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乡愁 课时速练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乡愁 课时速练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2 13:10:1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乡愁
一、综合性学习
1.(1)本诗作者是著名诗人___,1928年生于江苏南京。
(2)后来啊/______/我在外头/______
(3)诗中抒发了诗人对祖国的思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光中曾用对联的形式给一家报纸题词,请你根据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海峡无阻
下联:_____________
上联:一湾浅浅的海峡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表达
3.请用“/”和“·”划分、标注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和重音。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4.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简要说明画面的内容。(不超过40个字)
三、诗歌鉴赏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5.试就选文写法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及作用谈谈你的理解。
6.有人评价余光中笔下的“乡愁”是“形象化的可触摸的”又有一种“厚重的沧桑感”,任选一点,对此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新月
何其芳
新月弯弯
像一条小船。
我乘船归去,
越过万水千山。
花香。夜暖。
故乡正是春天。
你睡着了么?
我在你梦中靠岸。
7.诗中写到的“我乘船归去”“花香。夜暖”是诗人的现实经历还是诗人的想象之事?
8.“你睡着了么?”这里的“你”实指什么?
9.这首诗抒写的是什么感情?
10.写出这首诗中押韵的字。
四、现代文阅读
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
(甲)乡愁
余光中
①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②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③后来啊,测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④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乙)沙田山居①(节选)
余光中
①书斋外面是阳台,阳台外面是海,是山,海是碧湛湛的一弯,山是青郁郁的连环。山外有山,最远的翠微淡成一袅青烟,忽焉似有,再顾若无,那便是,大陆的莽莽苍苍了。日月闲闲,有的是时间与空间。一览不尽的青山绿水,马远夏圭②的长幅横披,任风吹,任鹰飞,任渺渺之目舒展来回,而我在其中俯仰天地,呼吸晨昏,竟已有十八个月了。十八个月,也就是说,重九的陶菊已经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圆过两次了。
②海天相对,中间是山,即使是秋晴的日子,透明的蓝光里,也还有一层轻轻的海气,疑幻疑真,像开着一面玄奥的迷镜,照镜的不是人,是神。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停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山色如环,困不住浩渺的南海,毕竟在东北方缺了一口,放樯桅出去,风帆进来。起风的日子,海吹成了千亩蓝田,无数的百合此开彼落。
③到了夜深,所有的山影黑沉沉都睡去,远远近近,零零落落的灯全睡去,只留下一阵阵的潮声起伏,永恒的鼾息,撼人的节奏摇动我的心潮。有时十几盏渔火赫然,浮现在黢黑的海面,排成一弯弧形,把渔网愈收愈小,围成一丛灿灿的金莲。
④海围着山,山围着我。沙田山居,峰回路转,我的朝朝暮暮,日起日落,月望月朔,全在此中度过,我成了山人。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山已经代我答了。其实山并未回答,是鸟代山答了,是虫,是松风代山答了。山是禅机深藏的高僧,轻易不开口的。人在楼上倚栏杆,山列坐在四面如十八尊罗汉叠罗汉,相看两不厌。早晨,我攀上佛头去看日出,黄昏,从联合书院的文学院一路走回来,家,在半山腰上等我,那地势,比佛肩要低,却比佛肚子要高些。
