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诗词三首 同步检测题(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4诗词三首 同步检测题(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3 18:45: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14 诗词三首
基础过关全练
1.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金樽(zūn) 歧路 投箸(zhù) 碧溪
B.云帆(fán) 苍海 凄凉(qī) 垂钓
C.侧畔(pàn) 琼楼 婵娟(shàn) 芒然
D.太行(xíng) 宫阙 绮户(qǐ) 丙晨
2.下面加点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珍羞(害羞)   不胜寒(经受不住)
B.直万钱(直接) 冰塞川(堵塞)
C.济沧海(渡) 弃置身(丢弃,放在一边)
D.万木春(春天) 把酒(执,持)
3.下列诗句的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典故的一句是(  )
A.怀旧空吟闻笛赋
B.忽复乘舟梦日边
C.到乡翻似烂柯人
D.千里共婵娟
5.文学常识填空。
(1)《行路难》(其一),行路难,乐府古题。诗人    ,字    ,号    ,    (朝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与杜甫并称“     ”。其代表作有《     》《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      》等。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选自《      》。诗人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    ,洛阳人,有“    ”之称。
(3)苏轼,字    ,号    ,    (朝代)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谥号“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    ”,为“        ”之一。
能力提升全练
6.阅读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回答问题。(8分)
行路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2021上海奉贤期中,6,)《行路难》(其一)是①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以七言为主的②诗,表现出诗人的③。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①唐代 ②乐府 ③壮志豪情
B.①唐代 ②格律 ③淡泊旷达
C.①宋代 ②格律 ③淡泊旷达
D.①宋代 ②乐府 ③壮志豪情
(2)(2021上海奉贤期中,7,)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借典故,直接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对不懈行船必能到达彼岸的坚定信心。
(3)(2022河北曲阳期中,6,)诗中的感情变化是由      转至      。(2分)
(4)(2022河南西平期中,19,)诗人在写《行路难》时,用“冰塞川”和“雪满山”这两种现象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用“       ”“      ”两种行为来表达自己对理想的追求;用“      ”和“      ”两个典故来表达自己希望得到重用、展示自己才能、施展自己抱负的强烈愿望。(2分)
7.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答问题。(8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2022北京通州期中,8,)这首诗首联回顾了     ;颔联借用典故抒发了     之情。(2分)
(2)(2022北京通州期中,9,)有人认为,李白《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与本诗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观点合理吗 请说明理由。(3分)
答:                                   
                                    
                                    
(3)(2021四川雅安中考,22,)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中,作者概括叙写自己被贬多年的遭遇:“凄凉地”一词饱含无限艰辛,“弃置身”言明自己被放逐。尾联点明酬答之意,回应首联,扣住诗题,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表达了共勉之意。
B.颔联中,作者使用了“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写出了自己遭贬归来之后的感慨:物是人非,恍若隔世。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中,“沉舟”与“病树”形成对比,“千帆”与“万木”形成对比。这一千古名句体现了诗人乐观的精神,蕴含着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D.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气,奔放中有哲思,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8.阅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回答问题。(9分)
水调歌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2022河南安阳正一中学期中,2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苏轼把青天当作自己的好朋友,把酒相问。
B.“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把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一层。
C.经历了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之后,词人最终选择逃离现实。
D.李白有“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起舞弄清影”便是从此句而出。
(2)(2022河南安阳正一中学期中,2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包含怎样的人生思考 从中可以看出词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2分)
答:                                   
                                    
                                    
(3)(2021内蒙古通辽中考,6,)对这首词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
B.上片望月,怀逸兴壮思,既表达对明月的赞美,对天上美好生活的向往,又表达词人想逃离人间,与明月一同归去的思想感情。
C.“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写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门窗上,照在不能入眠的词人身上。
D.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评价本词:“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4)(2021辽宁本溪、铁岭、辽阳中考,5,)选出下列对苏轼《水调歌头》赏析有误的一项(2分)(  )
A.“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开篇即问,表达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考。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写作者想象自己在月宫起舞的美好情景,胜似人间。
C.“无眠”,表现离别之人在月圆之夜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暗示了作者的忧伤。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直接抒发作者对天下所有离别之人的美好祝愿。
素养探究全练
9.(2022湖北武汉七一华源中学月考)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学校为此开展各种主题活动。你们班计划开展“经典咏流传,诗歌话中秋”的主题班会,请你参与。
(1)活动期间,你们小组准备探讨诗歌的鉴赏,请你从三个不同角度列举诗歌鉴赏的内容。
答:                                   
                                    
