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论教养 / 利哈乔夫(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共2小题)
1.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贸然 自持 随心所欲 漠不关心
B.汲取 智慧 自吹自雷 忸怩作态
C.慎重 餐具 一意狐行 附庸风雅
D.疲惫 书籍 矫揉造做 随机应变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所谓书卷气,是一种饱读诗书后形成的 气质。书卷气来自读书,在幽幽书香的熏陶之下,浊俗可以变为清雅,奢华可以变为 ,促狭可以变为开阔,偏激可以变为 。捧起书来吧,你会发现里面的风景美不胜收!
A.高雅 淡然 平静 B.高贵 淡泊 平静
C.高贵 淡然 平和 D.高雅 淡泊 平和
二.基础知识(共3小题)
3.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jí 取 zūn 循 bīn bīn 有礼 一意gū 行
4.选词填空。
(1)他看起来温文尔雅,行为举止 ,很是讨人喜欢!
A.彬彬有礼
B.毕恭毕敬
(2)她掩饰得越是巧妙,别人就越是感到她的 。
A.装模作样
B.矫揉造作
(3)墙上挂满了名人字画,其实他什么也不懂,不过是 罢了。
A.温文尔雅
B.附庸风雅
5.理解词义。
(1) :轻率地,不加考虑地。
(2) :形容举止文雅、对人有礼貌。
(3) :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儿也不关心。
(4)恪守: 。
(5) :斜着眼睛看人,形容畏惧、憎恨或鄙视的样子。
(6) :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7) :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8)理所当然: 。
三.语言运用(共4小题)
6.指出下列复句的类型。
(1)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
(2)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
(3)切记不要只顾自己说笑逗别人开心,也要让其他人有机会说点什么。
7.学校开展“中国好家规”评选活动,下面两条家规深受师生好评,你更喜欢哪一条?请说明理由。
(1)“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曾国藩家书》
(2)“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朱子家训》
8.在横线上填写一个恰当的句子,使之与上下文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一个人的教养更多的体现在与人交往中。是心平气和,还是心浮气躁? , ?是不可一世,还是退让慈悲?
9.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缺乏教养的表现,如图这幅漫画反映的就是生活中常见的缺乏教养的现象。请从教养的角度,谈谈你的感受。
四.现代文阅读(共5小题)
10.读作家赵丽宏的《生命》(节选),完成后面题目。
生命(节选)
赵丽宏
一
假如生命是花。花开时是美好的,花落时也是美好的,我要把生命的花瓣,一瓣一瓣撒在人生的旅途上……
二
假如生命是草。决不因此自卑!要联合起所有的同类,毫不吝惜地向世界奉献出属于自己的一星浅绿。大地将因此而充满青春的活力。
三
假如生命是树。要一心一意把根扎向大地深处。哪怕脚下是一片坚硬的岩石,也要锲而不舍地将根须钻进石缝,汲取生活的源泉。在森林和沃野做一棵参天大树当然很美妙;在戈壁沙漠和荒山秃岭中做一棵孤独的小树,给迷路的跋涉者以希望,那就更为光荣。
四
假如生命是船。不要停泊,也不要随波逐流!我将高高地升起风帆,向着来有人到达过的海域……
五
假如生命是___。……
(1)阅读感悟。仔细阅读文章的第二、三部分,抓住文中的词句来分析生命的特点。
(2)续写感悟。
生命是花,……你认为她还是什么?续写第五部分——用文字来表达你对“生命”的感悟。仿照文中的表达格式,并运用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格来完成你的续写。
假如生命是 。
11.
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
①有一年,一夜秋风劲,郭德纲家的柿子树叶子落尽,红红的柿子,就像院子里升起的灯笼。很快,就有喜鹊登枝,一口一口地啄食柿子。家中小儿急了,不由分说,就去驱赶。老郭看到,急忙拦阻,道:“别这么独,让它吃!”
