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 林徽因 (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共3小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中间/间隔 鲜妍/鲜为人知 冠冕堂皇/勇冠三军
B.暖和/暧昧 鹅黄/巍峨高大 娉婷婀娜/纵横驰骋
C.假如/假期 因为/敢作敢为 声音嘶哑/哑然失笑
D.汹涌/踊跃 放牧/不胜枚举 呢喃细语/拘泥现状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B.那轻,那聘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带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C.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D.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轻快灵巧)
B.那轻,那娉婷,你是(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C.百花的冠冕你戴着(花冠)
D.是燕/在梁间呢喃(形容燕子的叫声)
二.基础知识(共4小题)
4.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娉婷
冠冕
轻líng
鲜yàn
呢nán
5.解释下列词语。
娉婷:
鲜妍:
冠冕:
呢喃:
6.选词填空。
(1)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 (点 照)亮了四面风。
(2)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 (刮 吹)着风的软。
(3)柔嫩喜悦,水光 (晃动 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4)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 (呢喃 歌唱)。
7.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妙处。
(1)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2)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
三.语言运用(共4小题)
8.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① ,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作为座右铭。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② 。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
9.为了赞美深深的母爱,有同学拟了一副对联。请你根据上联写出下联。
上联:两鬓白发尝尽人间疾苦
下联:
10.下面是小明分享的一段阅读感悟,请你帮助修改。
活动中,[甲]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和古典诗词,还写了读书心得。阅读,让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思想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邃。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面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乙]我们要主动向同学、老师、家长等身边的人不耻下问。最后,祝大家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1)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改为 ;
(2)乙处画线句子用语不得体,应将 改为 。
11.学校为弘扬传统文化举办了一次书画展,其中有一幅丰子恺的画(如图)特别引人注目。请欣赏这幅画,并按要求作答。
(1)请描述画面主要内容。
(2)请说说你对这幅画主题的理解。
四.现代文阅读(共4小题)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林徽因传(节选)
张清平
①1920年初夏,林徽因伴随父亲来到了欧洲。
②各处景物走马灯似的从眼前流过,各种印象叠加在了一起:巴黎街头自由的人们和自由的空气,罗马游览胜地绿色松林如波涛般望不到尽头,阿尔卑斯山上终年不化的皑皑白雪,法兰克福一碧如洗的蓝天上盘旋的鸽群,钟声、鸟鸣、树林、草地组成了和谐的交响,风情万种;遗址、遗迹如珍奇宝石穿成的项链,浪漫多姿;古老而迷人的欧洲像是一幅色泽古黯的织锦,散发着久远的高贵的气息。
③徽因的感受是复杂的。她敞开心灵摄取吸收来自这个新世界的印象和知识,纷至沓来的杂驳信息常常使她感到既新奇又疲倦。同时,远离祖国,远离同龄伙伴的她又时常感到深深的孤独和无所适从。在父亲频繁外出的时间里,孤零零的她时常想,父亲出去给别人演讲些什么呢?他讲的那些问题有那么重要吗?他怎么根本就不在意近在身旁的女儿呢?
