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课时速练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课时速练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2 13:37:1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积累
1.下面对《月夜忆舍弟》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前四句看似写景,其实都是为了引出思情,景物的描写烘托了思情。
B.诗人思念故乡,感情上觉得故乡的月比其他地方的月更明,其目的是突出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C.本诗只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感情。
D.从诗中“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和“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几句,可以看出本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然后结合选项辨析。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例如:诗歌首联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颈联“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两句不仅有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尾联紧承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因此诗歌不仅有思亲之情,也有忧国之情,故答案选C。
2.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A.首联直接写出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朝奏”与“夕贬”对比,让人感觉到诗人命运变化的迅速。
B.颔联直书“除弊事”,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富有胆识。
C.颈联即景抒情,“云横”“雪拥”,既是实景,又不无象征意义。表现了诗人忧家伤国的情怀。
D.尾联写诗人向远来的侄孙韩湘交代后事,显得从容、宁静,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思想境界。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诗文理解。
D.“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意思是:我知你远道而来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正好在潮州瘴气弥漫的江流边把我的尸骨收清。韩愈劝谏阻止唐宪宗,“朝奏”而“夕贬”,但是诗人从不后悔,表现诗人忧家伤国的情怀,抒英雄之志,表骨肉之情,悲痛凄楚;“显得从容、宁静,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思想境界”表述有误;
故选D。
3.对下面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A.《行路难》一诗,颔联一句“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B.《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首联直接写出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朝奏”与“夕贬”对比,让人感觉到诗人命运变化的迅速。
C.《行路难》一诗,结尾一句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D.《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结尾一句写诗人向远来的侄孙韩湘交代后事,显得从容、宁静,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思想境界。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内容的理解。
D.《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意思是我知道你远道而来另有心意,正好在瘴江边把我的尸骨收清。结语沉痛而稳重,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语意紧扣第四句,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愤激之情。“显得从容、宁静,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思想境界”理解错误;
故选D。
4.下面对《月夜忆舍弟》这首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A.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奉为“诗圣”,他的诗歌被成为“诗史”。这首诗是五言古体诗,中间两联对仗工整。
B.颔联既写景,又点名时令。上下两句都是实写,那是在白露时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C.“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在“有”“无”的对比中道出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D.尾联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宽慰:毕竟是战乱,家信不能寄达弟弟手中也是可以理解的。体现出诗人豁达的心胸。
【答案】C
【解析】A.“五言古体诗”有误,应为:五言律诗;
B.“上下两句都是实写”有误,应为:上句实写,下句虚写;
D.尾联紧承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老是不能送到,更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
故选C。
5.下列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直接写出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朝奏”与“夕贬”两相对照,突出时间之短,说明获罪之速。隐含诗人忧愤之情。
B.颔联表明诗人的心迹;不惜残年为皇上革弊除害。
C.颈联即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忧家伤国的情怀。“马不前”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也让人联想到马致远的“瘦马”,都是以马写人。
