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同学按如图操作步骤测量小石块体积:先测出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1 , 然后拿出石块测水的体积V2 , 请问他测得的石块体积比实际值( )
A. 小 B. 大 C. 一样 D. 都有可能
2.小明周末在家帮忙照顾弟弟,妈妈让他给弟弟泡100mL的奶。小明先往奶瓶里加入适量的水,若此时小明仰视读得水的体积为100mL,如图所示。则水的实际体积为( )
A.大于100ml B.小于100ml
C.等于100ml D.无法判断
3.国庆节前,市工商部门对某市的白酒进行专项检查,某种品牌的白酒的酒瓶上标有“450mL”的字样,而白酒的含量在446∽454mL之间为合格,为了一次性测量出一瓶白酒的体积,最好选用下列哪个量筒?( )
A.量程是100mL,分度值是1mL B.量程是500mL,分度值是1mL
C.量程是1000mL,分度值是5mL D.量程是500mL,分度值是5mL
4.用排水法测量一小石块的体积,量筒平稳放置,若测量水的体积时仰视,测量水和石块总体积时俯视,这样得到石块的体积为6立方厘米,则石块的实际体积( )
A. 大于6立方厘米 B. 小于6立方厘米C. 等于6立方厘米D. 都有可能
5.塑料盒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它的体积,某同学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方法(绳子体积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塑料盒的体积是1cm3
B.没有步骤A和C也能测出塑料盒体积
C.根据C和D可以测出塑料盒的体积
D.塑料盒浸没深度的大小对测量结果有影响
6.某同学在用排水法测量某个物体的体积,在物体放入量筒前后分别读取量筒对应的示数,从而确定物体的体积,以下四种操作方法中会导致测量结果比物体真实体积偏大的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7.有一量杯,它的100mL的刻度线的高度为h,那么在高度为h/2处的刻度数( )
A.等于50mL B.小于50mL C.大于50mL D.无法确定
8.小安超喜欢吃奶茶里的珍珠,于是每次买珍珠奶茶时总会要求多加珍珠。一次她买了一杯320mL的珍珠奶茶,她想知道这杯珍珠奶茶中“珍珠”占了多少体积。于是把杯里的奶茶倒入了三个全新的量筒中,直到液体全部倒完,结果如图所示,则“珍珠”的体积约为( )
A.60cm3 B.180cm3 C.240cm3 D.260cm3
9.有甲、乙、丙三种量筒,它们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分别是,甲:500mL,10mL;乙:100mL,1mL;丙:50mL,1mL.现要测量体积约为40cm3的石块的体积,选择上述哪一种量筒进行测量比较好( )
A.甲 B.乙 C.丙 D.三种都一样
10.石蜡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石蜡块的体积,某同学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方法,其中没有必要的实验步骤是( )
A. 只有① B. ①③ C. 只有③D. ①②
11.小明咳嗽就医后,医生建议使用止咳药水每次20毫升,一日三次。在量取20毫升止咳药水时,小明视线如图,则实际所量取药水可能是( )
A.19毫升 B.20毫升 C.21毫升 D.22毫升
12.石蜡不会沉入水中。为了测量石蜡的体积,小科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测量方法,下列关于该实验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
A.此实验过程测得石蜡的体积是
B.此实验过程也可以测得铁块的体积是
C.此实验过程也可以测得石蜡和铁块的总体积是
D.此实验过程只需要乙、丁两步就可以测得石蜡的体积
13.有三只量筒,量程和最小刻度如下:
甲 乙 丙
量程(mL) 100 50 10
最小刻度(mL) 2 1 0.5
现要一次性尽可能准确地量取15毫升酒精,最好选用哪只量筒( )
A.甲 B.乙 C.丙 D.甲乙均可
14.用量筒测量热水瓶软木塞的体积时,某同学记录了以下几组数据:①用天平称得软木塞的质量m;②量筒内盛水时的读数;③把铁块放入量筒内水中时的读数;④把铁块和软木塞捆在一起放入水中的量筒读数,其中多余的是( )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
15.小明有下列四次测量:①用膨胀的木尺测量一铁块的长度;②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溶液,仰视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5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mL,则倒出的液体体积为6mL;③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细铜丝缠绕在铅笔杆上时没有紧密缠绕;④用温度计测量开水温度时,将温度计拿出水面读数。其中会导致测量值比真实值小的一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
16.测量一枚大头针的体积,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求出一枚大头针的体积V
②将一捆大头针放入水中,读数记为
③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数记为
④数清大头针的枚数
下列步骤排序正确的是( )
A.②③④① B.③②④① C.②③①④ D.③②①④
17.如图所示,学习了体积的测量知识后,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测量一合金块的体积,其实验步骤如下:
(1)测出水的体积记作V 为________毫升。
(2)测出水和合金块的总体积记作V 为________厘米3。
(3)计算得小石块体积=V -V ,即合金块的体积为________厘米3 。
(4)该兴趣小组的同学非常细心,在实验后交流了实验心得,他们都提出来,量筒中加入的水要适量;量筒一定要静止放在________在量筒读数的时候视线要与________;记录数据时记得写上数值和________。
18.某同学用100mL的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如图所示。
(1)图中所表示的液体体积是 mL.
