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世说新语》两则 教学案
设计人 审核人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咏雪》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生活的画面,两代人在富有文化气息的交流中透出一种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陈太丘与友期》是写陈太丘之子元方的聪颖机智的,小小年纪就知道维护父亲的尊严,可以见出父子亲情。
【学习目标】
1. 有节奏感地朗读,直至背诵。
2. 记住文言词语的含义,能借助注释理解文意。
3. 了解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学习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宽容待人的美德。
【重点难点】
重点:背诵,学习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难点: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意。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一案两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今天我们就随着南朝刘义庆再认识两个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是谁呢?让我们走进《世说新语》两则。
二、预习检测
1.填空《世说新语》是 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他是 朝人。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雪 骤( ) 差可拟( ) 无奕女 ( )
谢道韫( ) 陈 寔( ) 尊君在不( )
三、熟读课文,感知内容
通过朗读训练,感知课文内容
学习文言文重在朗读,请放声朗读课文一遍。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一读课文
课件展示三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划分以上句子节奏,抢答。(插入归纳:根据文意便可读准节奏。)课件展示三句话节奏,学生齐读这三句话。二读课文
攻破了难点,我们的朗读要更进一步,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读出韵味。二人小组朗读一遍,时间1分钟。三读课文
疏通文意,积累词语
《咏雪》译文
1、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2、原文: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
译文:不久,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3、原文: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译文:太傅哥哥的长子胡儿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4、原文: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译文:太傅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漫天飞舞。”
5、原文: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谢道韫就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译文
1、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2、原文: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译文: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友人)才到。
3、原文: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译文: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耍。
4、原文: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译文:客人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
5、原文: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文: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6、原文: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文:友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人啊!跟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人家(我)走了。”
7、原文: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译文: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8、原文: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友人很惭愧,便从车上下来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家门。
五、分析课文,质疑解难
1. 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的看法。
六、梳理归纳,盘点提升
通假字:不
古今异义词:儿女
一词多义:期
重点实词:内集、俄而、差、拟、未若、期、乃、委、引、顾
七、成果采撷
通假字:不
古今异义词:儿女
一词多义:期
【达标测试】(40分)
一、文学常识填空:
《世说新语》是 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他是 朝人。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雪骤( ) 差可拟( ) 无奕女( )
谢道韫( ) 陈 寔( ) 尊君在不( )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內集: 儿女: 讲论文义:
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
俄而 :
3、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可拟: 差: 拟:
4、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 因:
5、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期行: 期: 期日中: 期: 日中:
6、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舍去: 去: 乃至: 乃:
7、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尊君在不: 尊君: 不:
8、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期: 相委而去: 委:
9、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家君:
10、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引: 顾:
四、翻译句子:
1、白雪纷纷何所似 译文:
2、未若柳絮因风起. 译文:
3、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译文:
4、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文:
5、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五、默写课文: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布置作业】
掌握解词和课文翻译,背诵并默写课文。
【自我反思】
【知识链接】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时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
2、《世说新语》中的故事
(一)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①。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②!”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注释】
①避难(nàn):这里指躲避汉魏之交的动乱。辄:立即;就。
②疑:迟疑;犹豫不决。纳其自托:接受了他的托身的请求,指同意他搭船。
【译文】
华歆、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他们的船,华歆马上对这一要求表示为难。王朗说:“好在船还宽,为什么不行呢?”后来强盗追来了,王朗就想甩掉那个搭船人。华歆说:“我当初犹豫,就是为的这一点呀。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怎么可以因为情况紧迫就抛弃他呢!”便仍旧带着并帮助他。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和王朗的优劣。
(二)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①。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②。
【注释】
①折枝:使树枝弯曲。②信然:确实这样。
【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有一次和一些小孩儿出去游玩,看见路边的李树挂了很多果,压弯了树枝,小孩儿们争先恐后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别人问他,他回答说:“树长在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的李子。”拿李子来一尝,
教师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