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课时速练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课时速练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2 13:34:5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积累
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咸阳城东楼①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②。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③,故国东来渭水流④。
注:①此诗大约是许浑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任监察御史的时候所写。②汀洲:水边之地为汀、水中之地为洲,这里指代诗人在江南的故乡。③当年事:指秦、汉灭亡的往事。④故国:指秦汉故都咸阳。
A.首联扣题,情感深沉。诗人游宦长安,登临咸阳高城,忧国忧民之愁顿涌心头。“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迢遥广大。
B.颔联写景,寓意深远。诗人傍晚登上城楼,只见溪云乍起,夕阳沉落,山雨将至,风声满楼。这既是自然之景的描摹,也是对唐王朝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勾画。
C.颈联写景,虚实结合。山雨将到,鸟雀逃入绿芜,秋蝉躲入黄叶,而“秦苑”“汉宫”已荡然无存。以实景叠合虚景,兴亡更替的演变顿让诗人生发吊古之情。
D.尾联作结,融情于景。前朝往事已痕迹难寻,只有渭水依然东流。“莫问”,让读者从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流”字,则暗示出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
2.下列对《咸阳城东楼》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首句引出下文情感的抒发,一个“愁”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B.尾联是诗人的感慨之词,是说行人不要索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秦汉旧地如今只剩下由西向东流的渭水了。
C.颈联晚眺远景,虚实结合,强调过去的禁苑深宫,现今只是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蝉不识兴亡,依然如故,引发诗人的思古幽情。
D.此诗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
3.古诗赏析——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A.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
B.颔联借助意象“春蚕”“蜡烛”,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
C.“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
D.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观音娘娘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
4.下列对《无题》赏读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融情入景,两个“难”概括万千内容,渲染了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
B.颔联两个比喻新颖贴切,意义双关,形象鲜明,感人至深,表明相思之切,爱情之深。
C.“云鬓改”摹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虚拟设想,笔法曲折,设想奇丽。
D.尾联连用典故寄托宽慰和希望:两人一别。近在咫尺,沟通信息的机会多得很。
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甲】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乙】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无题》颔联运用比喻和双关,曲折丰富地描绘了两个有情人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
B.《锦瑟》追思美好的青春年华,伤感功业无成、坎坷不幸的遭遇,寄托了诗人悲慨惆怅的心情。
C.《无题》用蓬山青鸟典故表明思念的境遇即将改变;《锦瑟》用庄生梦蝶典故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
D.李商隐的诗大多曲折深婉,感情沉郁,这两首诗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6.下列选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A.首联写了暮春时节与自己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
B.颔联明写春蚕实写人,写出对恋人思之深切、情之坚定。
C.颈联是对分别后的设想,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因相思而痛苦。
D.尾联中引用典故寄托了希望,两人一别,近在咫尺,见面的机会很多。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我国传统文化中对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称谓,如称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称男子二十岁为“加冠”。
B.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主张。
C.李商隐,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我们学过他的《无题》、《夜雨寄北》。
D.《我的叔叔于勒》,作者雨果。他是法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
8.下列关于《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A.词的上片,作者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所以喜欢登上高楼,凭栏远眺。
B.“尽”字,是极有概括力的,包含着作者许多复杂的感受,完成了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转折。
C.“却道‘天凉好个秋’”写出作者怕直言朝廷苟安、自己报国无门之“愁”犯忌,只好道“天凉好个秋”,表现作者轻松洒脱,“愁”不往心里去。
D.词的上片,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有力地带起了下文;词的下片,又连用两句“欲说还休”,也采用叠句形式,在结构用法上与上片互为呼应。
9.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咸阳城东楼
【唐】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许浑,江南人。此诗大约是许浑于公元849年所写,此时大唐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登楼远望,蒹葭杨柳,好似江南之景,千古万里之愁,以乡思为始。
B.颔联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风为雨头”,含蕴深刻。
C.颈联写晚眺之景,虚实结合,视听结合,以实景叠合虚景,景中有浓浓的情。
D.尾联“莫问”乃劝诫之词,表达了对唐王朝的憎恨以及自己消极的心态。
10.对下面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A.首联中的第一个“难”,指双方难以相会,突出了双方的相思之苦;第二个“难”描述双方短暂相见后离别时更深的痛苦难堪。