D.尾联写诗人向侄孙韩湘交代后事,显得从容、宁静,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思想境界。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然后结合选项辨析。《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韩愈在贬谪潮州途中创作的一首诗歌。此诗抒发了作者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诗歌的尾联诗人向侄孙韩湘交代后事,语意紧承第四句,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故答案选D。
6.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甲]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乙]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A.[甲]诗“断人行”写更鼓之后实行宵禁。“一雁声”显得更加冷落沉寂。
B.[乙]诗“客行悲故乡”中“悲”字,给全诗奠定了悲伤凄凉的氛围,引起读者情感共鸣。
C.[乙]诗尾联虚实相映,梦中故乡的生机勃勃与旅途景色形成鲜明对照,丰富了诗歌的意蕴。
D.两首诗都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等角度描写景物,使人如临其境。
【答案】D
【解析】D.有误,《月夜忆舍弟》中“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从听觉、视觉角度描绘了边城战事频繁、戒备森严的情境;《商山早行》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从听觉、视觉角度渲染出一幅荒山早行图,颈联“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从视觉角度写景。两诗均没有从嗅觉角度写景;
故选D。
7.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声、孤雁的哀鸣声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
B.颔联中“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
C.颔联“月是故乡明”一句意思是诗人在家乡看着明月感觉月更明亮,此句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感情。
D.颈联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尾联抒发了诗人对亲人的忧虑、思念之情。
【答案】C
【解析】C选项理解不正确。颔联“月是故乡明”意思是: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此时诗人在秦州,由于安史之乱,诗人的家乡河南陷入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山东河南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月是故乡明”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故选C。
8.下列对《商山早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客行悲故乡”中“悲”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中间两联由十个名词构成,这十个名词都表现出“早行”之“早”。早行的情景,写得绘声绘色,如在眼前。
C.“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是“明亮”之意,写出拂晓前的天色。
D.这首诗打发了作者羁旅他乡的思乡之情。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语言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应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情,然后结合选项辨析。《商山早行》通过描写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枳花明驿墙”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明”意思是“使……明艳”。故答案选C。
9.下列对古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A.首联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季图景:沉重单调的更鼓、天边落雁的叫声,耳目所及,一片凄凉。
B.“断人行”,交代社会环境,战事频繁,诗歌前两联叙事抒情,信手挥写,与题目中的“忆舍弟”无关。
C.诗歌颈联由前两联的“望月”转入抒情,过渡自然,兄弟天各一方,生死难卜,令人伤心断肠,不忍卒读。
D.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润,结构严谨。
【答案】B
【解析】上两联信手挥写,若不经意,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不仅望月怀乡写出“忆”,就是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也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引起思念之情。所以是字字忆弟,句句有情,同时通过戍鼓、雁声、月等景物渲染氛围,为下面的忆舍弟蓄势。B错误,故选B。
10.下列对《长沙过贾谊宅》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贾谊被贬长沙三年,有志难成,心境悲凉,奠定了全诗抑郁沉重的感情基调。
B.颔联写诗人步入贾谊故宅所见之景,“空见”二字表达了诗人无可奈何的痛苦和怅惘。
C.颈联写贾谊当年在湘水凭吊屈原,如今,诗人又来到长沙凭吊贾谊,此乃万古同悲。
D.尾联感叹唐王朝风雨飘摇时却贬谪无罪的“我”,以直抒胸臆的手法发出了愤怒的质问。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然后结合选项辨析。《长沙过贾谊宅》是刘长卿的一首怀古诗。此诗通过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所以尾联并没有直接感叹唐王朝风雨飘摇时却贬谪无罪的“我”,而是借古讽今,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讽刺之意。故答案选D。
二、综合性学习
11.七年级1班开展了以“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针对全校学生而指定的“中学生课外阅读目的情况调查表”,请根据图表,写出一条调查结论。
阅读目的 增长知识 提高文学素养 休闲娱乐(以言情、武侠、玄幻等网络小说为主) 做人处事
人数 120 130 240 110
比例 20% 21.6% 40% 18.3%
(2)下面是活动中的三道题,请回答。
①下面是以规劝大家多阅读经典名著为目的写的一副对联,请补充下联。
上联:豆蔻年华,阅名著浸润心田,创美好未来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国古代四大名著分别是:《西游记》《三国演义》《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二十四节气中的一种节气。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答案】(1)示例:中学生课外阅读目的各异,整体呈现多元化发展的特征;或课外阅读以休闲娱乐为目的的中学生占比最多。