(2)若该同学要量取44mL的该液体,在上面的基础上,应该用 再向量筒中加入该液体。
(3)如果该同学在量取44mL该液体时,没有保持视线水平,而是仰视,则量取的实际体积 (填“大于”或“小于”)44mL.
19.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一个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 ,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 ,计算石块的体积V2 V1;乙同学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记下水的体积V1 ,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 ,计算石块的体积V1 V2 ,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你做此实验将选择哪种方法: (填“甲”或“乙”)。
(2).如果两同学读数都是正确的,两同学计算出的石块体积可能不相等,比较大的是 (填“甲”或“乙”)。
(3).如果甲同学实验读数如上图所示,则这块小石块的体积是 cm3。
20.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一个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1-V2。乙同学是先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使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更准确,你将选择哪种方法 (填“甲”或“乙”)。
(2)如果某同学实验读数如图1所示,则测得这块小石块的体积是 。
(3)实验后两同学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讨论,以下操作属于导致乙同学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
A.注入一定量水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
B.待小石块浸没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
C.在浸入小石块时不慎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
D.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读数均正确
(4)甲同学提出量筒也可以测量气体的体积(如图2所示),利用等效替代法。通过读取液体的体积来测量气体体积,如图装置能实现这一目的的是 。
21.学习了量筒的使用后,小王同学做了很多实验:
(1)在实验室里有一块形状不规则的矿石。因矿石体积较大,小王同学按如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则矿石的体积为 cm3。
(2)从A到C的操作过程中将使所测矿石体积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其原因是 。
(3)小王同学还想测一枚大头针的体积,具体如下:用烧杯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内,读出水的体积V1,将一枚大头针轻轻地放入量筒内的水中,沉底后,读出此时水面所指示的体积V2,V2与V1的差值就是一枚大头针的体积。你认为她的这种操作可行吗? 。请说明理由 。
答案及解析
1.【答案】 B
【解析】在拿出石块时,不可避免的要带出部分水,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在拿出石块时,石块会带出部分水,因此会使量筒中剩余的水的体积V2偏小。根据V=V1-V2可知,他测出的石块的体积会偏大,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2.【答案】A
【解析】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如果仰视会使读数偏小,所以用量筒取液体时仰视读数为100mL,则量取的实际体积大于100mL。
3.【答案】B
【解析】在选择测量量筒时,我们应该尽量选择量程更接近被测体积的。又因为被测体积的浮动范围较小,所以为了测量更精确,所选量筒的分度值也应较小。
【分析】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这是我们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详解】A、量程太小,无法一次性测量白酒的体积,所以不合题意;B、量程最接近,且分度值较小,所以符合题意;C、量程和分度值都较大,测量结果不够精确,所以不合题意;D、量程虽然接近,但分度值太大,测量结果不精确,所以不合题意。故选B.