④一个人的时候,她更多的是偎在壁炉旁,一本接一本地阅读英文版的书刊。此时,她才对北京培华女子中学严谨的学风心怀感激。来到英国后,她没有怎么费力就能够自如地与人交流和用英语阅读。她读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读丁尼生、霍普金斯、勃朗宁的诗,读萧伯纳的剧本。刚开始,她的阅读还带有学习英语的目的,可读着读着,这些书就引领着她进入了一个令她心醉神迷的世界。尽管其中的一些作品她早在国内就看过林琴南的中译本,可如今读过原著,她才知道那些文言的译本是多么蹩脚,简直不能传达原文的情致于万一。徽因天性敏感细腻,文学唤醒了她对生活的种种体验,激起了她强烈的共鸣。
⑤伦敦的天气仿佛永远只有好坏两极。春夏之际,太阳明媚而艳丽。垂柳柔柔的枝条在风中软软地飘荡,星星点点的野花点缀着青葱绵密的草坪,一切都有着鲜明的色彩,一切都充满了勃勃的生机。这时节,徽因总爱跟着女房东一同外出。女房东是一位建筑师,徽因常和她一道出去写生、作画。她最爱去的地方是剑桥一带,那里有画不完的各种建筑和景致。徽因拿着一本书,坐在草坪上,四下望去,皇家教堂富丽庄严,皇家学院散发着宁静、幽雅的气息,“三一学院”图书楼上,拜伦雕像风神潇洒地凝视着遥远的天际。
⑥在国内,徽因随着家庭的搬迁,南来北往走过许多地方,出国后跟着父亲也到过一些城市。可只有在这里,在尽情领略了英国剑桥脱尽尘埃的景色后,她才恍然觉察,那无边青青的碧草、潺潺奔涌的流水、窈窕玲珑的睡莲、明艳灿烂的朝晖晚霞,好像可以随着空气、星光一起渗透进人的灵魂。
⑦她想起小时候住在祖父家,看过好多宋元名家的山水画。那时她不明白,为什么那些画卷上,总是画着那么雄奇的山川,那豆大的房舍和米粒大小的人物。如今她懂了,人在自然的怀抱里真是很小,小到只想变成一株草、一朵花、一滴露珠。在与女房东的交谈中,徽因知道了建筑师与盖房子的人的区别,懂得了建筑与艺术密不可分。以这样的眼光再去回想她在国内国外看过的庙宇和殿堂,果然就对这些建筑有了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⑧从这时起,徽因萌生出了对未来事业的朦胧愿望。
(1)第②段画线句“古老而迷人的欧洲像是一幅色泽古黯的织锦,散发着久远的高贵的气息”,表达了作者 情。
(2)第③段中提到“徽因的感受是复杂的”,她的感受主要有两个方面:① ;② 。
(3)下列对结尾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林徽因喜欢欧洲优美的风光,因此产生了对未来事业的朦胧愿望。
B.林徽因领悟了建筑学的真谛,从而萌生了成为建筑学家的愿望。
C.林徽因立志成为建筑学家与身为建筑师的女房东有一定的关系。
D.林徽因的立志源于她领悟了中国传统美学和欧洲建筑艺术的共性。
(4)结合文章内容,我们知道,林徽因的成就与很多因素密切相关。请选择一个方面,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80字左右)
(5)九年级(2)班在学完本文之后准备开展一次林徽因诗歌朗诵会,下面有两项活动请你协助完成。
①请你为这次朗诵会拟写一句主题语。
②班上有个别同学认为举办朗诵会会耽误学习,对中考没有好处,因此不想参加。请你对他们进行劝说。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林徽因传(节选)
张清平
①1920年初夏,林徽因伴随父亲来到了欧洲。
②各处景物走马灯似的从眼前流过,各种印象叠加在了一起:巴黎街头自由的人们和自由的空气,罗马游览胜地绿色松林如波涛般望不到尽头,阿尔卑斯山上终年不化的皑皑白雪,法兰克福一碧如洗的蓝天上盘旋的鸽群,钟声、鸟鸣、树林、草地组成了和谐的交响,风情万种;遗址、遗迹如珍奇宝石穿成的项链,浪漫多姿;古老而迷人的欧洲像是一幅色泽古黯的织锦,散发着久远的高贵的气息。
③徽因的感受是复杂的。她敞开心灵摄取吸收来自这个新世界的印象和知识,纷至沓来的杂驳信息常常使她感到既新奇又疲倦。同时,远离祖国、远离同龄伙伴的她又时常感到深深的孤独和无所适从。在父亲频繁外出的时间里,孤零零的她时常想,父亲出去给别人演讲些什么呢?他讲的那些问题有那么重要吗?他怎么根本就不在意近在身旁的女儿呢?
