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8张PPT)
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书法
解题:
“沁园春”,词牌名。 “雪”,是这首词的题目,内容与“沁园春”无关。
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诗以咏其事,调名由此而得。
词的特点
词又叫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原来可以合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乐谱失传后,只剩下词牌,词牌就是词的调子,每个词牌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平仄声调和韵脚。所以把写词叫做“填词”。词牌名与词牌没有必然的联系。
《沁园春》这个词牌规定114个字,分上下两阕,
上阕13句,下阕12句,句号处必须押韵。
“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诗以咏其事。
沁园春 ——词牌名, 雪 ——题目。
常见的词牌还有:渔家傲、苏幕遮、御街行、菩萨蛮、阮郎归、生查子、浣溪沙、清平乐、木兰花、减字木兰花、踏莎行、凤凰台上忆吹箫、采桑子、临江仙、浪淘沙、青玉案、曲玉管、雨霖铃、定风波、少年游、玉蝴蝶、八声甘州、桂枝香、鹧鸪天、虞美人、满庭芳、水调歌头、水龙吟、永遇乐、洞仙歌、卜算子、忆秦娥、西江月、鹊桥仙、贺新郎、沁园春、江城子、望海潮、蝶恋花、惜分飞、瑞龙吟、兰陵王、琐窗寒、过秦楼、解语花、解连环、烛影摇红、满江红、好事近、醉落魄、摸鱼儿、祝英台近、点绛唇、齐天乐、扬州慢、暗香、疏影、杏花天、一萼红、小重山、唐多令、风入松、绮罗香、南乡子、醉花阴、声声慢等等。
词的形式有以下特点:
1.词诗诗歌的一种,是一种音乐文学。
2.兴于隋,成于唐,盛于宋。
3.一般词调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诗人依照固定的词谱填词,词谱又叫词牌。
4.宋代词分为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和婉约派(李清照、柳永)。
5.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
阕[què]),不分段或分段较多的是极少数。
在风雪弥漫的北国,一位伟人,登高远望,诗兴勃发。在那恢宏的气势里,在那壮美的意境中,你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
作者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36~1976),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1945)和中央委员会主席(1945~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49~195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4~1959)。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名家点评
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高亨的《水调歌头 读毛主席诗词》: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眼底六州风雨,笔下有雷声。唤醒蛰龙飞起,扫灭魔炎魅火,挥剑斩长鲸。春满人间世,日照大旗红。
抒慷慨,写鏖战,记长征。天章云锦,织出革命之豪情。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携卷登高唱,流韵壮东风。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诗人 领袖》
任先青
你用平平仄仄的枪声,
写诗,
二万五千里是最长一行。
常于马背上构思,
便具有了战略家的目光。
战地黄花,
如血残阳,
成了最美的意象。
有时潇洒地抽烟抬头望断南飞雁,
宽阔的脑际却有大江流淌,
雪天更善畅想,
神思飞扬起来,
飘成梅花漫天的北国风光。
相信你是最严肃的诗人,
屈指数算,
一首气势磅礴的诗,
调动了半个世纪的酝酿。
轻易不朗诵,
天安门城楼上只那一句,
便成了世界的诗眼,嘹亮了东方!