⑤这时,山什么也不说,只是争噪的鸟雀泄漏了他愉悦的心境。等到众鸟栖定,山影茫然,天籁便低沉下去,若断若续,树间的歌者才歇一下,草间的吟哦又四起。至于山坳下面那小小的幽谷,形式和地位都相当于佛的肚脐,深凹之中别有一番情趣。山谷是一个爱音乐的村女,最喜欢学舌拟声,可惜太害羞,技巧不很高明。无论是鸡鸣犬吠,或是火车在谷口扬笛路过,她都要学叫一声,落后半拍,应人的尾音。
[注]①本文写于1976年,此时作者于香港中文大学任教。沙田,香港地名,在香港九龙半岛,与大陆隔海相望。②马远,南宋绘画大师,撞画山水、人物、花鸟。夏圭,南宋画家,以画山水著称。
1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乙文的行文思路。
12.赏析下面的句子,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海是碧湛湛的一弯,山是青郁郁的连环。
②山谷是一个爱音乐的村女,最喜欢学舌拟声,可惜太害羞,技巧不很高明。
13.2017年12月14日,被称为“乡愁诗人”的著名作家余光中在台湾逝世,他的诗文充满着浓郁的“乡愁”情结。甲乙两文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抒发了余光中对祖国大陆的思念之情,请分析其在抒情方式上的不同。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甲文精练地提取了几个单纯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将自己的愁绪和意象紧密融合,使抽象的“乡愁”具体化。
B.乙文首段“重九的陶菊已经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圆过两次了”,这里的“陶菊”“苏月”用了陶渊明和苏东坡的典故,表现了作者对大陆文化的向往之情。
C.乙文第②段“即使是秋睛的日子,透明的蓝光里,也还有一层轻轻的海气,疑幻疑真,像开着一面玄奥的迷镜”一句,采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写出了大海似真似幻的迷蒙景象。
D.乙文第③段“只留下一阵阵的潮声起伏,永恒的鼾息,撼人的节奏摇动我的心潮”,是海潮引发心潮,借海水的潮声写内心的心潮起伏。
E.乙文以“站在阳台上看山景”为线索,细腻描绘了居室四周海水群山变幻莫测的景色,表达作者想要隐居山中,不问世事的愿望。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乡愁诗人与运河
①清明时节的大运河水,总在黏稠住人的沉沉思绪。
②有位老人就在这个时节,走在常州郊外一条纤细的小路上。小路的尽头有老人魂牵梦萦的大运河,还有老人梦萦魂想的亲人。50多年前玩耍时走过的乡间小路,没想到今天又重走。一百米的小路啊,老人一走就走白了头发。
③老人是教书的,在中山大学教国语。像是大运河里滴下的一滴水,就这么久久的挂在那儿,永不干涸。
④老人是来凭吊的,凭吊埋在大运河边的十几位娘家亲人。坟茔上的土是新的,墓碑上的字是鲜红的,老人恭恭敬敬奉上香,献花,恭恭敬敬朝着坟茔鞠躬,拜谒在天之灵的长辈。
⑤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⑥老人是余光中。
⑦外婆是运河边上的人,妈妈是运河边上的人,妻子是运河边上的人,余光中也就把自己当作是运河边上的常州人。在没有大运河的台湾岛上,余光中怎么能够不惦念这条与亲人的血脉连在一起的河流呢。余光中拜谒完先人,就脱了像标着地球经纬度的横一道线竖一道线的厚实衣服,与青年诗人一起走在运河大堤上,他生怕厚实的衣服会阻碍自己的心脏与大运河的一起搏动。大运河,在一老一少两位诗人的面前湍流不息,闪闪发亮。
⑧这运河的流向是朝着哪面 余光中问。青年诗人回说:运河是向东流的,前面是湖,湖的前面是海。余光中接着说:海的前面是岛啊。
⑨一句话说得只有他自己能够听见,有谁知思乡的痛楚呢 有谁知人生路途留下的那些情感灰烬会时时复燃呢
⑩不见到运河是惆怅,见到了运河还是惆怅。面对运河,余光中对同住过一个村庄、同喝过一条运河水、同样以诗歌的形式在抒发心灵之声的青年诗人说:就像小时候在运河边捉迷藏啊,有的小伙伴躲到茅草丛中,有的躲到竹林里,等我睁开眼,小伙伴们却是不见了,等我真的来找时已经物是人非了。一辈子的颠沛流离,运河里凝结的乡愁成了余光中挥之不去的情结。那时的余光中只有19岁,正是长血脉长思想的时候,他在运河边汲取了血液和营养。
今天的余光中终于实实在在地站在了充盈神韵的运河边,他不是一个外来者。凭借浑黄而睿智的大运河水,他在审视自己的命运,他在接近自己的灵魂———在运河边的老屋里,他掀开井盖看着清冽冽的井水,说这井水扩大一万倍就是一汪日月潭啊!他摸着老屋的墙,一阵尘埃在指间随风而落,说这如何盖得住50多年的乡愁啊!他端起运河水泡出的茶,不忙喝,只是深情地闻着,说我闻到了这熟悉的血统气味啊!他凝望着横跨运河两岸的洽盛桥,久久不忍离去,说这座桥要是横跨在……余光中说到这里便不再说,声音开始哽咽了。
曾有人问及余光中如何看待祖国统一问题,他知道窗外就是大运河,说:我相信,泱泱中华文化总会发挥它的震撼力和向心力,不要为了五十年的政治,抛弃了五千年的文化。
回到台湾,会思念大运河吗
怎么不呢 在台湾,只要我不走,我就是一滴运河水,这滴水,会蒸发成漫岛的甘露,所有思乡的人只要轻轻伸出舌头,二千五百岁运河的甘霖就会流入心田的。