④一个人的时候,她更多的是偎在壁炉旁,一本接一本地阅读英文版的书刊。此时,她才对北京培华女子中学严谨的学风心怀感激。来到英国后,她没有怎么费力就能够自如地与人交流和用英语阅读。她读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读丁尼生、霍普金斯、勃朗宁的诗,读萧伯纳的剧本。刚开始,她的阅读还带有学习英语的目的,可读着读着,这些书就引领着她进入了一个令她心醉神迷的世界。尽管其中的一些作品她早在国内就看过林琴南的中译本,可如今读过原著,她才知道那些文言的译本是多么蹩脚,简直不能传达原文的情致于万一。徽因天性敏感细腻,文学唤醒了她对生活的种种体验,激起了她强烈的共鸣。
⑤伦敦的天气仿佛永远只有好坏两极。春夏之际,太阳明媚而艳丽。垂柳柔柔的枝条在风中软软地飘荡,星星点点的野花点缀着青葱绵密的草坪,一切都有着鲜明的色彩,一切都充满了勃勃的生机。这时节,徽因总爱跟着女房东一同外出。女房东是一位建筑师,徽因常和她一道出去写生、作画。她最爱去的地方是剑桥一带,那里有画不完的各种建筑和景致。徽因拿着一本书,坐在草坪上,四下望去,皇家教堂富丽庄严,皇家学院散发着宁静、幽雅的气息,“三一学院”图书楼上,拜伦雕像风神潇洒地凝视着遥远的天际。
⑥在国内,徽因随着家庭的搬迁,南来北往,走过许多地方,出国后跟着父亲也到过一些城市。可只有在这里,在尽情领略了英国剑桥脱尽尘埃的景色后,她才恍然觉察,那_____的碧草、______的流水、_______的睡莲、_____的朝晖晚霞,好像可以随着空气、星光一起渗透进人的灵魂。
⑦她想起小时候住在祖父家,看过好多宋元名家的山水画。那时她不明白,为什么那些画卷上,总是画着那么雄奇的山川,那豆大的房舍和米粒大小的人物。如今她懂了,人在自然的怀抱里真是很小,小到只想变成一株草、一朵花、一滴露珠。在与女房东的交谈中,徽因知道了建筑师与盖房子的人的区别,懂得了建筑与艺术密不可分。以这样的眼光再去回想她在国内国外看过的庙宇和殿堂,果然就对这些建筑有了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⑧从这时起,徽因萌生出了对未来事业的朦胧愿望。
【相关链接】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曾参与国徽设计和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改造传统景泰蓝,为国家及民族做出莫大的贡献。
(1)第⑥段横线上填写的词语依次是
A.潺潺奔涌 无边青青 明艳灿烂 窈窕玲珑
B.无边青青 窈窕玲珑 明艳灿烂 潺潺奔涌
C.无边青青 潺潺奔涌 窈窕玲珑 明艳灿烂
D.潺潺奔涌 窈窕玲珑 无边青青 明艳灿烂
(2)第②段画线句“古老而迷人的欧洲像是一幅色泽古黯的织锦,散发着久远的高贵的气息”,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其表达效果是 。
(3)第③段中提到“徽因的感受是复杂的”,她的感受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①
② 。
(4)阅读第⑦段,完成题目。
①根据上文,“以这样的眼光再去回想她在国内国外看过的庙宇和殿堂”中“这样的眼光”具体指的是 。
②用“这样的眼光”看苏州园林,从一个角度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字数不限)
(5)下列对结尾画线句含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徽因喜欢欧洲优美的风光,因此产生了对未来事业的朦胧愿望。
B.林徽因领悟了建筑学的真谛,从而立下成为建筑学家的愿望。
C.林徽因立志成为建筑学家与身为建筑师的女房东也有一定的关系。
D.林徽因的立志源于她顿悟了中国传统美学和欧洲建筑艺术的共性。
(6)结合本文内容和相关链接,我们知道,林徽因的成就与很多因素密切相关,请选择一个方面,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80字左右)
14.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回答下列各题。
我的母亲
欧阳夏丹
①这几天在家里收拾旧衣物的时候,无意间翻出了母亲的老照片,不禁看呆了。年轻时的她可真美:笑颜如花、青春飞扬,眼神是那么的单纯、干净。我久久地凝视着照片中的她,已然很难将其和此刻在厨房里弯着腰、驼着背,还忙前忙后的母亲联系在一起。
②1994年,我上高二,正在苦读备战高考。也正是在这一年,父亲被查出是肝癌晚期,家里的顶梁柱倒下了,剩下的三个女人:母亲、姐姐和我一下子慌了神,不知所措。但很快,母亲做出决定,让我每天正常上学,复习功课,而她和姐姐则轮流倒班,去医院照顾父亲。艰难的日子由此开始了。我印象中从那以后,母亲就再没睡过一个踏实觉,经常是夜里低眉垂眼地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回到家中。而不用去医院的日子,她还得照顾家里的大事小情,做饭烧菜、换灯泡修水管……
③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转眼,快过年了。这对我们一家四口来说最特殊、也最珍惜的一个春节。除夕那天,母亲早早地起来准备年夜饭,芋头扣肉、豆腐圆子、蛋饺,这些都是父亲最爱吃的,母亲做好后把它们像艺术品一样的仔细装进饭盒里,盖得严严实实,就拉着我们姐妹俩去医院了。病房里,我们一边吃着,一边给父亲讲各种笑话逗他乐,父亲吃东西要嚼很久,他不怎么说话,只是微笑着一会儿看看母亲,一会儿又看看我和姐姐,生怕这段难得的相聚时光会戛然而止似的。
④然而,父亲终究还是没能熬过去,他永远离开了我们。那一天,真的成了我们在一起团聚的最后一个春节。母亲因为操劳、伤心过度,两年后即被查出罹患乳腺癌,做了大手术。手术后,母亲消沉了一段时间,也许,对一个那么美,又那么爱美的女人来说,身体的残缺是一个无法言说的伤痛吧。但没过多久,母亲就从阴影里走了出来,她重新挺直腰杆儿,穿上漂亮的衣服,带着自信的笑容跟别人打招呼,甚至,连一度不愿意去尝试的推拿按摩,也变成了她每周必选的项目,当按摩人员充满疑惑地看着母亲的身体时,母亲坦然解释说:“噢,别担心,我就是做过手术而已。”这就是我的母亲。