(2) 示例:青葱岁月,读经典陶冶情操,铸璀璨明天。 红楼梦 水浒传 白露
【解析】(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解答表格试题,主要看图表的标题和图表的数据,把数据的对比结果和标题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可先宏观概括整体特点,再微观描述最特殊情况。由图表可知,目的可分为:增长知识、提高文学素养、休闲娱乐(以言情、武侠、玄幻等网络小说为主)、做人处事四个方面,可见中学生阅读目的各有所不同;由图表可知四个方面分别占比例为:20%、21.6%、40%、18.3%,可见占比最大的为休闲娱乐。综上所述,中学生课外阅读目的各异,整体呈现多元化发展的特征,其中课外阅读以休闲娱乐为目的的中学生占比最多。
(2)(1)本题考查对联。注意结合题干要求“规劝大家多阅读经典名著为目的”组成一副对联。根据上联“豆蔻年华”可对“青葱岁月”,这里指一个人的青年时代;根据上联“阅名著”可对“读经典”,根据“浸润心田”可对“陶冶情操”,表现出阅读经典书籍可以使人受益;根据上联“创美好未来”可对“铸璀璨明天”,意为阅读经典可以使明日更加辉煌璀璨。(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四大名著及作者包括:《西游记》(吴承恩)、《红楼梦》(曹雪芹)、《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其中要注意“浒”的正确书写。(3)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意为: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故答案为白露。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小题。
【甲】
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2.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甲】全词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虚实并述,将抽象的人生哲理具体化,语言如行云流水,想象生动丰富,意境旷远美妙。
B.【甲】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自始自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C.【乙】题目是“月夜”,诗人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
D.【乙】颈联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这两句诗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1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千古名句,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
14.【甲】【乙】两首诗词都以“月”为主要意象,但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个人遭遇不同,所抒发的情感必然也有所差异。试分析两首诗词在情感上的差异。
【答案】12.B
13.这两句采用移情手法,在自然景物的描述中融入主观感受,写景生情,景随情变,是诗人深切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此外,今夜露白、故乡明月的词序稍作变化,化平凡为神奇,成为千古名句。
14.《月夜忆舍弟》强烈表达了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同时也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忧国忧民的情感。
《水调歌头》对朝廷既留恋又恐惧的矛盾心情,在逆境中的自我慰藉。对亲人的思念,对天下人的良好祝愿。对人生的乐观旷达的态度。
【解析】1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B.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甲】上阙从幻想上天写起,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他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表达了对人间的热爱。下阙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最后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纵观全词,苏轼在中秋之夜,感情起伏跌宕,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的流露。因此,并非“自始自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故选B。
13.本题考查诗句赏析。要求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
“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功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可以看出杜甫化平凡为神奇的本领。
14.本题考查情感理解。
【甲】《水调歌头》词的上片主要抒发自己对政治的感慨。开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两句,点明饮酒赏月。接下说“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表面上好像是赞美月夜;也有当今朝廷上情况不知怎样的含意。末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两句是说,既然天上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好,这里所谓“人间”,即指作地方官而言,只要奋发有为,做地方官同样可以为国家出力。这样想通了,他仰望明月,不禁婆娑起舞,表现出积极的乐观的情绪。下片抒发对兄弟的怀念之情。“千里共婵娟”,也就能做到“不应有恨”了。以美好境界结束全词,与上片结尾“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样,是积极乐观的。一方面是对兄弟不能团聚的安慰,同时也是对自己政治遭遇的安慰,表达出乐观旷达的情怀。
