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说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说课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9-29 19:43: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中国历史 八年级 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说课设计教学理念学情探究学法指导板书设计教材分析教学过程课后反思教法设计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发展智能实践能力积极探索师生合作教材分析教材地位正所谓“经世济民,经国济物”经济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本课体现了近代中国崭新的生产方式在特殊艰难的环境中求生存就发展的历史现状,促进了阶级队伍的壮大,为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型奠定了基础,对整个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历史借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观察力世界是历史的能力掌握张謇兴办民族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划分、原因和特征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树立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重点难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过程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黄金时代”的原因;
2.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学情探究八年级的学生从学习状况看,他们对历史知识已经有了过渡性的认识和适应,知识面逐渐扩大;从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出发,正处于过渡期和整合期,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需要一次飞跃,具有初步的辨析能力和分析整合能力;但他们的只是往往偏重于当今社会现状,对近代关注比较少。教法设计创设情景讲解法合作探究动态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感官,抓住学生的第一反应,迅速进入课堂结合相关史料,针对本课知识进行讲解,使学生形成基础知识体系,为进一步理解知识奠定基础通过布疑设题,组织学生自主合作,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史能力学法指导分析归纳法搜集法现实联系法引导学生分析张謇实业兴国和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使学生掌握有特殊到一般的分析归纳法搜集相关历史知识,提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联系当代工业发展状况与近代工业形成对比,揭示近代工业发展的艰辛,培养学生通过现象洞察本质的能力张謇(1853-1926),江苏南通人,中国近代实业家、教育家,16岁中秀才,32岁中举人,41岁中状元,1899年建成大生纱厂,后形成大生集团,主营纺织和面粉,政治上属于立宪派。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大生纱厂正式在通州城西的唐家闸陶朱坝破土动工,次年大生纱厂建成投产。 张謇是清朝末年的一位状元,当时的身份和地位非同常人,他为什么要创办大生纱厂呢?①抵制列强对中国人民的剥削
②发展本国的工商业问题探究张謇创办的实业“大生纱厂”兴衰的原因?小讨论《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出于爱国情怀,?张謇希望“实业救国”。 衰:国内封建势力的阻碍;
一战后由于列强的侵略卷土重来,最后纱厂被吞并。 兴: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的控制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第一阶段:洋务运动到清朝末期联旧启新特点:萌芽
原因: 1.洋务运动催进了民族工业的产 生

2.甲午战争后出现了实业救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第二阶段短暂的黄金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面粉出口增长表分析一战期间出现短暂黄金时代的原因第三阶段 民族工业的衰落面粉大王、棉纱大王、红色资本家、 近代荣氏企业一战期间发展迅速,成为近代民族资本家首户,战后出现萧条景象荣氏企业的影响民族工业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一战期间民族工业为什么出现短暂的黄金时代,一战后又为何萧条?动脑筋民族工业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重工业发展缓慢民族工业曲折发展自我总结通过课文学习,探讨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集体探究和小结1.发展短暂且艰难;
2.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约,整体水平落后;
3.发展不平衡,集中于轻工业和沿海地区思考近代民族工业带来的启示?
从张謇’的历史中得到什么感受?
收集荣氏家族企业在当代的发展何影响?知识巩固和延伸教学反思通过实际运用,有的放矢得把握了教学活动,较全面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教学不是完美无缺的,作为教师要在进步中学习,精益求精,善于反思和自我总结感谢评委老师的关心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