⑤很多年过去了,当我们可以用比较轻松的心态回忆过往的时候,母亲跟我说起一个故事。她说:“你知道吗,你父亲病重时,家里所有的积蓄都拿出来给他买药治病了,为了保障你的学习和营养,我和你姐姐每天省吃俭用,一顿就只吃一个面包。后来,我的一个同学想请我们吃饭,我不肯,最后是被同学硬拖进餐厅的。我到现在都还记得这个同学,记得她的好!”听罢,我沉默了很久,心里难受得说不出任何话。我恨我自己,为什么那么自私,只顾着埋头学习准备高考,而没有为这个家付出过什么,分担过什么。母亲温柔地拉着我的手,对我说:“你不要自责,当时你还小,靠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认真工作,就是好样的。要记住,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乐观、坚强、感恩!”
⑥是的,乐观、坚强、感恩。母亲用自己几十年的亲身经历,教会了我这一课,并把这6个字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里。香港电影《岁月神偷》里有一句话不是说的很好吗:生活就是一步难、一步佳;难一步、佳一步。只要你眼睛一直往前看,向前走,未来就会有信心和希望!我以为,懂得了这些,就是回馈给母亲最好的礼物。
(1)阅读文章②~④段,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母亲经历的主要变故。
(2)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
(3)联系上文,说说文中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作者说“乐观、坚强、感恩”是母亲“教给了我”的一课,读了这篇文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自己对“这一课”的感悟和思考。
15.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是谁爱着你的背影
邓迎雪
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亲将我送到门口。
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说道:“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离去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
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
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如果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
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
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
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
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有打伞。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淋感冒了。”
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
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然后,老眼昏花的她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
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已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1)本文叙述了母亲注视着“我”背影的三个事件,请你按照时间顺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请你结合全文,分析文中母亲的形象。
(3)请按照要求品析。
①“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句中的“才”字不可删去,理由是什么?
②结尾段“淋湿的是母亲的心”在表达上有何妙处?
(4)文章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写到“我”流泪,请你结合文中内容分析泪水中蕴含着“我”怎样的复杂情感。
五.作文(共1小题)
16.题目:平淡中也有诗
要求:①以“平淡中也有诗”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自选;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
5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 林徽因 (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小题)
1.【解答】A.jiān/jiàn,xiān/xiǎn,guān/guàn;
B.nuǎn/ài,é,pīng/chěng;
C.jiǎ/jià,wèi/wéi,yǎ;
D.yǒng,mù/méi,ní/nì。
故选:A.