4.【答案】 B
【解析】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测量水的体积时仰视,那么读出的示数偏小,而实际体积V1偏大;测量水和石块的总体积时俯视,那么读出的示数偏大,而实际总体积V2偏小。根据V=V2-V1可知,石块的实际体积小于6立方厘米,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5.【答案】C
【解析】ABC.在量筒中倒入适量水,并将金属环浸没在水中,读出水的体积V1=54mL,再用金属环和塑料盒一块浸没水中,读出总体积V2=60mL,则塑料盒的体积
V=V2-V1=60mL-54mL=6mL=6cm3
据此分析,测量塑料盒的体积只需要C和D两个步骤,故C正确,AB错误;
D.塑料盒的体积等于金属环和塑料盒的总体积和金属环的体积之差,塑料盒浸没深度的大小对测量结果没有影响,故D错误。
6.【答案】 D
【解析】(1)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2)首先根据“俯大仰小”的规律读出量筒的示数,然后再用两个量筒示数之差计算物体的体积。
【解答】①放入前仰视,读出的示数偏小;放入后平视,读出的示数正确,那么二者相减得到的偏大;
②放入前俯视,读出的示数偏大;放入后平视,读出的示数正确,那么二者相减得到的偏小;
③放入前平视,读出的示数正确;放入后仰视,读出的示数偏小,那么二者相减得到的体积偏小;
④放入前平视,读出的示数正确;放入后俯视,读出的示数偏大,那么二者相减得到的体积偏大。
因此物体的真实体积偏大是①和④。
故选D。
7.【答案】B
【解析】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量杯的形状特点是下小上大;量杯壁上的刻度下疏上密,是不均匀的。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量筒与量杯的特点。量筒与量杯的区别是:1、刻度:量杯下小上大,刻度下疏上密;而量筒上下的粗细相同,刻度均匀;2、用途:量杯适合于粗略地测量体积较多的液体的体积;而量筒测量少量液体的体积时,测量较准确;3、体积:量杯能测量的液体的体积较大;而量筒能测量的液体的体积较小。
【详解】量杯的刻度下疏上密,量筒上半部分所能量取的液体容积要大于下半部分所能量取的液体容积。最大刻度线距离杯底的高度为h,则在高度为处的刻度线表示容积的数值应该小于50mL.故选B. 9
8.【答案】A
【解析】由图知,奶茶中液体的体积为260mL,
已知总体积为320mL,
所以“珍珠”的体积为 320mL-260mL=60mL
9.【答案】B
【解析】选择量筒测量液体或间接测量固体体积时,对测量对象的体积大小要有所了解,然后据此选择合适的量筒。
【分析】选择测量工具或仪器测量某一物理量的大小时,在满足测量要求的前提下,一般选择量程较小的工具或仪器,这样的仪器或工具准确程度较高,测量误差较小。
【详解】放入水中后,要全部浸没但又不能超过量程,所以没必要用500ml的,也不能用50ml的,故应该用100ml的量筒比较合适.故选B.
10.【答案】 B
【解析】石蜡的密度小于水,不能自己浸没在水中,可以使用“针扎法”或“重物法”将其弄入水中,采用前后体积之差的方法测量它的体积,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将铁块用细线悬挂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量筒的示数V1;将石蜡捆绑在细绳上,下挂铁块,让它们完全浸没水中,记下量筒的示数V2 , 那么石蜡的体积:V=V2-V1 , 因此多余的步骤是①③。
故选B。
11.【答案】A
【解析】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笥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读量筒内液体体积,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俯视读数液体体积比实际偏大;故用量筒量取20毫升药水时,读数时视线俯视,导致读数偏大,则实际所量取药水小于20毫升,故A符合题意。
12.【答案】C
【解析】A.由图乙丁可知,石蜡的体积 V=V2-V1=59cm3-54cm3=5cm3
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甲乙可知,铁块的体积 V铁=54cm3-50cm3=4cm3
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甲丁可知,石蜡和铁块的总体积是 V总=59cm3-50cm3=9cm3
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悬重法测石蜡的体积,具体做法是:在量筒中倒入适量水,并将铁块浸没在水中,读出水面的刻度V1,再用铁块将石蜡坠入水中,读出水面的刻度V2,则石蜡的体积 V=V2-V1
据此分析,测量石蜡的体积只需要乙和丁两次测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13.【答案】B
【解析】因为要一次量取酒精,因此丙量筒不符合要求;最大测量值为100mL和50mL的量筒都可以使用,考虑到要尽可能精确的量取,量筒的分度值越小越精确,因此要选用量程为0-50mL,分度值为1mL的量筒较合适。
14.【答案】B
【解析】实验步骤中测软木塞的体积时,由于软木块漂浮在水面上,要使软木塞浸入水中可采用重物助沉法进行,但不需要单独测量水的体积,只需先测出水和重物的体积,再测出水、重物、软木塞的总体积,就能算出软木塞的体积,水的体积不需要测出,测软木塞的质量也是多余的,故①②多余,故B符合题意。
15.【答案】C
【解析】①膨胀的木尺分度值会变大。用此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会将物体的长度测小,举个例子:物体的长度为2cm,而受热膨胀的刻度尺2cm要比物体长,用这个刻度尺来测量,示数就小于2cm,故①符合题意;
②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该学生倾倒液体前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出示数为15mL,实际液体的体积大于15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9ml,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大,那么实际体积应小于9mL;实际测量值小于6mL,故②符合题意;