诗人余光中如是说。
15.文章写诗人余光中踏上魂牵梦绕的故土寻根寄情。请把他在故乡的主要行踪或活动补充完整。
坟地______→河堤徜徉→_____抒怀
16.文中余光中睹物生情:询问运河的流向,想到血脉相连的宝岛台湾;端起运河水泡的茶,闻到熟悉的血统气味……这样的联想在文中还有,请再找出一处。
17.第⑩段中写到诗人“不见到运河是惆怅,见到了运河还是惆怅”,请结合全文谈谈两个“惆怅”的不同含义。
18.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章第 段中的画线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乡愁
一、综合性学习
1.(1)本诗作者是著名诗人___,1928年生于江苏南京。
(2)后来啊/______/我在外头/______
(3)诗中抒发了诗人对祖国的思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余光中 (2)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母亲在里头 (3)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解析】试题分析:(1)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和对诗文内容的理解。《乡愁》是余光中所写的一首抒发现代诗。诗歌表达了对故乡恋恋不舍的一份情怀。诗歌中更体现了诗人余光中期待中华民族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余光中1928 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2)(3)考查对名句名篇的背诵和默写。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识记、积累为根本的。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矮、坟墓、海峡”等字词容易写错。
2.余光中曾用对联的形式给一家报纸题词,请你根据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海峡无阻
下联:_____________
上联:一湾浅浅的海峡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下联:【示例】陆岛有情 下联:【示例】两岸深深的乡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拟写对联要注意:①上下句字数相等;②上下句意思相近或相反,有时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③上下句对应位置的字眼词性相对、结构相同、不重复用字。了解这些常识,根据上联内容来对出下联即可。解答时,需要结合题干所给示例,分析其句式结构,恰当组织语言,对仗工整即可。本题上联“海峡无阻”,可以对下联“陆岛有情”。上联“一湾浅浅的海峡”,可以对下联“两岸深深的乡心”。
二、语言表达
3.请用“/”和“·”划分、标注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和重音。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答案】示例: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朗读技巧的把握。一般来说,标点是停顿的书面标志,但有时为了表达感情的需要,在没有标点的地方,也可以适当停顿,总的原则是不能将完整的语意断开。朗读时的重音,多指逻辑重音,即根据表达感情的需要,重读部分关键词语。“而”表示转折,后面应该停顿,“乡愁”“我”“大陆”均是句子的主语,后面应该停顿,“一湾”“浅浅的”都是“海峡”的定语,后面应该停顿。“乡愁”是诗歌的主题,应该重读,“海峡”点出了乡愁的载体,应该重读,“这头”“那头”强调了“我”与祖国距离之远,应该重读。
4.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简要说明画面的内容。(不超过40个字)
【答案】【示例】回到祖国怀抱的香港、澳门和祖国母亲一起向台湾招手说:“回来吧,就缺你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图文转换及语言表达能力。图画题主要是借助图画,考查学生观察、分析、想像的综合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解答这类题型,要读懂图画的内容,特别注意图画中的文字说明和题目,理解图画的主要意思,组织好语言加以表达即可。本题中的这幅漫画,要抓住图画中的关键词“祖国”“香港、澳门、台湾”“回来吧,就缺你了”,然后根据画面内容,组织语言进行表达,只要符合画面内容即可。示例:回到祖国怀抱的香港、澳门和祖国母亲一起向台湾招手说:“回来吧,就缺你了。”
