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5 故乡[课时练习](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5 故乡[课时练习](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3 21:15: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5 故乡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16.0分)
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阴晦(huì) 愕然(ě) 鄙夷(bǐ) 逃窜(cuàn)
B. 黛色(dài) 罔然(wǎng) 潮汛(xùn) 模样(mó)
C. 姿睢(zì) 寒噤(jìn) 颧骨(quán) 瓦楞(léng)
D. 祭祀(sì) 嗤笑(chī) 脚踝(huái) 五行(xíng)
下列句子中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_____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_____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_____而生活。
A. 辛苦恣睢 辛苦麻木 辛苦展转 B. 辛苦展转 辛苦麻木 辛苦恣睢
C. 辛苦展转 辛苦恣睢 辛苦麻木 D. 辛苦麻木 辛苦展转 辛苦恣睢
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B. 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
C. 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
D. (他)脸上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下列句子中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A. 我似乎看到了我的美丽的故乡了。
B. 她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
C. 她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D. 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故乡》的体裁是小说,作者是鲁迅,选自《呐喊》。
B. 《故乡》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以现实中的故乡相对“我”记忆中的故乡发生的巨大变化为基本内容,展开情节,揭示了深刻的主题。
C. 闰土是《故乡》的线索人物,“我”是主要人物。
D. 《故乡》在人物描写上,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历史上,贺兰山一直是游牧与农耕两大文明融合、交流之地,也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有着重要的战略和文化价值.
B. 城市绿化对于改善空气十分重要,它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产生氧气,给炎热的夏季带来清凉.
C. 充满民族特色的“包头创梦号”全彩绘飞机飞行国内外400多条航线,将包头之美、草原之美展现给了全世界.
D. 通过对古典诗文的诵读及对艺术作品的赏析,让学生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和艺术创作的经典美.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谈到鲁迅先生的作品,许多人议论,说他更多的是在写篇幅短的杂文,称不上是文学大师。_____可以说,没有杂文鲁迅,就没有我们今天看到的大师鲁迅。
①其实鲁迅最伟大之处恰恰就在于他的不回避。一个人的胸中充盈着正义与自信,才会有这种不回避。
②好像一个人只要写出了长篇巨文,就先自伟大了一半似的;更好像远离了现实的纷争,就一定有了更广博、更深远的思想一样。
③看起来是面对一人一事,看起来是应付了具体的挑战,实际上是面对和回答了永恒的纠缠。
④这种事业是真正伟大的,因为其中包含了鲜活的永恒。
A. ①③④② B. ②①③④ C. ②③④① D. ③④②①
下面对人物描写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语言描写,表现了杨二嫂的势利、尖刻)
B. 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动作描写,讨不来便又骂又偷,表现了杨二嫂的自私、尖刻、贪婪)
C.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作描写,写出了闰土与“我”重逢时的喜悦心情,也揭示了生活在困苦中的闰土的愁苦)
D.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外貌描写,“凸颧骨,薄嘴唇”突出了杨二嫂尖酸、自私的市侩嘴脸。用“细脚伶仃的圆规”来比喻杨二嫂的体形,突出了她的“瘦”)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文学常识填空。
《故乡》作者 ,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著名的 、思想家、 。著有散文集《 》,小说集《 》《彷徨》,散文诗集《 》,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 》。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园规。
我è( )然了。
(1)给画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凸颧骨( ) ②薄嘴唇( ) ③è( )然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的写法是:________。
(3)文中“伶仃”的意思是( )
A.形容瘦弱或细长 B.孤独,没有依靠
C.聪明,灵活 D.年老有经验的演员
(4)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
四、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下面的一段文字中共有三个画线句,其中两处有语病,两处标点符号有误,请找出来逐一修改。
①鲁迅的故乡绍兴,有水乡之誉。绍兴的水资源虽然丰富,但是在珍惜、保护和利用方面也存在着隐忧。②因此,珍惜、保护和利用好水资源成了眼下的当务之急。③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人水和谐”,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节水做起。
(1)标点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30.0分)
①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②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
③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竞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④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⑤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 “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中“高墙”指什么?

(2) “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一句中,“竟”字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3)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作者为什么又一次写海边月夜的景色?