②接着,老郭对儿子说:“人的一生很长,不差这一个柿子吃。而这只喜鹊这辈子顶多吃这么一个柿子。看它有东西吃,也是种快乐。”
③我觉得这实在是很好的教子素材。“别那么独,让它吃!”天下的父母,若都把这个故事借过来教育自己的子女,孩子的教养一定不会差。
④前些日子坐火车,四个铺位的软卧包厢,除了我们三个人,还有一个空着。车开动不久,老人说,咱们早点儿休息吧。是啊,这几天玩累了,我们倒头便睡。车过嘉兴,上来一位女士,轻轻敲门,见包厢里黑着灯,她便借着走廊里的灯光,放妥行李,整理好床铺,然后关好门,蹑手蹑脚上了自己的上铺。直到躺下,她都没有开灯,哪怕是自己的床头灯。
⑤而那时,也就是晚上7点多,列车里还播放着音乐。
⑥一夜无话。早上列车员来换车票,通知她该下车了,她便窸窸窣窣地整理。起初,我以为她是在收拾自己的行囊,哪料,她是在叠被子。出了无数趟门,坐了无数次车,阅了无数的人,哪里见过这个被子还需要叠的?只见她耐心地把被子舒展开,换了好几种方式,终于叠成昨晚展开之前的模样。然后,她还把两个枕头的每个角都抻平了,抻舒展了,那“唰唰”的抻枕头的声音,听着真悦耳。
⑦她下车的那一站是山东德州。不管她是不是德州人,因为她,这个地方一下子变得亲切起来。你说,还需要知道女士姓什么叫什么吗?教养就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
(摘自《今晚报》2016年3月6日)
(1)本文写了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赏析文章第⑥段中的画线句子。
(3)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4)请谈谈你对“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的认识。在生活中你又是如何践行(至少从两个角度来谈)良好教养?
12.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培育深入人心的规则意识
①飞机上,有乘客把脚放在小桌板上,被乘务员劝阻后却指责机舱管理不够人性化;一人骑电动车间红灯与正常行驶的出租车发生刮蹭,未受伤的情况下竟索要高额赔偿;小区门口,未拴牵引绳的宠物狗吓到孩子,妈妈赶狗保护孩子,反遭狗主人拳打脚踢……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引人深思:为什么规则会被无视?
②有时,矛盾、误会乃至风险,常源于对规则的漠视。有的人在公共场所高声喧哗,没意识到“自己声音大会影响他人”,稍加提醒还能改正;但也有人属于“明知故犯”,规则于自己有利就遵守,规则妨碍了自己就破坏;更有甚者,认为守规则是笨拙、迁腐、怯懦,绕过规则得了便宜,才显得聪明、灵活、有本事。
③在现代社会的文明肌体中,规则就是筋和骨。在传统熟人社会,人的流动性不强,熟人之间的评价,构成了“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标准。在现代社会,人的流动性强,“住了三年没跟邻居说过一句话”也不鲜见。这样的“陌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需要明确的规则来协调彼此关系,定义“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比如“楼道里不能堆放杂物”“不准高空抛物”等等。只有规则才能成为现代社会正常运转的“润滑剂”,也只有通过培育人们的规则意识和守则能力,才能推动我们的社会向着有序、文明的方向挺进。
④不遵守规则就要付出“代价”,是督促人们遵守规则的重要动力。绝大多数人对法律令行禁止,是因为知道违反法律的严重后果。但法律只是规则的一种。为什么有行人看到红灯亮起,仍不假思索地闯过去?为什么有人敢于“碰瓷”,信奉“按闹分配”的歪理?为什么有的商家在经营时不给客户正式发票和服务费用明细?很大一个原因,就在于违反规则的代价不高,有时候还能占“便宜”。这样的苗头不刹住,也会影响全社会对规则的敬畏。对整个社会来说,无论是行业规则,还是公司章程、核规校纪,恰恰是那些“软规则”的落实情况,展现着文明的水准与素质的高低。
⑤不守规则的代价需要提高,守规则的意识则需要深入人心。不久前,一位警察在给违规车辆开罚单时,发现6岁的孩子正在“教育”违规的父亲:“我爸该罚,喊他停在停车库他不听,到处乱停车,就要处罚他。”幼小的孩子不一定懂得违规的“代价”,但却从心底里认同“守规则才是对的”。
⑥无论技术怎样进步、社会如何发展,规则都是“基础设施”。用实际行动捍卫我们的规则文明,就是在点亮你我生活、创造美好未来。
(选自2018.11.14《人民日报》有删改)
(1)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
(2)下列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3)第③段中加点词语“润滑剂”指什么?有何作用?
