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题目 4.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认读“赠、刘、残、犹、傲、君、橙、橘”8个生字,会写“赠、刘”个8字,借助注释了解古诗大意,试试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歌大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请同学们轻声朗读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读8个生字,会写“赠、刘”8个字。
教学难点 借助注释,试试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歌大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通过诗句意思让学生领悟作者写这首诗的复杂情感。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讨论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一.复习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1.同学们,古诗是我们民族宝贵的文化瑰宝, 昨天我们学习了《山行》,诗人杜牧通过 《山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山林秋 色图,这里有寒山、石径、白云、人家、 枫林、红叶,表达了诗人对秋天景色的喜 爱之情。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另一首描写秋 天的古诗《赠刘景文》,看看在诗人苏轼眼中秋天是什么样子的。 2.板书课题“赠刘景文”齐读课题。 多媒体课件展示诗人苏轼的图片及生平资料,教师介绍苏轼。 3. 复习“注释”含义,“注释”是对古诗中重点词语的解释。 二.指导学习,初步感知诗歌。 (一)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学习任务。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赠刘景文,遇到生字,借助拼音读,并且圈画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2.教师范读,学生用拼音标记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学生再次朗读古诗,争取读准字音。 3.请同学们借助注释,思考故事题目“赠刘景文”的含义,同桌讨论。 4.指名汇报讨论成果,教师引出题目“赠刘景文”是指赠送给刘景文。 5.划分诗歌节奏: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二)朗读古诗,了解诗歌大意。 1.指名读古诗,以开小火车的方式读古诗。 2.通过古诗注释,了解古诗中词语含义,学生将自己不懂的或不确定的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3.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借助字典或者向“小老师”请教。 三、整体感知诗歌,把握诗歌大意。 (1)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a.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b.擎:举,向上托。 c.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d.菊残:菊花凋谢。 e.犹:仍然。 f.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诗句翻译: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3)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a.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 的敬称,您。 b.须记:一定要记住。 c.最是:一作“正是”。 d.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 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诗句翻译:一年中最好的光景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4)学生尝试翻译古诗并背诵古诗。 (5)教师讲解生字“赠、刘”8个生字。 四、品读赏析诗歌,把握诗歌情感。 (一)再读古诗,小组讨论这首诗写出了秋末冬初的什么景象,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1)小组成员汇报讨论成果。 (2)教师归纳总结: 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天的景色虽然萧瑟冷落,但是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希望朋友乐观向上、努力不懈,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是一首勉励诗。 思考并听讲,跟随老师书空课题 了解“注释” 朗读古诗,圈划出生字、生词 借助“注释” 了解题目“赠刘景文”含义 独立思考讨论 教师逐句讲解 小组合作探究 教师总结 板书 多媒体课件展示 板书 纠正学生写字姿势 板书
作业布置 熟读古诗并背诵古诗,向父母汇报今天在课堂上学会的生字和生词。 预习古诗《夜书所》。
板书设计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