三、诗歌鉴赏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5.试就选文写法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及作用谈谈你的理解。
6.有人评价余光中笔下的“乡愁”是“形象化的可触摸的”又有一种“厚重的沧桑感”,任选一点,对此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5.示例一:托物寓情(托物寄情),诗人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表达了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强烈愿望,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引起读者共鸣。
示例二:构思精巧,富有音韵美。诗歌以时间为顺序,以感情为线索,以大体相同的诗句和格式,反复咏叹,使情感逐层加深,由思亲升华到思念祖国。诗歌的结构统一中有变化,整齐中有参差之美,回环往复,音韵和谐。
6.示例一:从不同的阶段和层次表现变化而浓重的的情感。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诗人的“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四个对应物上,随着对应物的改变,思想的愁绪越来越浓,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情感得到了升华,主题得到了深化。
示例二: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可感的形象。诗人别出心裁,赋予“愁”以具体可感的东西,将心中难以诉说的“愁”形象真切的表现出来。
【解析】5.此题考查学生对现代诗歌写作技巧的分析,抓住感受最深的一点来作答。作者采用了托物寓情的手法,把无形的乡愁比喻为四种事物,可见作者愁思之重。小时候,作者将乡愁寄托在给家人的书信里,所以将乡愁比喻为邮票;长大后,作者和家人分居两地,很难与家人相见,于是将乡愁寄托在回家的船上,所以把乡愁比喻为船票;后来,母亲去世,作者与母亲再也不能见面,于是作者就将乡愁比喻为坟墓;现在,由于人为的原因,海峡两岸的同胞不能团聚,作者将自己的乡愁比喻为台湾海峡,表达了他期盼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这四个意象把本是一个非常抽象的“乡愁”物化、具体化,引起人们无限的哀愁。或:诗歌构思精巧。四个表示时间的词语,代表了诗人四个人生阶段。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时间序词也即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诗歌中四组形容词的叠用,不仅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而且起到了强调和渲染作用。语言虽淡,却满蕴深情。
6.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要结合具体的意象和诗歌主旨来回答。如:“乡愁”是“形象化的可触摸的”,诗人为人生的四个阶段各自找到一个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以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形象而直观。或:“乡愁”有一种“厚重的沧桑感”,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让人们感觉到一种难以言表的哀愁。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新月
何其芳
新月弯弯
像一条小船。
我乘船归去,
越过万水千山。
花香。夜暖。
故乡正是春天。
你睡着了么?
我在你梦中靠岸。
7.诗中写到的“我乘船归去”“花香。夜暖”是诗人的现实经历还是诗人的想象之事?
8.“你睡着了么?”这里的“你”实指什么?
9.这首诗抒写的是什么感情?
10.写出这首诗中押韵的字。
【答案】7.想象之事
8.故乡
9.游子的思乡之情。
10.船、山、天、岸
【解析】7.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我乘船归去”“花香、夜暖”都是想象之事。作者把眼前的月亮比喻成小船,然后乘船越过万水千山回到故乡;故乡的花香夜暖,正是美丽的春天。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思念和眷念之情。
8.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要答出“你”的实指内容,就得理解好诗歌上下文语句的大意。从上文“故乡正是春天”来分析,“你”的实指就是“故乡”。
