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开学测试(八校联考)
语文试卷
一、基础与运用(本题包括1-12题,共4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奔丧(sāng) 琐屑(xiè)
弄巧成拙(zhuó) 越俎代疱(páo)
B.簌簌(sù) 哽咽(yàn)
繁花嫩叶(1èn) 诲人不倦(huì)
C.脑髓(suǐ) 祈祷(qí)
转弯抹角(mò) 五行缺土(xíng)
D.差使(chā) 慨叹(kǎi)
仰之弥高(ní) 戛然而止(jiá)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侧隐之心 有例可援 精血诚俱 豁然贯通
B.重峦叠障 与日具增 叹为观纸 一反既往
C.潜心贯注 张皇失措 吹毛求疵 味同嚼蜡
D.眼花暸乱 具体而微 多姿多采 不可磨灭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勇夺第一”和“拔得头筹”是近义词。
B.“临危不惧、大义凛然、不屈不挠”都是描写人物品质的成语。
C.“喜出望外、迫不及待、心花怒放”三个成语都是描写心理活动。
D.“贪生怕死、视死如归”两个词语的感彩相同。
4.下列句子中的标点运用恰当的一句是( )(2分)
A.班长经常对我说,“学习上的问题,要多跟大家探讨,要多向老师请教。”
B.每次施工的时候,我们都要反复考虑和讨论到底要不要把这棵树移走?
C.“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D.这条街上人来人往,很是热闹,常常有小贩在叫卖“竹筒粽子。”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长出了嫩芽。我发芽了!种子自信了。
②它默默地忍受着,但是它不甘心,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
③当阳光洒在它的嫩叶上时,它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我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
④种子在这里生活得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杂草都嘲笑它,说它是一颗不能发芽的种子。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②①③ D.④③①②
5.下面的语段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你才能真正懂得读书,学会读书。
②读教科书,在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中,当然是必备的。
③所谓读书,不只是读教科书。
④但是,只有超越了读教科书的阶段,把读书变成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上的需求。
⑤这是求知的阶段,也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段路程。
A.③②④①⑤ B.③②⑤①④
C.⑤③②①④ D.⑤①②④③
7.下列诗句描写的节日与括号内节日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节)
B.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节)
C.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端午节)
D.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
8.李军同学在学习上总是想依赖老师,自己不爱动脑筋。对此,你会用下列哪句名言来劝告他( )(2分)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读书全在自用心,老师不过引路人。
C.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D.处处留心皆学问,三人同行有我师。
9.根据拼音写出词语。(8分)
①mò mò wú yán _______________
②qì chuǎn xū xū _______________
③xiǎo xīn yì yì _______________
④rè qì téng téng _______________
⑤xìng gāo cǎi liè _______________
⑥tóng xīn xié lì _______________
⑦pò bù jí dài _______________
⑧jīng shén dǒu sǒu _______________
8.名著内容填空。(10分)
①《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_______,“智绝”是_______,“义绝”是_______。
②“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发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是_______。
