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推荐】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选修5: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课件(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推荐】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选修5: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课件(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09-29 10:45:14

文档简介

课件41张PPT。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第一节 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冻雨雪灾冰雹旱灾洪涝风暴潮地震滑坡泥石流蝗灾虫害 自然灾害损失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自然灾害都发生在一定时期地理区域内,与区域的自然要素、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共同组成区域性的环境特点。有什么样的环境,就孕育着什么样的自然灾害。阅读 “如何确定自然灾害的损失程度”1、自然灾害损失程度的指标有哪些?有哪两种表现形式?
2、从自然灾害的损失程度看,哪些地区灾害绝对指标高?哪些地区的相对指标高? 问 题某种自然灾害不同区
域的灾
害程度不同区
域的社
会发展
水平大小危害程度高危害程度低经济发
展水平抗灾
能力高低强弱危害程度低危害程度高危害程度低的区域危害程度高的区域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域差异的形成原因一、自然灾害损失的时间差异1960-1998年全球重大灾害情况统计1.全球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哪个时期发生得最多,哪个时期发生得最少?
2.全球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经济损失的时间趋势如何???二、自然灾害损失的空间差异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哪两个大洲受自然灾害的危害较为严重?1971-1995年世界各洲自然灾害影响人数的分布情况(单位:%)亚洲和非洲世界近百年来造成重大损失的自然灾害类型空间分布各地造成重大损失的主要自然灾害种类的差异1、欧洲的重大自然灾害中,以洪水和地震影响的人数最多 思考:为什么欧洲地区多洪涝灾害?(提示: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考虑。),多地震的原因呢?2、在北美洲:热浪、风暴、热带气旋、洪水和地震等灾害;南美洲洪水最严重,其次是干旱、地震和流行病。3、东亚地区的重大自然灾害种类较多,而以洪水、热带气旋、地震、滑坡等造成的损失较大。 4、南亚地区灾害,洪水、热带气旋和流行病是主要灾害种类 5、在东南亚和大洋洲,洪水、地震、滑坡和干旱是造成人员伤亡较严重的灾害,其次是火山喷发和流行病、海啸等。 思考:为什么东南亚地区多地震和海啸?6、在西亚和北非地区,洪水和地震对社会和经济的破坏最重。 7、在西非和东非,干旱和流行病的危害最严重。
8、在南部非洲,热带气旋、洪水和干旱是破坏巨大的灾害种类,而流行病、洪水、干旱和热带气旋造成的人员伤亡最为惨重。 深入探究 亚洲、非洲为什么成为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地区?欧洲为什么损失较轻?小结返回幻灯片 13返回幻灯片 13当日最高气温达32℃以上,持续时间在3天以上叫热浪。 热浪时天气持续地保持过度的炎热,也有可能伴随有很高的湿度。这个术语通常与地区相联系,所以一个对较热气候地区来说是正常的温度对一个通常较冷的地区来说可能是热浪.
一些地区比较容易受到热浪的袭击,例如夏干冬湿的地中海气候.
热浪可以因为高温引起死亡,特别是老年人.返回返回南亚的水灾返回构建网络自然灾害损失的时间差异自然灾害损失的空间差异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海