9.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作者写到了“新月”“万水千山”“花香”等意象,体现出故乡到处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但这些都是虚写的内容,是作者乘月亮船看到的,所以抒发了诗人留恋故乡,热爱故乡的真情实感,表现出游子强烈的思乡之情。
10.考查韵脚。韵脚是韵文(诗、词、歌、赋等)句末押韵的字。本诗歌中的韵脚是“船”“山”“天”“岸”四个字。押“an”韵。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四、现代文阅读
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
(甲)乡愁
余光中
①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②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③后来啊,测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④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乙)沙田山居①(节选)
余光中
①书斋外面是阳台,阳台外面是海,是山,海是碧湛湛的一弯,山是青郁郁的连环。山外有山,最远的翠微淡成一袅青烟,忽焉似有,再顾若无,那便是,大陆的莽莽苍苍了。日月闲闲,有的是时间与空间。一览不尽的青山绿水,马远夏圭②的长幅横披,任风吹,任鹰飞,任渺渺之目舒展来回,而我在其中俯仰天地,呼吸晨昏,竟已有十八个月了。十八个月,也就是说,重九的陶菊已经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圆过两次了。
②海天相对,中间是山,即使是秋晴的日子,透明的蓝光里,也还有一层轻轻的海气,疑幻疑真,像开着一面玄奥的迷镜,照镜的不是人,是神。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停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山色如环,困不住浩渺的南海,毕竟在东北方缺了一口,放樯桅出去,风帆进来。起风的日子,海吹成了千亩蓝田,无数的百合此开彼落。
③到了夜深,所有的山影黑沉沉都睡去,远远近近,零零落落的灯全睡去,只留下一阵阵的潮声起伏,永恒的鼾息,撼人的节奏摇动我的心潮。有时十几盏渔火赫然,浮现在黢黑的海面,排成一弯弧形,把渔网愈收愈小,围成一丛灿灿的金莲。
④海围着山,山围着我。沙田山居,峰回路转,我的朝朝暮暮,日起日落,月望月朔,全在此中度过,我成了山人。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山已经代我答了。其实山并未回答,是鸟代山答了,是虫,是松风代山答了。山是禅机深藏的高僧,轻易不开口的。人在楼上倚栏杆,山列坐在四面如十八尊罗汉叠罗汉,相看两不厌。早晨,我攀上佛头去看日出,黄昏,从联合书院的文学院一路走回来,家,在半山腰上等我,那地势,比佛肩要低,却比佛肚子要高些。
⑤这时,山什么也不说,只是争噪的鸟雀泄漏了他愉悦的心境。等到众鸟栖定,山影茫然,天籁便低沉下去,若断若续,树间的歌者才歇一下,草间的吟哦又四起。至于山坳下面那小小的幽谷,形式和地位都相当于佛的肚脐,深凹之中别有一番情趣。山谷是一个爱音乐的村女,最喜欢学舌拟声,可惜太害羞,技巧不很高明。无论是鸡鸣犬吠,或是火车在谷口扬笛路过,她都要学叫一声,落后半拍,应人的尾音。
[注]①本文写于1976年,此时作者于香港中文大学任教。沙田,香港地名,在香港九龙半岛,与大陆隔海相望。②马远,南宋绘画大师,撞画山水、人物、花鸟。夏圭,南宋画家,以画山水著称。
1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乙文的行文思路。
12.赏析下面的句子,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海是碧湛湛的一弯,山是青郁郁的连环。
②山谷是一个爱音乐的村女,最喜欢学舌拟声,可惜太害羞,技巧不很高明。
13.2017年12月14日,被称为“乡愁诗人”的著名作家余光中在台湾逝世,他的诗文充满着浓郁的“乡愁”情结。甲乙两文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抒发了余光中对祖国大陆的思念之情,请分析其在抒情方式上的不同。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甲文精练地提取了几个单纯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将自己的愁绪和意象紧密融合,使抽象的“乡愁”具体化。
B.乙文首段“重九的陶菊已经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圆过两次了”,这里的“陶菊”“苏月”用了陶渊明和苏东坡的典故,表现了作者对大陆文化的向往之情。