(4)第④段和第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5)以下材料如果作为本文论据,应放在哪一段?请简述理由。
近日,一女车主在西安某4S店购买一款奔驰车,车未开出店门就发现发动机漏油,车主历时半个月与4S店多次维权无果。“坐在奔驰车盖上哭泣”的车主又曝出被销售人员诱导贷款买车、加收1.5万“金融服务费”且并无发票问题,引来全民围观并申讨。中国银保监会高度重视,已要求对奔驰汽车金融有限公司是否存在违规收取金融服务费等问题开展调查。受此事件影响,汽车板块整体受挫,市值一天蒸发137亿元。
(摘自4.17《今日头条》)
1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理直气壮谈“教养”
①现今学校教育在过于重视学科成绩的同时,忽略了教养;而“德育”的形式内容繁多又偏偏忽略了“风度”。
②如果德育的要求过高,做不到,也就容易流于形式,不如放弃这种“高空作业”,重视基本道德养成,教给学生最朴实的东西。比如“不要妨碍别人”,看起来是很低的要求,可是正是这个“很低的要求”,相当多的人却做不到或是做不好。独生子女在家里百般娇宠,走出家门便妨害社会。这并非危言耸听。比如在学校里教师最伤脑筋的常常不是教学,而是学生的没有礼貌,没有规矩。在学校的办公楼内,学生旁若无人,大声喧哗;在教学楼里就更加肆无忌惮,上下楼很少有人给教师让路,即使奔跑撞倒了教师,至多说声对不起,然后照样横冲直撞;更有甚者,还敢当着女教师的面说粗话……
③痛心于这样的现实:一方面,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另一方面,他们却认识不到,一个没有教养的孩子今后在文明社会寸步难行。不是有许多家长希望孩子以后能到美国去吗?据我所知,美国校园很文明,有些社区不肯把房子租给中国学生并非出于民族歧视,而是因为其举止不文明,不讲卫生。
④学生需要表率。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实:家长修养好的,孩子也比较文明;家长粗俗的,孩子在学校的“麻烦”也多。同样,教师的素质对学生影响也很大。有些家长,很希望孩子能有一个会“严管”的班主任,只要能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大学,其他一切无所谓。他们完全不懂得学生的人文素质更为重要。而一些教师的教养也令人担忧。鞋钉声音喧哗于教室、办公室、图书馆及一切地方。所到之处,人人侧目,最终习以为常。而教师根本没意识到自己妨碍了别人。这还不足以令人害怕,可怕的是教师的学生也会因此粗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也不可能想到要对学生进行个人修养方面的教育,即使提及也将是“白搭”,因为“表率”摆在那儿呢,学生怎么可能有“人文意识”和“教养”?
