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 阅读指导 课件 (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 阅读指导 课件 (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2 13:59: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二单元 阅读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阅读指导
【字词训练】
1、成语接龙。
人山人海
海阔天空
空前绝后
后来居上
上当受骗
骗吃骗喝
阅读指导
【字词训练】
2、成语拓展。
(1)形容人多的成语
(2)形容声音大的成语
(3)AABC式的成语
人山人海 熙熙攘攘 摩肩擦踵 门庭若市 高朋满座
山崩地裂 震耳欲聋 穿云裂石 惊天动地
摇摇欲坠 依依不舍 比比皆是 斤斤计较 头头是道 滔滔不绝 念念不忘 侃侃而谈 咄咄逼人
阅读指导
专题一 理解文中字词的含义
一、常考题型。
(1)词语在句子中的指代内容。
(2)词语的表达效果或含义。
常见的指示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此时”“它”等
常考: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妙处;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你从这个词中体会到了什么等。
阅读指导
理解文中字词的含义
二、理解重点字词的方法。
(1)把握特定语境理解词的含义。汉语中很多词往往一词多义,理解这些词语时一定要联系上下文,体会语言使用的具体条件。
例:《学会合作》中,“悠扬的乐曲从乐师的嘴唇边、指缝里倾泻出来。”
(倾泻:吹奏、弹奏)
阅读指导
理解文中字词的含义
二、理解重点字词的方法。
(2)联系人物形象理解词语的含义。记叙类文章中不乏写人之佳作名篇,自然,理解词语的含义就要联系人物的形象来分析了。
例:《三打白骨精》中,“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
(“闪”的意思, 指动作敏捷、很突然,显然与老妇人的年龄不相符合,突出了白骨精的诡计多端,善于变化。)
阅读指导
理解文中字词的含义
二、理解重点字词的方法。
(3)联系修辞手法理解词语的含义。很多句子往往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在理解词语的含义时就要结合修辞手法的特点来分析。
例:“幽雅的歌厅里,一会飘出‘贝多芬’一会又飘出‘莫扎特’ ,令人顿生‘三月不知肉味’之感。”
(“贝多芬” “莫扎特”显然用的是借代手法,分别指代贝多芬、莫扎特的优美乐曲。)
阅读指导
理解文中字词的含义
二、理解重点字词的方法。
(4)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词语的含义。在记叙文中,作者往往把自己的感情渗透在词语中,让词语变得有血有肉感情丰富起来。
例:“我家里很穷,没有那么多的花布,我却执意非要不可。妈妈无奈,于是就东借西磨,好不容易攒够了做书包的花布。开学的前夜,妈妈把书包做好了。美丽的图案,细密的针脚——这真是一只可爱的书包!我还惊喜地发现,书包里面居然还有一个夹层。这可是我们村独一无二的设计啊!”
(“居然”一词就表达出“我”有了书包之后的惊喜心情。)
阅读指导
【段落赏析】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趟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阅读指导
【回答下列问题】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一句,“偷偷地”“钻”用得非常好,还在哪里呢?


2、第二自然段的描写对象是春花,为什么要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其中这个“闹”怎样理解?
“偷偷地”和“钻”写出了小草 破土而出时“挤”的动态,也显示了不经意间小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的惊喜,似乎小草也有了意识和情感。
“闹”字写出了蜜蜂嗡嗡的声响,还显示出一派喧闹沸腾的景色,烘托出热闹的气氛。
阅读指导
【段落赏析】
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但这面孔却被松软的鼻子、胀大了的鼻孔和红鼻尖儿给弄坏了。她从一个镶银的黑色鼻烟壶里嗅烟草。她的衣服全是黑的,但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
阅读指导
【段落赏析】
在她没来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
阅读指导
【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两个自然段的基本内容。


2、首句“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第一自然段:我从外祖母的谈吐和脸部表情中感受到她的和蔼可亲和温柔慈祥。第二自然段:外祖母成为我的终身朋友。
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外祖母说话的柔和动听和对我体贴入微的关照。
阅读指导
【回答下列问题】
3、“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一句中的“睁”能否改为“瞪”?为什么?


4、“她弯腰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第一段划线的句子“可爱的动物”和第二段划线的句子“一根不断的线”分别指代什么?
不能。因为“睁”是描写外祖母微笑时的神态,如果改为“瞪”,就与“微笑”的神态相矛盾了。
表达了我对外祖母的喜爱之情。
“可爱的动物”指代的是“一只大猫”,“一根不断的线”指代的是“外祖母对世界无私的爱”。
阅读指导
专题二 常见的说明方法
一、列数字。
(1)定义:
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说明。
例1: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2)答题技巧:
用具体的数据说明了某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准确、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阅读指导
二、作比较。
(1)定义:
通过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例: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颚,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2)答题技巧:
把某事物和其他事物加以比较,突出或强调了某事物的特点。
阅读指导
三、打比方。
(1)定义:
通过打比方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例:鲸呼吸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2)答题技巧:
将什么比作 什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某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或生动性。
阅读指导
四、分类别。
(1)定义:
通过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例: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2)答题技巧:
条理清晰 地说明了某事物的特点。
阅读指导
五、举例子。
(1)定义:
举一些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例子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
例: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有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2)答题技巧:
通过列举具体的……对(说明对象)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阅读指导
【巩固练习】
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1.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百万分之一毫米到几百分之一毫米之间。
2.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形人”。
3.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
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列数字)
(打比方)
(列数字、作比较)
阅读指导
说明文常见试题解析
问题:“文中加点的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题方式:不能,删掉了“××”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
显得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
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