③“一个是阆苑仙 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织虚化?”这首诗揭露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_______,“美玉无瑕”指的_______。
④《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_______、大闹_______、真假_______、三借_______。
二、阅读(本题包括13-23题,共30分)
(一)阅读文言文《铁杵磨成针》,完成13-15题。(10分)
铁杵磨成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①方磨铁杵②,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③。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释:①媪(ǎo):年老的妇人。②杵(chǔ):棒槌。③卒业:完成学业。
13.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弃去:________ ②方磨铁杵:________
③欲作针:________ ④还卒业:________
14.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②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5.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2分)
阅读《大爱,如静水深流》,完成15-19题。(12分)
大爱,如静水深流
①13岁那年,父母工作的煤矿忽然倒闭,我便被送回老家。自此,我从一个万事依赖父母的娇贵公主一落成为一个伶仃且寡言的“苦孩”,我的世界仿佛一下失去了所有色彩与光亮。
②父亲临别时再三叮嘱,爷爷奶奶年事已高,要我多帮着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起初,我极不情愿往田里走,生怕泥土弄脏了新球鞋,绿草汁染花了白衬衣。但是,看到爷爷奶奶在烈日下躬身劳作的背影,我再无任何理由躲懒,只好硬着头皮去帮忙。
③暑假将近时,正是玉米的收成时节。那段时间,我与二老几乎每天日出而作,在烈日下掰玉米棒,一晒就是大半天。终于,收完了所有玉米,我也黑得活像只泥鳅。一向爱美的我,怎么受得了这般打击,再不敢在镜前顾影自怜,心情亦随之沉入谷底。于是,接下来的剥玉米、晒玉米、捆玉米棒的活计,我便显得很消极,望向爷爷奶奶的目光,更多了些“仇恨”的意味。
④一个黄昏,我心虚地躲在房间里佯装看书,眼睛和心却一直在窗外的院子里逗留。目光所及的角落里,夕阳把爷爷正佝偻着捆玉米棒的瘦弱背影拉得很长。他就那么默默地捆着,第一次,我忽然感觉到他其实是个孤独的老人,而我,却是那么虚伪。心中忽地一动,我迅速放下书,拔腿跑到爷爷身旁,无声地帮起忙来。
⑤良久,爷爷微微抬头,说:“丫头,你是不是很讨厌爷爷?”我一下子愣住,随后 ① 。本以为那些所谓的“仇恨”目光只是我表达愤懑的小动作,不会轻易被发觉,谁知这一切,早已让静默不语的爷爷看了个通透。我 ② 地说:“爷爷,不是的,我……我不讨厌你啊,我……”我一下陷入了 ③ ,不知如何打破这 ④ 。
⑥爷爷却微笑着说:“丫头,其实我们让你做活计是为你好,你终归要离开大人,过独立的生活,什么都不会做,怎么能行?学习之外,你也要好好地把握生活才是。”一席子易的话,却让我泪湿衣襟(jīn jīng),之前所有的怨怼,此刻皆消散不见。
⑦光阴荏苒,我果真成了离巢的鸟,旧时与二老在田间劳作的时光,反倒成了醇美的回忆,夹杂着谷麦的清香。多年后,每每忆起年少时光,爷爷的那番话总会在我耳边响起,一切恍如昨日。
⑧是那些劳作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生活的不易,也让我从苦难中看到希望,变得坚强。而我亲爱的爷爷,用他的隐忍与沉默,为我上了人生中重要的一课。多年后,当我泪眼迷离地想念早已逝去的爷爷时,方觉——大爱,如静水深流。
15.用“√”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分)
①剥(bō bāo)玉米 ②泪湿衣襟(jīn jīng)
16.读短文第⑤自然段,分别把“无所适从”“惊惶失措”“僵境”“沉默”恰当地填入横线上。(2分)
17.把俗语补充完整:日出而作,_____________。(1分)
18.读读文章描写爷爷的句子,从爷爷的_____、_____、______中可以看出爷爷是位__________的老人。(4分)
19.结尾画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三)阅读《冬眠的奥秘》,完成19-22题。(10分)
冬眠的奥秘
①冬眠是动物应对恶劣环境的一种策略,科学上叫“蛰伏”。有人会问,冬天里睡得多、睡得久,不就是冬眠吗?它们还真不是一回事儿,只是二者的区别不太容易看出来。像进入冬眠的鲤鱼,不吃、不喝、不游动。鳃也几乎不动,完全处于麻痹状态。除了呼吸,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的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这就是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②冬眠的意义在于,尽量减少身体内外的生命活动,将能量消耗降到最低,以挨过环境严酷的时间段。动物冬眠时,能把生命的时钟调得极慢。比如生活在北美洲的普通箱龟,冬眠时心脏5~10分钟才跳1次,实在让人惊叹。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③动物冬眠的心脏即使在1℃的环境下也能继续跳动,因为他们的心脏可以自动去除多余的钙。如果钙太多的话,其结果就是心脏骤停。人类的心脏在太冷的情况下则无法去除多余的钙。
