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皖南八校”高三开学考试
历
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
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必修第一、二册,选择性必修1、2、3。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左传·襄公十四年》记载:“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
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对这一政治思想的表述正确的是
A.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
B.体现儒家君民平等共治
C.形成贵族分封等级序列
D.体现法家君主专制思想
2.下列史料是一历史研究小组收集的部分文献史料,据此分析该小组研究的主题是
1,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东四海
2.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
3.王者受命,即受天命,受之天命即所谓正统
4.接汉绪,茂育群生,恢复疆宇
A.国家大一统局面正式形成
B.封建专制皇权的形成与发展
C.士人的国家认同观念增强
D.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
3.下图为陕西西安何家村出土的“唐朝怀集庸调银饼”,其铭文为“怀集县(今广东怀集县)开十
(开元十年)庸调银拾两,专当官令王文乐、典陈友、匠高童”。以下与此相对应的制度是
唐其怀集伴丽银饼
A.赋役合并,一概折银
B.相地衰征
C.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
D.摊丁入亩
4.唐朝人物画背景简洁,而宋代人物画多绘有符合客观实际的场景,邓椿《画继》中评一幅画说:
“朱门半开,一宫女露半身于户外,以箕贮果皮作弃掷状,如鸭脚、荔枝、胡桃,一一可辨。”形成
宋代人物画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理学观念的影响
C.女子地位的提高
D.门第观念的淡化
【“皖八”高三开学·历史第1页(共6页)】
HD
5.下图为唐代和元代行政区划示意图。与唐代相比,元代采取了新的划界原则。这一原则的主
观目的是
1北行心
i
古宽t
产川十川西不心图
A.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
B.阻碍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进程
C.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的格局
D.增强了对国家的政治认同感
6.清政府自雍正时起,在西南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
期、可调动的流官,进行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等工作。据此可知改土归流意在
A.促进民族间文化交流
B.加强中央对地方治理
C.强化政府的赋税征收
D.便利政府的户籍管理
7.“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清廷不会向西方学习,中国必然会在旧有轨道上徐徐而行:假如没有这
场革命,汉人土大夫还会继续沉沦,不会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政治大
变局”。“这场革命”
A.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B.引起了清政府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
C.拉开中国学习西方的序幕
D.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8.竹枝词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形成下面这首竹枝词中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都城一洗帝王尊,出入居然任脚跟。为问
大家前二载,几人走过正阳门。”
“政局纷纷类弈棋,本来约法尚临时。四番
总理曾更替,内阁从新组短期。”
A.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称帝
B.总理人选的频繁更换
C.民族资本主义的力量薄弱
D.辛亥革命后政局动荡
9.下图所示为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在各地留下的足迹。其体现的主题最准确的是
A.革命性质的变化
B.革命精神的传承C.革命重心的变动D.革命中心的转移
10.在某一个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曾就土地政策作出决定:“在处理农村纠纷中,党与政府的工作
人员,不是站在农民或地主的某一方面”“一切有关土地及债务的契约的缔结须依双方自愿。
契约期满,任何一方有解约之自由”。作出这一决定旨在
A.巩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C.推动农村土地革命顺利进行
D.促进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1.1964年4月,军委总参谋部提交给党中央一份重要报告,其中列举出了当时我国在应对战
争威胁方面存在的诸多隐患(如下所示)。党和政府对此采取了重大举措,有关这一举措,评
述正确的是
【“皖八”高三开学·历史第2页(共6页)】
HD2023届“皖南八校”高三开学考试·历史
参考答案、解析及评分细则
1.A2.D3.C4.B5.A6.B7.B8.C9.B10.A11.C12.D13.B14.D15.B16.A
17.D18.A19.B20.D21.C22.B23.B24.B
25.(1)主张:正视差异(或尊重多样、包容);强调共赢;倡导合作发展;兼顾义利平衡;追求和平和谐。(6分)
(2)特点:内迁少数民族的汉化程度较高:相互学习,多方面交流。(5分)
(3)态势:农村人口向城市移民,东部沿海地区是主要的流入地区。原因: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东部城市需要
大量劳动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乡镇企业的发展;国家政策的鼓励: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之后,农村有
大量剩余劳动力。(8分)
(4)积极作用:形成开放包容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推动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和伟大复兴。
(6分)
26.示例:(解读应该包含以下三部分:表现、成因及其认识)
表现:一方面宋代经济流动性强,表现在水运交通网促进商品流通,椎场促进边境贸易,契约促进土地流转。
另一方面宋代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表现在随着科举制发展,门第观念淡化,婚姻不问家世。(4分)
宋朝在阶层、商品等方面的流动性不断发展,但是其流动性有限。(2分)
成因:以上流动性的特点与宋代经济变动以及维护集权统治密切相关。一方面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科举
制的发展,庶族地主壮大,推动社会流动性增强。另一方面政府为增加税收,继续推行官营专卖制度,同时
为维护统治阶层的稳定,推行恩荫制度等又使得流动性有限。(4分》
认识:宋代的流动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同时,它仍然是封建社会下的局部变化,不应被夸大。(2分)
27.(1)特点:规章制度严格,强化纪律意识;统一分工,流水线作业;工人集中生产,实行倒班制(轮换制):原料
统一供应,工厂合理调配:注重奖惩。(4分,任意4点)
(2)价值:有利于理解曼彻斯特工业化对于生态环境和人的生活环境造成的影响:有利于理解曼彻斯特工业
化对劳工法的出台具有一定的作用:有利于理解曼彻斯特工业化促使城市医疗卫生和城市公共设施的建立
的作用。(5分)
(3)工业革命完成,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民主制度不新完善。工人阶级力量
发展和工人运动兴起。议会改革扩大了选举权,降低了选举资格限制,增加了新兴工业城市的议会名额,工
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获得更多议席。有利于工业资产阶级地位的提高,促进了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但
是,忽视了工人阶级的利益,并未实现普选,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的局限性。(6分)
【“皖八”高三开学·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