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02 15:38: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课标要求:
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
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
目录:
从“蚕食”到“鲸吞”——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全面抗战的开始——“中华民族筑成新的长城”
战争走向反人类——日本的侵华暴行
一、从“蚕食”到“鲸吞”——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三幅地图,是近代日本逐渐侵略中国的示意图
三幅图分别对应的是什么事件,正确的排序应该是怎样的?
从甲午战争开始,不到半个世纪,日本就对中国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最凶恶的敌人。
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会后,日本首相兼外务大臣田中义一将会议讨论的侵略中国东北和蒙古的方案,拟成《日本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秘密奏折,于7月25日通过宫内大臣一木喜德代呈天皇。奏折提出日本征服中国和世界的战略为:“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钱念孙:《故纸硝烟 抗战旧书藏考录》,2015年。
田中奏折
根据右侧中华民国地图(局部),图中所示为日本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时期所制造的一系列事件,指出①至⑥所代指
的事件并按顺序排列。
1936
1937
1933
1931
1935
1932
九一八事变
一·二八事变、伪满洲国
沿长城进犯
西安事变
七七、八一三事变、南京大屠杀
华北事变
西安事变
卢沟桥事变
内战停止,共同抗日
中国局部抗战的历次作战,无论在战争地域,或是在参战成分上都是局部性的,这是局部抗战的一个主要特点。
——余子道.中国局部抗战综论
全面侵华的开始
二、全面抗战的开始——“中华民族筑成新的长城”
兄弟阋于墙而外御欺辱——国共再合作
1937年7月8日,卢沟桥事变第二天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话,号召一致抗日。
平津危机!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
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中共中央《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1937年7月8日)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谈话会”上正式发表抗日宣言。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对卢沟桥事件之严正声明》 ( 1937年7月17日)
1937年公祭黄帝
蒋百里(1882年~1938年),浙江省杭州人, 著名军事家,是国民政府对日作战计划的主要设计者,代表作《国防论》成为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军队的战略指导依据,作为中国抗战国防战略的重要基础,为鼓励民族士气,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民族解放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以空间换时间”
毛泽东在延安窑洞撰写《论持久战》
产品 年份 生铁(万吨) 钢材(万吨) 煤(万吨)
日本 中国 日本 中国 日本 中国
1931 91.73 - 166.3 - 2452 180
1933 - 3.45 - 3 - 188
1937 253.4 14 508 4 4526 -
电影《风云儿女》是一部抗战故事片,于1935年5月上映。影片讲述了抗战时期,只顾享乐的诗人辛白华终因挚友梁质夫的牺牲而投入抗战的故事。
中华民族众志成城
组 成 抗 日 民 族 统 一 战 线
一致对外,全民族抗战
幸得有你,今日中国山河无恙!
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空前高涨,共赴国难的背景下现代民族国家得以重新构建,中华民族浴火重生。
抗战中除了涌现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英雄故事,也出了一些令人不齿的民族败类。对此,你怎么看?
三、战争走向反人类——日本的侵华暴行
《日内瓦公约》
保护平民和战争受难者的国际公约
当时驻南京的希特勒法西斯德国代表在向其政府的报告中写道:“他们(日军)是兽类的集团。屠杀、劫掠、纵火、奸杀……甚至以杀人竞赛的方式对南京城血洗。他们是一架正在开动的兽性机器。”
南京大屠杀
“12月16日,俘虏们被分成二三百人一组,全被杀掉了……七千生命一次性地消失,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实。在战场上,一个人生命的价值似乎比不上一个饭团。”
——《东史郎日记》
日军占领南京后,日军少尉向井、野田在南京紫金山下进行杀人竞赛。这是当时《东京日日新闻》对此事报道的影印件。
731部队
细菌战与毒气战
2003年齐齐哈尔日军遗留的芥子气罐事件
右图是2003年被日本遗留在齐齐哈尔的化学武器——芥子气中毒致死的河南民工李贵珍
日本这个民族到底怎么了?
关于“九一八”事变
2005年的送审本变成了:“随着国民党统一中国的逼近,中国人的反日运动激化,不断发生妨碍列车运行和迫害日本学童的事件。此外,对日本来说,北面有苏联的威胁,南面有国民党的力量不断逼近。”
关于南京大屠杀
送审本关于南京大屠杀只字未提,只是在一张名为“因巷战而遭到破坏的上海市区”的照片上面用小字注解:“那时,日本军队导致民众中也出现了很多死伤者,这就是南京事件”,将大屠杀以“事件”一词轻轻带过,文后又以稍小字体介绍:“关于事件的实际情况,资料上被发现有很多疑点,存在各种见解,现在仍在争论。”
日本兵在中国的街头吃饭
日本军医治疗中国伤员
日本军官在给中国小朋友分发糖果
难以想象的画面
日本教科书中的插图
日军在沦陷区怎样进行殖民统治的?
总目的 巩固和扩大统治
措 施 政治 以华治华,利用汉奸,扶植傀儡政权
经济 以战养战,大肆掠夺中国的资源和劳动力
文化 推行奴化教育和愚民政策
政治上:
经济上:
思想上: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只有不忘过去、记取教训,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本课小结
从“蚕食”到“鲸吞”——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全面抗战的开始——“中华民族筑成新的长城”
战争走向反人类——日本的侵华暴行
课后练习
第一章 国共的十年对峙
   ……
第三节 九一八事变
  第四节 红军的长征
  第五节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第二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一节 抗日战争的爆发
  第二节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三节 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
  第四节 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上世纪80年代课本
历史书写:不同时代的历史教科书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阅读上述两个版本教材的目录,从中找出在课本中哪些地方突出了“十四年”抗战,分析这样编写的意义。
2019年的课本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