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部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入学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长沙市部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入学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9-02 08:13:21

文档简介

长沙市部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入学考试
化 学
满分:100分 时量:75分钟
得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S~32 K~39
Cr~52 Cu~64 Ba~13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虎年春晚一段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生动还原了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此画用到了一种矿物颜料——石青[2CuCO3·Cu(OH)2]。以下关于石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属于盐 B.可溶于水
C.在常温下较稳定 D.与盐酸反应后的溶液呈蓝绿色
2.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已知Y、W的原子序数之和是Z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Y Z
X W
A.原子半径:X<Y<Z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Z
C.一定条件下Z、W的单质都能与Mg反应形成化合物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W
3.部分含氯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其中d、e为钾盐)。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A.液态b可储存在钢瓶中
B.一定条件下,c、e都能分解生成O2
C.a、e在水溶液中反应生成1 mol氯气,转移电子数为2NA
D.家中清洗厕所时,a、d的水溶液的对应产品不可混用
4.在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C(s)+ 2Fe2O3(s)3CO2(g)+ 4Fe(s),每隔2min测定一次CO2的浓度,测定结果如表: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c(CO2)/(mol·L 1) 0 0.040 0.060 0.070 0.072 0.072 0.07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在前4 min的平均速率为v(CO2)=0.015 mol·L 1·min 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后的容器中再充入0.2 mol C(s)时,v正>v逆
C.反应可能在8 min前达到了平衡状态
D.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容器体积,再达到平衡时,二氧化碳的浓度与原平衡时相同
5.臭氧氧化法处理含氰废水的工艺原理NaHCO3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Ⅰ 阶段中1 mol NaCN被氧化需消耗1 mol O3
B.I 阶段产生的NaCNO在Ⅱ阶段作为氧化剂参加反应
C.Ⅱ 阶段反应为2NaCNO + H2O + 3O32NaHCO3 + N2 + 3O2
D.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N + H2O + 5O32NaHCO3 + N2 + 5O2
6.过碳酸钠(2Na2CO3·3H2O2)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可用作漂白剂和氧化剂,能有效杀灭禽流感病毒。合理组合下列装置能用于测定过碳酸钠中碳酸钠的含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连接顺序为装置Ⅲ→I→Ⅱ
B.装置b和e中盛放的试剂相同
C.装置d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H2O和CO2进入c中
D.若b中盛放的是澄清石灰水,只用装置I即可验证过碳酸钠与硫酸反应是否生成CO2(不考虑空气中CO2的影响)
7.如图所示是一种以液态肼(N2H4)为燃料,氧气为氧化剂,某固体氧化物为电解质的新型燃料电池。该固体氧化物电解质的工作温度高达700~900℃时,O2 可在该固体氧化物电解质中自由移动,反应生成物均为无毒无害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池内的O2 由电极甲移向电极乙
B.电池总反应为N2H4 + 2O22NO + 2H2O
C.当甲电极上有1mol N2H4消耗时,标准状况下乙电极上有22.4 L O2参与反应
D.电池外电路的电子由电极乙移向电极甲
8.某有机物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各项性质中,它不可能具有的是( )
①可以燃烧 ②能使酸性髙锰酸钾溶液褪色 ③能跟NaOH溶液反应 ④能发生酯化反应
⑤能发生聚合反应 ⑥能发生水解反应 ⑦能发生取代反应
A.只有⑥ B.只有①④ C.只有⑤ D.只有④⑥
9.发射航天器用的运载火箭使用的是以液氢为燃烧剂,液氧为氧化剂的高能低温推进剂,已知:
①H2(g)H2(l)△H1= 0.92 kJ·mol 1
②O2(g)O2(l)△H2= 6.84 kJ·mol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g)与O2(g)反应生成H2O(g)放热483.6 k J·mol 1
B.氢气的燃烧热△H= 241.8 kJ·mol 1
C.火箭中液氢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H2(l)+ O2(l) 2H2O(g)△H= 474.92 kJ·mol 1
D.H2O(g) H2O(l)△H= 88 kJ·mol 1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少量CO2通入CaCl2溶液中:CO2 + Ca2+ + H2OCaCO3↓+ 2H+
