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我的老师》教学案
设计人 审核人 七年级语文组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我的老师》是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魏巍回忆了儿童时代生活在老师身边的几件小事,抒发了对老师的热爱和感激之情,揭示了蔡老师美好的心灵。作者是用童心来回忆往事的,在叙事中融入了儿童自然而纯真的感受,使得那些普普通通的小事十分生动、感人。
【学习目标】
1. 弄清记叙的要素和线索。
2. 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
3. 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4. 自主合作学习课文《王几何》。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记叙要素,理清文章的感情线索;
难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一案两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有人说:“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像蜡烛,照亮了学生前进的道路。”“老师是人梯,载着学生攀登科学的高峰。”同学们,请大家回忆一下。从小学一年级起,到目前为止,一共有多少位老师教过你们 在诸多老师中,又有哪些是令你终身难忘的呢 我想,在每个人的心目中,肯定有一位最难忘的老师。如果把他写下来,一定令人动情、感人至深的吧!谁来说一说呢?
二、预习检测
查工具书,辨析下列各组字的形、音、义。
即( )立即 孤( )孤单 卷( )卷曲
既( )既然 弧( )弧形 券( )证券
蜜( )蜜蜂 恋( )热恋 梦( )梦想
密( )秘密 念( ) 思念 焚( )焚香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画出文中所写的七件小事,然后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况。
(共记叙了七件事: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蔡老师课外教我们跳舞;③蔡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④蔡老师教我们读诗;⑤我们看蔡老师写字或我们对老师的依恋;⑥蔡老师正确处理“我”与同学间的纠纷;⑦我睡梦中去找老师。)
2. 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请结合课文内容简要说明。
(蔡老师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3. 贯穿全文的 ( http: / / / " \t "_blank )一条感情线索是什么
(本文的感情线索是“回忆、依恋、思念我的 ( http: / / / " \t "_blank )蔡老师”。)
妙点揣摩
这篇文章的文字比较浅显,但就在平平实实的语言里,充满了浓郁的感情。作者运用传神的细节描写,将最动人的一瞬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物形象丰满,情感细腻深刻。可以说这篇美文主要是美在文章的“情”上,它靠一个“情”字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阅读精美的散文,要反复品味欣赏。
1. 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一位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对一个十八九岁的女教师用上“慈爱”与“伟大”两个词,看上去有点夸大,但是读来又觉得很亲切自然,因为这个句子的前面有一个状语“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上下联系起来,不仅不会感到这是大词小用,反而会感到这些词语的运用更能体现一个孩子对老师炽热而真挚的爱。)
2. 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我的心灵。 (为什么前面说是“小事”,后面又讲“占据”我的心灵 “占据”是强行占有的意思,对一件小事“却占据我的心灵”该怎样理解 )
(所谓“小事”,指的是孩子们之间常常有的一些纠纷,在老师或别的孩子们看来不过是小事,可是从作者当时的处境来看,却是一件不同寻常的遭遇:父亲背井离乡,生死不明;母亲抑郁忧伤,时刻牵挂;那些不大懂事的同学还常对“我”幸灾乐祸,使“我”更感到孤独悲伤,辛酸痛苦。在这最困难的时候,蔡老师理解“我”的心情,重视这同学之间的纠纷,细致地处理了问题,批评了那些“小‘反动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劝”,劝说;“慰”,安慰。又劝说又安慰。蔡老师如此同情、关怀和爱护一个处于困境的学生,使“我”那弱小的心灵充满对她的感激和爱,所以才会把这看作为“占据心灵”的事。)
3.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
(按理说小学生是最巴望过暑假的了,但作者心上却升起依恋的愁云。一个副词“默默”,两个动词“站”、“看”,这无声动作的描写,胜过千言万语,孩子们难以尽言的依依深情都包含在“默默”地“站”、“看”中了。而且,这种感情的波澜,至今在作者的心海中还难以平静,所以作者竟情不自禁地变换人称,由“她”而改为“你”,直接抒情,“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这真是作者出自肺腑的呼唤。)
4. 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 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这句话情真意切,读来十分感人,它表达了作者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仍怀有无限思念的深情。在文章的结构上与开头第一段遥相呼应。)
五、拓展延伸
自读课文《王几何》,思考:
1. 请用简洁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记述了王老师给我们上第一节几何课时令人难忘的情形。
2. 本文描写的是一节充满笑声的数学课,仔细阅读课文,说说这节课上令人发笑的源头有哪些?
(1)王老师哑笑。 (2)王老师公布自己的绰号。 (3)王老师让同学们到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 (4)同学们在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却画成了鸡蛋、鸭蛋、苹果、梨和丑陋的三角架。
3. 王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的绝活是什么?他这样做的用意何在?(用原文语句回答)
反手画圆和三角形。 他这样做的用意是向大家说明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可以磨成针! 要大家牢记的是一种热爱知识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4. “同学们对王老师第一堂课的评价只有两个字:痛快!”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痛快”的理解。
王老师通过富有感染力的微笑、绝活表演、公布自己的绰号、让学生到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等,制造了喜剧效果,使学生身心彻底放松,情感得以自由发泄,充分享受了课堂带来的乐趣。
5. 文中除了写了王老师外,还多处写了“我们”的反应,有何作用?