B.颔联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而“泪”字语意双关,表面上是指“蜡炬”燃烧时流下的蜡油,实则指相思之泪。
C.颈联主要写自己被相思折磨,深夜不能成眠,只觉月光寒冷,更添愁苦,以至于早起照镜发现自己容颜憔悴,鬓发斑白。
D.尾联写因相思深切,而又无望相会,只好请青鸟使者为自己传情达意、殷勤探望,更增添了相思的悲苦与无奈。
11.古诗词赏析。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作烘托,显得摇曳多姿。这一联好就好在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以“百花残”比喻美好年华之将逝,极力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悲凉气氛。
B.颔联诗人运用夸张、双关写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至死不渝的爱情追求。后来这两句常用来表现忠贞不二的执着和无私奉献、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C.颈联中诗人以高超的技巧为我们展示了两幅生动画面,“但愁”“应觉”均是诗人猜测之语,担心、怜惜之情尽显,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何等真切。
D.尾联借神话故事表达关切之情。意为对方居住不远,希望有人前去传递书信。流露出诗人与恋人无法常见面,只能靠书信传情的无奈。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咸阳城东楼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1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
1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甲】
行香子·天与秋光①
李清照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②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③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注】①作者避乱南渡,漂泊异乡,丈夫病故,在一个近重阳的时节,写成此词。②金英:菊花。③绿蚁:一种新酿成的酒,上浮绿色泡沫。
【乙】
行香子·树绕村庄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14.甲乙两首词的下阕分别描绘了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场景。
15.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两首词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积累
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咸阳城东楼①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②。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③,故国东来渭水流④。
注:①此诗大约是许浑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任监察御史的时候所写。②汀洲:水边之地为汀、水中之地为洲,这里指代诗人在江南的故乡。③当年事:指秦、汉灭亡的往事。④故国:指秦汉故都咸阳。
A.首联扣题,情感深沉。诗人游宦长安,登临咸阳高城,忧国忧民之愁顿涌心头。“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迢遥广大。
B.颔联写景,寓意深远。诗人傍晚登上城楼,只见溪云乍起,夕阳沉落,山雨将至,风声满楼。这既是自然之景的描摹,也是对唐王朝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勾画。
C.颈联写景,虚实结合。山雨将到,鸟雀逃入绿芜,秋蝉躲入黄叶,而“秦苑”“汉宫”已荡然无存。以实景叠合虚景,兴亡更替的演变顿让诗人生发吊古之情。
D.尾联作结,融情于景。前朝往事已痕迹难寻,只有渭水依然东流。“莫问”,让读者从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流”字,则暗示出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
【答案】A
【解析】A.“忧国忧民之愁”错。首联写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诗人游宦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乡之情涌上心头。故选A。
2.下列对《咸阳城东楼》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首句引出下文情感的抒发,一个“愁”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B.尾联是诗人的感慨之词,是说行人不要索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秦汉旧地如今只剩下由西向东流的渭水了。
C.颈联晚眺远景,虚实结合,强调过去的禁苑深宫,现今只是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蝉不识兴亡,依然如故,引发诗人的思古幽情。
D.此诗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
【答案】B
【解析】尾联作结,融情于景。诗人最后感慨道:羁旅过客还是不要索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吧!我这次来故国咸阳,连遗址都寻不着,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流不止而已。“莫问”二字,并非劝诫之辞,实乃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一个“流”字,则暗示出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融铸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东来:指诗人(不是渭水)自东边而来。所以“由西向东流”分析错误。故选B。
3.古诗赏析——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A.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
B.颔联借助意象“春蚕”“蜡烛”,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
C.“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
D.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观音娘娘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
【答案】D
【解析】D.“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观音娘娘的使者”错误,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故选D。
4.下列对《无题》赏读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融情入景,两个“难”概括万千内容,渲染了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
B.颔联两个比喻新颖贴切,意义双关,形象鲜明,感人至深,表明相思之切,爱情之深。
C.“云鬓改”摹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虚拟设想,笔法曲折,设想奇丽。
D.尾联连用典故寄托宽慰和希望:两人一别。近在咫尺,沟通信息的机会多得很。
【答案】D
【解析】“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这就是结尾两句的内容。诗词中常以仙侣比喻情侣,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所以选项“沟通信息的机会多得很”错误。故选D。