【乙】《月夜忆舍弟》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思乡之作。首联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断人行”交代背景,表明战事频繁:“秋边一雁声”从视觉、听觉的角度写边塞凄凉景象,为“月夜”渲染一种压抑气氛。颔联交代时令,点明主旨。“露从今夜白”交代时令,即“白露节”,表明天气渐凉,地面水气凝结,使人顿生凄凉之感。“月是故乡明”融入诗人主观想象,点明主旨,突出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这两句采用“移情”手法,本来一样洁白的霜露,可在今晚更加苍白;本来一样明亮的月亮,可偏在故乡最为明亮,这完全是诗人在自然景物描写中融注的主观想象,是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情感的自然流露。颈联承上启下,自然过渡。诗人由望月怀乡自然引出对弟弟的思念,绵绵愁思中夹杂着对生离死别的焦虑和不安。承上启下,过渡自然。尾联流露不满,深化主题。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内心的忧虑和惆怅之情,同时含蓄地表现出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深化主题。综观全诗,诗人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中哀愁胸中涌,对亲人深情字中结,字里行间暗含对现实的不满,对百姓的同情,将常见的怀乡思亲题材写得凄楚动人,沉郁顿挫,而且此诗对仗工整,景中有情,耐人寻味。
15.完成下面问题。
【甲】长沙过贾谊宅 [唐]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乙】过贾谊旧居 [唐]戴叔伦 楚乡卑湿叹殊方,鵩赋①人非宅已荒。谩有长书忧汉室,空将哀些②吊沅湘③。雨馀古井生秋草,叶尽疏林见夕阳。过客不须频太息,咸阳宫殿亦凄凉。
注:①〔鵩赋〕《鵩鸟赋》的简称,汉代贾谊所作。②〔哀些〕楚地旧俗,多于禁咒、哀吊的歌辞句末加“些”字,后因之称哀吊的歌辞为哀些。③〔吊沅湘〕沅湘是沅水和湘水的并称。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遭放逐后,曾长期流浪沅湘间。贾谊曾写《吊屈原赋》表达对屈原深深的同情。
【甲】【乙】两首诗同为唐代诗人所写,所写之事也都是诗人在某一天经过了贾谊的旧居时自己的所见所感。其中所见之景惊人地相似,两首诗都选取了秋草、(1) 、(2) 这些景物,写出了贾谊旧居(3) 的景象,表达对贾谊的凭吊、痛惜之情。但尾联处所抒之情却全然不同,请你选择其一,谈谈其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
【答案】(1)寒林(疏林)
(2)夕阳
(3)凄清、荒芜、萧瑟
(4)甲:诗人借哀怜贾谊而哀怜自己,表达诗人无罪被贬、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
乙:诗人婉劝过客不必过于执着个人命运,朝代的更替是历史的规律,个人的坎坷不幸也是难免。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与情感分析。
从“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可以看出,甲诗选取了荒草、寒林、夕阳等景物,描绘了贾谊宅的凄清、荒芜;从“雨馀古井生秋草,叶尽疏林见夕阳”可以看出,乙诗选取了秋雨、古井、秋草、疏林、夕阳等景物,因此可确定两诗都选用了秋草、寒林、夕阳,描绘了贾谊宅现时的凄清、荒芜、冷落;
甲诗尾联的意思是:凄清冷落的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道因为什么被贬到此地呢!这两句话借古伤今,表面上是在写贾谊被贬长沙这一事,实际上是借写这件事来表达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对不合理现实的一种控诉和谴责。
乙诗尾联两句的意思是:来访的人不必为贾谊的不幸频频叹息,如今的咸阳宫殿也是一片凄凉。尾联两句的内涵是:贾谊的怀才不遇固然令人惋惜,但既然朝代的更迭都是历史的规律,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不必太过忧心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积累
1.下面对《月夜忆舍弟》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前四句看似写景,其实都是为了引出思情,景物的描写烘托了思情。
B.诗人思念故乡,感情上觉得故乡的月比其他地方的月更明,其目的是突出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C.本诗只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感情。
D.从诗中“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和“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几句,可以看出本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
2.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A.首联直接写出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朝奏”与“夕贬”对比,让人感觉到诗人命运变化的迅速。
B.颔联直书“除弊事”,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富有胆识。
C.颈联即景抒情,“云横”“雪拥”,既是实景,又不无象征意义。表现了诗人忧家伤国的情怀。
D.尾联写诗人向远来的侄孙韩湘交代后事,显得从容、宁静,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思想境界。
3.对下面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A.《行路难》一诗,颔联一句“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B.《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首联直接写出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朝奏”与“夕贬”对比,让人感觉到诗人命运变化的迅速。
C.《行路难》一诗,结尾一句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D.《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结尾一句写诗人向远来的侄孙韩湘交代后事,显得从容、宁静,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思想境界。
4.下面对《月夜忆舍弟》这首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A.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奉为“诗圣”,他的诗歌被成为“诗史”。这首诗是五言古体诗,中间两联对仗工整。
B.颔联既写景,又点名时令。上下两句都是实写,那是在白露时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C.“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在“有”“无”的对比中道出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D.尾联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宽慰:毕竟是战乱,家信不能寄达弟弟手中也是可以理解的。体现出诗人豁达的心胸。
5.下列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直接写出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朝奏”与“夕贬”两相对照,突出时间之短,说明获罪之速。隐含诗人忧愤之情。
