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检测试题
第四单元检测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32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 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 搀扶(chān) 祭奠(diàn) 嗤笑(chī) 忐忑不安(tè)
② 魁梧(kuí) 咔嚓(cā) 蜷缩(juán) 倾听(qīnɡ)
③ 嗓(sǎng)子 掀(xuān)开 糟(zāo)糕 汹涌澎(pén)湃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①呻吟 拥带 惊慌 跌跌撞撞
② 废话 吞没 忧虑 自做自受
③抱怨 困难 猛然 大步流星
3、下列短语中,搭配恰当的一组是( )
①探望病人 照顾老人 拍摄照片 提供消息
②惊慌地跑 沙哑地喊 狂风地怒吼 心满意足地离开
③氧气充足 房间阴冷 理论充分 波涛轰鸣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正确的一句是( 3 )
①一个沉着,一个急躁,他俩性格迥然不同。
②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 这是闹着玩的吗 ”
③哨声一响,运动员们跌跌撞撞地冲了出去。
5、下面的句子没有使用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2 )。(1分)
①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②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
③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④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6、下列省略号的作用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①“我 ”桑娜脸色苍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②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省略号:表示同类词语的省略)
③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省略号:表示语意的跳跃)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分)
1、关于课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桥》一课在结尾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这种写法真是多此一举。
②《穷人》中的桑娜夫妇虽然过着贫穷的生活,但是他们的精神世界却是富有的。
③《在柏林》中,作者写两个小姑娘笑的目的是:写出两个小姑娘的天真幼稚,对老人举动的不理解,指责两个小姑娘年幼无知,缺乏同情心,以喜衬悲,渲染了老妇人一家的悲惨遭遇。
④“关云长温酒斩华雄”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的一个经典情节。
2、下列关于小说表述正确的有( )
①小说是根据生活中的真实事例,经过加工形成的。
②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③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④阅读小说时,关注情节、环境,可以帮助我们感受人物形象。
3、下列对《回乡偶书》理解正确的有( )
①这首诗用了比对的手法,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
②三四句写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表现了儿童天真活泼、淳朴无邪的笑貌。
③、全诗在有问有答处悄然作结,给读者无穷的想象与回味。
④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离乡背井的伤感,也有老大回乡的喜悦。
三、根据课文内容和平时积累,完成下面的练习题。(14分,)
1、第四单元为小说单元,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有
的老支书, 的桑娜夫妇和 的后备役老兵。(每空1分)
通过学习,我认识了很多有名的作者。《穷人》的作者是俄国作家 ,他的代表作有《 》《 》《 》。《童年》的作者是苏联作家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 写的日记体小说,原名《 》。(每空1分)
3、在学习中,我学会了描写忐忑不安的内心世界:
(2分)
4、说服妈妈,让她同意你在家里养一只小狗。你会怎么说呢?妈妈又会提出哪些反对意见呢?你又该怎么应对呢?请设计一个场景写下来。
(2分)
第二部分 阅读 (38分)
一、阅读《穷人》片段完成练习(共16分)
