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散步》教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散步》教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9-29 11:44: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散步》教学案
设计人 审核人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课文通过一件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小事——散步来颂扬了“尊老爱幼”的美德。它如一首动人心弦的诗,一支感人肺腑的歌,深深地叩击着我们的心魄。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领会文章主旨。
2. 品味语言,提高审美情趣。
3. 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4.自学课文《羚羊木雕》
【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课文内容,领会文章主旨。
难点:品味语言,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家庭照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音乐《我爱我的家》)同学们,在你的心中家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3-4名同学,可带照片幻灯片展示)做一个比喻句。
家是温馨的港湾,无论走到哪里家永远是心中的牵挂。
今天我们就一同走向初春的田野,用眼睛和心灵来捕捉、感受一家三代人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
二、预习检测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熬( )过 水波粼粼( ) 分歧 ( ) 一霎( )时 嫩( )芽
三、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诵课文,边读边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这篇叙事散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在你的心目中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爱;和谐;尊重;谦让)
提示1:
在什么季节散步?(初春)
散步的地点是哪儿? (田野里)
散步的人有哪些?(三代四口人:我、妻子、母亲、儿子)
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分歧)
结果如何?(我选择走大路照顾母亲,母亲却改变了主意要走小路。小路走不过去的地方,我背起了母亲,妻子背起了儿子。)
妙点揣摩
每小组从文中选出两处最能打动你的地方,分工协作完成以下任务:(注意圈点勾画)
1.喜欢这个家庭里的哪个人,并说说你的理由。
2.找出相应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人物性格特点)
明确:
“我”——孝敬老人,有家庭的责任感,在处理家人的分歧时,讲原则,不宠爱孩子。
妻子——贤惠,明理,孝敬老人,尊重丈夫。
母亲——慈祥善良,善解人意,疼爱孙子。
儿子——聪明活泼,非常懂事。
小结:一个散步中的分歧,在一家人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关爱中消除了。于是他们共同走向了那条开着金色菜花、长着整齐桑树、闪着粼粼水波的幸福小路。这一个个温馨的场面,我们不由得想到了一个字——爱。(祖孙、母子、夫妻)共同用爱筑起幸福的家园
五、问题探究
选取你的家庭里最感动你的一个画面,细细描述下来。比比看哪位同学的描述最让人感动。
提示:孝敬 体谅 理解 尊老爱幼……
教师小结: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减轻他们的负担,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
六、拓展延伸
自主学习《羚羊木雕》,思考下列问题
1.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描写人物语言、动作、 心理、神态的句子,并分析这些人物有何特点?(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质疑→点拨;时间5分钟)
示例:第 11自然 段“‘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的说,‘那麽贵重的东西怎麽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这句话运用语言描写的方法,写出妈妈是一个严厉、重财轻义的人。
b.爸爸是一个冷酷(或严肃、冷漠、不可抗拒、重财轻义)的人。
c. 奶奶是一个通情达理(或深明情理、心地善良)的人。
d..万芳是一个宽容大度(或仗义、纯真)的人。
e “我”是一个诚实守信(或重友情、纯洁) 的人。
2.同学们找一找文中有哪些叠词?,用横线标示出来,联系语境,说说下列叠词“表现了谁的什么感情。”(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时间3分钟)
示例:第 2自然 段“‘这会儿,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因为昨天我把它送给了我的好朋友万芳”这句话中,“怦怦”这个叠词,表现了我心情紧张 与担心。。
紧紧:表现妈妈一定要把事情弄清的神态。呆呆:表现 “我”心情难受,说不出话。
静静:表现了爸爸的严肃与冷漠。 偷偷:表现了“我”的害怕与无奈 。
嘿嘿:表现了万芳的爽直 。 慢慢:表现了我心情沉重 。
3.“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这个结尾句的好处?(学习方式:合作交流 1分钟)
用反问句结尾,既写出大人们的重财轻义,给“我”带来的伤害,又突出主题,总结全文。
4.同学们在悄悄的长大,在生活中你可能不得不面对与父母的分歧。如果你遇到类似“我”那样的伤心事,会如何处理?(学习方式:自主思考→合作交流;时间:3分钟)
“我”珍惜友情,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父母心中珍视的是羚羊木雕,由此教育“我”。逼“我”把羚羊木雕要回来,这样就起了冲突。应该说,父母是有欠缺的,“我”也是有欠缺的。彼此都做得周到一点,就不至于发生这样不愉快的事情了。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一方面,要学会思考,有主见;但另一面,做事情要跟大人商量了再做,自以为是,自作主张是不对的。当然更不能冲动,以离家出走解决问题。我们要学会非常理智地考虑问题。如果在生活中,学会沟通,让父母、他人理解自己,自己也努力去理解父母、他人,这样就能尽量避免出现文中的矛盾冲突。推而广之,遇事多商量,就可以避免许多矛盾。
七、成果采撷
写法指导:以小见大的写法。文章借散步这件小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这就是以小写大。文章通过描写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更反映出传统思想文化中关于家庭伦理的理想。
【达标测试】(20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汉字(10分)
分歧 ( ) 嫩( )芽 一shà( )间 chāi( )散
各得qí( )所 委qū( ) 水波lín lín( ) ( )
你就背着我( ) 我背上的 ( )
2. 解释词语(每个解词2分,共4分)
委屈:
粼粼:
3.理解句意(3分)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赏析语言(3分)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布置作业】
掌握字词,完成相关练习。
【自我反思】
【知识链接】   
《孝心无价》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 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 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人类的大师 我也不喜欢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期冀的希望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遗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情。你就永远无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们父母健在的光阴。
教师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