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活动3安全使用网络(第三课时)教案2021—2022学年人教版(新疆专用)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活动3安全使用网络(第三课时)教案2021—2022学年人教版(新疆专用)七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2-09-02 08:16: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活动3 安全使用网络 (第三课时)
备课教师: 授课年级: 七年级
教材分析
本活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一章网络基础知识 活动3 安全使用网络的教学内容。主要内容是了解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掌握简单的网络安全保护策略和方法,了解网络对身心的影响和个人隐私保护相关政策。本节课主要是了解个人隐私保护政策,提高相应的意识和能力。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了解了危害电脑安全的恶意软件、木马程序等;了解了加密技术;了解了多种身份认证技术;了解了网络安全法;理解了健康地使用网络。这对本节课继续学习安全使用网络打下了基础。所以本节课难度不大。
设计思路
1. 导入:通过回顾旧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展开:首先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健康地使用网络;接着引导学生学习保护个人隐私;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3.结束: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小结,最后布置作业结束。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 2.学生准备:课堂笔记本;预习活动3 安全使用网络课文第49——53页的内容。
课时安排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了解健康地使用网络;了解个人隐私保护政策,提高相应的意识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学、探究;教师讲解;了解个人隐私保护政策,提高个人隐私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提高学生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
课时重点
保护个人隐私。
课时难点
了解个人隐私保护政策,培养学生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方法
自学引导法、讲解法、合作探究法、实践操作法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知识回顾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从什么时间起施行? 2.“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从事非法侵入塔人网络”是《网络安全法》哪一条的内容? 3.“任何个人和组织应当对其使用网络的行为负责”是《网络安全法》哪一条的内容?? 4.健康地使用网络包括哪些方面? 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安全使用网络”。 学生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回答。 通过回顾旧知,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新知探究 怎样才能健康地使用网络?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我们青少年,如果违反国家的法律规定,同样会受到法律的追究。具体应做到:不浏览或散播有关色情、暴力、恐怖、分裂、颠覆国家、煽动民族分裂等的信息。不利用网络作出危害国家、群众、他人的行为。
2.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安全上网是健康上网的最重要一环,应当慎重结交网友,不随便约会网友见面,对于网友或网上的传言要加以分析,不要盲目相信。在受到网友的骚扰、威胁、恐吓时,要及时与其断交,必要时可以告诉监护人或循法律途径解决。
3.诚实友好、尊重他人
我们在网上与他人交流时,应当使用友好的语言,不使用粗言秽语。
4.合理分配时间、善用网络资源
在网络上虽然有用之不完的资源,但也要合理分配好上网、学习、生活的时间,不要只顾在网上流连,应当把上网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和娱乐方式,而不是消磨时间的 教师引导学生从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诚实友好、尊重他人、合理分配时间、善用网络资源等方面引导学生学习怎样才能健康地使用网络?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知探究 方法。同时也要明确上网的目的,正确处理好与学习、生活的关系,做到真正的健康上网。 五、保护个人隐私 1.讨论交流: 观察下面的漫画,你能明白它们的寓意吗? (1)四人组成一个下组,观察漫画,发表自己的看法; (2)各组选派一个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3)教师针对大家的发言,进行点评。 2.个人隐私泄露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进一步普及,个人隐私问题变得越发严重,于是一些人提出了相反的观点:“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是一条狗”。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经常会发现自己的个人信息莫名其妙地泄露了。 3.哪些途径有可能泄露个人信息呢? 除了信息设备管理不善、信息系统被攻击等技术因素造成的个人信息泄露外。生活中很多不起眼的行为也会泄露个人信息。比如,填写会员注册单、网络购物单、递送单时,都要留下姓名、电话号码、住址等个人信息。 除此之外,可以通过长时间记录的用户浏览情况,从而分析出他的兴趣爱好…… 学生观察漫画,进行分组讨论。 学生先自学个人信息的泄露,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个人信息的泄露。 学生自学了解哪些途径有可能泄露个人信息?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个人信息泄露的途径。 通过观察漫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理解能力。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理解能力,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知探究 通过分析物联网数据与隐私泄露的关系,可以发现,很多看似没有到达作用的信息,经过整理后,就会泄露住址、工作单位、出行时间等隐私信息,从而可能带来各种危害。 但矛盾的是,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为了享受某些服务,通常不得不公开一些个人信息。 法律保护 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用来保护人们的个人隐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就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个人信息泄露的原因 个人信息泄露之所以屡禁不止,主要有以下三大原因:一、信息泄露已经形成成熟的地下产业链,巨大的利益诱使某些人铤而走险;二、相关法律法规存在不健全、难执行等问题,而且威慑力仍显不足;三、一些网络服务商不重视、不作为。 如何应对个人隐私泄露问题呢? 首先,应该加大制度约束,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更加具体可行的法律法规。比如,更具体的限定网络服务平台能够获取得个人信息种类,以及保管责任等。 其次,相关企业应该在保护个人隐私的相关技术上加大投入,降低因技术因素泄露个人隐私的可能性,还要加强教育,加强企业对个人隐私的尊重。 保护个人隐私措施 可参考课本第52页几点措施参考。 学生自学了解哪些途径有可能泄露个人信息?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个人信息泄露的途径。 学生先自学法律保护,然后教师引导理解有关法律保护的知识。 学生先自学个人信息泄露的原因,然后教师引导了解个人信息泄露的原因。 学生先自学如何应对个人隐私泄露问题,然后教师引导了解如何应对个人隐私泄露问题。 引导学生学习保护个人隐私的具体措施。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保护个人隐私的能力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实践操作 1.完成课本第50页实践操作1、2题; 2.完成课本第52页交流讨论题。 学生动手练习,教师巡回检查。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1.哪些途径有可能泄露个人信息呢? 2.我们用什么来保护个人隐私? 3.个人信息泄露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如何应对个人隐私泄露问题呢? 你还有哪些困惑?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对本节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小结,回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
作业设计 完成课本第53页思考与练习4、5题。 学生思考并完成作业。 通过作业,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板书设计
活动3 安全使用网络(三) 五、保护个人隐私 1.讨论交流 2.个人隐私泄露 3.哪些途径有可能泄露个人信息呢? 4.法律保护 5.个人信息泄露的原因 6.如何应对个人隐私泄露问题呢?
课后反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