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大象版六年级2.2《雨和雪》教学设计
课题 雨和雪 单元 2 学科 科学 年级 6
教材分析 《雨和雪》从乌云的图片导入,让学生回忆下雨前的天气特征和以往学过的知识。猜想假设雨的形成过程,并结合猜想设计实验方案,模拟雨的形成,继而推测大自然中雨的形成过程,并进一步推测出雪的形成原因。最后引导学生交流生活中水的蒸发和凝结现象,进一步理解水在自然界中三种不同的存在状态。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 知道水蒸气在空气中受冷凝结、聚集,降落形成的雨。科学思维:基于观察,培养比较、推理、概括、推导的思维方法。科学实践:(1)通过雨的形成的模拟实验,学会用流程图处理信息,解释雨的形成原因。(2)利用雨的形成过程对雪的形成进行合理推测。责任态度: 学会把一种实验事实迁移到实际生活和自然现象中,解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寻找日常生活中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的实例。
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雨的形成过程。
难点 根据雨的形成原因解释雪、的形成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观察图片,天空有什么特点?这预示着什么?教师点拨:乌云指天空中黑色的云。因为云层太厚,光线很难透过而呈现黑色。乌云特点:高度较低。乌云密布预示着将要下雨。2、雨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雨前的天气有什么特征?3、知识回顾:云是有什么组成的?4、根据雨前的天气特征和云的成因,想一想雨是怎样形成的?5、总结大家的猜测,雨的形成可能需要什么条件? 满天布满了乌云,预示着要下雨了。(1)天空往往有很多乌云(2)天气闷热云主要由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预测:(1)雨的形成需要比较多的云,就是需要水蒸气大量凝结。(2)雨的形成还需要比较高的环境温度。(3)云中凝结的水滴聚在一起掉下来,可能就是雨。(1)大量的水蒸气(2)较高的温度(0℃以上) 了解乌云概念、特点以及与天气的关系。了解雨前天气特点回顾云的组成引导学生科学从猜测总结雨形成条件
讲授新课 一、模拟雨的形成1、根据我们的假设,选择怎样合适的材料,设计实验来模拟雨的形成?2、小组合作,设计模拟雨的形成实验方案3、交流并完善实验方案(1)实验目的和猜想假设,是怎么确定的?(2)怎样设计实验步骤?4、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提示:要注意将模拟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与我们的假设和雨的形成过程联系起来。5、实验中,我们在哪里看到了“雨”?“小水滴”是如何变成“大水珠”的?明确:杯子里起雾了,冒出了白气,杯壁出现了小水珠,杯子里出现了云的影子,盘子底上有许多水珠。水里的气泡越来越多,盘子底的水珠越来越大,好像马上就要掉下来了。水沸腾了,气泡越来越多,盘底的水珠掉落下来,降起了“雨”。6、依照“雨”形成的时间顺序,结合我们的假设,用流程图展示我们观察到的现象,向大家解释雨是怎样形成的。明确:7、你知道水滴的大小有多大差异吗?8、自然界中的雨是怎么形成的?播放视频。教师点拨:原来,自然界中的雨是这样形成的:9、阅读下面资料,回答:雨的形成与什么有关?【材料】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受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小水滴或小冰晶在云里相互碰撞、合并,变成越来越大的水滴(温度高于0℃时)。当水滴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便会降落下来,形成雨。二、推测雪的形成1、“雪花飘飘,北风啸啸,天地一片苍茫。” 雪花是什么样子吗?教师点拨:雪花的形状千姿百态,约有2万余种,大自然中找不出完全相同的两片雪花,但雪花的基本形状是六边形。2、雪是怎么形成的?播放视频。 教师点拨: 云在高空中,温度降到了0℃以下,云里很多小冰晶就聚集到一起变大变重,重到上升的空气托不住时就会落下来形成雪了。3、雨和雪的形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三、拓展活动雨的形成离不开水的蒸发和凝结。蒸发:水由液态或固态转化为气态的相变过程叫作蒸发。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凝结:凝结是气体遇冷而变成液体,如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温度越低,凝结速度越快。蒸发和凝结互相转化。生活中还有水的蒸发和凝结现象吗?四、作业布置 查阅资料,冰雹是怎么形成的。 酒精灯、火柴、烧杯、陶土网、三脚架、小盘子、冰块、水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1)实验目的:研究雨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2)猜想假设:大量水蒸气凝结聚集在一起降落形成雨。①将水放入烧杯,烧杯上放一个小盘子。②将装有水的烧杯放在三脚架上的陶土网上,然后点燃酒精灯加热。③三分钟后将冰块放在小盘子上,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按照实验方案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结合实验回答水滴的大小差异很大,一滴雨中含有的水量大概是云中小水滴的100万倍。观看视频(1)大量的水蒸气(2)高于0℃的温度六边形观看视频(1)雨和雪都是小水滴或小冰晶变大时,空气托不住了从天上落下来的。(2)雨和雪的形成对温度的要求不同。温度在0℃以上形成雨,温度在0℃以下形成雪。整理识记(1)蒸发现象:晾晒物品、海边晒盐、湖水干涸(2)凝结现象:热锅盖上的小水滴、冬天进到温暖的室内,眼镜片上出现的一层水珠(雾)、夏天自来水铁管外壁产生的水珠 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完善实验方案能依据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实验现象能用流程图解释雨的形成过程知道自然界中雨的成因与前面的猜测相呼应了解雪花特点知道雪的形成了解雨和雪的形成异同点知道蒸发和凝结的概念知道蒸发和凝结在生活中普遍存在 继续保持探究兴趣
课堂练习 1.雨的形成离不开水的______和______。2. 雨、雪的相同点是( )A.在夜晚形成 B.从云中降下来 C.出现在冬季3.关于雨和雪,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形成雪的温度比形成雨的温度更低 B.雨和雪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变化而来的,本质都是水C.雨是降水,雪不是降水 完成课堂练习并检测自己对于本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通过课堂练习检测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进一步巩固本堂课内容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知道水蒸气在空气中受冷凝结、聚集,温度在0℃以上降落形成的雨,温度在0℃以下降落形成雪。雨和雪的形成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蒸发和凝结现象在生活中普遍存在。 回顾课堂并与老师一起总结本节课内容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重点内容
板书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