A.甲同学站立时每分钟心跳 60 次,乙同学静坐时每分钟心跳 70 次
B.甲同学静坐时每分钟心跳 60 次,甲同学奔跑时每分钟心跳 130 次
C.乙同学奔跑时每分钟心跳 120 次,丙同学静坐时每分钟心跳 90 次
D.甲同学站立时每分钟心跳 60 次,丁同学奔跑时每分钟心跳 115 次
11.直接观察是指凭借人们的感官直接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间接观察是指借助仪器设备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下列观察属于直接观察的是( )
①用显微镜观察细菌;②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③用眼观看叶片的形状和构造;④用耳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⑤用天文望远镜探测星系;⑥用红外线测温仪快速测量旅客的体温;⑦用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⑦⑥ D.④⑤⑦⑥
12.我们的眼睛在观察周围事物时往往会产生错觉,请观察图中的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AB和CD哪个间距更大一些? ;
(2)图乙中宽度和高度哪个比较大? ;
(3)图丙中所示左环的外圈与右环的内圈哪个大? 。再动动脑想一想,你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证明你的判断? ,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
13.我们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现象:A.夏天雨后美丽的彩虹;B.火山爆发;C.海岛附近看到美丽的“海市蜃楼”;D.含羞草开花;E.伊拉克战争;F.“神舟六号”上天。其中属于自然现象的有 。同时我们对各种现象的观察也有着不同的方法:①用显微镜观察细菌;②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③用眼观看叶片的形状和构造;④用耳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⑤用天文望远镜探测星系;⑥用红外线测温仪快速测量旅客的体温。其中属于直接观察的是 。
14.下列观察:①用体温计测量体温;②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③用眼观看叶片的形状和构造;④用耳朵辨别是哪种乐器发音;⑤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星系;⑥用红外线测温仪快速测量旅客的体温;⑦用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⑧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属于直接观察的是______;属于间接观察的是______。(均填序号)
15.如图所示,AB为帽檐直径,CD为帽子高度。小明一看便说CD比AB长,而小红却认为小明这样的判断不一定对,理由是 ;小红可以通过 的方法来说服小明。
16.立定跳远是我市中考体育测试项目之一,小明想研究立定跳远成绩的影响因素.他根据平时训练体会,猜想立定跳远成绩的影响因素有:弹跳力量、跳跃角度、自身体重等.小明用弹簧玩具枪、小钢球做了系列实验,记录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图甲和图丙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2)小晨根据实验得出初步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跳跃角度45°成绩最好.为了使他的结论更加可靠,还需要补充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_.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小明给出了立定跳远取得好成绩的建议:
①以45°角左右向前跳出; ②加强腿部力量训练 ③________.
17.晓丽为研究“蜂蜜黏性与温度的关系”,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将蜂蜜分别装人三个小瓶,一瓶放在冰箱中,一瓶放在室内,另一瓶放在微波炉中加热一会儿。然后找三支相同的试管,用三支滴管分别从三个小瓶中各取一滴蜂蜜,同时、分别滴到同样倾斜放置着的试管内壁上,观察各滴蜂蜜流到试管底部的时间并进行比较。记录实验数据如表:
蜂蜜 在冰箱中 在室内 经微波炉加热
温度 较低 一般 较高
流淌时间 较长 一般 较短
晓丽又用其他不同品牌、不同产地的蜂蜜做了相同的实验,实验现象都是如此。请回答:
(1)晓丽得出的结论是 。
(2)这一结论可以用下列图像中的 来表示。
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晓丽运用了转换法,通过这种科学方法,晓丽将不能直接测量的
转换成可以测量的 。
18.观看了电视播放的飞机在空中水平飞行投弹攻击地面目标的军事演习后,军事迷小兵对炮弹离开飞机后影响其水平飞行距离大小的因素产生了两个猜想:①飞机水平飞行的速度越大,炮弹离开飞机后飞行的水平距离越远;②炮弹离开飞机后飞行的水平距离跟飞机飞行高度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小兵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⑴让小球从光滑斜槽上的A点自由滑下,经C点后沿水平方向运动离开斜槽,最后落在地面上的P1点。
⑵保持斜槽的高度不变,让小球从斜槽上的B点自由滑下,经C点离开斜槽,最后落在地面上的P2点。此时小球经过C点的速度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上一步中小球经过C点的速度,由此可证明猜想①是正确的。