④科学家还发现,冬眠不是“习惯养成”的问题,而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天赋”。这种“天赋”还与寿命的长短有联系。一般来讲,哺乳动物的寿命与体型相关,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比如大象就活80年,兔子七八岁就算高寿。而蝙蝠打破了这个规律——冬眠的菊头蝠和同体型的、不冬眠的老鼠相比,前者可以活到30多岁,后者却只有3、4岁。如果在同一物种中比较,如蝙蝠或者棕熊,依然是冬眠的寿命要长很多。
⑤冬眠是当下的热门研究领域。如果人类能像动物们一样冬眠,收获的就绝不仅仅是睡大觉的幸福感,也许还能长生不老。虽然对蝙蝠和棕熊等冬眠动物的研究能确定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但这些动物毕竟与我们人类相差太远。不过,在2004年,有个轰动科学界的发现:居然有一种猴子能冬眠!而人类跟猴子同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如果猴子能冬眠,这意味着我们人类也有可能做到。到那时,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800岁!(选自《博物》总第146期,有删减)
19.动物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是什么?(2分)
20.第②段加点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21.第④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 ① 、 ② 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举冬眠菊头蝠与不冬眠老鼠的例子, ③ ,突出了说明对象“冬眠的动物寿命更长”的特征。(3分)
22.阅读下列材料,联系文本,你认为人类冬眠能否实现?(3分)
材料:中国科幻第一人刘慈欣认为:“冬眠这种曾在科幻小说出现的情节,未来最有可能成真或普及。”这是否和此前媒体关注的女作家杜虹进行了遗体冷冻有关呢?刘慈欣说,他以前想攒钱去太空,而现在理想变了,他就想“冬眠”,因为作为乐观主义者,他坚信未来比现在好,就不用去外太空了,虽然技术的进步是一把“双刃剑”,但人类的理性能避免一些极端事情的发生。
作文(30分)
26.作文(30分)
过去的一页,能不翻就不要翻,翻落了灰尘会迷了双眼。有些人说不出哪里好,但就是谁都替代不了!收拾起心情,继续走吧,错过花;你将收获雨,错过了一次,你才会懂得珍惜。
请以“错过 ”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③字数在500字以上;④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基础与运用(本题包括1-12题,共4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奔丧(sāng) 琐屑(xiè) 弄巧成拙(zhuó) 越俎代疱(páo)
B.簌簌(sù) 哽咽(yàn) 繁花嫩叶(1èn) 诲人不倦(huì)
C.脑髓(suǐ) 祈祷(qí) 转弯抹角(mò) 五行缺土(xíng)
D.差使(chā) 慨叹(kǎi) 仰之弥高(ní) 戛然而止(jiá)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A项中,弄巧成拙(zhuó)应为zhuō。B项中,哽咽(yàn)应为yè,繁花嫩叶(1èn)应为nèn,诲人不倦(huì)应为juàn。D项中,差使(chā)应为chāi。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侧隐之心 有例可援 精血诚俱 豁然贯通
B.重峦叠障 与日具增 叹为观纸 一反既往
C.潜心贯注 张皇失措 吹毛求疵 味同嚼蜡
D.眼花暸乱 具体而微 多姿多采 不可磨灭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常见易错汉字的掌握情况。A项中,侧隐之心应为恻隐之心,精血诚俱应为精血诚聚。B项中,与日具增应为与日俱增,叹为观纸应为叹为观止。D项中,眼花暸乱应为眼花缭乱,多姿多采应为多姿多彩。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勇夺第一”和“拔得头筹”是近义词。
B.“临危不惧、大义凛然、不屈不挠”都是描写人物品质的成语。
C.“喜出望外、迫不及待、心花怒放”三个成语都是描写心理活动。
D.“贪生怕死、视死如归”两个词语的感彩相同。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理解和识记,本题中说法有误的是D项。“贪生怕死”是指贪恋生存,害怕死亡。“视死如归”归:回家。把死看作像回家一样。形容对死无所畏惧。这两个一个是贬义词,一个是褒义词。感彩不一样。
4.下列句子中的标点运用恰当的一句是( )(2分)
A.班长经常对我说,“学习上的问题,要多跟大家探讨,要多向老师请教。”
B.每次施工的时候,我们都要反复考虑和讨论到底要不要把这棵树移走?
