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1.(2022·辽宁鞍山·七年级期末)汉朝建立之初,百废待兴,经过几代人努力,到文帝、景帝时期终于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的景象。这一局面,历史上称之为( )
A.秦初之治 B.光武中兴 C.文景之治 D.汉武盛世
2.(2022·辽宁大连·七年级期末)汉朝文帝、景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这一局面被称为( )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3.(2022·辽宁沈阳·七年级期末)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初统治者( )
①严刑峻法②让士兵还乡务农③轻徭薄赋④统一铸造五铢钱
A.②③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4.(2022·辽宁沈阳·七年级期末)西汉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景观林立,我们一起探访历史足迹。请按下列古迹所反映的历史先后时期排序,正确的是( )
A.abc B.acb C.bac D.cba
5.(2022·辽宁葫芦岛·七年级期末)七年级某班同学选取了《秦统一中国》《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东汉的兴衰》这四节课进行复习,请你根据复习内容拟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6.(2022·辽宁盘锦·七年级期末)下面是四位同学排演的历史课本剧“文景之治”的片段,其中一项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A.汉文帝命人仿照阿房宫修建皇宫 B.县官王平因为关心农桑受到景帝提拔
C.文帝的夫人因为铺张浪费受到训斥 D.农民张三因为努力耕作受到官府奖励
7.(2022·辽宁阜新·七年级期末)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人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经》中“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 )
A.秦→西汉 B.西汉→东汉 C.东汉→三国 D.三国→西晋
8.(2022·辽宁阜新·七年级期末)汉初一位皇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这段话代表了汉初统治者的经济政策是
A.重视农业 B.重视商业
C.农商并重 D.发展手工业
9.(2022·辽宁沈阳·七年级期末)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
A.力倡节俭 B.大兴文治 C.休养生息 D.平抑物价
10.(2022·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蒙古贞初级中学七年级期末)下列关于“文景之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实行严刑峻法 B.吸取秦亡的教训
C.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提倡节俭 D.使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发展
11.(2022·辽宁营口·七年级期末)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 大臣晃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文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实行的政策是( )
A.“轻福薄赋”政策 B.“以农为本”政策
C.“休养生息”政策 D.“勤俭治国”政策
12.(2022·辽宁铁岭·七年级期末)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西汉前期的统治者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进而出现了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与这段历史无关的皇帝
A.汉高祖 B.汉文帝 C.光武帝 D.汉景帝
13.(2022·辽宁阜新·七年级期末)陆贾曾向汉高祖提出:“(天下)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这句话意在告诫当时的统治者( )
A.秦朝统治被推翻的原因
B.必须解除统军大将的兵权
C.尽快停止战争,注重恢复和发展生产
D.大力分封同姓人做诸侯王
14.(2022·辽宁葫芦岛·七年级期末)《汉书·食货志》记载,“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针对这样的情景,汉初统治者采取了
A.郡县制 B.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C.推恩令 D.盐铁官营,统一铸币
15.(2022·辽宁丹东·七年级期末)某同学制作了如下一段朝代更替图,其中空白处政权的建立者是
西周→东周→秦朝→→东汉
A.刘邦 B.刘备 C.刘裕 D.刘秀
16.(2022·辽宁丹东·七年级期末)文帝在位23年,车骑服御之物都没有增添;屡次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宝;平时穿戴都是用粗糙的黑丝绸做的衣服;文帝为自己预修的陵墓,也要求从简。这一做法说明汉文帝
A.以农为本 B.勤俭治国 C.以德化民 D.轻徭薄赋
17.(2022·辽宁朝阳·七年级期末)西汉初,经过几个皇帝的努力,社会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国家随之强盛,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史称是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皇之治 D.开元盛世
18.(2022·辽宁盘锦·七年级期末)《汉书 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统治者实行了( )
A.郡县制 B.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C.推恩令 D.盐铁官营,统一铸币
19.(2022·辽宁朝阳·七年级期末)西汉建立之初,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及其继承者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下列措施中属于汉高祖时期的有()
①让士兵还乡务农 ②将部分奴婢释放为平民 ③轻徭薄赋 ④废除一些严刑苛法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0.(2022·辽宁盘锦·七年级期末)中国古代的制度构建和政策实行既反映了时代特色,又蕴含着国家治理的政治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二: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 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位,孝景遵业,五大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哉!
