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紫藤萝瀑布》教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6.《紫藤萝瀑布》教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9-29 11:46: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6.《紫藤萝瀑布》教学案
设计人 审核人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紫藤萝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宗璞驻足在花前,用女性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极力的描摹了一幅绚烂多姿的紫藤花画卷,作者驻足花前,由紫藤萝瀑布的辉煌、衰败,藤萝的命运,感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不幸,是不足畏的;人生,应该豁达乐观、奋发进取。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揣摩词语和句子。
2.探究文章的脉络,感受作者含蓄和深沉的情感
3.体会作者独特的人生感受,以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自主合作学习《短文两篇》(《蝉》、《贝壳》)。
【重点难点】
重点:鉴赏生动而细腻的景物描写。
难点:紫藤萝花的象征意义及其主旨的表现。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一案两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9世纪,有一位英国将军在战场上打了败仗,落荒而逃,躲进农舍的草堆里避风雨,又痛苦,又沮丧。茫然中,他忽然发现墙角处有一只蜘蛛在风中拼力结网。蛛丝一次一次被风吹断,蜘蛛一次一次地拉丝重结,毫不气馁,终于把网结成。将军深受激励,后来重整旗鼓,终于在滑铁卢战役中打败了拿破仑。这位将军就是赫赫有名的威灵顿。
威灵顿将军受到蜘蛛的启发,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女作家宗璞写的散文《紫藤萝瀑布》,看看作者曾有过怎样的际遇 面对紫藤萝花,作者有些什么感悟 而我们又会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启迪
二、预习检测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填字:
bèng jiàn tiǎo dòu ( )( ) chén diàn rěn jùn bù jīn
( )( ) 伫 立 伶 仃 ( ) ( )
( ) ( ) kū huái pù bù
仙露琼浆 盘虬卧龙 ( ) ( )
三、整体感知
1.眼前的紫藤萝带给了作者精神的震撼,感情随之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明确: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迷、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2.作者是怎样从眼前的喜悦过渡到对往事的回忆的?找出过渡的句子。
明确:第8段开头一句就是过渡句:“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这就从眼前的喜悦过度到了梦幻的境界,进入了对往事的回忆。
3.文中表现认识升华和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明确: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妙点揣摩
1.为什么作者在第9段又说“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明确:作者从紫藤萝的劫难和眼前的勃勃生机这一变化中,对花瀑有了新的感受,对人生有了新的感受,所以用“流向心底”来表达这种感受,表达这种认识的升华。
2.如何理解“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其中的内涵呢?
明确:地球是由无数的生命组成,只要地球存在,生命的长河就不会停止,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长河中的一个分子,每个人精彩的生活,汇成了这生命长河中流动的瀑布。
3.文章开头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却说:我不觉加快了脚步。怎么理解这种反常?
明确:“停住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繁茂旺盛所吸引。”加快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生命活力所感染,所催促。前者的作用是引起悬念,后者的作用是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并深化了主题。
五、问题探究
1.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作者通过描写紫藤萝花的生机勃勃,想告诉人们什么?
明确:作者借描写紫藤萝花的生机勃勃,赞美生命的顽强美好,表现对生命的永恒的感悟。告诉人们,不能让昨天的不幸把自己压垮,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里,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在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2.文中插入一段写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起什么作用?
明确:用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稀落与现在花开的繁盛形成对比,突出了现在花的生机盎然。用十多年前花的不幸遭遇,与人的不幸遭遇形成对类比,说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
3.课文对我们的写作有哪些启示?
明确:(1)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2)注意细致入微的观察事物。(3)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方法。(4)要有感悟,要提炼出精辟的语句。(5)其他:多种表达方式结合,用情去写等等。
六、拓展延伸
1.仔细阅读《蝉》一文,思考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 扬在哪里?在文中划出相应的句子,思考一抑一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题旨在了解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同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及其表现主题。
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从朋友说蝉埋在地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当最后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
2.《贝壳》一文的文眼(主旨句)是哪一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作者由贝壳感悟到了什么?
(1)文眼: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的—丝不苟呢?
(2)此句比较了自己和贝壳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要长—点,空间要多一点,因此,用反问句表达自己要力所能及的把事情做得更精致、更好。
(3)作者由贝壳感悟到一个人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做自己该做的事,要认认真真、坚持不懈的去做,并能为后人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
3.《贝壳》一文中“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一颗固执又简单的心啊!’” 联系上下文,仔细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作者并不希望建立叱咤风云的丰功伟业,她只想像那颗小小的贝壳,用仔细、精致、一丝不苟来塑造一丝不苟而美丽的形象,回馈生命,打动人们。
七、成果采撷
本文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细致入微的,多角度的描摹了一幅绚烂多彩的画卷。面对着满树的流光溢彩的紫色,作者极力的渲染了其生机勃勃的生命力,并彰显其带给我们的生命震撼,在我们感动于紫藤萝生命魅力的同时,作者也通过自己内心情感的变化,含蓄地告诉了我们一种生活态度:忘掉不幸,热爱生活,笑迎未来!