B.向含FeBr2和FeI2且物质的量各为0.5 mol的溶液中通入1 mol Cl2:
4I + 2Fe2+ + 3Cl22Fe3+ + 2I2 + 6Cl
C.向明矾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至沉淀的质量最大:
2Al3+ + 3SO42 + 6OH + 3Ba2+ 3BaSO4↓+ 2Al(OH)3↓
D.向漂白粉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
Ca2+ + 3ClO + SO2 + H2OCaSO4↓+ Cl + 2HClO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焦亚硫酸钠(Na2S2O5)为具有强还原性的白色细小结晶状固体,常用作食品抗氧化剂。生产Na2S2O5,通常是由NaHSO3过饱和溶液经结晶、脱水制得,基本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已知:NaHSO3溶液显酸性,Na2SO3溶液显碱性)
A.工业制备Na2S2O5的原理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B.流程中溶液1溶质的成分为NaHSO3
C.加入Na2CO3固体并再次通入SO2的目的是得到NaHSO3过饱和溶液
D.抗氧化时,1mol Na2S2O5可以消除2mol O2
12.将质量为32 g的铜与200 mL的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0.5mol的NO和NO2的混合气体,将生成的混合气体与一定体积的氧气一起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气体恰好被吸收生成NaNO3。向反应后的溶液加1.2mol NaOH固体,恰好使铜沉淀完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混合气体是0.25mol NO和0.25mol NO2
B.铜与硝酸反应完全后,过量的硝酸为0.2mol
C.通入的O2体积为5.6 L
D.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7.5 mol·L 1
13.聚乳酸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其合成路线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B.聚乳酸分子中含有两种官能团
C.1mol乳酸与足量的Na反应生成1mol H2
D.两分子乳酸反应能够生成含六元环的分子
14.硫酸盐(含SO42 、HSO4 )气溶胶是PM2.5的成分之一。近期科研人员提出了雾霾微颗粒中硫酸盐生成的转化机理,其主要过程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有H2O参与 B.NO2是生成硫酸盐的氧化剂
C.硫酸盐气溶胶呈酸性 D.该过程没有生成硫氧键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4分)
15.(14分)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工业盐,实验室可用如图装置(略去部分夹持仪器)制备。
已知:①2NO + Na2O22NaNO2
②2NO2 + Na2O22NaNO3
③3NaNO2 + 3HCl3NaCl + HNO3 + 2NO↑+ H2O
④酸性条件下,NO和NO2都能与MnO4 反应生成NO3 和Mn2+
(l)加热装置A前,先通一段时间N2,通N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B瓶中Cu发生的有关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装置C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充分反应后,检验装置D中产物的方法是取产物少许置于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则产物是NaNO2(注明试剂、现象)。
(6)写出装置F中的离子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为测定亚硝酸钠的含量,称取3.000 g样品溶于水配成250 mL溶液,取25.00 mL溶液于锥形瓶中,再向锥形瓶中加入0.1000 mol/L酸性KMnO4溶液16.00 mL,二者恰好完全反应。计算所得固体中亚硝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
16.(10分)重铬酸钾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一般由铬铁矿制备,铬铁矿的主要成分为FeO·Cr2O3,还含有硅、铝等杂质。制备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l)步骤①的主要反应为FeO·Cr2O3 + Na2CO3 + NaNO3Na2CrO4 + Fe2O3 + CO2↑+ NaNO2,上述反应配平后FeO·Cr2O3与NaNO3的系数比为________。
(2)“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及含硅杂质。
(3)步骤④调“滤液2”的pH使之变小,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有关物质的溶解度如图所示。向“滤液3”中加入适量KCl,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到K2Cr2O7固体。冷却到________(填标号)得到的K2Cr2O7固体产品最多。
a.80℃ b.60℃ c.40℃ d.10℃
(5)某工厂用kg铬铁矿粉(含Cr2O3 40%)制备K2Cr2O7,最终得到产品kg,产率为________(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17.(14分)A、B、D、E、F为短周期元素,非金属元素A最外层电子数与其周期数相同,B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所在周期数的2倍。B在D中充分燃烧能生成其最高价化合物BD2。E+与D2 具有相同的电子数。A在F中燃烧,产物溶于水得到一种强酸。回答下列问题:
(l)A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室制备F单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D、E组成的一种盐中,E的质量分数为43%,其俗名为________,其水溶液与少量的F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这些元素组成的物质,其组成和结构信息如下表:
物质 组成和结构信息
a 含有A的二元离子化合物
b 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二元离子化合物,且原子数之比为1:1
c 化学组成为BDF2
①写出a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b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c的结构式:________________。
18.(16分)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以乙烯为原料衍生出下列有机物的反应过程如下(部分产物略去):
(l)A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B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
(2)B和A反应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类型为________。
(3)E、F的结构简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为一种环状有机物,请写出其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的同分异构体有很多种,其中与C属于同类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种。化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题号
c2
3
6
10
答案
B
B
B
1.B【解析】石青属于碱式碳酸盐,故A正确;石青中的成分为2CūC)·Cu(OH)2,为难溶于水的物质,故B
错误;CuCO、Cu(OH)2都是较稳定的物质,常温下2CuCO·Cu(OH)2较稳定,故C正确:石青与盐酸反应
的方程式为2CuCO·Cu(OH)2+6HCI一3CuCl2十4HO十2CO2◆,溶液呈蓝色,故D正。
2.C【解析】由题意可设Y的原子序数为a,则Z为a十1,W为10十a,又因Y、W的原子序数之和是Z的3倍,
则a十10十a=3(a十1),解得a=7,所以Y为7号N元素,Z为8号0元素,W为17号C1元素,X为14号Si
元素:据此分析可得:X为第三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大于Y、Z;Y、Z为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至右元素的
原子半径减小,所以Y的原子半径大于Z,即原子半径:X>Y>Z,故A错误。X、Z分别为S和O元素,由非
金属性:O>Si,则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X,故B错误。Z、W分别为O和CI元素,在点燃条件下Mg均
能与O2、C2反应分别生成MgO、MgC2,故C正确。Y、W分别为N和C1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
分别为HNO、HCIO,HCIO,为最强含氧酸,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W,故D错误。
3.C【解析】根据含有氯元素的物质所属类别,结合氣元素的化合价,可知a是HCI,b是Cl,c是HCIO,d是
KCIO,e为KCIO,然后结合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b是Cl2,Cl2易液化,在常温下千燥的Cl2与Fe不反应,
因此液化的C可储存在钢瓶中,A正确。C是HC1O,该物质不稳定,光照分解产生HC1和O2;e为KC1O,
该盐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产生KCl和O2,故一定条件下,c、e都能分解生成O2,B正确。a是HCI,e为
KCIO,二者在水溶液中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KC1,C、l0,生成1molC,反应转移号mol电子,C
错误;d是KCO,a是盐酸,二者混合使用会产生C2,D正确。
4.B【解析】前4min内C0,的浓度变化为0.060mol/L,(C0,)=0.060molL=0.015mol/(L·min,A正
4 min
确:C为固态,加入固体,平衡不移动,则向平衡后的容器中再充入0.2molC时,正=,B错误;8min后
COz的浓度不再变化,说明8min时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结合表中效据变化可知,也可能在68min之间的
某时刻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C正确;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CO2),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则将容
器体积扩大,再次达到平衡时(CO2)不变,D正确。
5,B【解析】由图可知,I阶段中,NaCN和O反应,生成NaCNO和O2,其反应方程式为O十NaCN=O
+NaCNO,1 mol NaCN被氧化需消耗1molO,故A正确;I、Ⅱ阶段均是O作氧化剂,Ⅱ阶段NaCNO作
为还原剂参加反应,故B错误;由图可知,Ⅱ阶段的反应方程式为HO十3O2十2 NaCNO一N十2 NaHCO
+3O2,故C正确;I、Ⅱ阶段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NaCN+H2O十5O一-2 NaHCO)十N2+5O2,故D正确。
6.B【解析】稀硫酸与过碳酸钠反应生成CO2,由于空气中含有CO2,所以需要徐去空气中的CO2,又国为还需
要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O,进入c,所以连接顺序是装置Ⅲ→I→Ⅱ,A项正确;装置b和e中盛放的试
剂分别是浓硫酸和NaOH溶液,B项错误;装置d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HO和CO2进入c中,C项正确:
Ca(OH)2与CO2反应生成CC)沉淀,因此若b中盛放的是澄清石灰水,只用装置I即可验证过碳酸钠与
化学参考答案(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