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教学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教学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03 08:17: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帝制时代的来临: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意义;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
秦 王 扫 六 合
——秦之统一
春秋战国的经济发展日益走向封建化,这就规定了历史走向由纷乱到统一的历史趋势。一家一户的家庭劳作虽然体现生产力进步,但是遭遇自然灾害容易绝收使农民生活无着,这就需要有强大实力国家的救济。另外,和精细耕作的农业生产密不可分的水利灌溉工程和在当时还属于高端技术的四时耕作、物候节气、良种培育等都需要统一强大的国家来实现。
——据葛颂、郭建峰《从小农经济发展窥探春秋战国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
一、秦的统一
1、秦统一的历史条件
统一是时势之必然
经济基础: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需要统一强大的国家)
1、秦统一的历史条件
群众基础: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梁惠王:“天下恶乎定?”孟子:“定于一。”
——《孟子·梁惠王章句》
乱莫大于无天子,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息。
——《吕氏春秋》
秦国地处西部,关中地理位置优越,易守难攻且农业基础稳固,郑国渠的修建更使得秦国耕地面积扩大,成为秦国东进的后备粮仓;偏居西陲,社会环境稳定,使其本国国土免受战争摧残,同时也能集中精力迎敌,向东扩展……秦国的独特地理条件加速了统一的步伐。
——据李娟娟《秦统一六国中的地理因素再论》
地理条件: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1、秦统一的历史条件
综合国力: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国强兵,为统一奠定物质基础。
进入战国时期,内迁异族已为华夏吸收、融合,处于东方的诸夷与南方的楚亦与华夏融合,而雄霸西戎的秦国也逐渐同于华夏。华夏民族经过长期的发展、吸收与融合,至此已完全形成为一个稳定的民族共同体。 ——刘正寅《交融与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华夏民族》
民族基础:春秋战国以来华夏认同观念形成,各族人民初步融合,有利于统一。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
——《史记》
当他广泛地招揽人才择贤选能时,当他具有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的雄才大略后,机遇必然地降临到他的身上,让他担负起沉甸甸的历史使命。
——厚夫《漫步秦直道》
个人因素: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清明。
1、秦统一的历史条件
3、统一的过程
前230年灭韩
前225年灭魏
前228年灭赵
前223年灭楚
前222年灭燕
前221年灭齐







寿春
临淄
邯郸
大梁










咸阳

前221年
一、秦的统一
远交近攻、分化瓦解、各个击破;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建立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2、统一策略:
思考:
面对辽阔的帝国,秦朝采用了怎样的统治措施?
西到陇西
东至东海
北抵长城
南濒南海
北方:北击匈奴,夺河套,修长城,筑直道
南方:南平百越,修灵渠,置郡县
西南:开辟“五尺道”,辖管西南夷
一、秦的统一
4、开拓疆域
两千年之政,秦政也
——秦之制度
专制主义
一种决策方式,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汇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
一种管理方式,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实行垂直管理。
(1)概念
1.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皇权与相权
中央与地方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度
郡县制度
(2)基本内容
皇帝名号的由来
统一天下、德盖三皇、功过五帝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朕”
秦始皇头上戴的叫冕,前后垂挂的玉串称旒Liu,穿的衣服称衮服,有12种图案。这种装饰为皇帝独有---显示皇帝独尊。
皇帝制度
皇帝制度有哪些特征?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皇位世袭。
制 度 结 构 特 点 产生
三公
九卿
御史
大夫
丞相
太尉
百官之首,协理国政。
位高权重,受牵制。
①副相,执掌群臣奏章。
②下达皇帝诏令。
③负责监察百官。
地位次于丞相,但
权重。
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不常设。
①地位:隶属丞相,由丞要统辖。
②职权:分掌各项具体事务。
③性质:中央政府职能部门。
皇帝
任免
概不
世袭
为皇室专设,为皇
帝私家服务。
三公九卿制度
丞相
王绾
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zhèn,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廷尉李斯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秦统一六国后,如何管理地方,朝廷中有两种不同的意见。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事。
机构 官职 基本概 况 产生