【达标测试】
(一)基础知识训练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填字:
bèng jiàn tiǎo dòu ( )( ) chén diàn rěn jùn bù jīn
( )( ) 伫 立 伶 仃 ( ) ( )
( ) ( ) kū huái pù bù
仙露琼浆 盘虬卧龙 ( ) ( )
2.选出每组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①A.浅紫 B.抚摸 C.遮住 D.遗撼 (   )
②A.笼罩 B.繁蜜 C.琼浆 D.喜悦 (   )
③A.瀑布 B.发瑞 C.迸溅 D.蜂围 (   )
④A.蝶阵 B.盛开 C.最嫩 D.贮立 (   )
3.根据下面各句意思写出相应词语。
①长时间的站立。 ( )
②忍不住笑。 ( )
③最后的终点。 ( )
4、依次填写词语恰当的是( )
①香气似乎是淡紫色,梦幻一般轻轻( )着我。
②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 ),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③颜色便上浅下浓,好像那紫色( )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A.笼罩 移动 堆积   B.围绕 流动 堆积
C.笼罩 流动 沉淀   D.围绕 移动 沉淀
5、选出下列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B.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C.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D.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
6、下面不是写花的繁密茂盛的一项是(  )
A.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B.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C.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
D.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友般的枝干。
(二)阅读理解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7.这段文字运用的修辞方法有哪几种?试举例说明。
8.十多年前,家门前的紫藤萝有什么遭遇?
9.写紫藤萝花的稀少实际上是写作者对什么的回忆?
10.描写眼前紫藤萝茂盛的句子是哪一句?(在文中用﹏画出来)
11.点明全文主旨的一句话是哪一句?(在文中用——画出来)
【布置作业】
掌握字词,完成相关练习。
【自我反思】
【知识链接】   
宗璞(pú)(1927—)女,原名冯钟璞,笔名有任小哲、丰非等。 籍贯:河南唐河,著名哲学家冯友兰 ( http: / / baike. / view / 2038.htm" \t "_blank )之女, 宗璞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 ( http: / / baike. / view / 40254.htm" \t "_blank )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她的小说,刻意求新,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颇具特色。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
宗璞在病中苦耕,历时7年,《南渡记》的第二部《东藏记 ( http: / / baike. / view / 1311545.htm" \t "_blank )》终于面世。计划中尚有《西征记 ( http: / / baike. / view / 4566009.htm" \t "_blank )》、《北归记》,是总书名为《野葫芦引》的多卷长篇系列。
宗璞以她细密从容的叙述方式,建立起优美温婉的语言风格。众多的人物命运和世相心态,在看似平淡的生活情境和细节中缓缓展开,伏有大气磅礴的布局。宗璞笔下的战争没有刀光剑影,却烙刻了深重的精神创痕,并具有一种柔性的书卷气息。那种浸入骨髓的文化质感,在阅读中竟令人有如置身于《红楼梦 ( http: / / baike. / view / 2571.htm" \t "_blank )》的语境之中。读《东藏记》这样隽永而精致的小说,真是受益又享受。
关于“生死谜、手足情”
小弟去了。小弟去的地方是千古哲人揣摩不透的地方,是各种宗教企图描绘的地方,也是每个人都可以去,但是却永远不能回来的地方。但是现在怎么能轮得到小弟!他刚50岁,正是精力充沛,积累了丰富的学识经验,大有作为的时候,有多少事等他去做啊!医院发现他的肿瘤已相当大,需要立即做手术,他还想去参加一个技术讨论会,问能不能开完会再来。他在手术后休养期间,仍在看研究所里的科研论文 ( http: / / baike. / view / 1189007.htm" \t "_blank ),还做些小翻译。直到卧床不起,他手边还留着几份国际航空材料,总是“想再看看”。他也并不全想的是工作。已是滴水不进时,他忽然说想吃虾,要对虾。他想活,他想活下去啊!
可是他去了,过早地去了。这一年多,从他生病到逝世,真像是个梦,是个永远不能令人相信的梦。我总觉得他还会回来,从我们那冬夏一律显得十分荒凉的后院走到我窗下,叫一声“小姊——”。
  可是他去了,过早地永远地去了。
  我长小弟三岁。从我有比较完整的记忆起,生活里便有我的弟弟,一个胖胖的、可爱的小弟弟,跟在我身后。他虽然小,可是在玩耍时,他常常当老师,照顾着小朋友,让大家坐好,他站着上课,那神色真是庄严。他虽然小,在昆明的冬天里,孩子们都生冻疮,都怕用冷水洗脸,他却一点不怕。他站在山泉边,捧着一个大盆的样子,至今还十分清晰地在我眼前。
  “小姊,你看,我先洗!”他高兴地叫道。……
  那一段焦急的悲痛的日子,我不忍写,也不能写。每一念及,便泪下如雨,纸上一片模糊。记得每次看病,候诊室里都像公共汽车上一样拥挤,等啊等啊,盼啊盼啊,我们知道病情不可逆转,只希望能延长时间,也许会有新的办法。
  我曾经非常希望小弟调回北京,分我侍奉老父的重担。他是儿子,30年在外奔波,他不该尽些家庭的责任吗 多年来,家里有什么事,大家都会这样说:“等小弟回来”,“问小弟”。有时只要想到有他可问,也就安心了。现在还怎能得到这样的心安 风烛残年的父亲想儿子,尤其这几年母亲去世后,他的思念是深的,苦的,我知道,虽然他不说,现在他永远失去他的最宝贝的小儿子了。我还曾希望在我自己走到人生的尽头,跨过那一道痛苦的门槛时,身旁的亲人中能有我的弟弟,他素来的可倚可靠会给我安慰。哪里知道,却是他先迈过了那道门槛啊!
  1982年10月28日上午7时,他去了。
  这一天本在意料之中,可是我怎能相信这是事实呢!他躺在那里,但他已经不是他了,已经不是我那正当盛年的弟弟,他再不会回答我们的呼唤,再不会劝阻我们的哭泣。你到哪里去了,小弟! ……父亲为他写挽联:“是好党员,是好干部,壮志未酬,洒泪岂只为家痛;能娴科技,能娴艺文,全才罕遇,招魂也难再归来!”我那惟一的弟弟,永远地离去了。
教师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