⑤有老教师说,他一生从事教育,并不是把学生送进大学就完事。如果学生只不过是“高分低能”,以后还有改造发展的可能;如果是“高分低德”,那就完了。在这个世界上,可以没有贵族阶层,但是不能没有绅士风度;在丧失了绅士风度的社会,文化教育至多也只能起到油漆的作用一粉饰涂抹而已。
⑥所以不必遮遮掩掩,也不必去贴与时俱进的标签,教育界现在就应当明明白白地提出“教养”的概念。
(有删改)
(1)作者旗帜鲜明地指出学校教育应该“理直气壮谈‘教养’”。作者之所以提倡这样做,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2)结合语境,说说第②段加点词“高空作业”的意思。
(3)在第④段中,作者是怎样论证“学生需要表率”的?请简要分析。
(4)文章第⑤段加横线的句子有怎样的含义?请谈谈你的理解。
(5)作者认为中学生的“教养”比考上大学更重要。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请有理有据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14.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谈论“风度”的书籍很多。在社会交往中,比如出门做客或者在家接待客人,在剧场,在工作场合,人究竟该如何自持?如何举止有度?怎么样对待老人和孩子?怎么样谈吐才算得体,不致使对方听了感到难堪?怎么样打扮才算合适,不致让周围的人们侧目而视?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这些书大都有详尽的论述。遗憾的是,人们却很少从这些书中汲取有益的见解。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我认为原因在于这些讲解优雅风度的著作有个缺陷,就是很少解释人们为什么需要优雅风度,其必要性究竟何在。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忸怩作态。
②当然,优雅风度可能是外在的。但是就整体而论,优雅风度是靠祖祖辈辈一代又一代人的经验积淀而成的,并且标志着人们渴望变得更高尚,渴望生活更优越、更美好的愿望,这是一种世代相传、持续不懈的追求。
③问题的关键究竟何在呢?要养成优雅风度应该遵循哪些准则?——搜集那些难以逐一熟记的关于行为举止的“道德箴言”,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呢?
④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时时刻刻要记住: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
⑤切记不要互相妨碍,因此不应当大声喧哗。听到吵闹声不必捂住耳朵——在许多场合未必能做到这一点。比如说,吃饭的时候,切记避免吧嗒嘴,把汤匙放在碟子上的时候不要弄出声响,喝汤时也不要有声音;嘴里嚼东西的时候不要说话,免得坐在旁边的人担心;不要把勺子放在桌子上,免得给邻座的人造成不便。穿着要整洁,表明你对别人的尊重。敬重客人,敬重主人,或者说得更简单一点,敬重路上的行人,不要让大家对你侧目而视。不要连续不断地开玩笑,说俏皮话,讲笑话,弄得旁边的客人心烦,尤其是重复别人已经说过、听你说话的人已经听过的笑话,那更加让人厌倦。絮絮叨叨会让谈话的对方陷入尴尬的境地。切记不要只顾自己说笑逗别人开心,也要让其他人有机会说点什么。动作举止、衣装服饰、走路的步态,一切都要有分寸,力求优雅。要知道任何优雅都不会让人厌烦,优雅是“社会共享的”。因此,在有教养的优雅举止中总是包容着深刻的含义。不要以为优雅仅仅是徒有其表的举止。你是凭借自己的举止表现你的素质。自我修养,与其说是注重行为举止,莫如说是重视行为举止的内涵,是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敬重社会,珍惜大自然,甚至珍惜动物,珍惜花草树木,珍惜当地的美丽风光,珍惜你居住地的历史,等等。
⑥无须背诵数以百计的格言信条,只须记住一条: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换句话说,你会自然而然地记住保持优雅举止的具体做法,你将乐于实施并且善于把这些法则付诸实践。
(1)在选文第①段中作者批驳了一个错误观点,请你将它写下来。
(2)“优雅风度”与“有教养”是怎样的关系?