C.“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D.这条街上人来人往,很是热闹,常常有小贩在叫卖“竹筒粽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解答此题,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A.有误,句中“说”后引用的内容是转述,不是原话,应改冒号为逗号,删掉双引号。B.有误,项是一个陈述句,故后面的问号改为句号。C.正确。D.有误,引号中的“竹筒粽子”是直接引用的一个名词词语。内容结束后,不需要在引号里加其他标点。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长出了嫩芽。我发芽了!种子自信了。
②它默默地忍受着,但是它不甘心,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
③当阳光洒在它的嫩叶上时,它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我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
④种子在这里生活得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杂草都嘲笑它,说它是一颗不能发芽的种子。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②①③ D.④③①②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句子的排序,语句排序指的是语句排序型试题,就是要求考生根据语句隐含的信息,将几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按照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排列,先写种子生活的不顺利,周围的杂草都嘲笑它;接着写它默默忍受着,汲取土壤中的养料;然后写种子破土而出,发出了嫩芽;最后写种子坚信自己一定会开出一朵鲜艳的花朵。故选C。
5.下面的语段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你才能真正懂得读书,学会读书。
②读教科书,在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中,当然是必备的。
③所谓读书,不只是读教科书。
④但是,只有超越了读教科书的阶段,把读书变成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上的需求。
⑤这是求知的阶段,也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段路程。
A.③②④①⑤ B.③②⑤①④
C.⑤③②①④ D.⑤①②④③
【答案】A
【解析】这是一道句子排序题。排列句子时,应首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的内容,并从中找到关键性的词语,根据这些有标志性的语句,确定哪个句子可以在最前,哪个句子不能在最前,哪几个句子必须相连。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读语段,检查确定。通过阅读这几个句子可知,主要论述了怎样读书。③“所谓读书,不只是读教科书”点明主题,引出下面的内容,可确定为首句;②承接③提到“读教科书”,为第二句;④存在转折关系对前面话题的转折,为第三句;①与⑤对所叙述的内容做出了总结,顺延为第四、第五句。即排序是③②④①⑤。
7.下列诗句描写的节日与括号内节日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节)
B.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节)
C.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端午节)
D.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
【答案】C
【解析】考查对诗词名句的理解和重要节日的识记。C.“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出自韩翃的《寒食/寒食日即事》,原文: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首诗中描述的是寒食节,并非是端午节,所以是错的。
8.李军同学在学习上总是想依赖老师,自己不爱动脑筋。对此,你会用下列哪句名言来劝告他( )(2分)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读书全在自用心,老师不过引路人。
