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根据以上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本设计。
教材分析
《狐假虎威》是一个传统的寓言故事。写的是一只狡猾的狐狸骗过老虎,不但使自己逃脱危险,而且还借着老虎的威风让其它动物纷纷逃窜的故事。成语“狐假虎威”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这是本单元的主体课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分清真伪,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容易被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所吸引,因此,学习起这类文章来并不难。加之文本语言生动有趣,学生朗读的欲望很强,或通过表演来理解部分词语,增强感受。总之,学生应在一个活泼、轻松的环境中理解课文,学习词汇,明白寓言故事传达的道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狐假虎威”的意思,对课文中的狐狸和老虎有自己的认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用表演法理解“神气活现”“东张西望”等词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生活中有些人只会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根本没有本事。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
难点:通过寓言故事,知道“狐假虎威”的意思,对课文中的狐狸和老虎有自己的认识。
教学策略与手段
教法: 以看图、朗读、抓关键词句等教学方法展开教学。
学法:续编故事,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老虎和狐狸的图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熟读课文。
教学流程
1、激趣设问,引入新课
通过让学生观察狐狸和老虎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引入新课,揭示题目,再提问“题目中你知道几个字的意思”,学生带着疑问学习,回归学习语文本质。
2、理清脉络,整体感知
请学生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来叙述这个故事。这样既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又培养学生有条理叙述。
3、深入课文,感受精彩
通过分段学习,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篇章结构,为三年级学习写作打下基础。通过抓关键词句,让学生感受狐狸的狡猾和老虎的愚蠢,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获得初步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4、总结深化,释义明理
通过师生对话,让学生明白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拓展了教学内容,检查了学生课外阅读积累的词汇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板书设计
狐 假 虎 威
(狡猾)(凶猛)
试 愣
吓 蒙
借 疑信
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走了
仗势欺人 狗仗人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