(3)“优雅风度”的本质是什么?主要包括哪些方面?作者在第⑤段主要采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
(4)本文论证思路清晰,开头开门见山引入论题 ,再列举 的例子和谈论 表现,在批驳错误观点的基础上论述 和 的关系,最后得出教养的本质是 。
(5)议论文在论述过程中,常使用一些词语或者句子来推进内容或者转换话题,如关联词、设问句等,请举出文中两例。
9* 论教养 / 利哈乔夫(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小题)
1.【解答】A.正确;
B.有误,“雷”应为“擂”;
C.有误,“狐”应为“孤”;
D.有误,“做”应为“作”;
故选:A。
2.【解答】气质有雅俗之别而无贵贱之分,所以高雅最恰当;后两空的选择则要注意语意的相对这一点,如奢华与淡泊,偏激与平和。
故选:D。
二.基础知识(共3小题)
3.【解答】汲 遵 彬彬 孤
4.【解答】(1)彬彬有礼:表示个人修养和作风的道德用语,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毕恭毕敬:十分恭敬。根据“行为举止”的提示,选“彬彬有礼”恰当。
故选:A。
(2)装模作样:指故意做作,故做姿态。
矫揉造作:形容装腔作势,极不自然。根据“掩饰得越是巧妙”的提示,选“矫揉造作”恰当。
故选:B。
(3)温文尔雅: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附庸风雅:旧指官僚、地主、商人为了装点门面,抬高身份,结交知识分子,装做文化人的样子。根据“其实他什么也不懂”的提示,选“附庸风雅”恰当。
故选:B。
答案:
(1)A
(2)B
(3)B
5.【解答】答案:
(1)贸然
(2)彬彬有礼
(3)漠不关心
(4)严格遵守。
(5)侧目而视
(6)矫揉造作
(7)附庸风雅
(8)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
三.语言运用(共4小题)
6.【解答】(1)本句所用的关联词语是:“无论……还……”表示句子的意思是条件关系,所以是该句条件复句。
(2)本句所用的关联词语是:“如果……那么……”表示句子的意思是假设关系,所以该句是假设复句。
(3)本句所用的关联词语是:“不要……也要……”表示句子的意思是并列关系,所以是该句并列复句。
答案:
(1)条件复句
(2)假设复句
(3)并列复句
7.【解答】答案:
我更喜欢(2)句,“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凡事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就是说,在事情还没有发生之前,就要好好谋划,就要好好做准备,不要等到事情发生了,临时抱佛脚。即凡事都要事先做好准备。作为“家规”,可用以提醒家中的每个成员。
8.【解答】解答此题根据前后两个句子,可以判定,写的主题内容是“与人交往”中的不同表现;句式为:“是…还是…”的选择问句,省略号处填写一组相反的四字词语。结合我们的生活体验,构想合适的内容与词语进行仿写即可。
答案示例:
①是居高临下,还是谦恭含蓄?②是彬彬有礼,还是指桑骂槐?③是勇于担当,还是怨天忧人?
9.【解答】答案:
示例:这幅漫画反映的是上完厕所不冲的现象,这是生活中常见的不文明现象。虽说是小事,是细节问题,但通过细节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教养情况。一个人的教养是通过生活细节、小事体现出来的。良好的教养的形成必须从细节、小事抓起。
四.现代文阅读(共5小题)
10.【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从“决不因此自卑!要联合起所有的同类,毫不吝惜地向世界奉献出属于自己的一星浅绿”写出了生命的不自卑和充满奉献精神。从“也要锲而不舍地将根须钻进石缝,汲取生活的源泉”写出了生命的坚毅和顽强;从“在森林和沃野做一棵参天大树当然很美妙;在戈壁沙漠和荒山秃岭中做一棵孤独的小树,给迷路的跋涉者以希望,那就更为光荣”的对比中,写出了每个生命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2)本题考查文章的续写。续写第五部分——用文字来表达你对“生命”的感悟。仿照文中的表达格式,并运用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格来完成你的续写。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①生命的不自卑和充满奉献精神;②生命的坚毅和顽强;③每个生命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2)示例①:假如生命是水。要成为一股奔腾的活水呵!哪怕是一眼清泉,哪怕是一条小溪,也要日夜不停地、顽强地流,去冲开拦路的高山,去投奔江河。
示例②:假如生命是一根枯枝。那就不必做绿色的美梦了,变成一支火炬吧,在黑夜中劈里啪啦从头燃到脚。
11.【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事件的概括。解答此题在整体利益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找出事件,分别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即可。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本文主要写了两件事,分别为:郭德纲阻拦儿子驱赶喜鹊;一位女士上车后不影响旅客休息,晨起后又认真整理床铺后才下车。
(2)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选择好赏析的角度,语句赏析的角度一般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
结合画线句子内容来看,可从修辞的角度来赏析,句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使语气更加强烈,突出这位女士的行为难能可贵。
(3)本题考查段落在文中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特殊段落在文中的一般作用。首段的作用一般是:引出下文,开篇点明,点明中心等;中间段的作用一般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篇末点题,点明主旨,深化主旨,升华主题等。