③如果线圈缠绕时没有紧密靠在一起,会导致线圈宽度测量结果偏大,所以计算的直径偏大,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用温度计测量开水温度时,将温度计拿出水面读数,温度计的示数会降低,故④符合题意。
16.【答案】B
【解析】测量一枚大头针的体积的步骤:③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数记为;②将一捆大头针放入水中,读数记为;④数清大头针的枚数;①求出一枚大头针的体积V。
17.【答案】 (1)110(2)130(3)20(4)水平桌面;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单位
【解析】(1)弄清量筒的分度值,根据凹形液面所对的刻度读出水的体积;
(2)根据右图液面位置读出水和合金块的总体积;
(3)合金块的体积等于前后两个量筒的示数之差;
(4)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和结果的记录方法解答即可。
【解答】(1)根据左图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10ml,那么水的体积为:100ml+10ml×1=110ml;
(2)根据右图可知,水和合金块的总体积为:150ml-10ml×2=130ml=130cm3;
(3)合金块的体积为:130cm3-110cm3=20cm3;
(4)该兴趣小组的同学非常细心,在实验后交流了实验心得,他们都提出来,量筒中加入的水要适量;量筒一定要静止放在水平桌面,在量筒读数的时候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记录数据时记得写上数值和单位。
18.【答案】(1)42mL;(2)胶头滴管;(3)大于
【解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当液体的接近所需体积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而根据量筒读数时的要求,视线要与量笥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如仰视则读数比实际值小。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分析】量筒的使用是中考热点之一,量筒操作错误时会出现“俯大仰小”,即俯视读数,数值比实际体积大,反之,则小。
【详解】(1)根据图中所示可以知道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42mL;(2)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当液体的接近所需体积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3)仰视读数偏小,所以量取的实际体积大于44mL.故答案为:(1)42mL;(2)胶头滴管;(3)大于。
19.【答案】 (1)甲(2)乙(3)30.0
【解析】(1)根据甲乙同学两种方法求体积的过程的不同点解答。
(2)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解答】(1)乙同学最后将小石块提出量筒时,小石块上会附着一些水,使测量的小石块的体积与真实值不符,因此甲测量更为准确。
(2)乙同学最后将小石块提出量筒后,小石块上附着一些水,因此测量小石块体积较大。
(3)量筒的最小分度值为10ml,筒中水的体积V1=110ml,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V2=140ml,小石块的体积V=V2-V1=140ml-110ml=30ml=30cm3。
故答案为:(1)甲(2)乙(3)30
20.【答案】(1)乙;(2)20mL;(3)ABC; (4)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量筒的使用、气体和固体体积的测量,属于基本技能的考查,对于提升学生的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详解】(1)甲同学的操作中,将小石块提出量筒时,小石块上会附着一些水,使测量的小石块的体积偏大,计算的密度不准确;(2)量筒中水的体积V1=20mL,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V2=40mL,小石块的体积V=V2-V1=40mL-20mL=20mL;(3)A、注入一定量水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会造成测出的小石块的体积偏小,与题意相符;B、待小石块浸没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会造成测出的小石块的体积偏小,与题意相符;C、在浸入小石块时不慎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会造成测出的小石块的体积偏小,与题意相符;D、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读数均正确,会造成测出的小石块的体积偏大,与题意不符;(4)c装置中进入广口瓶中的气体的体积等于由玻璃管排入量筒中水的体积。
21.【答案】(1)70; (2)偏大;矿石带出了水;(3)不可行;1枚大头针的体积太小,放入该量筒的水中后,液面发生的变化太小。
【解析】(1)在如图所示的方法中,向烧杯中所添加水的体积就是矿石的体积,通过量筒两次的示数之差可以求出;(2)实验的误差主要产生在从烧杯中取出矿石时,上面容易带出一定量的水,使再补充的水体积增大,进而影响密度的结果;(3)一枚大头针的体积很小,小于量筒的分度值。
【分析】本题考查了天平、量筒的读数,测量误差的分析,都是我们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详解】(1)图中矿石的体积:V=200cm3-130cm3=70cm3;(2)从图A到图C,将矿石取出时,会带出一定量的水,再补充水时就会多一些,使所测量矿石的体积偏大;(3)由于一枚大头针的体积很小,放入量筒中后水面上升的高度很小,无法读出与V1不同的数值,不可能计算出一枚大头针的体积。故答案为:(1)70; (2)偏大;矿石带出了水;(3)不可行;1枚大头针的体积太小,放入该量筒的水中后,液面发生的变化太小。
1.4科学测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