B.颔联表明诗人的心迹;不惜残年为皇上革弊除害。
C.颈联即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忧家伤国的情怀。“马不前”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也让人联想到马致远的“瘦马”,都是以马写人。
D.尾联写诗人向侄孙韩湘交代后事,显得从容、宁静,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思想境界。
6.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甲]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乙]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A.[甲]诗“断人行”写更鼓之后实行宵禁。“一雁声”显得更加冷落沉寂。
B.[乙]诗“客行悲故乡”中“悲”字,给全诗奠定了悲伤凄凉的氛围,引起读者情感共鸣。
C.[乙]诗尾联虚实相映,梦中故乡的生机勃勃与旅途景色形成鲜明对照,丰富了诗歌的意蕴。
D.两首诗都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等角度描写景物,使人如临其境。
7.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声、孤雁的哀鸣声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
B.颔联中“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
C.颔联“月是故乡明”一句意思是诗人在家乡看着明月感觉月更明亮,此句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感情。
D.颈联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尾联抒发了诗人对亲人的忧虑、思念之情。
8.下列对《商山早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客行悲故乡”中“悲”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中间两联由十个名词构成,这十个名词都表现出“早行”之“早”。早行的情景,写得绘声绘色,如在眼前。
C.“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是“明亮”之意,写出拂晓前的天色。
D.这首诗打发了作者羁旅他乡的思乡之情。
9.下列对古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A.首联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季图景:沉重单调的更鼓、天边落雁的叫声,耳目所及,一片凄凉。
B.“断人行”,交代社会环境,战事频繁,诗歌前两联叙事抒情,信手挥写,与题目中的“忆舍弟”无关。
C.诗歌颈联由前两联的“望月”转入抒情,过渡自然,兄弟天各一方,生死难卜,令人伤心断肠,不忍卒读。
D.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润,结构严谨。
10.下列对《长沙过贾谊宅》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贾谊被贬长沙三年,有志难成,心境悲凉,奠定了全诗抑郁沉重的感情基调。
B.颔联写诗人步入贾谊故宅所见之景,“空见”二字表达了诗人无可奈何的痛苦和怅惘。
C.颈联写贾谊当年在湘水凭吊屈原,如今,诗人又来到长沙凭吊贾谊,此乃万古同悲。
D.尾联感叹唐王朝风雨飘摇时却贬谪无罪的“我”,以直抒胸臆的手法发出了愤怒的质问。
二、综合性学习
11.七年级1班开展了以“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针对全校学生而指定的“中学生课外阅读目的情况调查表”,请根据图表,写出一条调查结论。
阅读目的 增长知识 提高文学素养 休闲娱乐(以言情、武侠、玄幻等网络小说为主) 做人处事
人数 120 130 240 110
比例 20% 21.6% 40% 18.3%
(2)下面是活动中的三道题,请回答。
①下面是以规劝大家多阅读经典名著为目的写的一副对联,请补充下联。
上联:豆蔻年华,阅名著浸润心田,创美好未来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国古代四大名著分别是:《西游记》《三国演义》《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二十四节气中的一种节气。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小题。
【甲】
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2.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甲】全词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虚实并述,将抽象的人生哲理具体化,语言如行云流水,想象生动丰富,意境旷远美妙。
B.【甲】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自始自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C.【乙】题目是“月夜”,诗人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
D.【乙】颈联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这两句诗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1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千古名句,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
14.【甲】【乙】两首诗词都以“月”为主要意象,但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个人遭遇不同,所抒发的情感必然也有所差异。试分析两首诗词在情感上的差异。
15.完成下面问题。
【甲】长沙过贾谊宅 [唐]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乙】过贾谊旧居 [唐]戴叔伦 楚乡卑湿叹殊方,鵩赋①人非宅已荒。谩有长书忧汉室,空将哀些②吊沅湘③。雨馀古井生秋草,叶尽疏林见夕阳。过客不须频太息,咸阳宫殿亦凄凉。
注:①〔鵩赋〕《鵩鸟赋》的简称,汉代贾谊所作。②〔哀些〕楚地旧俗,多于禁咒、哀吊的歌辞句末加“些”字,后因之称哀吊的歌辞为哀些。③〔吊沅湘〕沅湘是沅水和湘水的并称。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遭放逐后,曾长期流浪沅湘间。贾谊曾写《吊屈原赋》表达对屈原深深的同情。
【甲】【乙】两首诗同为唐代诗人所写,所写之事也都是诗人在某一天经过了贾谊的旧居时自己的所见所感。其中所见之景惊人地相似,两首诗都选取了秋草、(1) 、(2) 这些景物,写出了贾谊旧居(3) 的景象,表达对贾谊的凭吊、痛惜之情。但尾联处所抒之情却全然不同,请你选择其一,谈谈其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