从结构上看,末段总结全文,又起到篇末点题的作用。从内容上看,“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就是本文的主旨,本段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并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4)本题考查阅读观点的表达。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认识,并能写出体现中学生良好教养的例子即可。
从本文阐述的内容来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教养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是对一个人的最高评价。中学生的教养就体现在生活的一举一动中,比如:打饭时不争不抢,不在公共场合大吵大闹等。
答案:
(1)①郭德纲拦阻儿子驱赶喜鹊的行为并教育他。(儿子不让喜鹊吃柿子,郭德纲拦阻并教育。)
②一位女士上车后不影响旅客休息,晨起后认真整理床铺。
(2)示例: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写出作者的出乎意料,表现这位女士的良好教养。
(3)结构上:照应题目,总结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升华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有良好教养的人的高度赞美。
(4)名字是一个人的代名词,拥有良好的教养,是对这个人的最高评价,正所谓名副其实。
示例一: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示例二:遵守交通规则。(能体现学生良好教养的示例即可。)
12.【解答】(1)本题考查对中心论点的掌握。中心论点是概括、集中地体现作者主要观点、写作意图的一句判断性语句,多数位于文章开头或结尾,有时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本文论述了培养人们规则意识的重要性,标题就是中心论点。
(2)本题考查划分层次的能力。此题要理解文章各段的文意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据此划分。本文第1﹣2段写的是生活中无视规则的诸种现象,为下文展开论述做铺垫。第3﹣5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培养规则的重要性。第6段得出结论,总结全文。由此可见,本题答案应选A。
(3)本题考查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此题要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其含义。“只有规则才能成为现代社会正常运转的‘润滑剂’”,联系上下文可知,“润滑剂”指的是使社会正常运转的规则。“润滑剂”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的论述了规则的重要性。可据此回答。
(4)本题考查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此题要从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考虑,第4段写“不遵守规则就要付出‘代价’,是督促人们遵守规则的重要动力”,第5段写“不守规则的代价需要提高,守规则的意识则需要深入人心”,两段之间是递进深入的关系,不能调换顺序。可据此回答。
(5)本题考查论据的使用能力。此题要根据事例的内容,考虑其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合适的段落。这一事例写的是不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使品牌名誉受损和接受调查的事,证明了“不遵守规则就要付出‘代价’,是督促人们遵守规则的重要动力”,由此可见,可以放在第4段后。
答案:
(1)要培育深入人心的规则意识。
(2)A
(3)这里的“润滑剂”指能维护现代社会正常运转的规则。生动形象地论述了“只有通过培育人们的规则意识和守则能力,才能推动我们的社会向着有序、文明的方向挺进”这一观点。
(4)不能调换。因为第④段论述的是“不遵守规则就要付出代价”,而第⑤段论述的“不守规则的代价需要提高,守规则的意识则需要深入人心”,两段的论述是逐层深入递进的逻辑关系,所以不能调换。
(5)应放入第④段后。因为第④段论述了“不遵守规则就要付出代价”很多人不遵守人规则是因为“违反规则的代价不高”。这个例子恰好可以证明,销售人员不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遵守行业规则,必然带来恶劣的社会影响和超乎想象的惩罚代价。
13.【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根据第③段中“痛心于这样的现实:一方面,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另一方面,他们却认识不到,一个没有教养的孩子今后在文明社会寸步难行”可得:一个没有教养的孩子今后在文明社会里将寸步难行。
(2)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高空作业”的本义常指的是高处作业,指人在一定位置为基准的高处进行的作业。结合前句“如果德育的要求过高,做不到,也就容易流于形式”可知文中指的是指过高的、不切合实际的道德要求。
(3)本题考查论证思路。第④段中“家长修养好的,孩子也比较文明;家长粗俗的,孩子在学校的‘麻烦’也多”“同样,教师的素质对学生影响也很大”可知:从家长和教师两个角度进行举例分析。
(4)本题考查句子的含义。这里的“绅士风度”指好的教养、好的品德在人身上的外在体现。教养对社会文明和推动世界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教育忽视了人的教养,即高尚品德的养成,文化教育只能成为装饰门面的表面文章,没有实际价值。