带 东南沿海


带 东部


带 中部


带 西北灾害带 青藏高原灾害带 海



带 东部


带 中部


带 青藏高原灾害带 西北灾害带 东南沿海


带 ——地域差异显著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之二练习自然灾害都发生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不同的地理环境,自然灾害发生率会有很大的不同。结合所学的区域地理知识,回答1~3题:1.下列沿海或岛屿国家中属于最易发生洪水灾害的是
A.印尼、中国
B.中国、印度
C.日本、美国
D.孟加拉国、韩国B2.属于干旱灾害突出的地区有
A.非洲、西亚
B.非洲、中亚
C.中欧、西亚
D.南亚、北美A3.经常遭地震、火山威胁的国家有
A.中国、日本、韩国
B.日本、美国、巴西
C.日本、菲律宾、印尼
D.墨西哥、智利、印度C7.有关世界自然灾害危害的地域差异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自然灾害发生的地域差异很大,但强度相当的同一种灾害发生的时空不同,产生的损害程度也可能大不相同
B.从总体状况看,灾害损失的区域分布在全球范围内并无多大差异
C.与灾害发生次数的情况相呼应,世界各大洲中灾害损失最严重的当属非洲
D.对各地区造成重大损失的主要自然灾害种类也有一定差异,欧美主要表现为台风、干旱和寒潮A10.各种自然灾害都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这主要是因为
A.各自然灾害都发生于一定的地理区域内
B.不同的自然灾害发生的地理环境不同
C.是各自发生区域内的自然环境要素和人文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D.主要取决于发生区域内自然环境因素C滑坡结 束课件56张PPT。第二节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
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
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
四川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中国重大自然灾害点位图(1900~2000年)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多发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自然灾害产生的环境原因?第一,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条件复杂。
第二,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第三,我国是一个季风气候典型的国家。
第四,我国境内的板块交会地带,地壳运动频繁,是世界地震、火山带的重要分布地区。
第五,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衡,经济水平的地区差异也很明显。 活动探究1.除上述原因外,你还能举出诱发我国自然灾害的其他环境原因吗?
2.了解你的家乡有哪些自然灾害,分析引发这些自然灾害的环境原因。一、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一、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黄淮海平原地形图1、灾害类型:2、主要原因:水旱灾害和地震黄淮海平原——水旱灾多发区 本区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雨集中,年际变化大,降水量并不丰富,多年平均降水在500~1 000毫米。 黄淮海平原——旱灾由于春、夏两季降水较少,故有“十年九旱”之说,是全国旱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1999年华北干旱旱灾成因夏季风停留时间短,降水年际、季节变化大,特别是春季降水少;
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天气、蒸发量大,加剧了春旱;
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1991年淮河洪水1991年海河流域洪水中国洪水频率分布(1949-1989年)水灾成因:夏季风停留时间长;
降水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年际、季节变化大;
本地区河网密度小,河流入海口少,平原地势低平、多低洼地、河流泥沙量大、河床淤塞,导致河流排水能力差,河水泛滥造成水灾;黄淮海平原——水灾黄河泛滥简史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历史上,黄河泛滥连续不断。据历史文献记载,自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 539年中,黄河决口泛滥的年份有545年,泛滥次数达1 590余次,改道26次,其中大的改道7次。黄河泛滥既对黄淮海平原水系、地貌的变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给黄淮海平原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黄河故道分布黄淮海平原——地震多发区 黄淮海平原位于地震带上,其中郯城一庐江地震带和河北平原地震带正处于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地区,地震灾害严重。黄淮海平原的农业区是蝗灾的重灾区正在蚕食枝叶的幼龄蝗虫 中国飞蝗分布 1、收集资料,列举黄淮海平原的一次灾害实例。
2、黄淮海平原自然灾害有哪些类型?黄淮海平原为什么多旱灾与水灾?
3、下列措施能否解决黄淮海平原的缺水问题?
①南水北调工程
②长江三峡工程
③节水农业
④调控黄河上、中、下游地区的用水量活动探究二、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二、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东南沿海区包括广西、广东、福建、浙江、台湾、海南等省(区) 1、灾害类型:台风、
洪涝、
地震等1999年珠江流域洪水莫拉克台风侵袭台湾,造成南部大淹水,屏东县林边乡整个地区都泡在水里。 八月九日,受台风“莫拉克”强降雨的影响,福建宁德福鼎南墘村大面积受淹,大水同时也将通往该村的道路全部淹没,致使该村犹如“孤岛”,该村近三百名村民被困。第8号台风“莫拉克”在福建省霞浦县沿海登陆,登陆时台风中心最大风速12级(33米/秒),中心气压970百帕。“莫拉克”带来的强降雨致使福建霞浦许多路段被淹。 2009年8月9日,浙江温州苍南的附近农村受台风大暴雨影响,大片村庄被淹。 中国东部影响严重的登陆台风次数