知识链接
《沁园春·雪》背后的故事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 雪》抄给他,“余索润之长征诗见惠,乃得其初赴陕北看大雪沁园春词一阕,展读之余,叹为古今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况余子乎!”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诵,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肩负起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1936年1月下旬,红军在党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准备渡黄河东征。2月初,毛泽东所在的部队到达陕北清涧县黄河边的一个小山村袁家沟。在这里,毛泽东亲自视察地形,眺望祖国壮丽河山,展望革命的灿烂前景,激情满怀,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沁园春·雪》。
字词熟悉
qìn mǎng guǒ
沁园春 莽莽 红装素裹
ráo xùn fèn
妖娆 稍逊 分外
hán shǔ
成吉思汗 数风流人物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给下面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分( )外妖娆 ( A.fēn B.fèn )
②竟折( )腰 ( A.zhē B.zhé )
③成吉思汗( ) ( A.hán B.hàn )
④数( )风流人物 ( A.shù B.shǔ )
⑤还看今朝( ) ( A.zhāo B.cháo )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
秦皇汉武
略 输 文 采
唐 宗 宋 祖
稍 逊 风 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沁园春 雪
1936年2月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学习词语
惟余:只剩。
莽莽:白茫茫。
顿:立即,立刻。
滔滔: 江水连续不断的样子,形容江水滚滚。
须:等到。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女子艳丽的装束,文中指红日照耀大地;素裹,原指女子淡雅装束,文中指白雪覆盖大地。
分外:特别。
妖娆:娇艳美好。
折腰:弯腰行礼,这里指倾倒的意思。
竞:竞相,互相争着做。
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一代天骄:指可以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泛指非常著名,有才能的人物。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
俱往矣:都过去了。
数:数得上,称得上。
风流:风采特异,业绩突出。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眺望长城内外,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河水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连绵的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一样蜿蜒游走,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似乎想要与苍天比试一下高低。等到天晴的时候,再看红日照耀下的白雪,格外的娇艳美好。
祖国的山川是这样的壮丽,令古往今来无数的英雄豪杰为此倾倒。只可惜像秦始皇汉武帝这样勇武的帝王,却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天之骄子成吉思汗,却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而轻视了思想文化的建立)。而这些都已经过去了,真正能够建功立业的人,还要看现在的人们(暗指无产革命阶级将超越历代英雄的信心)。
精读课文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写景、抒情
北国雪景
议论、抒情
古今人物
思考
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上下阕是如何过渡的?
上阕:描写北国风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
下阕: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词人的远大抱负。
过渡:用“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从上阕写景过渡到下阕议论。
“江山如此多娇”是承上阕来写,用了一个“娇”字,是褒义,是赞扬。那祖国的江山有那些可赞之景呢?看题目,什么景?在祖国的什么地方?
分析上阕
雪景,在祖国的北方(“北国风光”)
北国风光总体上看怎样呢?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注意“封”和“飘”)
首句创造了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境界,写法上动静结合。
下面的内容由哪一个字领起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体会“惟余”和“顿失”的作用并说出所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
从“长城内外,到 欲与天公试比高。”
“惟余”体现白雪覆盖的范围之广,
“顿失”表现冰封速度之快,用了夸张的修辞。
“望”
思考:望到了什么?能不能换成“看”呢?
由此可见,上阕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先总写,后分写
以上景物确实很美,作者认为还有那种景色是美丽的呢?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山、原都是静止的事物,为何写它们“舞”、“驰”?
山、原都是静止的事物,写它们“舞”、“驰”是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都有活泼奔放的气势.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须”的意思是等到。表明天还没有晴,所以这句话是虚写。
活动:“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化静为动原因:
①视觉因素。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山丘连绵起伏,远看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
②精神因素。作者意气风发,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