(一)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二)渔夫皱( zòu zhòu )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 děi dé )把他们抱过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1、“熬”是生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查( )部,再查( )画。“熬”是 的意思,说明了
。(5)分
2、根据原文的意思,给下列词语换个意思相近的词(3分)
严肃——( ) 忧虑——( ) 一动不动——( )
3、用“ ________ ”画出描写渔夫神情的词语,用“ ”画出描写渔夫动作的词语。(1分)
4、“桑娜拉开了帐子”,渔夫又会说些什么呢?请你发挥合理的想象,写下渔夫的话。(注意:要尽量模仿作家的文笔,让你写的句子也生动、吸引人)(3分)
5、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打上“√”。(1分)
6、“嗯,是个问题!”这里的“问题”指 ,因此说这是个问题。(1分)
7.解释词语(2分)
忐忑不安:
自作自受:
8、通过第一段文字中桑娜的 ________ 和 ________ 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 。(3分)
二、阅读小古文,根据要求回答。(7分)
王戎识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注释】
①〔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②〔诸〕众多,一些,这些。③〔游〕玩耍。④〔子〕果实。⑤〔折枝〕压弯了树枝。⑥〔竞〕争着。 ⑦〔走〕跑。⑧〔信然〕的确是这样。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2分)
尝与诸小儿游 尝:
唯戎不动 唯: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3、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3分)
三、阅读文章,完成练习。(15分)
我们跟着月亮走吧
朱成玉
①那年我12岁,是家里很不顺的一年,处处弥漫着哀伤的味道。先是祖父去世;然后父亲在工作中受伤,中指被车床绞断;随后是哥哥闯了祸,和几个小混混一起偷铁被派出所抓去,坐了班房还要罚款。这些事情几乎是一起涌过来的,母亲像一个太极高手,四两拨千斤,硬生生用她柔弱之躯扛起了这一切。
②父亲在医院里并不知晓家里发生的其他变故,母亲刻意提醒我们,因为祖父的去世,父亲心情一直没有缓过来,所以家里的事情必须对他隐瞒,让他安心养伤。
③母亲把亲戚朋友甚至邻居家趟了个遍,总算凑够了钱交了罚金,毕竟偷盗数额较小,派出所一通教育之后,就把哥哥放了回来。母亲并没有立即打骂,只是让他跪在院子里,让他自己思过。哥哥双膝跪着,心却直挺着,倔强地噘着嘴不肯服软:“我去偷东西,不也是寻思给弟弟妹妹买点儿好吃的吗?”
④“就是饿死,也不能白拿别人东西,何况是偷!”母亲终于爆发,气得脸色惨白如月,“人要清清白白,你就在这月亮地儿好好反省反省吧。”
⑤那晚的月亮白油漆一样泼在哥哥身上,像母亲的目光,一遍遍地洗刷着哥哥身上的污浊之气。
⑥几天后的一个夜晚,要去医院给父亲送吃的,很远的路,我和母亲走走停停。
⑦歇脚的当口,我看见母亲对着乌蒙蒙的夜空轻叹了一口气,仿佛是在对上苍许着愿望,又仿佛是在向无边的黑夜倾诉着憋闷和委屈。眼角似乎有亮晶晶的东西在闪,母亲毕竟是女人,太多的事让她有些难以承受,可是她坚忍着不让泪水落下。
⑧乌云一层一层压过来,有些让人窒息,母亲也一直沉默着,让人不免担心一个闪电会不会将我们引爆。我想牵个话头出来,可是张开的嘴却被一阵风塞住。
⑨忽然间,天上的乌云裂开一个缝隙,月亮像获得自由的鸟儿,“嗖”一下窜出来!一绺一绺的月光像一把把利剑,霎时间割开夜妖的黑色袍子。母亲终于露出一丝笑容,“‘黑蘑菇’总有散开的时候。”她催促我说,“快,咱就一直跟着月亮走。”
⑩人生是由各种烦恼的碎片组合而成,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不断拼接的过程。人生中那些艰难之事,于我早已不再新鲜,每每历经苦之风暴来袭,我都不会选择躲闪,而是勇敢地扎进去。我记住了母亲的那句话,也相信乌云总有散开的时候。
跟着月亮走吧。
这些年,不知是有意还是巧合,母亲总是喜欢在月亮地里对我们进行说教,母亲的“月光疗法”对我们健康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母亲用强大的母爱叮嘱我,一切烦忧都不必过于介怀,跟着月亮走吧,自会走到柳暗花明处,自会走到鸟语花香间。
(选自《博爱》2016年第9期,有删改)
文章围绕母亲的“月光疗法”具体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2分
请分析第①段中加点词语的妙处。3分
母亲像一个太极高手,四两拨千斤,硬生生用她柔弱之躯扛起了这一切。
3.请结合语境分析第⑨段划线句景物描写的作用。3分
一绺一绺的月光像一把把利剑,霎时间割开夜妖的黑色袍子。
第 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文章标题“我们跟着月亮走吧”带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4分
第三部分 习作表达 (30分)
小说是来源于生活的创作,请同学们在生活中寻找“影子”,展开合理而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