2.【解答】ACD.正确。
B.有误,“聘婷”的“聘”应为“娉”。
故选:B。
3.【解答】ABD.正确;
C.有误,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
故选:C。
二.基础知识(共4小题)
4.【解答】答案:
pīng miǎn 灵 艳 喃
5.【解答】答案:
娉婷:姿态美好的样子。
鲜妍:光彩美艳的样子。
冠冕:1.古代皇冠或官员的帽子2.比喻受人拥戴或出人头地。
呢喃:形容像燕子叫声那样的轻声细语。
6.【解答】(1)“点”表现了人们积极乐观的笑让生活更具魅力,体现由点及面的氤氲效应,表现了笑的感染力。“照”意思是:发光的物体映着,不如“点”贴切。
(2)“刮”的程度比“吹”重,应为“吹着风的。
(3)“浮动”表现了水面波光粼粼的动态景象,“晃动”意思是“摆动,摇晃”,用在这里不贴切。
(4)“呢喃”一般用来形容燕子的叫声,比“歌唱”贴切。
答案:
(1)点
(2)吹
(3)浮动
(4)呢喃
7.【解答】(1)“点亮”表现了人们积极乐观的笑让生活更具魅力,体现由点及面的氤氲效应,表现了笑的感染力。
(2)雪化后,大地上的小草重生了,嫩黄的颜色,嫩绿的颜色,在薄薄的雪堆和雪水下面依稀可见的。“鹅黄”就是介于嫩绿与黄之间的。让人联想到一个春来的动态的场面.
三.语言运用(共4小题)
8.【解答】本题考查的是语言的连贯,解答这道题我们要整体阅读语段,把握大意,再看局部,照顾前后句,①处从句式与关联词语的对应角度来看,应该是“与其……”,与后面的“不如”构成“与其……不如……”的句子,再从意思上看,根据后面句子“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横线上句子意思应该与后面是相反的。②处根据前面“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后面“少读……”再结合意思,此处与前面句意相反。答案:①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 ②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意思对即可)
9.【解答】对联是一种常见的文字形式,一般分上下两联,字数相同,语意相关,词性相同。据此可拟写为:一颗热心只为儿女幸福。
答案示例:
一颗热心只为儿女幸福
10.【解答】答案:
(1)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
(2)不耻下问 请教
11.【解答】(1)天空中挂着一弯残月,在田岸旁两棵柳树伫立,柳条飘荡,两个农人在田间劳作。在图画右上角,是“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提名和作者丰子恺的署名。
(2)此题解答要结合上题的分析作答。
答案:
(1)天空中挂着一弯残月,在田岸旁两棵柳树伫立,柳条飘荡,两个农人在田间劳作。在图画右上角,是“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提名和作者丰子恺的署名。
(2)作者通过描绘残月夜,杨柳岸农民的田间劳作,体现了农民的辛劳,表现了丰子恺对普通民众的关心。
四.现代文阅读(共4小题)
12.【解答】(1)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分析。“古老而迷人的欧洲像是一幅色泽古黯的织锦,散发着久远的高贵的气息”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古老而迷人的欧洲比作一幅色泽古黯的织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欧洲历史悠久、风光奇丽的特点,同时表达出林徽因初到欧洲时新奇与喜悦的感受。
(2)本题考查信息提取与概括的能力。“徽因的感受是复杂的。她敞开心灵摄取吸收来自这个新世界的印象和知识,纷至沓来的杂驳信息常常使她感到既新奇又疲倦。同时,远离祖国,远离同龄伙伴的她又时常感到深深的孤独和无所适从”,从这句话来看,她的感受主要是来自:①眼前的新世界常常使她感到既新奇又疲倦;②远离祖国,远离同龄伙伴的她又时常感到深深的孤独和无所适从这两个方面。
(3)本题考查关键句子的理解与分析。
A.错误,林徽因并不是因为喜欢欧洲优美的风光才产生了对未来事业的朦胧愿望,而是因为她领悟了建筑和艺术的真谛,明白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后才产生了在建筑上有所为的愿望;
BCD.正确。
故选:A。
(4)本题考查发表观点与看法的能力。做这类题目时,联系文中的人物和事件,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如:林徽因酷爱读书,并且博览群书,从小就有学习建筑的志向,在欧洲的生活,那种环境对她的熏陶等等,使她最终走向了成功。从她的成功历程中,我们有很多东西值得借鉴和学习。解答时,要结合文章和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启示,同时注意语句通顺、字数等要求即可。
(5)
①本题考查拟写主题语的能力。拟写活动的主题要围绕着活动的内容,本题可以围绕着林徽因的著作或者林徽因给我们带来的启示等方面来进行拟写,答案不唯一,如:走进人间四月天,感受民国才女魅力。
②本题考查情景对话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以下两方面要求:第一要在准确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吐露心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文明得体;第二要符合语体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使用口语还是使用书面语。这里是劝说那些个认为举办朗诵会会耽误学习,对中考没有好处的同学来参加朗诵会,劝说时要注意有称呼、劝说的内容得体、语气委婉(你说呢、你觉得呢、好吗、行吗等),劝说的内容合理,修辞使用恰当,语言通顺。可以围绕“丰富我们的语言积累”“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等方面进行作答,同时注意语句通顺即可。
答案:
(1)对欧洲文化的向往与迷恋
(2)①眼前的新世界常常使她感到既新奇又疲倦;②远离祖国,远离同龄伙伴的她又时常感到深深的孤独和无所适从。
(3)A
(4)示例:我们应该从小就要立下自己的志向,还应该热爱读书、热爱学习,正如林徽因一般博览群书,并且在达成志向的过程中需要经受住苦难的磨砺,才能玉汝于成。
(5)①示例:走进人间四月天,感受民国才女魅力。
②示例:诗歌语言优美,节奏鲜明,多读诗歌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积累,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同时,多参加课外活动,劳逸结合,才能更好地学习啊!