C.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D.处处留心皆学问,三人同行有我师。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名言的具体应用,首先要理解名言的含义,再看具体使用环境。A选项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的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B选项中,“读书全在自用心,老师不过引路人。”意思是读书全在自用心,老师不过引路人。题干中表达,学习不能总依赖老师,要学会自己动脑筋。B选项符合。C选项中,“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形容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或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这句贤文旨在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常用来说明应该正确地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D选项中,“处处留心皆学问,三人同行有我师。”意思是处处留心就会发现,其实到处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这正如三个人同行中,一定会有我的老师一样。
9.根据拼音写出词语。(8分)
①mò mò wú yán _______________
②qì chuǎn xū xū _______________
③xiǎo xīn yì yì _______________
④rè qì téng téng _______________
⑤xìng gāo cǎi liè _______________
⑥tóng xīn xié lì _______________
⑦pò bù jí dài _______________
⑧jīng shén dǒu sǒu 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默默无言 ②气喘吁吁 ③小心翼翼 ④热气腾腾
⑤兴高采烈 ⑥同心协力 ⑦迫不及待 ⑧精神抖擞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默、喘、翼、腾、擞”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8.名著内容填空。(10分)
①《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_______,“智绝”是_______,“义绝”是_______。
②“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发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是_______。
③“一个是阆苑仙 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织虚化?”这首诗揭露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_______,“美玉无瑕”指的_______。
④《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_______、大闹_______、真假_______、三借_______。
【答案】①曹操 诸葛亮 关羽 ②青梅煮酒论英雄 ③林黛玉 贾宝玉
④白骨精 天宫 美猴王 芭蕉扇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四大名著的识记和理解。
①《三国演义》中塑造的关羽义薄云天,对大哥刘备忠心耿耿,为“义绝”的形象;塑造的曹操是一个多疑奸诈的人,为“奸绝”的形象;塑造的诸葛亮睿智聪明、神机妙算,为“智绝”的形象。
②“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是称赞刘备的,涉及的事件是“青梅煮酒论英雄”。“青梅煮酒论英雄”出自《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刘备依附曹操,为防曹操加害,故以种菜为韬晦之计,曹操听闻,以青梅绽开,煮酒邀刘备宴饮,议论天下英雄。当曹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闻之大惊失箸。时雷雨大作,刘以胆小、怕雷掩饰而使曹操释疑。
③《红楼梦》中林黛玉本是绛珠仙草,所以称为“阆苑仙葩”,贾宝玉是补天遗石托生,所以是“美玉无瑕”。
④《西游记》主要讲述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魔,历经重重困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 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等。
二、阅读(本题包括13-23题,共30分)
(一)阅读文言文《铁杵磨成针》,完成13-15题。(10分)
铁杵磨成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①方磨铁杵②,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③。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释:①媪(ǎo):年老的妇人。②杵(chǔ):棒槌。③卒业:完成学业。
13.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弃去:________ ②方磨铁杵:________
③欲作针:________ ④还卒业:________