基层
特 点
郡守
县官
地位
职责
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
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
大县为“令”,小县称“长”。
皇帝
直接
任命
②选官不问身份,实行俸禄制,没有封地;
①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长官由皇帝任命不能世袭;
乡、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
郡县制
起源:春秋战国,列国陆续出现。
推广:秦统一后,秦始皇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1)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维护国家统一、政局稳定;
(2)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制形成重要环节);
(3)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
(2)历代沿用,对后世影响深远。
郡县制有何意义?
点拨: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反映了官吏任用原则由贵族世
袭到行政任命的变化,是政治改革的进步,标志着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项目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权力来源 世卿世禄 由皇帝授予,临民不食土
权力动作 自主性,可以决定治下的一切事情 受制于皇帝及其代理者;
很难发挥自己的才干与主动性
权力机构 比较简单 多个机构相互制约、相互监视,政府机构庞大臃肿
收入来源 自己的领地 俸禄
官吏选拔 世袭 皇帝任免,由察举制、科举制等办法产生。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VS
简单地说,贵族政治是依靠血缘关系形成的一种传统习惯上的权威;
官僚政治则是强调职位的权威。
知识延伸
知识延伸
郡县制与分封制比较
相同: 性质: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王权的统治;
作用: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
分封制 郡县制
划分标准 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按地域划分
官吏权利 拥有封地,世袭爵位 官吏由皇帝和朝廷任免调动,不能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
与中央关系 诸侯国有很强的独立性 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
历史作用 容易发展成割据势力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实质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分封制与郡县制是适应不同社会生产力条件(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应用历史辩证的眼光看待;
法令一而履至尊
统一货币(秦半两)、度量衡
编制户籍、制定《秦律》;
迁徙六国贵族豪强
2、秦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统一车轨、修驰道、直道、开通灵渠。
经济
交通
文化
统一文字,以小篆为全国标准文字;“焚书坑儒”统一思想
政治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平百越,设置三郡
进行大规模移民,促进民族融合加强
军事
民族
①、国家版图(地理疆域):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奠定了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
②、政治制度: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
③、民族交融: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 、交流与交融,为“大一统”文化观念奠定基础。
④、社会发展: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
3、秦朝统一的影响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秦 之 灭 亡
大兴土木
求仙问药
外出巡游封禅
①穷奢极欲,大兴土木
②求仙访药,动众巡游
③开疆拓土,修筑长城
④徭役沉重,刑罚严苛
⑤焚书坑儒,毁于一旦
修建秦长城
秦朝肉刑
修建陵墓
材料: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不知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四年苦役) ——《史记秦始皇本纪》
影响:钳制思想,摧残文化,使我国文化典籍遭受严重损失。
三、秦朝的灭亡
1、秦的暴政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驾崩,秦二世胡亥继位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号为“张楚”
项羽刘邦等领导的反秦势力日益壮大
公元前202年,经过四年楚汉战争,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
公元前207年,刘邦攻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秦亡,历时15年
2、 秦末农民起义
(1)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展开了四年的楚汉之争,楚汉之争不属于农民起义。
(2)楚汉之争中,刘邦获胜。公元前202年,定都长安,建立汉朝,史称西汉。
3.楚汉之争
得出认识:得民心者得天下
①、秦朝的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根本原因);
②、秦朝缺乏治理统一大国的经验;
③、对东方六国旧势力缺乏有效的融合和控制;
④、陈胜吴广起义和反秦势力的壮大(直接原因)。
4、秦灭亡的原因
完成统一,结束割据,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有利于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成为封建社会主要的政治制度
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
秦始皇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严刑峻法;赋税繁重;兵役徭役繁重。
暴政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参考《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15史料阅读评价秦始皇。
史学辩论
始皇之“功”
始皇之“过”
本课小结
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统一符合国家、民族利益;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
短命而亡为后世提供教训---以民为本,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护。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施行暴政短命而亡
当堂检测
1、至公元前221年,秦先后灭掉六国,完成统一。秦灭六国的主要条件有( )①秦国实力的强大 ②人民渴望统一 ③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④各民族的初步融合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2、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道:“制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材料中所包含的政治制度是( )A.皇权专制与分封制 B.皇帝制度与世袭制
C.世袭制与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与郡县制
C
B
3、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4、在秦末的反秦浪潮中,不仅有下层民众揭竿而起,还有许多原六国的贵族、官吏、豪强投身其中,他们中还有一些人成为起义的领导者。在六国故土上,又出现了人们熟悉的楚、赵、齐等国名称。这反映出( )A.人们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B.秦朝统一时机尚不成熟C.郡县制不利于巩固统一 D.统一理念尚未深入人心
D
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