——班固《汉书》
材料四:武帝时国力上升,在调整、限制、打击王国势力的过程中,郡县制逐步成为汉国家结构的主体,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汉帝国走向强盛。
——摘编自宪群《秦汉之际国家结构的演变》
材料五: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
(1)据材料一,秦朝实现统一后,创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二中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
(3)材料三描述了我国历史上哪一盛世局面?
(4)列举材料四中汉武帝为“使汉帝国走向强盛”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
(5)依据材料五,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21.(2022·辽宁沈阳·七年级期末)秦汉时期推行的一系列措施,对后世有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七国的文字书写各异。 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1)根据材料一回答,秦始皇制定了哪一种通用文字在全国使用?
(2)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文字的统一具有怎样的作用?
材料二:“分天下为三七六郡”后增至40余郡。郡的最高长官为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
(3)根据材料二回答,这是一种什么制度?
材料三:《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4)根据材料三回答,当时的社会面临什么境况?(写出两点即可)
(5)根据材料三及所学回答,当时的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解决这一境况?
材料四当时的农民见经商容易致富,也纷纷弃农经商。《史记 货殖列传》记载: “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
(6)根据材料四,想一想,这种状况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会造成什么影响?
(7)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回答,当时的统治者为解决这一现象制定了什么国策?
参考答案:
1.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汉朝建立之初,百废待兴,经过几代人努力,到文帝、景帝时期终于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的景象。这一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C项正确;没有秦初之治 光武中兴是在东汉,材料说的是文帝、景帝时期,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2.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汉朝文帝、景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这一局面被称为“文景之治”,故A项正确;B项是隋朝,CD两项是唐朝,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项。
3.A【解析】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他下令“兵皆罢归家”,将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减免徭役及兵役,故排除①,②③正确;统一铸造五铢钱是汉武帝时期采取的政策,排除④。故选②③组合,排除BCD,A项正确。故选A项。
4.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秦始皇兵马俑出现在秦朝,b半坡博物馆中半坡居民出现在距今6000年,c汉未央宫遗址中汉未央宫出现在西汉时期,故bac符合题意,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5.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前221年,秦朝建立,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灭亡后,先后建立西汉、东汉,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进一步巩固发展,C项正确。史前时期是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夏商周时期是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魏晋南北朝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6.A【解析】汉文帝提倡勤俭治国,故汉文帝命人仿照阿房宫修建皇宫不符合史实,A符合题意;文帝的夫人因为铺张浪费受到训斥符合史实,排除C;汉文帝和汉景帝重视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故县官王平因为关心农桑受到景帝提拔和农民张三因为努力耕作受到官府奖励符合史实,排除BD。故选A。
7.A【解析】根据题干“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秦朝,只传到秦二世,就爆发秦末农民起义,项羽和刘邦展开楚汉之争,最后刘邦打败项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了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A项正确;题干中没有涉及东汉、三国和西晋,排除BCD项。故选A项。
8.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景帝重农,曾和百官一起劝农,令皇后督导植桑、养蚕、织布诸事宜。景帝下诏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因此,题文材料说明汉初统治者重视农业,A项正确;BCD在题文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故选A项。
9.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由于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西汉初年,经济凋敝,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统治者采取宽松政策,休养生息。C项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C。
10.A【解析】依据题干信息“文景之治”并结合所学可知,汉文帝、汉景帝他们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文帝、景帝还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他们还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发展,所以他们统治时期被称为“文景之治”。而实行严刑峻法是秦朝暴政的一个表现,因此关于“文景之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A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1.B【解析】根据材料“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及所学知识可得,这体现出汉朝政府重视农业的发展,也就是实行“以农为本”政策,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关于赋税政府的政策或者态度,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政府采取无为而治的“休养生息”政策,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勤劳节俭方面治理国家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12.C【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前期的统治者汉高祖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汉文帝、汉景帝在位时,出现了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光武帝是东汉时期的统治者。选项C与题干这段历史无关,符合题意;汉高祖开始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为后来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的文景之治的出现奠定了基础,ABD项都与这一治世有关,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项。