(5)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能力。作者认为中学生的“教养”比考上大学更重要,结合实际,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如果文化知识提高了,但人的品德堕落了,那社会的文明程度一定会降低,人们追求的幸福生活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有教养比考大学更重要。
答案:
(1)一个没有教养的孩子今后在文明社会里将寸步难行。
(2)指过高的、不切合实际的道德要求。
(3)从两个方面举例论证:一是从家长角度举例,认为家长教养的好坏,对孩子品德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二是从教师角度举例,认为教师的言语和行动是学生的表率,教师更应该有教养。
(4)这句话论述了教养的重要性,缺乏教养的教育只是粉饰而已。
(5)示例:同意这一观点。一个人的品德要比他的学识更重要,因为具有良好品德的人才能对社会做出有益的事。
14.【解答】(1)本题考查作者反驳的观点的提炼。根据“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忸怩作态”可得: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忸怩作态。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根据“当然,优雅风度可能是外在的。但是就整体而论,优雅风度是靠祖祖辈辈一代又一代人的经验积淀而成的,并且标志着人们渴望变得更高尚,渴望生活更优越、更美好的愿望,这是一种世代相传、持续不懈的追求”可知:“有教养”的重要表现形式是“风度优雅”;根据“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时时刻刻要记住: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可知:“优雅风度”的前提和基础是“有教养”。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根据“一切优雅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的态度——时时刻刻要记住: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穿衣要整洁,表明你对别人的尊重”“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可知,优雅风度的本质就是尊重,我们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就是有教养的表现。根据第⑤段的“动作举止、衣装服饰、走路的步态,一切都要有分寸,力求优雅”可提炼“优雅风度”主要包括的方面。根据“比如说,吃饭的时候”“嘴里嚼东西的时候”等内容可知,此段列举了生活中一些不要妨碍他人生活的例子,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4)本题考查文章的论证思路。文章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良好的教养可以得之于自身”,然后引出话题“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并具体分析。接着论述了生活中“没有教养”和“有教养”的不同表现,让我们对“教养”有了更明确的认识,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接着又反驳错误观点“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忸怩作态”,论述了“优雅风度”与“有教养”的关系,“优雅风度”的本质就是尊重,我们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就是有教养的表现。据此概括即可。
(5)本题考查关联词、设问句的举例。关联词就是在语句中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如“因为……所以……”“一方面……,另一方面……”“总而言之”等。设问句是一个语法名词,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这种辞格叫设问。设问也就是明知故问。根据内容的需要,设问可以采取连用的形式。文章运用关联词很多,比如: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不过,我倒是愿意就某些想法跟读者交换意见。设问句有:问题的关键究竟何在呢?要养成优雅风度应该遵循哪些准则?搜集那些难以逐一熟记的关于行为举止的“道德箴言”,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呢?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时时刻刻要记住: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
答案:
(1)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忸怩作态。
(2)“有教养”的重要表现形式是“风度优雅”,“优雅风度”的前提和基础是“有教养”。
(3)“优雅风度”的本质是“尊重”。“优雅风度”主要包括动作举止、衣装服饰、走路的步态,一切都有分寸,力求优雅。第⑤段主要采用的是举例论证。
(4)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无教养 有教养 有教养 优雅风度 尊重
(5)关联词示例:①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②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不过,我倒是愿意就某些想法跟读者交换意见。
设问句示例:问题的关键究竟何在呢?要养成优雅风度应该遵循哪些准则?搜集那些难以逐一熟记的关于行为举止的“道德箴言”,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呢?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时时刻刻要记住: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