⑶为了验证猜想②,应控制小球离开C点时________的大小不变。小兵增加h的高度,仍让小球从A点自由滑下,此时小球落在地面上的P3点,比较OP3和________(选填“OP1”或“OP2”)可得结论:飞机飞行的高度越高,炮弹离开飞机后飞行的水平距离越大。
答案及解析
1.【答案】 B
【解析】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解答】A、上网搜索资料属于资料分析法,A不符合题意;
B、用望远镜看星空属于观察法,B符合题意;
C、去图书馆查阅书刊属于资料分析法,C不符合题意;
D、进行人口普查属于调查法,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答案】C
【解析】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因此水和酒精都会蒸发,由图像可知一天后酒精剩余的更少,因此酒精的蒸发速度比水快。
A.水和酒精都会蒸发与分析不相符;
B.水蒸发的速度比酒精快与分析不相符;
C.酒精蒸发的速度比水快与分析相符;
D.水和酒精都是液体与分析不相符。
3.【答案】 C
【解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各种工具,观察事物之后,根据观察的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搜集证据,得出结论,故首先要做的是观察,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答案】C
【解析】A.显微镜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因此不能使用显微镜观察蜗牛,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试管不能放大,不属于观察仪器,不能用来观察蜗牛,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蜗牛较大不需要放大很多就能观察,因此可以放大镜观察蜗牛,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停表是测量时间的仪器,不能用来观察蜗牛,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5.【答案】 B
【解析】根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知识解题即可。
【解答】解:根据图表数据可知,“水槽边的石头下”、“种花的湿花盆底下”蜗牛数量多,而“水泥路上”上没有,“干草地中”只有2只;据此推知,最适宜蜗牛生存的环境条件是阴暗潮湿;
故答案为:B。
6.【答案】A
【解析】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通过感觉获取的有关对自然界的认识;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分析】明确生物学探究通常采用观察法和实验法,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详解】A、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通过感觉获取的有关对自然界的认识,A正确。B、科学观察是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它是提出了一种能够证实调查收集到的数据的预测,B错误。C、科学观察是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不是人类基于自身的经验对自然现象的一种解释,C错误。D、观察法和实验法是人们研究动物行为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实验离不开观察,但与单纯的观察不同的是,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通过感觉获取的有关对自然界的认识;D错误。故选:A
7.【答案】C
【解析】小科同学借助于显微镜观察了三种不同生物的细胞,把观察结果绘制成结构图形,因此小科采用的记录方法是图形记录法。
8.【答案】C
【解析】由题文可知,小明将相关的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实验他采用的记录方法是表格记录法,故选C。
9.【答案】D
【解析】A.由图表数据分析可知,干细沙子表面温度高,越往深处,温度越低;故A不符合题意;
B.干细沙子表面温度26℃,6厘米深处20℃,而湿泥土6厘米处温度21℃,所以干细沙随深度降温比湿土快;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表数据可知,湿泥土的表面温度是24℃,干细沙的表面温度是26℃,所以表面的湿泥土温度比干细沙的温度低;故C不符合题意;
D.干细沙子6厘米深处20℃,而湿泥土6厘米处温度21℃,干细沙温度总比湿泥土的温度高说法错误;故D符合题意;
10.【答案】B
【解析】A、甲同学站立时每分钟心跳60次,乙同学静坐时每分钟心跳70次,有两个变量人和运动状态;
B、甲同学静坐时每分钟心跳60次,甲同学奔跑时每分钟心跳130次,唯一不同的变量是运动状态;
C、乙同学奔跑时每分钟心跳120次,丙同学静坐时每分钟心跳90次,有两个变量人和运动状态;
D、甲同学站立时每分钟心跳60次,丁同学奔跑时每分钟心跳115次,有两个变量人和运动状态。
因此能支持该结论的一组数据是甲同学静坐时每分钟心跳60次,甲同学奔跑时每分钟心跳130次。
11.【答案】B
【解析】直接观察是不用借助仪器,用肉眼观察,因此属于直接观察的是:②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③用眼观看叶片的形状和构造;④用耳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
12.【答案】(1)一样大; (2)一样大 ;(3)-样大;使用刻度尺测量等;我们的眼睛观察物体会有误差
13.【答案】 ABCD;②③④
【解析】(1)天然存在的现象叫自然现象,人工制造的现象叫人造现象;
(2)不借助任何工具,直接用眼睛、鼻子、耳朵或感觉得到的信息,就是直接观察。
【解答】(1)A.夏天雨后美丽的彩虹,是天然形成的,属于自然现象;
B.火山爆发,是天然形成的,属于自然现象;