C.乙文第②段“即使是秋睛的日子,透明的蓝光里,也还有一层轻轻的海气,疑幻疑真,像开着一面玄奥的迷镜”一句,采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写出了大海似真似幻的迷蒙景象。
D.乙文第③段“只留下一阵阵的潮声起伏,永恒的鼾息,撼人的节奏摇动我的心潮”,是海潮引发心潮,借海水的潮声写内心的心潮起伏。
E.乙文以“站在阳台上看山景”为线索,细腻描绘了居室四周海水群山变幻莫测的景色,表达作者想要隐居山中,不问世事的愿望。
【答案】11.文章第①段总写沙田山居的情况,透露出乡愁。然后分写:第②段写围着山的海;第③—⑤段写围着居处的山。
12.①采用白描手法,简洁明了地描写出海与山的颜色和形态,给读者以清晰的认识,表达出作者对海与山的喜爱赞美之情。
②本句主要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山谷人格化,把山谷写得生动形象、异常可爱,表达了作者对山谷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13.甲文是直接抒情,乙文是间接抒情。
14.CE
【分析】
1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写作思路的能力。回答本题,首先要逐段概括所写内容,然后再分析段落之间的关系。如文章第①段有“书斋外面是阳台,阳台外面是海,是山”,这是对本段内容的概括,总写沙田山居的情况;“重九的陶菊已经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圆过两次了”,这是在抒写乡愁之情,也间接表达了作者对大陆的向往。第②段有“海天相对,中间是山”“海吹成了千亩蓝田,无数的百合此开彼落”,概括得出本段写的是海。第③—⑤段中有“只留下一阵阵的潮声起伏”“海围着山,山围着我”“至于山坳下面那小小的幽谷”,概括得出写的是居处周围的山。总结以上分析即可得出选文的行文思路。
1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能力。可以从词语、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来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碧湛湛”“青郁郁”是抓住海、山的颜色来描写的,“一弯”“连环”是写海、山的形态,句中没有使用形象生动的修辞手法,而是简洁明了地描写出海与山的颜色和形态,这是白描手法。运用白描手法,能给读者清晰明了的认识,景物的描写中也表达出作者对海与山的喜爱赞美之情。
②从“山谷是一个爱音乐的村女”可知运用了比喻手法,把山谷比作村女;从“太害羞”可知运用了拟人手法,将“山谷”人格化。“爱音乐的村女”富有美感,“太害羞”表现了“山谷”的可爱之处,这些描写透露出作者对笔下描写的“山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3.本题考查抒情方式。抒情方式大致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间接抒情是作者借助于叙述、描写、议论,把自己的感情思想渗透在字里行间,间接地流露出来。《乡愁》这首诗中“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直抒胸臆,让作者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家国之思。而《沙田山居》中的“山外有山,最远的翠微淡成一袅青烟,忽焉似有,再顾若无,那便是,大陆的莽莽苍苍了”,则是通过对远处大陆山景的描写间接抒发了对祖国大陆的思念之情。
1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判断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通读全文,然后根据选项去逐一寻找文章中的叙述,最后再做判断。
C.“即使是秋晴的日子,透明的蓝光里,也还有一层轻轻的海气,疑幻疑真,像开着一面玄奥的迷镜”一句采用的是描写叙的表达方式;
E.联系前文“那便是,大陆的莽莽苍苍了”“重九的陶菊已经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圆过两次了”等句子可知,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和渴盼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
故选C、E。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乡愁诗人与运河
①清明时节的大运河水,总在黏稠住人的沉沉思绪。
②有位老人就在这个时节,走在常州郊外一条纤细的小路上。小路的尽头有老人魂牵梦萦的大运河,还有老人梦萦魂想的亲人。50多年前玩耍时走过的乡间小路,没想到今天又重走。一百米的小路啊,老人一走就走白了头发。
③老人是教书的,在中山大学教国语。像是大运河里滴下的一滴水,就这么久久的挂在那儿,永不干涸。
