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七校联考
高二年级数学文科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分值:150分
一、单选题(共12题,每题5分,共60分)
1.已知为纯虚数,则实数的值为( )
A.1 B. C.1或 D.或0
2.点的极坐标为( )
A. B. C. D.
3.已知,是的导函数,则的图像大致是( )
A. B. C. D.
4.已知i为虚数单位,复数满足,则( )
A. B. C. D.
5.在研究体重与身高的相关关系中,计算得到相关指数,则( )
A.是解释变量 B.只有64%的样本符合得到的相关关系
C.体重解释了64%的身高 D.身高解释了64%的体重
6.在平面内,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通过类比的方法,可求在空间中,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
A. B. C.3 D.5
7.给定函数,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函数有两个零点 B.函数在上单调递增
C.函数的最小值是 D.当或时,方程有1个解
8.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则,中至少有一个不为0”成立时,假设正确的是( )
A.,中至少有一个为0 B.,中至多有一个不为0
C.,都不为0 D.,都为0
9.已知函数,则( )
A.1 B.5 C.7 D.6
10.若直线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则直线的倾斜角为( )
A.30° B.60° C.120° D.45°
11.下列所给的四个命题中,不是真命题的为( )
A. B. C. D.
12.已知函数若,则的最大值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
13.已知复数对应的点在第二象限,它的模为3,实部是,则______.
14.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______.
15.观察下列图形中小正方形的个数,则第10个图中小正方形的个数为______.
16.在给出的①;②;③.三个不等式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即可)
三、解答题(共70分)
17.(10分)已知函数.
(1)求在点处的切线方程;
(2)求在区间上的单调减区间.
18.(12分)周末,某游乐园汇聚了八方来客.面对该园区内相邻的两个主题区A和B,成年人和未成年人选择游玩的意向会有所不同.某统计机构对园区内的100位游客(这些游客只在两个主题区中二选一)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50位成年人中,只有10人选择主题区A,而选择主题区A的未成年人有20人.
(1)根据题意,请将下面的列联表填写完整:
选择哪个主题区 年龄层的人 选择主题区A 选择主题区B 总计
成年人
未成年人
总计
(2)根据列联表的数据,判断是否有99%的把握认为选择哪个主题区与年龄有关.
参考公式:,.参考数据:
0.050 0.010 0.001
3.841 6.635 10.828
19.(12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以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为,直线与曲线交于,两点.
(1)求直线的普通方程和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
(2)已知点的极坐标为,求的值.
20.(12分)已知函数(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为常数)的图像在处的切线斜率为.
(1)求的值及函数的极值;
(2)证明:当时,.
21.(12分)共享汽车进驻城市,绿色出行引领时尚,某市有统计数据显示,某站点5天的使用汽车用户的数据如下,用两种模型①;②分别进行拟合,进行残差分析得到如表所示的残差值及一些统计量的值:
日期(天) 1 2 3 4 5
用户(人) 13 22 45 55 68
模型①的残差值 0.4
模型②的残差值 0.3 3.8
(1)残差值的绝对值之和越小说明模型拟合效果越好,根据残差,比较模型①,②的拟合效果,应选择哪一个模型?并说明理由;
(2)求出(1)中所选模型的回归方程.
(参考公式:,,参考数据:,)
22.(12分)已知函数,.
(1)当时,若曲线与直线相切于点,求点的坐标;
(2)当时,证明:;
(3)若对任意,不等式恒成立,求出的取值范围.
西宁市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七校联考
高二年级数学文科答案
1.A
因为是纯虚数,所以,解得.
故选:A.
2.B
由题设,且在第四象限,
所以极坐标为.
故选:B
3.C
∵,
∴为奇函数,则函数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排除选项BD;
∴,由,,存在,,
当时,单调递减,故排除A.
故选:C.
4.C
由题意得,,
故,
故选:C
5.D
是因变量或响应变量,是自变量或解释变量,所以A错误.
表示解释变量对响应变量变化的贡献率,表示身高解释了的体重,所以D正确,B、C错误.
故选:D
6.D
类比平面内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得空间中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为,
所以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
故选:D.
