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2课时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
新课标素养目标
理解概念:孟德尔对于分离现象的假设。
分离定律的主要内容。
发展素养:基于对孟德尔实验过程的的分析,
解释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思路,
尝试在今后的学习与探索中运用
假说—演绎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本节内容索引
一、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二、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三、分离定律
五、当堂巩固
四、本堂小结
——孟德尔怎么解释
七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都接近于3:1,说明这是一个自然规律。
其内在本质是什么呢?
孟德尔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提出了几条假说,都是超越他所处时代的非凡设想。
一、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假说一
显性遗传因子(大写字母) 显性性状
隐性遗传因子(小写字母) 隐性性状
决定
P:
高茎
矮茎
决定
D
d
一、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这些遗传因子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
——孟德尔假说二
P:
高茎
矮茎
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相同(如DD, dd)
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如Dd)
D
d
DD
dd
一、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假说三
P:
高茎
矮茎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
D
d
配子:
DD
dd
一、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假说四
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Dd
高茎
F1:
P:
高茎
矮茎
D
d
配子:
DD
dd
一、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对于实验的第二步的解释
Dd
高茎
×
Dd
高茎
配子 :
F1 :
D
d
D
d
F2 :
高茎
高茎
矮茎
1 : 2 : 1
DD
Dd
Dd
dd
=3 : 1
一、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一、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实验原理
(1)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 。
(2)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 。
(3)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 。
2、实验装置
雌、雄生殖器官
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D
d
雌、雄配子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一、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小桶两个,分别标记甲、乙;两种不同颜色的彩球各20个,一种彩球标记为 ,另一种彩球标记为 。
3、实验过程
(1)在甲、乙两个小桶中放入两种彩球各10个。
(2)摇动两个小桶,使小桶内的彩球充分混合。
(3)分别从两个桶内 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记下两个彩球的字母组合。
(4)将抓取的彩球 ,摇匀,按步骤(3)重复 次。
随机
放回原来的小桶内
50--100
一、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随机从两种器官(两个小桶)中各取一个配子(棋子,假设黑棋代表D,白棋代表d),结合成后代,记录后代遗传因子组成和表现性状(用后棋子分别放回、摇匀),重复10次,统计最后的结果。
探究活动:
DD Dd dd
出现次数
所占比例
一、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组别 F2遗传因子组成 F2性状表现 DD Dd dd 高茎 矮茎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第5组
第6组
合计
比例
模拟实验结果统计
一、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DD:Dd:dd=1:2:1是一个理论值,如果统计数量太少,不一定会符合该理论值,统计的数量越多,越接近该理论值。
一、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假说的关键
F1(Dd)形成配子D:d=1:1,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如何设计实验验证?F1与什么个体杂交?
让F1与隐性亲本杂交,来检测F1类型的实验方法——测交。
测交实验:
子一代×隐性纯合子
隐性植株的优点:
1、不掩盖其他性状
2、隐性性状肯定为纯合子,易于选材
二、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Dd
dd
D
d
配子:
高茎
矮茎
高茎
杂种子一代
矮茎
隐性纯合子
×
测交:
测交后代:
d
Dd
dd
1 : 1
在实际的测交操作过程中,得到64株后代,高茎30,矮茎34,比例接近1:1.
二、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得出结论
观察现象
提出假说
演绎推理
不相符
相符
验证
推翻
实验
5、
3、
2、
1、
4、
——科学研究的方法
假说-演绎法
二、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假说-演绎法
二、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科学研究的方法
二、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观察现象
实验验证
演绎推理
提出假说
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3、设计测交实验
4、做测交实验
5、得出“分离定律”
得出结论
假说-演绎法
——科学研究的方法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__________,不相______;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_______,_______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______遗传给后代。
成对存在
融合
分离
分离
配子
三、分离定律
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
1、真核生物
2、有性生殖的生物
3、细胞核遗传
4、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三、分离定律
四、本堂小结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四条)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测交实验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假说—演绎法
总结:分离定律
1、下列有关遗传规律的正确叙述是( )
A、遗传规律适用于一切生物
B、遗传规律只适用于植物
C、遗传规律适用于受精过程
D、遗传规律在配子形成过程中起作用
D
五、当堂巩固
2、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只能适用于哪些生物 ( )
A、噬菌体
B、乳酸菌
C、酵母菌
D、蓝藻
C
五、当堂巩固
3、人的双眼皮对单眼皮是显性,一对双眼皮的夫妇生了四个孩子,三个单眼皮一个双眼皮,对这种现象的最好解释是( )
A、3:1符合基因的分离规律
B、基因不能自由组合,产生了误差
C、这对夫妇都含有单眼皮的基因,在每胎生育中都有出现单眼皮的可能性
D、单眼皮基因与双眼皮基因发生了互换
C
五、当堂巩固
4、有关孟德尔假说解释的叙述,不正确( )
A、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在细胞中独立存在,不相融合,不会消失
B、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C、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进入不同配子
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固定的,使后代出现3:1的分离比
D
五、当堂巩固
5、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基因分离定律。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的是( )
A、F2表现型的比为3:1
B、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
C、F2基因型的比为1:2:1
D、测交后代比为1:1
B
五、当堂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