【答案】①离开; ②正; ③想要; ④回去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的理解。解答此题时要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和平时积累的字、词、句,进行分析得出答案。①句“弃去”意为:就放弃学习离开了。去:离开。②句“方磨铁杵”意为:正在磨铁棒。方:正在。③句“欲作针”意为:(我)想把它磨成针。欲:想。④句“还卒业”意为:回去完成学业。还:回去。
14.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②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答案】①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没有完成好功课,就出去玩了。②李白被老夫人感动了,回去 完成了学业。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诗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5.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2分)
【答案】坚持不懈。万事功到自然成。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个小故事获得的启示有很多,如:1.只要坚持不懈就算是铁杵,也能磨成针。2.一个人,不管结果如何,只要坚持不懈,即可创佳绩。
【译文】
磨针溪是在象耳山脚下。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阅读《大爱,如静水深流》,完成15-19题。(12分)
大爱,如静水深流
①13岁那年,父母工作的煤矿忽然倒闭,我便被送回老家。自此,我从一个万事依赖父母的娇贵公主一落成为一个伶仃且寡言的“苦孩”,我的世界仿佛一下失去了所有色彩与光亮。
②父亲临别时再三叮嘱,爷爷奶奶年事已高,要我多帮着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起初,我极不情愿往田里走,生怕泥土弄脏了新球鞋,绿草汁染花了白衬衣。但是,看到爷爷奶奶在烈日下躬身劳作的背影,我再无任何理由躲懒,只好硬着头皮去帮忙。
③暑假将近时,正是玉米的收成时节。那段时间,我与二老几乎每天日出而作,在烈日下掰玉米棒,一晒就是大半天。终于,收完了所有玉米,我也黑得活像只泥鳅。一向爱美的我,怎么受得了这般打击,再不敢在镜前顾影自怜,心情亦随之沉入谷底。于是,接下来的剥玉米、晒玉米、捆玉米棒的活计,我便显得很消极,望向爷爷奶奶的目光,更多了些“仇恨”的意味。
④一个黄昏,我心虚地躲在房间里佯装看书,眼睛和心却一直在窗外的院子里逗留。目光所及的角落里,夕阳把爷爷正佝偻着捆玉米棒的瘦弱背影拉得很长。他就那么默默地捆着,第一次,我忽然感觉到他其实是个孤独的老人,而我,却是那么虚伪。心中忽地一动,我迅速放下书,拔腿跑到爷爷身旁,无声地帮起忙来。
⑤良久,爷爷微微抬头,说:“丫头,你是不是很讨厌爷爷?”我一下子愣住,随后 ① 。本以为那些所谓的“仇恨”目光只是我表达愤懑的小动作,不会轻易被发觉,谁知这一切,早已让静默不语的爷爷看了个通透。我 ② 地说:“爷爷,不是的,我……我不讨厌你啊,我……”我一下陷入了 ③ ,不知如何打破这 ④ 。
⑥爷爷却微笑着说:“丫头,其实我们让你做活计是为你好,你终归要离开大人,过独立的生活,什么都不会做,怎么能行?学习之外,你也要好好地把握生活才是。”一席子易的话,却让我泪湿衣襟(jīn jīng),之前所有的怨怼,此刻皆消散不见。
⑦光阴荏苒,我果真成了离巢的鸟,旧时与二老在田间劳作的时光,反倒成了醇美的回忆,夹杂着谷麦的清香。多年后,每每忆起年少时光,爷爷的那番话总会在我耳边响起,一切恍如昨日。
⑧是那些劳作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生活的不易,也让我从苦难中看到希望,变得坚强。而我亲爱的爷爷,用他的隐忍与沉默,为我上了人生中重要的一课。多年后,当我泪眼迷离地想念早已逝去的爷爷时,方觉——大爱,如静水深流。
15.用“√”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分)
①剥(bō bāo)玉米 ②泪湿衣襟(jīn jīng)
【答案】①bāo√ ②jīn√
【解析】考查对字音的辨析能力。剥玉米,bāo yù mǐ。意思:去掉玉米外面的皮或壳。泪湿衣襟,lèi shī yī jīn。意思:泪水湿透了衣服当胸前的部分。
16.读短文第⑤自然段,分别把“无所适从”“惊惶失措”“僵境”“沉默”恰当地填入横线上。(2分)
【答案】①惊惶失措 ②无所适从 ③沉默 ④僵境
【解析】考查选词填空的能力。
无所适从,wú suǒ shì cóng: 不知道听谁的才好;不知道按哪个办法做才对。出自《左传·僖公五年》。
惊惶失措,jīng huáng shī cuò:形容因惊慌害怕而举止失常,不知怎么办才好。
僵境,jiāng jìng:尴尬的境地。
沉默,chén mò:(形)不爱说笑;(动)不说话。
结合第⑤段“‘丫头,你是不是很讨厌爷爷?’我一下子愣住”可以体现当时的惊慌,所以填写“惊惶失措”。
结合第⑤段“‘爷爷,不是的,我……我不讨厌你啊,我……’”中可以看出当时“我”的尴尬和进退失据,所以第二空填写“无所适从”第三个空填写“沉默”最后一个填写“僵境”。
17.把俗语补充完整:日出而作,_____________。(1分)
【答案】日落而息
【解析】考查对俗语的积累理解与识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意思是:早晨起来后干活,晚上黑天后就睡觉。描写古代劳动人民朴素的生活及赞颂太平盛世。后人用来说明农民早出晚归,过着勤朴、起居工作有规律的生活。亦作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出处:先秦《击壤歌》,中国歌曲之祖。
