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一)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学会用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2) 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2) 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地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测量物体的密度。
(三)教学难点: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
1.密度的公式?
2.在实验室测量物体的质量的器材是什么?
如何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在实验室测量物体的体积的器材是什么?
如何测量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复习提问:
(四)教学设计
问题:
从密度的公式ρ=m/V知道,要测量密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1、质量
2、体积
量筒使用方法:
甲
乙
(1)看:看清单位标度、量程和分度值.
(2)放: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
(3)读:视线应与中间液面相平(平视)
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方法
(1)在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为V1
(2)把物体放入量筒的水里,记下它们的总体积为V2
(3)物体的体积:V=V2-V1
研究方法:等效替代法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烧杯、石块、线。
探究一:
测固体(如小石块)的密度
实验原理:
ρ=m/v
石块密度的表达式:
实验数据的记录
石块的质量 m(g) 石块放入前水的体积 石块和水的总体积 石块的体积 石块的密度
测固体(如小石块)的密度
小石块
小石块
方法一:
方法二:
正确
偏大
测固体(如小石块)的密度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盐水、烧杯
探究二:
测液体(如盐水)的密度
实验原理:
ρ=m/v
实验数据的记录
烧杯和盐水的质量 (g) 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量筒中盐水质量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V 盐水的密度
盐水密度的表达式:
测液体(如盐水)的密度
方法一:
方法二:
正确
偏小
测液体(如盐水)的密度
盐溶入水中,也能用天平和量筒测出盐的密度吗?想想有什么好办法?
特殊类物体密度测量方法:
蜡块不沉入水中,也能用天平和量筒测出蜡块的密度吗?想想有什么好办法?
粉笔溶入水中,也能用天平和量筒测出盐的密度吗?想想有什么好办法?
1、在测定小石块密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的
实验步骤如下:
a、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 m;
b、在量筒内倒入一定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
c、把石块全部浸入水中,记下水的体积V2;
d、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1)、合理的实验步骤是 ;
(用字母表示)
(2)、石块的密度的计算式为 ;
课堂练习:
d、a、b、c
ρ
m
V2-V1
=
(1)、在调整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向左偏,则横梁上的螺母应向 调( 填“左”或“右”)
右
(2)、该小石块的质量为 克,体积为 厘米,密度为 千克/米3。
(3)若在称小石块的质量时,石块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砝码及的数值不变,则该小石块的质量是 克。
37
20
1.85×103
33.0
0 1 2 3 4 5
20g 10g 5g
ml
80
60
40
20
ml
80
60
40
20
2、
课后作业
给你一个托盘天平,一只墨水瓶和足量的水,如何测出牛奶的密度?
板书设计: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1、原理:用天平测量物质的质量,用量筒等测量物质的体积,利用公式算出物质的密度。
(1)用量筒测体积:
①注意量筒的最小分度是多少?
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的凹形底部相平。
②测固体的体积——排水法
(2)测量固体、液体的密度。
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用于记录测量盐水和石块密度时所用的数据及所得的结果。不要强求一致,关键是要让学生明白需要记录哪些数据。让学生把所测得的有关数据填入其表格中,并根据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处理,通过物理公式计算,间接得出被测物质的密度值。在认真讨论准备的过程中,给了学生解放思想、发散思维、提高能力、展示特长的机会,开拓了学生自行探究的空间,满足了学生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的愿望。
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