(2)在“经典咏流传,诗歌话中秋”主题班会上,有同学认为,中秋节就是吃吃月饼、赏赏月,读诗没有用处。也有同学认为,通过吟诵诗词歌赋来赏月的中秋节更有意义。你持什么观点呢 请说说你的理由。(100字以上)
答: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全练
1.A B.帆fān,苍→沧。C.婵chán,芒→茫。D.行háng,晨→辰。
2.C A.羞:同“馐”,美味的食物。B.直:同“值”,价值。D.春:名词用作动词,逢春。
3.C 正确的划分方式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4.D 这句诗表现了作者对弟弟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所有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美好祝愿。没有运用典故。
5.(1)李白 太白 青莲居士 唐代 诗仙 李杜 望庐山瀑布 早发白帝城
(2)刘禹锡集 刘禹锡 梦得 诗豪
(3)子瞻 东坡居士 北宋 文忠 苏辛 欧苏 唐宋八大家
能力提升全练
6.(1)A (2)B
(3)彷徨、苦闷 乐观自信
(4)欲渡黄河 将登太行 垂钓 梦日
解析 (1)本题考查文体文学常识的识记与情感的理解能力。结合掌握的知识可知,《行路难》(其一)为乐府诗,形式上以七言为主,杂以三言,表现出乐府诗的鲜明节奏。诗人虽借此题表达了世路艰险、功业难建的苦闷,但却绝不悲观失望,反而积极向上,信心十足,风格豪迈。故选A。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A.有误,前两句朋友为诗人设盛宴款待。可诗人刚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刚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其内心的苦闷抑郁。C.有误,诗中借典故,不是直接而是间接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D.有误,诗的最后两句表现的是诗人积极入世的愿望、毅力和决心。
(3)抓住感情变化强烈的诗句体会其感情即可。如“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行路难!……”几句,反映诗人内心茫然惆怅,彷徨苦闷;结尾二句,又转为高昂乐观。
(4)抓住“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和“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分析即可。
7.(1)诗人漫长的贬谪生涯 对世态变迁的感慨以及回归以后人事全非的怅惘
(2)合理。李白通过想象表现出自己勇于挑战命运、不屈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表现了其执着追求的豪迈情怀。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皆春。他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3)C
解析 (1)首联直接写出诗人二十多年来的落魄,通过“凄凉地”“弃置身”表达了诗人无罪而遭贬谪的无限辛酸与愤激之情;作者借“闻笛赋”“烂柯人”这两个典故,感叹旧友凋零、今昔异貌,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怅惘心情。
(2)李白的这两句诗表现出诗人的怀才不遇、愤懑不平和他昂扬的斗志,通过想象表现出自己勇于挑战命运、不屈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皆春。他从诗中翻出这两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对未来充满信心。
(3)根据诗句内容可判断应是“沉舟”与“千帆”,“病树”与“万木”形成对比。
8.(1)C
(2)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乐观旷达。
(3)B (4)B
解析 (1)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他终于从幻境中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表达的是对人间的眷恋之意。
(2)要在理解词句意思的基础上体会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3)上片写出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
(4)“何似在人间”的意思是:(在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因此,“胜似人间”说法有误。
素养探究全练
9.(1)(示例)鉴赏诗歌的意象;鉴赏诗歌的情感;鉴赏诗歌的表现形式;鉴赏诗歌的语言。(任举三个即可)
(2)(示例)观点:通过吟诵诗词歌赋来赏月的中秋节更有意义。理由:中国的诗歌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古典诗歌从诗经、楚辞、汉唐诗到宋词、元曲……源远流长,灿若繁星,构成了一个绚丽多彩的艺术世界。漫步在这个艺术世界中,我们不仅可以窥见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风貌,还可以窥见折射出时代之光的人的情感世界。古典诗歌传达着诗人们的喜怒哀乐,也记录着他们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值此中秋,通过吟诵诗歌,可以理解作者当年此刻的心情,我们也能更好地抒发此时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