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甲】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乙】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无题》颔联运用比喻和双关,曲折丰富地描绘了两个有情人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
B.《锦瑟》追思美好的青春年华,伤感功业无成、坎坷不幸的遭遇,寄托了诗人悲慨惆怅的心情。
C.《无题》用蓬山青鸟典故表明思念的境遇即将改变;《锦瑟》用庄生梦蝶典故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
D.李商隐的诗大多曲折深婉,感情沉郁,这两首诗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答案】C
【解析】C.“表明思念的境遇即将改变”错误。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已经结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
故选C。
6.下列选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A.首联写了暮春时节与自己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
B.颔联明写春蚕实写人,写出对恋人思之深切、情之坚定。
C.颈联是对分别后的设想,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因相思而痛苦。
D.尾联中引用典故寄托了希望,两人一别,近在咫尺,见面的机会很多。
【答案】D
【解析】D.“近在咫尺,见面的机会很多”理解错误。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尾联引用典故,寄希望于使者,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故选D。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我国传统文化中对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称谓,如称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称男子二十岁为“加冠”。
B.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主张。
C.李商隐,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我们学过他的《无题》、《夜雨寄北》。
D.《我的叔叔于勒》,作者雨果。他是法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
【答案】D
【解析】D.《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莫泊桑。故选D。
8.下列关于《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A.词的上片,作者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所以喜欢登上高楼,凭栏远眺。
B.“尽”字,是极有概括力的,包含着作者许多复杂的感受,完成了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转折。
C.“却道‘天凉好个秋’”写出作者怕直言朝廷苟安、自己报国无门之“愁”犯忌,只好道“天凉好个秋”,表现作者轻松洒脱,“愁”不往心里去。
D.词的上片,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有力地带起了下文;词的下片,又连用两句“欲说还休”,也采用叠句形式,在结构用法上与上片互为呼应。
【答案】C
【解析】C.理解与分析不正确。“却道‘天凉好个秋’”意思是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结合前文“欲说还休”和作者此时处境,辛弃疾流放罢职,真正的痛苦是说不出来的,自己报国无门,会写文章抒发自己的情感,但这些都是能还在活下去的时候,还有希望,希望自己的文章自己的诗歌能引起人们乃至当朝统治者的注意警醒,所以去强调痛苦。而当真正绝望的时候,他这“愁”郁结心头,是很想对人倾诉一番,求得别人的同情和支持的,但是一想到朝廷昏庸黑暗,说了也于事无补,就不再说了。自知说了也没有什么作用,真的是无能为力了,万般愁绪皆堵在心中张张嘴也就只能说一说天气了。因而,这句话表现了作者无法言说的愁绪,而非“轻松洒脱,‘愁’不往心里去”。故选C。
9.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咸阳城东楼
【唐】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许浑,江南人。此诗大约是许浑于公元849年所写,此时大唐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登楼远望,蒹葭杨柳,好似江南之景,千古万里之愁,以乡思为始。
B.颔联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风为雨头”,含蕴深刻。
C.颈联写晚眺之景,虚实结合,视听结合,以实景叠合虚景,景中有浓浓的情。
D.尾联“莫问”乃劝诫之词,表达了对唐王朝的憎恨以及自己消极的心态。
【答案】D
【解析】D.理解有误。“莫问”二字,并非劝诫之辞,实乃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此诗也并未表达对唐王朝的憎恨,而是担忧。自己消极的心态也并未体现。D不正确。故选D。
10.对下面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A.首联中的第一个“难”,指双方难以相会,突出了双方的相思之苦;第二个“难”描述双方短暂相见后离别时更深的痛苦难堪。
B.颔联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而“泪”字语意双关,表面上是指“蜡炬”燃烧时流下的蜡油,实则指相思之泪。
C.颈联主要写自己被相思折磨,深夜不能成眠,只觉月光寒冷,更添愁苦,以至于早起照镜发现自己容颜憔悴,鬓发斑白。
D.尾联写因相思深切,而又无望相会,只好请青鸟使者为自己传情达意、殷勤探望,更增添了相思的悲苦与无奈。
【答案】C
【解析】C.颈联从诗人体贴关切的角度推测想象出对方的相思之苦。上句是写出了年轻女子“晓妆对镜,抚鬓自伤”的形象,从中暗示出女方的思念和忧愁,“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选项错误;
故选C。
11.古诗词赏析。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作烘托,显得摇曳多姿。这一联好就好在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以“百花残”比喻美好年华之将逝,极力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悲凉气氛。
B.颔联诗人运用夸张、双关写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至死不渝的爱情追求。后来这两句常用来表现忠贞不二的执着和无私奉献、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C.颈联中诗人以高超的技巧为我们展示了两幅生动画面,“但愁”“应觉”均是诗人猜测之语,担心、怜惜之情尽显,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何等真切。
D.尾联借神话故事表达关切之情。意为对方居住不远,希望有人前去传递书信。流露出诗人与恋人无法常见面,只能靠书信传情的无奈。
【答案】B
【解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运用的是双关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不是夸张手法。丝、思同声,重在说明“思”之深,是双关的修辞。“春蚕”具有多种比喻的意义,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以蜡烛为喻,并非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咸阳城东楼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1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