③时代因素。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5、上阙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比喻: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拟物)
对偶: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互文)。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拟人:欲与天公试比高。
夸张:惟余莽莽;顿失滔滔。
先概括描写: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再具体描写:抓住长城、大河、群山、高原等具体的事物来写,其中有静态描写,长城内外,白雪覆盖,滔滔黄河停止奔流。以动态写静态的:群山似银蛇飞舞,高原丘陵似蜡象奔驰。
最后写想象之景,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互相辉映。这种种描写,形象地勾画出一幅北国严冬的雪景图。
总结上阕:先总写北方雪景。然后写眼前实景,接着写 想象虚景,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写出了“江山如此多娇”。
江山如此多娇
概括写景
具体写景
想象写景
(实写)
(以动写静)
(虚写)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写景、抒情)
简析词的上阕
上阕:描写北方壮丽的雪景,热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可分三层。
第一层概括描写北国的壮丽雪景。
“北国”,即祖国北方,点明了所写的地域。“千里” “万里”是互文,应合起来理解,意思是千万里范围之内到处是“冰封” “雪飘”。作者登高望远,视野开阔,并在想象之中扩展视觉形象,使视线远达千万里,形成了广阔的意境,显示了宏大的气魄。一动一静把读者引入了一个壮丽雄奇、玉砌银妆的冰雪世界。
第二层具体描写北国风光。
一个“望”字领起了以下七句。“望”,有登高远眺之意。作者“望”到了哪些呢?这个“望”又显示了作者自己的形象,他的身影是那么高大,真是顶天立地,他的意兴是那么豪迈,真是壮志凌云。“望”中所见,有静景,有动景。静景,写“长城”,动景写“大河”。写这些景物,最能反映北国风貌。“惟余”,是“只剩下”的意思,“莽莽”,指白茫茫的一片,照应第一层中“万里雪飘”,“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景色,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气势奇伟而雄浑。“顿失滔滔”写了变化之速,照应“千里冰封。”
通过以上静态的描写,使北国壮丽的雪景更加形象具体,显示了作者博大宽阔的胸怀,雄伟旷达的气魄,热爱华夏大地的深情。
动景,写群山,写高原。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 “驰”,这样化静态为动态,有多种因素。第一,视觉的。作者站在高处,看得很远,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第二,精神的。作者精神振奋,意气风发,因而在他的心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第三,时代的。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运用比拟手法,赋予群山和高原以生命和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英雄气概。
第三层写雪后晴天的美丽景色。
“须晴日”,是等到晴天的意思。如果说,前三句写的是眼前的实景,那么由此转入想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红装素裹”,指阳光与白雪交相辉映,装点着祖国的河山。“分外妖娆”,是更加娇艳动人的意思。“看”与“望”字照应,用字富于变化,也似在引导读者展开想象,欣赏那一幅绚烂多彩的美丽图景。
文中提到哪些英雄为江山折腰?
明确: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宋太祖(赵匡胤)、元太祖(铁木真)。
分析下阕
对于这些英雄人物,作者用了一个“惜”字,“惜”什么呢?
明确:“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
“惜”中含褒,肯定他们,就是肯定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
“惜”中含贬,在赞扬他们长于武功的同时,委婉指出短于文治的缺点(略输、稍逊、只识);
“惜”中寓志,“惜”并不是苛求古前人,蕴含无产阶级后来居上豪迈气概,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惜”中含有哪些意思?
秦始皇(第一次统一中国)、
汉武帝(建立强盛西汉)
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
宋太祖(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一宋朝)、
元太祖(武功盖世,统一蒙古,立足中原)。
下阕为何要评说古代帝王?
引出末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评古落到颂今(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点明了主题。
如何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探究问题
谁是真正的英雄?
今朝的风流人物,应该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和更伟大的抱负的人,
应该是人民群众,
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
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课外拓展
《沁园春 ·长沙》里有作者当年的求索“怅寥阔,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沁园春·雪》中,作者是否有了回答?是如何回答的?
沁园春 长沙
1925年2月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丛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阔,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拓展
1925年2月,毛泽东从上海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他,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他秘密离开韶山,到达长沙,并独自来到橘子洲头。事后作《沁园春 长沙》此时毛泽东正在苦苦寻求救国救民之路,因而发出了“怅寥阔,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呼喊。
写作背景
《沁园春 长沙》里作者对当年的求索“怅寥阔,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沁园春 雪》中是否有了回答?