13.【解答】(1)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要在理解词语意义的基础上,结合语境分析解答,同时要注意根据词语的搭配选择答案。一般情况下,“青青”和“碧草”对应,“潺潺”和“流水”对应;“晚霞”一般用“灿烂”修饰;此处“睡莲”用的是拟人的手法,一般形容美丽女子的睡态,故可用“窈窕玲珑”修饰。依次填入的词语应当是
“无边青青 潺潺奔涌 窈窕玲珑 明艳灿烂”。
故选:C。
(2)本题是对句子的赏析。本题主要考查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这句话把古老而迷人的欧洲比作一幅色泽古黯的织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欧洲历史悠久、风光奇丽的特点,同时表达出林徽因初到欧洲时新奇与喜悦的感受。
(3)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解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或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来提炼、概括。“徽因的感受是复杂的”位于本段的句首,所以这种感受会在下文具体的表述出来,根据这段中的内容。“她敞开心灵摄取吸收来自这个新世界的印象和知识,纷至沓来的杂驳信息常常使她感到既新奇又疲倦。同时,远离祖国、远离同龄伙伴的她又时常感到深深的孤独和无所适从”,从这几句话来看,她的感受主要来自:①眼前的新世界常常使她感到既新奇又疲倦;②远离祖国、远离同龄伙伴的她又时常感到深深的孤独和无所适从。
(4)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短文可知。
①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解答。“如今她懂了,人在自然的怀抱里真是很小,小到只想变成一株草、一朵花、一滴露珠。在与女房东的交谈中,徽因知道了建筑师与盖房子的人的区别,懂得了建筑与艺术密不可分。以这样的眼光再去回想她在国内国外看过的庙宇和殿堂,果然就对这些建筑有了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从这几句话中,我们可以概括出,“这样的眼光”指的就是“建筑与艺术密不可分”,也就是艺术的眼光。
②本题是一道拓展迁移题,要求用建筑与艺术密不可分的眼光去看苏州园林,答题时,要确定一个角度,再简要分析建筑与艺术的关系,语言表述要通顺流畅。比如说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追求自然之趣,像是一幅幅美术画,具有“艺术性”。
(5)本题考查文中关键句子的理解。
A.有误。“从这时起,徽因萌生出了对未来事业的朦胧愿望”,林徽因并不是因为喜欢欧洲优美的风光,因此产生了对未来事业的朦胧愿望,而是她领悟了建筑和艺术的真谛,明白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立下了在建筑上有所作为的愿望。
BCD.正确。
故选:A。
(6)本题考查阅读感悟的表达。解答此类题目时,要联系文中的人物和事件,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从林徽英的经历,可以看出她的成就与家庭,与她对学习读书的热爱是分不开的,可从这些方面展开阐述。林徽因酷爱读书,并且博览群书,从小就有学习建筑的志向。在欧洲生活时,那种环境对她的熏陶以及一些其他因素,使她最终走向了成功。从她的成功历程中,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解答时,要结合文章和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启示。
答案:
(1)C。
(2)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欧洲历史悠久、风光奇丽的特点,表达出林徽因初到欧洲时新奇与喜悦的感受。(意对即可)
(3)①眼前的新世界常常使她感到既新奇又疲倦;②远离祖国、远离同龄伙伴的她又时常感到深深的孤独和无所适从。
(4)①建筑和艺术是密不可分的;②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追求自然之趣,像是一幅幅美术画(暗含“艺术性”)。
(5)A