18.读读文章描写爷爷的句子,从爷爷的_____、_____、______中可以看出爷爷是位__________的老人。(4分)
【答案】 动作 神态 语言 勤劳、善良
【解析】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分析。
这类题首先要把握文章事件,然后结合细节描写从而分析人物的形象。
结合第④段“他就那么默默地捆着”中的“捆”的动作描写中可以看出老人是一位勤劳的人。
结合第⑥段“爷爷却微笑着说:‘丫头,其实我们让你做活计是为你好,你终归要离开大人,过独立的生活,什么都不会做,怎么能行?学习之外,你也要好好地把握生活才是。’”中“笑”的神态和语言内容可以看出爷爷是一个善良并且疼爱孩子的老人。
19.结尾画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答案】最后一句话起到了点题、点明中心的作用。意思是爱如静水,悄无声息,却同暖流般流淌至人的心田,就像老师对学生的爱,每天都像溪水一样无声无息地流淌在我们身边,仔细回忆在学校的点点滴滴老师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灌溉对我们的爱和照顾。
【解析】考查对句子作用的分析。首先这句话出现在结尾处,文章的结尾通常是用来总结或抒情的,都会与文章形成照应,也会点出文章主旨。这篇文章主要通过写“我”暑假帮爷爷奶奶剥玉米,原本对二老会有些“敌意”,但是通过和爷爷的对话,表现了爷爷对“我”的爱其实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所以起到了点题的作用。联系生活实际部分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学生自行组织语言即可,表达要合理,答案不唯一。
(三)阅读《冬眠的奥秘》,完成19-22题。(10分)
冬眠的奥秘
①冬眠是动物应对恶劣环境的一种策略,科学上叫“蛰伏”。有人会问,冬天里睡得多、睡得久,不就是冬眠吗?它们还真不是一回事儿,只是二者的区别不太容易看出来。像进入冬眠的鲤鱼,不吃、不喝、不游动。鳃也几乎不动,完全处于麻痹状态。除了呼吸,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的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这就是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②冬眠的意义在于,尽量减少身体内外的生命活动,将能量消耗降到最低,以挨过环境严酷的时间段。动物冬眠时,能把生命的时钟调得极慢。比如生活在北美洲的普通箱龟,冬眠时心脏5~10分钟才跳1次,实在让人惊叹。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③动物冬眠的心脏即使在1℃的环境下也能继续跳动,因为他们的心脏可以自动去除多余的钙。如果钙太多的话,其结果就是心脏骤停。人类的心脏在太冷的情况下则无法去除多余的钙。
④科学家还发现,冬眠不是“习惯养成”的问题,而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天赋”。这种“天赋”还与寿命的长短有联系。一般来讲,哺乳动物的寿命与体型相关,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比如大象就活80年,兔子七八岁就算高寿。而蝙蝠打破了这个规律——冬眠的菊头蝠和同体型的、不冬眠的老鼠相比,前者可以活到30多岁,后者却只有3、4岁。如果在同一物种中比较,如蝙蝠或者棕熊,依然是冬眠的寿命要长很多。
⑤冬眠是当下的热门研究领域。如果人类能像动物们一样冬眠,收获的就绝不仅仅是睡大觉的幸福感,也许还能长生不老。虽然对蝙蝠和棕熊等冬眠动物的研究能确定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但这些动物毕竟与我们人类相差太远。不过,在2004年,有个轰动科学界的发现:居然有一种猴子能冬眠!而人类跟猴子同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如果猴子能冬眠,这意味着我们人类也有可能做到。到那时,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800岁!(选自《博物》总第146期,有删减)
19.动物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是什么?(2分)
【答案】除了呼吸,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的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这就是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梳理和分析概括能力。阅读文章,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梳理文章的说明层次,结合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语句概括作答。本题根据第②段“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的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这就是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这一语句概括作答。
