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6张PPT。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第6课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探索——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第一次革命性的转变——人类出现人类历史中的三次革命性转变第二次革命性的转变——进入农业文明人类历史中的三次革命性转变第三次革命性的转变——迈向近代社会人类历史中的三次革命性转变近代化
是指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包括外交、国防、教育等各方面的变化。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是指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包括三阶段、四件大事。中 国近代化的探索经济上:政治上思想文化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民主共和制)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追求政治制度的变革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科学化讲解目录 概述特点:
近代化的探索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
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逐步深入的过程。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技术制度思想开端讲解单元近代化的探索之一
洋务运动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器物)(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探索小组展示自学成果知识梳理精讲精导 洋务运动
面对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两个政治派别:顽固派、洋务派。两派本质上都是要维护封建统治,区别仅在于对待外国事务的态度上。
“洋务”指一切涉外事务,也称夷务,指诸如外事交涉、订条约、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开矿办厂等与外国资本主义有关的事情。
“洋务运动”即洋务派为镇压人民,维护封建统治,标榜“自强”“求富”,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工业的“自救”运动。概念理解 洋务运动 是指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清政府中的一部分官员打着“自强” 、 “求富”的旗号,通过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创建近代海军和新式学堂,企图摆脱内忧外患、维护清政府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概念理解 鲁迅回顾历史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是不肯动弹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就是这样的一鞭!使中国开始认识到要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于是开始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西方列强侵略内忧外患70年代90年代60年代“自强”“求富” 前 期 后 期过程:19世纪60~90年代重点发展军事工业
重点发展民用工业洋务派:
清朝统治集团内一些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的开明官员。曾国藩 左宗棠 李鸿章 张之洞 恭亲王奕?
(中央)洋务运动
的主要代表恭亲王奕? 奕?支持李鸿章等人办洋务,是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为中国近代工业创始和中国教育的进步作出了贡献。 道光帝第六子。
1861年,奕?与慈禧勾结,发动政变。之后,奕?为议政王,总揽清政府内政外交。曾国藩
湖南人;
道光进士;
1854年练“湘 军”;
1861年创办安庆军械所;
1864年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后,成为地方上 的实力派。李鸿章
安徽人;
道光进士;
1861年组建“淮军”;
创办北洋海军、天津机器制造局 、轮船招商局;
曾签订《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左宗棠
湖南人;
1861年组建“楚军”;
1866年任闽浙总督,创办“福州船政局”;
1875年任钦差大臣,收复新疆;
1881年任两江总督。
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建海军洋务运动的内容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①以“自强”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洋务运动的内容 洋务运动使中华民族开始了强国之梦,在中国
引进了西方文明的曙光,奠定了中国近代化的基础。江南造船厂曾孕育了中国第一代产业工人,更因为中国第一炉钢,第一艘兵轮,第一艘潜艇,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第一批远洋考察团等72个第一,而被誉为中国第一厂,中国民族工业的摇篮。江南制造总局江南制造总局内生产大炮的厂房(1869)引进西方的机器(江南制造总局是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仿制的毛瑟枪生产出较为先进的武器鸦片战争时期清军使用的竹制火铳 福州船政局 (当时远东第一大造船厂)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曾国藩李鸿章安庆内军械所(最早)江南制造总局(最大)左宗棠仿造西式船炮的开端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福州船政局当时远东第一大造船厂自强列表归纳②以“求富”为口号,兴办近代民用工业。上海汉阳开平开平煤矿汉阳铁厂轮船招商局湖北织布局武昌洋务运动的内容上海轮船招商局——李鸿章(中国近代第一家轮船公司)汉阳铁厂——张之洞(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的钢铁工业)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民用工业李鸿章张之洞上海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张之洞中国近代第一家轮船公司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的钢铁工业湖北织布局求富列表归纳北洋海军福建海军南洋海军北洋水师军旗洋务运动的内容③筹建海军。洋
务
派
建
成
的
近
代
海
军
及
基
地 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后者于1912年更名为北京大学)
为了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洋务派创办了新式学校,又送留学生出国深造,从而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1862年,北京)④兴办新式学堂,培养近代人才。派遣留学生,培养新式人才 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先后选派了120名10岁至16岁的幼童赴美留学。这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批官派留学生。在这些幼童之中,不少人成为了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佼佼者,如清末思想家严复,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矿冶工程师吴仰曾,民国政府第一任国务总理、复旦大学创办人唐绍仪,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 兴办新式学堂 培养近代人才“中华创始之举,古今未有之事” “ 贵国派遣的青年学生,自从来到美国,人人善用时间,研究学术,各门学科都有极佳的成绩。……他们的道德,也无不优美高尚。 ……他们不愧为大国国民的代表,足以为贵国争光。他们虽然年少,却都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关系祖国的荣誉,因此谨言慎行,过于成人。”
——耶鲁大学校长波特(摘自中国青年报—清末中国留美幼童的故事一文2004/04/21)詹天佑封建制度之肌体西方科学技术 不触动封建制度,仅仅学习西方技术,这是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本原因。民用工业筹备海防新式学堂军用工业分析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1、洋务运动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其主要标志是 A.引进了西方的机器设备和生产技术
B.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C.创办了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
D.建立了新式海军,设立了海军衙门2、著名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原因在于 A.洋务运动创办了第一所新式学堂
B.洋务运动把西方先进生产力引入中国C.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力量
D.洋务运动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AB学以致用3、清政府内部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的根本分歧在于C A.要不要维护封建的政治制度
B.要不要维护封建的伦理纲常C.要不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
D.要不要抵抗列强的侵略4、洋务派举办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自强新政
B.发展资本主义C.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D.利用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维护清朝统治D学以致用课堂练习:5、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本原因是 A.顽固派的阻挠、破坏
B.未真正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C.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
D.洋务运动未彻底变革封建制度D6、为什么说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答:①因为洋务派不改变封建制度,就想让国家富强起来,这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②洋务派学习西方仅限于科学技术,而单纯地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学以致用1.尽力引进西方最先进的科学技术;
2.防止洋匠挟技居奇,惟利是图;
3.防止办事官员贪污腐败,中饱私囊;
4.注意体制的变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5.注意调动工人的积极性;
------- 结合现实,谈谈洋务运动的哪些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今天借鉴和吸取?拓展归纳要点整理笔记①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②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③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第6课
洋 务
运 动
——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地主阶级洋务派)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②出现了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内
容
前期-“自强”-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后期-“求富”-民用工业(李鸿章轮船招商局、张之洞汉阳铁厂和湖北
织布局)
筹办三支海军:南洋、北洋、福建水师
举办新式学堂:(1862)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在威海卫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评 价性 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作 用:①西方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②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③在中央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④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根本原因。目 的:代表人物:时 间:结 果:破产原因:背 景:结合导学案预习第7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