(6)示例:从文中对林徽英的描述,可以看出她悟爱读书,对读过译文的英文原版书依旧十分的感兴趣,并能从中看出译文与原著的不同。她不仅是在读书的内容,还能感悟思考,这就为她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14.【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能力。概括与归纳能力。解答时,先分析出选文的行文思路,再找出文段的关键句加以概括。从文中第②段“父亲被查出是肝癌晚期,家里的顶梁柱倒下了,剩下的三个女人:母亲、姐姐和我一下子慌了神,不知所措。但很快,母亲做出决定,让我每天正常上学,复习功课,而她和姐姐则轮流倒班,去医院照顾父亲。”可以概括出:丈夫罹患重病,母亲从容安顿家庭,让小女儿安心准备高考;从文中第③段“除夕那天,母亲早早地起来准备年夜饭,芋头扣肉、豆腐圆子、蛋饺,这些都是父亲最爱吃的,”可以概括出:精心准备年夜饭,一家人在丈夫病榻前过了最后一个团聚的春节;从文中第④段“两年后即被查出罹患乳腺癌,做了大手术。手术后,母亲消沉了一段时间……”可以概括出:母亲从阴影中站起来,乐观地面对生活。
(2)本题考查描写方法的判断与作用分析。解答此题的思路:这句话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的描写手法(或写法),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突出了文章…的中心。“父亲吃东西要嚼很久,他不怎么说话,只是微笑着一会儿看看母亲,一会儿又看看我和姐姐,生怕这段难得的相聚时光会戛然而止似的。”是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细致生动地写出了父亲身体虚弱、吃饭费力,同时也表现了父亲对亲人的依依不舍。
(3)本题考查揣摩作者感情。这句话抒发了“我”对艰苦岁月怀念之情,对逝去亲人缅怀之情,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谢之情。
(4)本题考查阅读中加入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拓展性的题目,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充分展示才能。这是新课标重在从多方面展示同学各种素质的要求,也是近几年中考热点题型之一。从解题方法来看学生理解“乐观、坚强、感恩”的含义,并能联系实际写出如何感恩如何沟通如何理解乐观、坚强的精神即可。
答案:
(1)①丈夫罹患重病,母亲从容安顿家庭,让小女儿安心准备高考。②精心准备年夜饭,一家人在丈夫病榻前过了最后一个团聚的春节。③从丈夫去世和自己乳腺癌手术后的阴影中站起来,乐观地面对生活。
(2)神态、动作描写。父亲的“嚼东西慢”“微笑”和“看”,可以看出他已经意识到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他特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时刻,他留恋这温馨的时光,但又有遮掩不住的无奈,读来让人伤感。
(3)示例:抒发了“我”对过去艰难岁月和挚爱亲情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4)示例:①我们要感谢生活给予的磨砺和考验,要努力向上,活出优秀的自己。②我们要感恩亲情给予的信心和力量,感恩所有帮助过、鼓励过我们的人,活出最好的自己。③我们要乐观向上,让自己的人生活得精彩。
15.【解答】(1)本题考查事件的归纳与概括。解答此题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找出事件,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即可。按时间顺序,第①件事可以从文中的“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概括得出;第②件事可以从文中的“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等内容概括得出;第③件事可以从文中的“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亲将我送到门口。”“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等内容可以概括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文中的三件事,都写了母亲对孩子离去的不舍,表现母亲是一位爱孩子胜过爱自己的母亲;母亲虽然对孩子的离去很是不舍,但她并没有向孩子提出留下或是同居的要求,可以看出她是一 位明事理,懂得替孩子着想的母亲。