(4) 第①段中写到“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你觉得文中的“我”真的对故乡不留恋吗?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音、字形的能力。A项,愕è。B项,罔—惘,模mú。C项,姿—恣。
2.【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做这题首先要辨析词的异同。辨析这几组词语可从词的意义入手,包括词义的范围,用什么词语去进行修饰限制;其次,从应用上辨析,包括搭配习惯、词性、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等。辨析这些词语一定要结合相关语境进行辨析。
【解答】
辛苦展转:指如同作者一样为了生活到处奔波;辛苦麻木:指如同闰土一样没有任何理想的,对压迫不做任何反抗的态度;辛苦恣睢:指如同压迫者一般暴戾放纵的行为。因此,闰土没有生活目标,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神灵上,是辛苦麻木地生活;“我”不停第漂泊,是辛苦辗转的生活;杨二嫂之类人是放纵地生活,因此是辛苦恣睢。
故选B。
3.【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解答此题,首先要对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作出准确辨析,然后对照括号内的修辞方法来判断正误。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自己已有的修辞知识储备,对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作出准确辨析,然后选出判断错误的一项。
【解答】
A.把手比作是松树皮,是比喻。
B.用“圆规”代指杨二嫂,是借代,没有比喻。
C.把封建等级观念比作是高墙,是比喻。
D.把他比作是石像,是比喻。
故选B。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对比喻修辞手法的判断,不能仅仅看是否有“好像”“仿佛”之类的词语,还要注意分析句子的“本体”和“喻体”。A、B两项中的句子都没有本体和喻体,虽然有“似乎”“仿佛”两个词,但只是表示人物的判断或感觉,不是比喻词。D项所用的修辞手法是借代。
5.【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通读全文,掌握作者体裁等有关知识,理清文意;然后细读相关词句,品味分析文本的内容、主题、情感、写法等;最后根据题目要求,与题中的各个选项逐一地对照、分析、甄别、判断、选择即可。
【解答】
ABD.正确。
C.错误;闰土是主要人物,“我”是线索人物。
故选C。
6.【答案】C
【解析】A.语序不当,“融合、交流”应改为“交流、融合”;
B.表意不明或搭配不当,“它”如果是指“城市绿化”,则搭配不当,“吸收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产生氧气,给炎热的夏季带来清凉”的应该是“植物”,将“它”改为“植物”;
C.表述正确;
D.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让”.
故选:C.
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解句意: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2)理主干: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充分残缺等错误.(3)析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
主语残缺.
1、偷换主语导致主语残缺.例如:艺术团的演出,博得了各界观众热烈的欢迎,对这次成功的演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改为:“艺术团的演出,博得了各界观众热烈的欢迎,(观众)对这次成功的演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2、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例如:从这件小事,说明了一个大道理.
主语因介词结构的掩盖而残缺了.
3、滥用使动句式导致主语残缺.例如:通过丰富的实践,使他接触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去掉“通过”或“使”.
7.【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此题可通过理解句段,抓关键词,依据逻辑关系排列。
【解答】
②承接文段开头,谈一些人认为鲁迅称不上文学大师的原因,是第一句;①与②形成转折关系,转入自己的观点,是第二句;③④进一步解说自己的观点,后者的“这种事业”即是上句所举事例。可据此排列为三四句;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②①③④
故选B。
8.【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的考点是人物形象描写与分析。概括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解题思路:从具体的人物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从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解答】
ABD.正确。
C.错误,应该是神态描写。
故选C。
9.【答案】鲁迅 文学家 革命家 朝花夕拾 呐喊 野草 狂人日记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做这类题目时,学生必须对所考查的作品内容及作家十分了解。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解答文学常识类试题,关键在平时的识记与积累。本题《故乡》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革命家。著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0.【答案】(1)①tū ②báo ③愕
(2)园规 圆规
(3)A
(4)比喻
【解析】 (1)①“凸”不读gǔ;②“薄”是多音字:意思是“跟‘厚 相对”时,读báo;意思是“轻微,少”“迫近,靠近”时,读bó;③注意区分音同形近字,如“愕”“鳄”“颚”“鄂”等。(2)“园”和“圆”音同形近,应据义区分。“园”,指种蔬菜、花果、树木的地方或供人游览娱乐的地方:“圆”,指圆形、圆周等。“圆规”是一种绘图仪器,多用来画圆,故“园”使用有误。(3)应根据语境选择词义。从选段对杨二嫂的外貌描写可以看出,作者用圆规来比喻杨二嫂,可见其体形细长,故选A。(4)杨二嫂是本体,圆规是喻体。
11.【答案】(1)①句中“水乡”应加双引号;③句中的两处顿号应该改为逗号。
(2)②句删去“眼下的”,或者将“的当务之急”改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或:事情)”;③句在“人水和谐”后面添加“的社会”。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和辨析病句的能力。
(1)①句中“水乡”属特定称谓,应添加双引号;③句中顿号处属于三个分句之间的停顿,应用逗号。
(2)②句属于语义重复;③句缺少宾语。
12.【答案】【小题1】
高墙是指当时人与人之间思想,感情上的隔膜。
【小题2】
不能。童年时,我与闰土有纯真无间的友谊,而如今却隔了一层厚障壁。一个“竟”字,含“惊愕”之意,充分表现了我们之间的隔膜之深。
【小题3】
再现记忆中故乡的美丽图画,与前文照应。是“我”的美好希望的象征,对记忆中的故乡的眷恋和怀念正反映了“我”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表达了“我”对新生活的渴求,对未来的一种朦胧的憧憬。
【小题4】
示例:因为“我”对故乡的记忆与故乡的现实相去甚远,故乡没有给“我”留下好印象。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要求学生首先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在具体语境中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其含义。高墙在这里是引申义,是指当时人与人之间思想,感情上的隔膜。
(2)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一个“竟”字,含“惊愕”之意,充分表现了我们之间的隔膜之深。

(3)从两方面回答,结构上与前文照应。内容上是“我”的美好希望的象征,对记忆中的故乡的眷恋和怀念正反映了“我”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表达了“我”对新生活的渴求,对未来的一种朦胧的憧憬。

(4)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此次回故乡,故乡没有留下好印象,但是他也留恋,留恋的是记忆中的故乡,然后寄希望于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