探究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下阕评论以“惜”字为统领,委婉准确,有褒有贬,既肯定他们是无数英雄之中的杰出者,他们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大的影响,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
“惜”中寓志,蕴含后来者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作者以“往昔”和“今朝”对比,“英雄”“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使命,将超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
总结下阕:评论历史英雄人物,
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议论、抒情)
承上启下,引入论述
具体评论:“惜”
歌颂时代英雄:“数”
歌颂无产阶级英雄
简析词的的下阕
下阕:评论历史上人物,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也可分三层。
第一层承上启下,由描写转入评论历史人物。
“江山如此多娇”,承接上文,再一次赞美祖国山河。“娇”是一种女性美,正与“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引出下文,指出历史上有很多英雄人物,为祖国的壮丽河山而倾倒。两句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成为有机的整体。
第二层具体评论历史人物。
一个“惜”字贯穿这一层意思的始终,委婉地指出历代帝王的不足,句句饱含惋惜之情。 “惜”字的意味非常丰富。第一,“惜” 中含褒,肯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英雄,他们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过巨大的影响.。第二, “惜”字中有贬,又委婉地批评了这些英雄的不足,批评他们短于“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欠缺。 第三, “惜”中寓志,包含后来居上的伟大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秦皇汉武”的弱点是“略输文采”。“略”,略微,“输”,差的意思,“文采”指文化方面的才华与成就。意思是说他们在文治方面略嫌不足。“唐宗宋祖”,指出他们的不足是“稍逊风骚”。“稍”是稍微,“逊”差的意思,“风骚”也指文化方面的才华和成就。意思也是说他们在文治方面稍微差一些。而“成吉思汗”,先称他是“一代天骄”,欲抑先扬,再说“只识弯弓射大雕”,只注重武功,而忽视文治。评古是为了论今,这一层有针对性地批评古代帝王的不足,是为了下文更好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第三层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俱往矣”一句,有力地结束了对历史的回顾,指出历代帝王都已成为过去。“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的,还要看今天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这句是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这一层是全词的点睛之笔。
研读课文
思考:给上、下阕分层,并概括层意。
上阕:
第1层(前3句):总写北国风光。
第2层(4-10句):具体描写北国雪景。
第3层(11-13句):虚写雪后晴日美景。
下阕:
第1层(前2句):由上阕写景转入下阕议论。
第2层(3-9句):评论古代帝王。
第3层(10-12句):歌颂党代无产阶级英雄。
小结
具体实景—动静结合
想像虚景—艳丽多姿
论今—风流人物
评古—短于文治
江山多娇
过渡
英雄折腰
沁园春 雪
上阕
(写景)
总写雪景—意境壮阔
下阕
(论史)
热爱祖国山河
歌颂当代英雄
朗读课文,完成下列连线题,整体感知全文内容。
前三句 具体描写:用几个典型景物展现北国雪景
中七句 想 象:红日映雪的景象
后三句 概括描写:冰天雪地的北国景色
上 阕
末三句 评古代帝王
下 阕
前两句 承上启下,实现由景及人的过渡
中七句 论风流人物
课文主旨
思路:
这首词描写了 ,纵论 ,抒发了 , 表达了 。
课文主旨
思路:
这首词描写了壮丽的北国雪景 ,纵论 历史英雄人物 ,抒发了 词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 表达了 诗人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
下面这首词也与雪有关。反复朗读下面这首词,说说它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情与景是怎样交融的。
拓展
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
(1930年2月)
毛泽东
漫天皆白,
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
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
赣江风雪弥漫处。
命令昨颁,
十万工农下吉安。
拓展
相同点:两首词都描写了雪景,都有雄壮的气势、豪放的风格。
不同点:
1.《沁园春》借景抒情(赞祖国壮丽山河,抒革命领袖之豪情。)《减字木兰花》写景叙事,描写行军场景,表现红军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2.《沁园春》上阕写景,下阕议论;《减字木兰花》上阕叙事,下阕叙事。
3.《减字木兰花》写南国雪景,但气势难与《沁园春》相比,只是展现眼前实景。
探究结论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日缚住苍龙。
——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这首词气魄雄伟、音调铿锵的词,是作者在红军摧毁敌人最后一道封锁线,翻越六盘山高峰,胜利在望时写下的。这首词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及其率领的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的坚定决心与消灭敌人的雄心壮志。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