1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2.示例1:颈联写晚眺近景,运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强调过去的禁苑深宫(联想的虚景),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雀和虫鸣不识兴亡,依然如故(眼前的实景)。王朝的更替,世事的变化引发诗人的思古幽情。
示例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用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雀和虫鸣来渲染,勾勒出萧条凄凉的意境,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
13.诗人首先由眼前的蒹葭杨柳似长江中的江洲,想起万里之外的江南故乡,一股思乡之情涌上心头。其次,诗人由绿芜遍地,黄叶满林的萧条凄凉的景象表达了对唐王朝衰朽的无限惋惜之情,抒发了诗人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
【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方法:①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②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③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④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一句,写的晚眺近景,虚实结合。山雨将到,鸟雀仓惶逃入遍地绿芜,秋蝉悲鸣躲在黄叶高林,这些是诗人眼前的实景,但早已荡然无存的“秦苑”“汉宫”又给人无尽的联想——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雀和虫鸣,不识兴亡,依然如故。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世事的变化沧桑,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以实景叠合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也可以从感官角度赏析,描写鸟儿是视觉描写,描写秋蝉是听觉描写,视听综合写景,抒发诗人的吊古伤怀之情。据此分析选择角度赏析作答即可。
13.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回答时,先分析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再指出诗歌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抒发了什么情感。诗人任监察御史的时候,大唐王朝已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了。一个秋天的傍晚,他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
首联扣题,抒情写景。“一上高城”者,登上咸阳城的西门城楼也。许浑青年时代由家赴京应试,多次名落孙山,利用间隙一游咸阳,是很自然的事。“万里愁”,谓其离家之后,功名无望,不免忧愁。触景生情,融情入景之笔,巧妙地透露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颔联写晚眺远景,寓意深远。“溪云初起”写的是袅袅暮烟。“日沉阁”是说夕晖已落于寺阁背后。这只有西边才能看到的景色。“山雨”句写的是诗人对于天气变化的细腻感觉,同样也是有现实依据的。这一写景名句常被后人借用来形容晚唐时期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体现了诗人由个人的命运多舛想到国运的兴衰隆替。
颈联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诗人将视线移远,随那些惊惶于风雨欲来而急急归巢的鸟雀,俯视当初那繁华而今荒芜了的秦代宫苑;复利用听觉,从隐伏于黄叶间的秋蝉之哀声里,体味着强大一时的汉朝的衰亡。从诗的字里行间,读者能够听出诗人对每况愈下的唐朝政局的由衷叹息。
尾联作结,融情于景。“行人”是作者自谓。历来诗人惯用这种自问自答、自譬自解的手法。既然历朝历代都有各自的黄金时代,而这时代也早像渭水东流那样远逝而去。这种情绪无疑显得消极颓唐,但却真实地吐出了诗人的心声,也深刻地反映了晚唐的时代特征。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甲】
行香子·天与秋光①
李清照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②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③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注】①作者避乱南渡,漂泊异乡,丈夫病故,在一个近重阳的时节,写成此词。②金英:菊花。③绿蚁:一种新酿成的酒,上浮绿色泡沫。
【乙】
行香子·树绕村庄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14.甲乙两首词的下阕分别描绘了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场景。
15.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两首词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答案】14. 秋夜难眠 东冈漫步(意对即可)
15.甲词通过营造凄冷的环境来表现国破家亡的惆怅和孤苦无依的悲伤之情(丈夫逝去的悲伤);
乙词运用白描的手法,通过描写春天的景物,突出春的喧闹与生机,表达的对春的喜爱赞美,以及游人的闲适与惬意。(具体诗句略,意对即可)
【分析】14.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
甲词下阕意思是:黄昏时刻的院落,给人悲凉的感觉,酒醒过后往事浮现出来使愁肠更愁。怎么能忍受这漫漫长夜,明月照在这空床之上。听着远处的捣衣声,蟋蟀发出的长而尖的叫声,还有漫长的漏声,感觉时光过的太慢了。在城里的一座院落中,描绘了词人秋夜难眠时的孤寂。词人借酒浇愁,独守空房。在梦中醒来,无法安眠,只有听取砧声、蟋蟀声、更声来打发时间。
乙词下阕意思是: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青色的旗帜在风中飞扬,小桥矗立在溪水旁。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莺儿鸣啼,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描写了词人东冈漫步时看到的农家乡院以及莺歌燕舞、蝶儿翻飞的迷人春色。勾勒出了一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
15.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情感。
甲词上半部分写大环境,通过重阳时节,秋风、秋雨、秋凉,来描写主人翁所处的悲凉之境。下半部分,由大及小,通过主人翁所处的院落,夕阳、长夜、明月等事物和砧声、蟋蟀声、漏声等声音,来烘托主人翁的落寂心情。结合注释的背景分析,作者在近重阳之际追念丈夫,饮酒也无法排遣,酒醒时种种往事使她悲伤。明月照耀,她孤苦伶仃,夜阑不寐。沉重的捣衣声,细微的蛩鸣声,漫长的滴漏声。词人通过营造这些凄冷的环境来表现国破家亡的惆怅和孤苦无依的悲伤之情。
乙词的上片表现的是一处静态风景,主要描写小园和各种色彩缤纷的春花;下片则描写农家乡院以及莺歌燕舞、蝶儿翻飞的迷人春色。词的独特之处在于一反词人其他词中常有的哀怨情调,变为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全词以白描的手法、浅近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