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聚落------人类的聚集地落课件2022-2023学年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3聚落------人类的聚集地落课件2022-2023学年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02 18:21: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1
2
3
4
你居住的环境与哪幅景观图更相似?
1
4
2
3
乡村
城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第三节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
1.知道什么是聚落,聚落包括哪两种类型。能描述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差异。(重点)
2.能举例说明聚落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重难点)
3.知道一些特色民居的形成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4.知道一些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典型聚落。
教学目标
阅读课本102----107页,完成以下问题(5分钟)
1、聚落的定义:我们把人类聚居的_____称为聚落。聚落的分类:主要分为_____和______两种基本类型。聚落的差异:(1)外观:乡村范围____,建筑物少且______,人口少等;城市范围____,建筑物多且______,人口稠密,功能多样;(2)生产方式:乡村主要从事______生产劳动,城市主要从事________生产劳动;(3)产生早晚:乡村____,城市_____。
2、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受到自然环境的_______和_______。
3、自然环境影响聚落的形态、规模、密度等。平原地区的聚落多为______状,规模______,密度也____;山地丘陵地区的聚落位于山谷地带,呈______状。河湖附近,沿着河流两岸和湖泊四周分布,呈_____状或____状。沙漠地区,主要分布在绿洲上,呈_____或_______。
4、特色民居与自然环境紧密相关,比如西双版纳的__________;因纽特人的________;黄土高原的_________;内蒙古草原的__________。
5、联合国把重要的聚落遗产确定为_______________。例如意大利的威尼斯城、安徽省的皖南宏村、云南省的丽江古城等。要正确处理______和______的关系。
1、聚落的定义:我们把人类聚居的_____称为聚落。聚落的分类:主要分为_____和______两种基本类型。聚落的差异:(1)外观:乡村范围____,建筑物少且______,人口少等;城市范围____,建筑物多且______,人口稠密,功能多样;(2)生产方式:乡村主要从事______生产劳动,城市主要从事________生产劳动;(3)产生早晚:乡村____,城市_____。
2、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受到自然环境的_______和_______。
3、自然环境影响聚落的形态、规模、密度等。平原地区的聚落多为______状,规模______,密度也____;山地丘陵地区的聚落位于山谷地带,呈______状。河湖附近,沿着河流两岸和湖泊四周分布,呈_____状或____状。沙漠地区,主要分布在绿洲上,呈_____或_______。
4、特色民居与自然环境紧密相关,比如西双版纳的___________;因纽特人的______;黄土高原的______;内蒙古草原的__________。
5、联合国把重要的聚落遗产确定为_______________。例如意大利的威尼斯城、安徽省的皖南宏村、云南省的丽江古城等。要正确处理______和______的关系。
场所
乡村
城市
影响
制约
团块
较大

条带
条带

点状
带状
世界文化遗产
发展
保护
低矮


高大
农业
非农业


傣族竹楼
雪屋
窑洞
蒙古包
乡村聚落
城市聚落
景观差异
建筑物、人口密度、交通网密度、自然环境……
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场所。
乡村与城市
看,人们正在做什么?
农村→耕作
牧村→放牧
林场→伐木
乡村聚落的不同类型
从事耕作、放牧、捕鱼等
生产方式不同
渔村→捕鱼
看,人们正在做什么?
城市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
生产方式不同
医院(市政) 饮食 房屋 交通
数量 等级 生产方式 高度 人口 密度 车流量
乡村 少 低 农业 低 少 低 小
城市 多 高 非农业 高 多 高 大
独立思考:
你的老家属于哪种聚落类型?相比而言你觉得住乡村好,还是住城市好?
①②③三个乡村聚落中,哪个更有可能演变为城市?为什么?
1
2
3
聚落与自然环境
水源充足
土壤肥沃
自然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
地形平坦
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
形态
在一些平原地区,聚落规模较大,人口众多,房屋密集。发展成团块状聚落
山地丘陵地区的聚落,主要位于山谷地带,延伸成条带状
自然环境不仅影响聚落的分布,也会影响聚落的
河湖附近,沿河流发展成带状聚落。
西亚沙漠地区
在热带沙漠地区,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当地的房屋具有厚墙、窗小的特点。厚墙可以减少传入的太阳热量,小窗可以减少吹进的热风。
民居与环境
热带雨林地区
  热带地区全年炎热多雨,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就地取材,下层空着或放杂物,养牲畜,上层住人,因为上层风大凉爽,还可以避免潮湿。
内蒙古草原
蒙古包
选材轻便,便于搭建及拆卸。
黄土高原
窑洞:黄土高原特有的民居形式,就地取材。这里气候干燥,土质十分坚固牢靠,深达一、二百米,极难渗水。直立性很强的黄土,可随意挖凿而不会坍塌。 窑洞有厚厚的屋顶和墙壁,使得窑洞能保温隔热,冬暖夏凉。
北极圈附近
寒带地区终年严寒,就地取材搭建冰屋,冰房子,很低矮,无窗户,保温效果好。可以抵挡极地寒风,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巴黎塞纳河沿岸
这些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是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
水上城市—威尼斯
云南丽江古城
安徽皖南古村落
山西平遥古城
澳门历史城区
1.造成乡村与城市景观差异的原因是( )
A.聚落所处的气候差异 B.劳动方式的差异
C.聚落所处的地形差异 D.人口的文化水平不同
2.下列关于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聚落就是人们休息的地方 B.城市聚落是由乡村聚落演变而来的
C.一般说来,先有城市聚落,后有乡村聚落 D.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是聚落
3.关于聚落的发展变化,下列认识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
B.保护好有价值的建筑群和遗址
C.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D.遗址没有实用价值,应拆旧盖新
D
B
B
4.下列条件中不利于形成聚落的是 ( )
A.气候温暖 B.地形崎岖
C.水源充足 D.交通便利
5.连线
极地地区 冬冷夏热降水较少 地下窑洞
黄土高原 终年严寒冰天雪地 蒙古包
内蒙草原 草原环境游牧生活 高脚屋
西双版纳 高温多雨虫兽侵袭 冰 屋
B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聚落与自然环境
聚落的含义
聚落形成和发展的自然条件
聚落两种形态及形成条件
民居与自然环境
聚落的分布特点
聚落的分类
世界文化遗产
西亚沙漠、热带雨林、蒙古高原、黄土高原、极地地区的民居,及与自然环境关系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
城市和乡村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