④老人是来凭吊的,凭吊埋在大运河边的十几位娘家亲人。坟茔上的土是新的,墓碑上的字是鲜红的,老人恭恭敬敬奉上香,献花,恭恭敬敬朝着坟茔鞠躬,拜谒在天之灵的长辈。
⑤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⑥老人是余光中。
⑦外婆是运河边上的人,妈妈是运河边上的人,妻子是运河边上的人,余光中也就把自己当作是运河边上的常州人。在没有大运河的台湾岛上,余光中怎么能够不惦念这条与亲人的血脉连在一起的河流呢。余光中拜谒完先人,就脱了像标着地球经纬度的横一道线竖一道线的厚实衣服,与青年诗人一起走在运河大堤上,他生怕厚实的衣服会阻碍自己的心脏与大运河的一起搏动。大运河,在一老一少两位诗人的面前湍流不息,闪闪发亮。
⑧这运河的流向是朝着哪面 余光中问。青年诗人回说:运河是向东流的,前面是湖,湖的前面是海。余光中接着说:海的前面是岛啊。
⑨一句话说得只有他自己能够听见,有谁知思乡的痛楚呢 有谁知人生路途留下的那些情感灰烬会时时复燃呢
⑩不见到运河是惆怅,见到了运河还是惆怅。面对运河,余光中对同住过一个村庄、同喝过一条运河水、同样以诗歌的形式在抒发心灵之声的青年诗人说:就像小时候在运河边捉迷藏啊,有的小伙伴躲到茅草丛中,有的躲到竹林里,等我睁开眼,小伙伴们却是不见了,等我真的来找时已经物是人非了。一辈子的颠沛流离,运河里凝结的乡愁成了余光中挥之不去的情结。那时的余光中只有19岁,正是长血脉长思想的时候,他在运河边汲取了血液和营养。
今天的余光中终于实实在在地站在了充盈神韵的运河边,他不是一个外来者。凭借浑黄而睿智的大运河水,他在审视自己的命运,他在接近自己的灵魂———在运河边的老屋里,他掀开井盖看着清冽冽的井水,说这井水扩大一万倍就是一汪日月潭啊!他摸着老屋的墙,一阵尘埃在指间随风而落,说这如何盖得住50多年的乡愁啊!他端起运河水泡出的茶,不忙喝,只是深情地闻着,说我闻到了这熟悉的血统气味啊!他凝望着横跨运河两岸的洽盛桥,久久不忍离去,说这座桥要是横跨在……余光中说到这里便不再说,声音开始哽咽了。
曾有人问及余光中如何看待祖国统一问题,他知道窗外就是大运河,说:我相信,泱泱中华文化总会发挥它的震撼力和向心力,不要为了五十年的政治,抛弃了五千年的文化。
回到台湾,会思念大运河吗
怎么不呢 在台湾,只要我不走,我就是一滴运河水,这滴水,会蒸发成漫岛的甘露,所有思乡的人只要轻轻伸出舌头,二千五百岁运河的甘霖就会流入心田的。
诗人余光中如是说。
15.文章写诗人余光中踏上魂牵梦绕的故土寻根寄情。请把他在故乡的主要行踪或活动补充完整。
坟地______→河堤徜徉→_____抒怀
16.文中余光中睹物生情:询问运河的流向,想到血脉相连的宝岛台湾;端起运河水泡的茶,闻到熟悉的血统气味……这样的联想在文中还有,请再找出一处。
17.第⑩段中写到诗人“不见到运河是惆怅,见到了运河还是惆怅”,请结合全文谈谈两个“惆怅”的不同含义。
18.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章第 段中的画线句。
【答案】15. .凭吊 老屋
16.示例: ①看着清冽冽的井水,想到一汪日月潭;②看到老屋墙上飘落的尘埃,想到50多年的乡愁;③看到横跨运河的洽盛桥,想到构建一座跨越海峡两岸的大桥。(答出一点即可)
17.前者指对祖国对家乡的思念,后者指目睹故乡物是人非的落寞(一辈子颠沛流离的愁绪、对海峡两岸关系的忧虑)。
18.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诗人余光中自喻为“一滴运河水”,寄托了他对祖国故土的赤子之情、报效之心,也表达了他对祖国统一和民族团聚的坚定信念。
【解析】15.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了解散文的组材线索,根据故事情节的变化来感知文本内容,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过程,能做到故事情节和人物的情感变化相一致,学生表述合理即可。老人在清明时节回到大运河水,是来凭吊的,凭吊埋在大运河边的十几位娘家亲人;余光中拜谒完先人,与青年诗人一起走在运河大堤上;在运河边的老屋里,摸着老屋的墙,抒发对故乡的留恋不舍。
16.本题考查联想手法以及对文章内容的把握。联想是指由某人或某种事物而想到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或由某一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在文章中寻找相关内容作答即可。如“看着清冽冽的井水,想到一汪日月潭”;“看到老屋墙上飘落的尘埃,想到50多年的乡愁”。
17.本题考查对词语的品析。首先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写作背景和文章主旨了解词语的内涵。“不见到运河是惆怅”是说老人没回来之前,“惆怅”指的是对祖国对家乡深深的思念;“见到了运河还是惆怅”是说回到家乡,看到大运河,已经物是人非的落寞。
18.本题考查比喻修辞的运用以及对文章主旨的把握。运河代表着故乡,而自己永远是故乡的一员,表现了余光中的赤子之心,同时表达了祖国一定会统一的信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