7.A
因为,所以,
由,得,所以在单调递增,
由,得,所以在单调递减,
又因为,恒成立,,,结合单调性可知,大致图象如下:
对于A选项,由图象知,函数只有一个零点,故A错误;
对于B选项,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为,而,所以函数在上单调递增,故B正确;
对于C选项,函数的最小值是,故C正确;
对于D选项,由图象可知,当或时,方程有1个解,故D正确.
故选:A
8.D
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则a,b中至少有一个不为0”成立时,应假设a,b都为0.
故选:D
9.A
根据题意,,则,又.
故选:A
10.D
由直线的参数方程知,斜率,为直线的倾斜角,所以该直线的倾斜角为45°.
故选:D
11.D
设,,则,
所以,A为真命题;
当时,,充分性成立,
当时,,必要性成立,B为真命题;
,故C为真命题;
不妨设,,满足,但不满足,D为假命题.
故选:D
12.D
解:由函数的图象可知,不妨设,有,
可得,有,
令,
有,
令,可得,
可得函数的增区间为,减区间为,
可得,
故的最大值为.
故选:D.
13.或
依题意,设,于是得,解得,
所以.
故答案为:
14.
由,得,
所以切线的斜率为,
所以所求切线方程为,得,
即,
故答案为:
15.66
由图知:各图对应正方形个数为
所以,
故,则,
所以.
故答案为:66
16.①②③
①②③均可构造函数,,
,当时,,单调递增,
当时,,单调递减,
因为,所以,即,所以,①正确;
所以,即,所以,②正确;
因为,所以,所以,即,
化简为,③正确.
故答案为:①②③
17.(1)3x+y+6=0
(2)
(1)由,得,
则,f(1)=-9,
故切线为y+9=-3(x-1),即3x+y+6=0.
(2)令.得.
当时,,在上单调递减.
18.(1)填表见解析
(2)没有99%的把握认为选择哪个主题区与年龄有关
(1)由题意知成年人中有10人选择主题区,40人选择主题区B,
未成年人中有20人选择主题区,30人选择主题区B,
选择哪个 主题区 年龄层的人 选择主题区 选择主题区A 总计
成年人 10 40 50
未成年人 20 30 50
总计 30 70 100
(2),
所以没有99%的把握认为选择哪个主题区与年龄有关.
19.(1),
(2)
(1)根据上下两式相加可得的普通方程为:,又,所以,即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2)直角坐标,即在直线上,故可设直线的参数方程为 (t为参数),代入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得,即,故
20.(1),极小值,无极大值
(2)证明见解析
(1)由,得.
由题意得,,即,
所以,.
令,得,
当时,,则在上单调递减;
当时,,则在上单调递增.
所以当时,取得极小值,且极小值为,
无极大值.
(2)证明:令,则.
由(1)知,,
故在上单调递增.
所以当时,,
即.
21.(1)应该选择模型①,理由见解析
(2)
(1)应该选择模型①
模型①的残差值的绝对值之和为,
模型②的残差值的绝对值之和为,
∵,∴模型①的拟合效果较好,应该选模型①.
(2)由题可知:,,,.
∴,
.∴y关于x的回归方程为.
22.(1)
(2)证明见解析
(3)
(1)当时,.
设,则切线斜率.
由切点性质,得,解得.
所以点的坐标.
(2)当时,,其中,则,
令,其中,则,
故函数在上单调递增,且,
当变化时,变化情况如下表:
1
0
单调递减 极小值 单调递增
由上表可知,.所以.
(3)实数的取值范围.理由如下:
方法一:(数形结合)
在上恒成立,即.
因而函数的图象在函数的图象上方.
考虑函数图象在函数图象恰好有一个公共点的临界情形(如图所示),
此时它们在交点处有一条公切线,设交点的横坐标为.
又,由切点性质知,
所以即,
由得,所以即
记,则,所以在上是增函数.又因为,所以方程的解是.
因此,当两函数恰好有一个交点时,交点坐标是,此处公切线方程是.
所以当函数的图象在函数的图象上方时,实数的取值范围.
方法二:(同构变形)
显然,在上恒成立,即恒成立即
恒成立,
所以恒成立,
构造函数,易知在上是增函数,
所以恒成立,即,
令,
当时,,所以在上单调递减,
当时,,所以在上单调递增,
所以,所以,解得,
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