(3)
①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时讲明“才”的表达效果,进行删与不删的比较即可。“才”说明母亲目送的时间很长,这样能真切的表现母亲对我的不舍,如果删去,则过于平淡。
②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与赏析。解答此题理解句意,进行合理分析即可。“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意思是说,雨天里我被淋湿了,但是比淋湿更难受的是母亲,因为她会为自己没有照顾好孩子而自责。作者用这种看似不合理的说明,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关爱之深。围绕这一中心展开分析,突出母爱即可。
(4)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体会。解答此题要结合两次流泪的语境,答出“我”对母亲的两种情感,并分别进行简单的分析。结合语境来看,这两次流泪的原因相同,都是为知晓母亲对自己的不舍而流泪,为母亲的孤单而流泪,也为母亲对自己的理解、关爱而感动。
答案:
(1)①那个夏天,母亲趴在弟弟家的窗口里望着“我”离开小区。②去年秋天,母亲在医院病房的窗口望着“我”在雨中离开。③这个周末,母亲跟“我”来到路口,站着看“我”远去
(2)这是一位关注儿女、爱意深沉的母亲,她依恋与儿女在一起的时光,连儿女离去的背影也不想错过,还要多看一眼。这是一位通情达理、含蓄深沉的母亲,她虽然因儿女成家立业,缺少陪伴而孤单失落,但并不提出特别的要求,只是在儿女离开时默默关注他们的背影,努力延长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
(3)①“才”字细致地表现出母亲是在一直目送“我”走下楼梯,直到看不见“我”的身影才返家关门的。如果删去,则不够具体细致,没有了“一字传情”的表达效果。
②这是一种特殊的说法,心被“淋湿”,看似不合常理,却能生动形象地传达出母亲对儿女的关怀和怜惜,表明母亲对“我”被雨淋感同身受,心疼不已。
(4)这些泪水中蕴含着“我”复杂多样的思想感情,既有知晓母亲的殷切凝视之后,为母亲的孤独失落而心酸难过的心情;也有感受到爱的目光在身后追随,为母爱的细致深沉而感怀激动的心情。
五.作文(共1小题)
16.【解答】【范文】
平淡中也有诗
岁月若是凝固的诗篇,你我的相遇便是最美的花瓣,承载着平淡中的小诗,清香溢远…
平淡的童年生活,却谱写了篇篇难以忘怀的小诗。儿时的我最爱吃姥姥做的桂花饼。八月的暖风吹进了农家小院,吹醒了满树的小桂花。
姥姥拿起竹竿敲打着枝干,轻轻敲打便撒落一地白花,再用清水反复淘洗,放入油锅来回翻炒。金黄的饼上烙满了白色小花,再配上点点嫩绿的芽,不用吃,光看着就很享受了。轻轻咬上一口,满口的芳香,鲜透了牙。姥姥宠溺地望着我,笑靥如花。
童年的记忆一点点地忘却,已许久未嗅到过那悠悠的花香,许久未见到过忙碌的姥姥。
近日,面对着日益缩短的中考倒计时,姥姥为了照顾我,特意从乡下赶来,拉着我去逛早市。
姥姥的背似有些驼,弯着身子向前走去,可厚重的棉衣却丝毫不影响她那稳健的步伐,不觉间,我已被落下很远。
初冬的天仍是瓦蓝,可寒气却漫延了整座城市,即使阳光普照,天儿也是干冷干冷的。一阵寒风袭来,我虽已将自己包裹得严实,仍是抵挡不住突袭的寒冷,寒气顺着脖颈肆意漫延。
倏地,姥姥似乎想到什么,停下脚步,转过身来对我说:“丫头,怎么没带围巾?”说着,便取下自己脖子上的方格围巾,轻柔地围在我冰凉的脖颈上。“姥姥,我没事儿,不冷…”不给我开口的机会,姥姥倔强地扭过身,迈着大步,向前走去。
我分明看到姥姥的身子倏地抖动了一下,几缕任性的银丝钻出帽檐,在寒风中尽情张舞着,它们出卖了姥姥弱小却矫健的身影…
我将脸深埋入柔软的围巾中,熟悉的花香碰撞熟悉的温度,记忆之门兀地打开,又现曾经我们的那些平淡无奇却芳香四溢的日子:你端坐在藤椅上,为我摇扇驱蚊,蒲扇摇过无声的弧度,牵出我平淡却幸福的童年。
生活不一定需要红酒烛光的映衬,就算平平淡淡,也总会谱写出动人的诗篇。
岁月零落了琉璃繁华,唯有那份平淡,绽放在岁月枝头,灼灼其华…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