20.第②段加点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答案】不能。 “几乎”表示接近于,将近于。“几乎完全不呼吸”说明还是有呼吸,去掉后,意思就变成了一点儿都不呼吸,太绝对,与常识不符,这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解答方法:①表态(一般不能删)。②定性。如:“比较”“几乎” “相当” 等词;表程度副词:“大约”“可能”“左右” 等表估计,“多”“有余” 等表数量。③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④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语句中的“几乎”是“差不多,非常接近”的意思,意思还是有呼吸的,并非不呼吸,若删去,则变成了一点儿都不呼吸,过于绝对化,与事实不相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1.第④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 ① 、 ② 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举冬眠菊头蝠与不冬眠老鼠的例子, ③ ,突出了说明对象“冬眠的动物寿命更长”的特征。(3分)
【答案】①列数字 ②作比较 ③将两者进行比较,以准确的数字说明了蝙蝠打破了“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这个规律。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更准确、更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第④段画线句子列举了蝙蝠打破了这个规律的事例,并运用数字把“菊头蝠”和“老鼠”进行比较,主要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蝙蝠打破了“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这个规律,从而突出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22.阅读下列材料,联系文本,你认为人类冬眠能否实现?(3分)
材料:中国科幻第一人刘慈欣认为:“冬眠这种曾在科幻小说出现的情节,未来最有可能成真或普及。”这是否和此前媒体关注的女作家杜虹进行了遗体冷冻有关呢?刘慈欣说,他以前想攒钱去太空,而现在理想变了,他就想“冬眠”,因为作为乐观主义者,他坚信未来比现在好,就不用去外太空了,虽然技术的进步是一把“双刃剑”,但人类的理性能避免一些极端事情的发生。
【答案】不能实现,因为人类不需要像动物一样以冬眠来应付恶劣的环境。人类的心脏在太冷的情况下无法去除多余的钙,容易引起心脏的骤停。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可实现也可以不能实现,言之有理即可。结合“在2004年,有个轰动科学界的发现:居然有一种猴子能冬眠!而人类跟猴子同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如果猴子能冬眠,这意味着我们人类也有可能做到”可知,人类冬眠有可能实现。结合“动物冬眠的心脏即使在1℃的环境下也能继续跳动,因为他们的心脏可以自动去除多余的钙。如果钙太多的话,其结果就是心脏骤停。人类的心脏在太冷的情况下则无法去除多余的钙”可知不可能实现。
作文(30分)
26.作文(30分)
过去的一页,能不翻就不要翻,翻落了灰尘会迷了双眼。有些人说不出哪里好,但就是谁都替代不了!收拾起心情,继续走吧,错过花;你将收获雨,错过了一次,你才会懂得珍惜。
请以“错过 ”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③字数在500字以上;④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范文】
错过的一次感动
人生道路上步履匆匆,踏过无数个春夏秋冬。生活中,有点点大的甜,丝丝的酸,还有无数次的感动。可是,那一次,我错过了感动。
那是个凉爽的秋天。风,凉凉的。吹拂着我的脸颊。天甚是蓝,云甚是白,令人感到心旷神怡。
就在这样的美的季节里,让我留下了遗憾。因为在那一次,我错过了感动。
放学后,走出教室。天气阴沉沉的,预示着要下雨,我失望的回过头,心想“算了,留在学校上晚自习好了,这对我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突然,视线里多了一把湿淋淋的伞,我抬头寻找这把伞的主人,原来是我的同桌啊,只见她不紧不慢的说“哝,给你吧,我吃饱了,所以留在学校里也没关系。”由于前几天跟她闹了点别扭,我把头扭到了一边说“不用了,我也可以留在教室里。”可是,她似乎不想就怎么放弃,于是说“你还是回去吧,天那么冷,待在家里可比在学校里暖和多了。”可一向好面子的我自己怎么可能就怎么拉下脸接受呢。于是我说“不用了,留在这儿可以帮助我更好的利用时间好好学习。“噢”她失望地点了点头,然后默默的离开了。
看着她离去的背影,似乎让我体会到自己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那一次,我真的错了。我错过了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