C.海岛附近看到美丽的“海市蜃楼”,是天然形成的,属于自然现象;
D.含羞草开花,是天然存在的,属于自然现象;
E.伊拉克战争,是人为制造的,属于人造现象;
F.“神舟六号”上天,是人物制造的,属于人造现象。
属于自然现象的是ABCD。
(2)①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借助了工具,不是直接观察;
②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没有借助工具,属于直接观察;
③用眼观看叶片的形状和构造,没有借助工具,属于直接观察;
④用耳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没有借助工具,属于直接观察;
⑤用天文望远镜探测星系,借助了工具,不是直接观察;
⑥用红外线测温仪快速测量旅客的体温,借助了工具,不是直接观察。
则属于直接观察的是②③④。
14.【答案】 ②③④ ①⑤⑥⑦⑧
【解析】直接观察是不用借助仪器,用肉眼观察,因此属于直接观察的是:
②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
③用眼观看叶片的形状和构造;
④用耳朵辨别是哪种乐器发音。
间接观察是指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用照相机、摄像机等工具进行的观察,因此属于间接观察的是:
①用体温计测量体温;
⑤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星系;
⑥用红外线测温仪快速测量旅客的体温;
⑦用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
⑧用显微镜观察细菌。
15.【答案】单凭感觉并不完全可靠;测量
【解析】测量是一个比较的过程,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长度是不可靠的,需要用测量工具来进行精确的测量。
【分析】此题考查长度测量的知识,反应出人得感觉并不总是正确的,所以必须要进行测量。
【详解】经过刻度尺的测量我们会发现AB=CD,所以单凭感觉并不完全可靠,我们需要用测量工具来进行精确的测量。故答案为:单凭感觉并不完全可靠;测量。
16.【答案】 (1)在其他条件一定时,弹力越大,立定跳远成绩越好
(2)控制其它条件相同,在45°角附近等角再做几次实验
(3)过度肥胖的同学要减肥,控制合理的体重
【解析】1、弹簧长度的长短表示了弹力的大小。图甲和丙比较可找出控制不同的因素,实验中的差距就是受这一因素影响;
2、正确的规律可用实验反复进行验证的,所以要得出正确的规律必须重复多次进行实验;
3、图甲和乙控制了钢球质量不同,其它都相同,可以研究立定跳远与本身质量的关系。图甲和图丙控制了钢球质量相同,弹簧长度不同,可以研究立定跳远与力量的关系。图甲、乙、丙中不同角度发射钢球可以研究角度对跳远成绩的影响。
【解答】(1)图甲和图丙中钢球质量相同,弹簧长度不同,可知在研究弹力与立定跳远成绩的关系。根据现象可得出的结论为:在其他条件一定时,弹力越大,立定跳远成绩越好;
(2)实验中三个角度比较45°角是最远的,但之间还有很多不同的角度,所以应该在45°角的附近多做几次实验,才能确定题中结论;
(3)根据分析可知,该实验中影响立定跳远成绩的因素主要有三个,角度,力量和自身重量。所以给出的建议有:①以45°角左右向前跳出; ②加强腿部力量训练; ③过度肥胖的同学要减肥,控制合理的体重。
故答案为:(1)在其他条件一定时,弹力越大,立定跳远成绩越好 (2)控制其它条件相同,在45°角附近等角再做几次实验 (3)过度肥胖的同学要减肥,控制合理的体重
17.【答案】(1)蜜蜂的粘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2) B;(3)粘性大小;流淌时间。
【解析】(1)根据表中实验信息,分析流淌时间与温度间的关系可得出结论;分析图象的特点,判断哪一个图象反应此规律。(2)根据实验条件、现象,应用控制变量法分析答题。
【分析】本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与“转换法”,这两种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两种方法,要知道这两种方法的含义、使用方法,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应用。
【详解】(1)晓丽得出的结论是:蜜蜂的粘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2)由表中实验信息可以看出:蜂蜜的温度越高,蜂蜜流淌时间越短,则粘性减小;由A、B两图象可知,能反应随温度升高粘度减小的图象是B.(3)在实验中,晓丽找三支相同的试管,用三支滴管分别从三个小瓶中各取一滴蜂蜜,同时,分别滴到同样倾斜放置着的试管内壁上,由此可见,她在实验时控制了:试管的长度、试管的倾斜程度、蜂蜜的质量相同;她将不能直接测量的“粘度”转换成可以测量的蜂蜜流淌的时间来完成实验探究。故答案为:(1)蜜蜂的粘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2) B;(3)粘性大小;流淌时间。
18.【答案】 大于;速度;OP1
【解析】(2)如果猜想①正确,那么小球的水平距离越大,则通过C点时的速度越大;因为OP2>OP1 ,所以通过C点的速度应该大于上一步中小球经过C点的速度;
(3)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为了验证猜想②,即小球飞行的水平距离越大,则小球飞行的高度越大,需要改变小球经过C点时的高度,但是控制通过C点时的速度相同。为了控制小球的速度相同,需要小球从曲面上同一位置滚下,因此对比实验都应该从A点滚下,即比较OP3和OP1。
【解答】(2)保持斜槽的高度不变,让小球从斜槽上的B点自由滑下,经C点离开斜槽,最后落在地面上的P2点。此时小球经过C点的速度大于上一步中小球经过C点的速度,由此可证明猜想①是正确的。
(3)为了验证猜想②,应控制小球离开C点时速度的大小不变。小兵增加h的高度,仍让小球从A点自由滑下,此时小球落在地面上的P3点,比较OP3和OP1可得结论:飞机飞行的高度越高,炮弹离开飞机后飞行的水平距离越大。
1.3科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