13.C【解析】“(天下)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大意是说巩固政权和夺取政权的方法应该不一样,不能仅凭武力治天下,而应当注重恢复和发展生产,改善民生,以图统治的长治久安,C项正确;秦朝统治被推翻的主要原因是暴政,但题干中并没有体现,排除A项;解除统兵大将的兵权是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汉代不符,排除B项;题干并没有体现要大力分封同姓子弟做诸侯王,排除D项。故选C项。
14.B【解析】“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说明社会经济凋敝,因此为了恢复社会经济,汉初统治者采取了轻徭薄赋的措施,B项正确;汉初实行的是郡国并行,排除A项;推恩令是为了解决王国问题,排除C项;D项中的措施是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5.A【解析】根据朝代更替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处于秦朝于东汉之间的王朝是西汉,其建立者是刘邦,A项正确;刘备是三国时期蜀国建立者,排除B项;刘裕是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排除C项;刘秀是东汉的建立者,排除D项。故选A项。
16.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在位23年车骑服御之物都没有增添,屡次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宝,时穿戴都是用粗糙的黑丝绸做的衣服,为自己预修的陵墓也要求从简,这些做法体现了汉文帝勤俭治国的统治思想,B项正确;以农为本、以德化民 、轻徭薄赋均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
17.A【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西汉初,经过几个皇帝的努力,社会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国家随之强盛,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出现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史称文景之治,A项正确;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都是在唐代,排除BD项;开皇之治是在隋朝,排除C项。
18.B【解析】依据题干“汉初”,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西汉建立后,社会十分贫困,汉高祖通过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来恢复经济、发展生产。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故汉初统治者吸取秦王暴政,采取了休养生息来恢复经济。B正确;秦国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推行郡县制,A排除;汉武帝时期,是西汉鼎盛时期。为解决王国问题,颁布推恩令,C排除;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币;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盐铁官营。D排除;故选B。
19.C【解析】本题考查西汉建立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及其继承者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的休养生息的政策主要有①让士兵还乡务农、 ②将部分奴婢释放为平民、 ③轻徭薄赋; ④废除一些严刑苛法是文景时期的措施。故选C。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西汉建立出奇的具体措施,属基础知识层面的要求,有一定难度。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及其继承者采取的休养生息的政策。结合课本的秦朝灭亡的内容可以解答本题。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大一统的汉朝。
20.(1)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
(2)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统一文字。
(3)“文景之治”。
(4)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5)维护、推动、促进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解析】(1)根据图示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推行的则是郡县制。
(2)根据“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得出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统一文字。
(3)根据“汉言文景,美哉”得出是“文景之治”。
(4)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汉武帝为了使汉帝国走向强盛,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等。
(5)根据“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有利于维护、推动、促进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21.(1)小篆。
(2)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3)郡县制。
(4)经济萧条,国家贫困。
(5)休养生息政策。
(6)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
(7)重农抑商。
【解析】(1)根据材料一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把小篆作为通用文字在全国使用。
(2)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可知,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3)根据材料二的“郡的最高长官为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可知这是秦朝实行的郡县制。秦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下设县,郡县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4)根据材料三的“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可知西汉建立时,当时的社会面临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的境况。
(5)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可知,针对西汉建立之初“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的境况,当时的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
(6)根据材料四的“当时的农民见经商容易致富,也纷纷弃农经商。”可知,弃农经商这种状况影响了农业的发展,使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
(7)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统治者为解决“弃农经商”这一现象制定了重农抑商的国策,发展农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