(1949—2000年)台风主要在我国东南沿海登陆,受其影响程度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本区正处于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灾害较多,其中以台湾省最为严重,广东、福建两省次之。中国东部台风经济损失台风灾害灾情严重的地区是地均GDP高且台风次数多的地区。东南沿海区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一旦发生灾害,损失十分严重。东南沿海——地震多发区本区正处于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灾害较多,其中以台湾省最为严重,广东、福建两省次之。2、主要原因:地处沿海,受海洋影响强烈,台风、风暴潮灾害频发
由于台风以及季风气候的影响,该地区洪涝灾害严重
本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上,板块运动导致地震时常发生活动探究阅读材料“广东省的自然灾害”,回答问题。
1.分析广东省20世纪50—90年代受灾人口和成灾农田的变化趋势。
2.建国以来广东省的自然灾害损失有何特点?
3.分析广东省自然灾害频繁的环境原因。20世纪50—90年代广东省年平均受灾情况统计三、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 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区地处黄河中游地区。本区东部、南部为我国中部重要的农业区,西北部为农牧交错地区。从东南至西北,本区的自然环境由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干旱地区递变。 三、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1、灾害类型:水土流失、干旱这就是黄土高原的真面目(一)这就是黄土高原的真面目(二)这就是黄土高原的真面目(三)支离破碎,千沟万壑黄土高原约有3/4的地方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由于黄土质地疏松,大部分地方植被稀少、黄土裸露,加之暴雨较多,冲刷强烈,容易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2、主要原因:最根本因素: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夏季暴雨频繁)人类无节制地开发自然资源导致了生态环境更加脆弱1、从地形、气候、土壤及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环境原因。
2、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对黄河及中下游地区有何影响?
3、有人说,治理黄河水患的关键是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对吗?说一说你的理由。活动探究四、四川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本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本区大部分地区山高谷深,东南部
为滇中高原的一部分,多高原、深谷和盆地。 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1、灾害类型:地震 
滑坡
泥石流云南滇西地区洪涝泥石流灾害 中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主要分布地区思考:四川省、重庆市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频繁的原因 。本区降水丰沛,多年平均降水量达1000毫米以上。由于植被破坏严重,降雨引起的滑坡、泥石流不但规模大,而且活动频繁,曾多次堵断江河,引发次生洪灾。 四川省、重庆市滑坡和泥石流的分布四川汶川大地震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 共遇难69227人,受伤374643人,失踪17923人。直接经济损失达8452亿元。 2、主要原因:四川、云南地处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边缘,地形以山地为主,由于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同时降水充沛且集中于夏季,因此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
该地域还处于我国著名的南北地震带和青藏高原边缘地震带上,构造运动活跃,地震较多,并且地震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当地的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1、以长江中游地区为例,简要叙述该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以及它们产生的地理环境。
2、阅读P73页材料,回答问题。
举实例说明为什么上述五类地区的减灾工作要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活动探究练习题某灾害性天气系统从珠江口附近过境,如下图中图甲所示;A、B、C三地观测到过境时的气压与平均风速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示意图分别如图乙、图丙所示。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甲乙


练习题丙(1)此天气系统的名称是 。
(2)这一天气系统中心是从A、B、C三地中有 地过境的。
(3)B地在12时风速突然很低的原因是  。
(4)在当天12时,A地的风向为    风,C地的风向为      风。
(5)试分析该天气系统给我国工农业生产带来的利与弊。
台风(热带气旋) B 台风中心(或台风眼) 偏北 偏南 利:带来丰沛的降水,减轻伏旱,缓解高温酷暑。 弊:带来暴雨和洪涝灾害。 练习题读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练习题(1)从图上给出的信息及相关知识分析,滑坡、泥石流灾害形成的原因是。
                                      
                                      
(2)我国四大高原中,滑坡、泥石流灾害最多的是 ,给当地带来的危害有

(3)对滑坡、泥石流灾害,我们应采取的防御措施有
。该地处于板块边界附近,地壳活跃,岩石破碎;山区遇大雨或暴雨,斜坡上的岩体、土体便整体下滑或随洪水下泄,形成滑坡、泥石流;另外,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也加剧了这些灾害的爆发。 云贵高原 冲毁农田、房屋、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活环境造成很大危害 实施护坡工程,植树造林,合理开展经济活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