写“我们”的反应,尤其是“我们”的笑,是为了从侧面衬托王老师幽默风趣。同时用我们的反应、感受推动事件的发展,使王老师的形象逐渐完整、鲜明。
六、成果采撷
从这堂课的学习中,我们看到了蔡老师的一颗挚爱学生的美好心灵,体会到了作者对老师的依恋、思念之情,学到了要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安排详略的写法,也再一次的接受了“尊师”这一传统美德的熏陶。
【达标测试】
一、字词过关
1. 依照拼音写出汉字。
①kè( )瓜子 ②打kē( )睡 ③kē( )破了头
①字条juǎn( )着埋在香炉里 ②入场quàn( )
2. 给加横线字注音。
①相似( ) ②死了似( )的 ③褪( )色 ④细腻( ) ⑤海鸥( )
3. 比较括号中的词语,选择最恰当的填空。
(1)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______,她爱我们…… (察觉、觉察、发现、看出)
(2)我们见了她______就围上去。 (不自觉、不由得、恨不得、不觉得)
(3)我跟母亲非常______他,不知道他的死活。 (想念、纪念、怀念、牵挂)
(4)这时候蔡老师______了我,批评了我的小“反对派”们……
(帮助、援助、救助、支持)
答案:1. ⑴ ①嗑 ②瞌 ③磕 ⑵ ①卷 ②券
2. ①sì ②shì ③tuì ④nì ⑤ōu
3.(1)觉察 (2)不由得 (3)牵挂 (4)援助
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7题。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1. 节选文字所写的事件是_____,表达了“我”对老师的_______之情。
2. 指出本段文字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时间:_____ 地点:_____ 人物:_____ 起因:_____ 经过:_____ 结果:_____ 3. 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中“他”和“孩子”指的是
。
4. 文中加线的词语似乎都与孩子的天性不合,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
5. 本文全将对蔡老师的称谓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为什么改用第一称“你”?
6. 如果将文中最后一句改成“我很想再见到我的蔡老师。”行吗?为什么?
7. 上文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 )
A、细节描写 心理描写 神态描写
B、细节描写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C、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抒情
D、细节描写 心理描写 抒情
答案:1. “我”梦中寻师 依恋、思念
2. 一个夏季的夜里 在家里的当屋 “我”和母亲 想老师 熟睡中,我忽然爬起来,要去找老师,让母亲喊住了 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儿,我才睡熟了
3. “我”
4. “默默地”一词写出了孩子与自己喜爱的老师依依惜别的深情,“漫长”,看似反常,更显得学生对老师的思念与挚爱。
5. 这是由于抒发感情的需要,变换人称,表示感情激动到了极点,从而抒发了对蔡老师怀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用第二人称,直接抒情,更加亲切。
6. 不行,原句感情深沉含蓄,换后感情平直,表达效果较差。
7. D
【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海伦.凯勒的《我 的 老 师 》 、贾平凹的《我 的 老 师 》、李跃荣的《我 的 老 师 》这三篇文章,并与魏巍的这篇文章作比较,看看同样是写老师,他们的写作技巧有什么不同。
2、选取一种合适的方法,写一篇《我的老师》。
【自我反思】
【知识链接】
1. 作者简介:
魏巍,现代著名作家,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河南郑州人。1920年6月生于一个城市平民家庭。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完了平民小学、高小,并上了简易师范。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同年12月在山西前线参加八路军。1938年到延安军政大学学习,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竞。他一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期,他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除散失的诗作外,都编入了诗集《黎明风景》。魏巍早期的诗歌热情、深沉,充满战斗精神。1950年冬, 他随志愿军到了朝鲜前线,写了著名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战士和祖国》、《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吧》。特别是《谁是最可爱的人》,选材严谨、开掘深刻,深深地打动了人们,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热情。1992年他又创作了长篇小说《地球上的红飘带》。
2. 写作背景简介:
写作此文时,魏巍已经和蔡老师分别20多年了,但是,蔡老师温柔美丽的形象、崇高的师德、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和那颗慈母般的‘心灵,无时无刻不在撞击着作者的心灵,作者也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自己的老师作者说他在动笔之前,确实又回到了他的童年,或者说沉入到他的童年,对那时的儿童世界作了一番遨游。那段生活已游成为他“永远珍藏在记忆中”的“珍宝”。尤其是写蔡老师,又重新激动着他的感情。可以说那篇文章写的是真情实感,作者要写出他对教师职业的理解。他说:“在我想起他们的时候,也不免回想起我自己——当时一个孩子的一些甘苦。而这些甘苦,却未必是他们能够知道的。因为这些是存留在距成人很近又很遥远的另外一个世界。今天让这个20多年前的孩子来谈谈心吧,这 对于许多教师朋友,纵然无益,也会是有趣的。
教师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