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1.(2022·辽宁沈阳·七年级期末)董仲舒的“儒术”以儒家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帝制神学体系。采纳董仲舒思想主张的是( )
A.孔子 B.秦始皇 C.刘邦 D.汉武帝
2.(2022·辽宁盘锦·七年级期末)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 )
A.颁布“推恩令” B.实行分封制
C.派张骞出使西域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2022·辽宁沈阳·七年级期末)“秦始皇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下面能解释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 B.焚书坑儒 推恩令
C.统一文字 推恩令 D.统一文字 罢黜百家
4.(2022·辽宁大连·七年级期末)阅读“西汉初期中央与封国力量对比图”,图表反映出的问题是( )
A.中央实力强大 B.封国威胁中央
C.中央设置刺史 D.诸王一蹶不振
5.(2022·辽宁大连·七年级期末)“汉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材料中“推恩之令”在当时起的最主要的作用是( )
A.促成了“文景之治” B.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C.削弱了王国的势力 D.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6.(2022·辽宁沈阳·七年级期末)如图反映的是“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读图分析统治者采取什么措施解决了图中反映的社会问题( )
A.颁布“推恩令”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D.把盐铁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专卖
7.(2022·辽宁本溪·七年级期末)“统一思想,归本儒家,让大家有共同的目标,致力于共同利益。”为此,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实行郡县制 C.颁布推恩令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8.(2022·辽宁沈阳·七年级期末)“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思想体系,并得到汉武帝的采纳。”汉武帝采纳该学说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艺术繁荣 B.推动教育发展 C.巩固统一王朝 D.保持思想活跃
9.(2022·辽宁盘锦·七年级期末)公元前134年,汉武帝召集各地贤良方正文学之士到长安,亲自策问。董仲舒在对策中指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而当时统治思想不一致,法制数变,导致百家无所适从。为此,汉武帝(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坚持无为,发展生产
C.推行私恩,分其子弟 D.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10.(2022·辽宁鞍山·七年级期末)儒家思想产生后,经历了发展—低谷—高潮三个阶段,与之相对应的时期是( )
A.战国—西汉—东汉 B.商朝—秦朝—汉朝 C.战国—秦朝—汉朝 D.秦朝—西汉—东汉
11.(2022·辽宁盘锦·七年级期末)汉武帝元封六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这一时期刺史主要负责( )
A.行政事务 B.军事管理 C.监察事务 D.财政管理
12.(2022·辽宁葫芦岛·七年级期末)《汉书·食货志》记载,“自孝文更造四铢钱,至是岁四十余年,从建元以来,用少,县官往往即多铜山而铸钱,民亦盗铸,不可胜数,钱亦多而轻”。面对这样的情况,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兴办太学 B.平抑物价 C.统一铸币 D.盐铁专卖
13.(2022·辽宁·沈阳市虹桥中学溪湖分校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甚至举兵叛乱。……汉武帝...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上)
(1)依据材料一回答,图一显示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观察图二,秦朝实行什么制度管理地方?
(2)依据材料二,指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的问题。概括汉武帝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
14.(2022·辽宁盘锦·七年级期末)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丰富的政治文明,为中华民族和世界文明的发展提供了独具魅力的政治借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材料二 (周)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三
材料四 “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西汉) 贾谊《治安策》
(1)材料一中“天下为家”的局面从谁开始的?这一局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制度的出现?
(2)材料二反映的是周朝什么制度?周朝实施该制度有什么样的目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秦朝的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政治制度体现了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最能体现材料四的主张?该措施有何影响?
15.(2022·辽宁朝阳·七年级期末)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维护统一,巩固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那些有利于国家统一的人或事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被后人传诵与铭记。阅读下列材料: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
(1)中国历史上在哪一朝实现了第一次大统一?有什么重大意义?
(2)材料中的“秦皇”为了巩固统一创立了一套什么制度,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基本政治制度?在地方上建立什么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上,实行什么措施来巩固统一?
(3)材料中“汉武”为了解决诸侯势力膨胀问题,加强政治上的统一,他采纳谁的建议实施了什么措施?
(4)汉武帝采纳谁的什么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什么钱?
(5)结合上面材料,请你谈谈对国家统一问题的认识。(符合题意即可)
16.(2022·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蒙古贞初级中学七年级期末)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时期,是我国第一次大一统时期,这一时期有很多制度和措施影响深远。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回答:秦、汉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分别实行什么措施?
材料二:
(2)中国银行行徽(上图)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于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出现在哪一朝代?汉武帝时期统一铸造什么货币?
材料三:秦始皇派大将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3)秦始皇为了抵御匈奴,派谁北击匈奴?汉武帝派谁北击匈奴
材料四:汉武帝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4)汉武帝接受谁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始皇、汉武帝采取巩固措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17.(2022·辽宁朝阳·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的示意图展示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是由谁创立?
材料二∶ 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绍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改编自《风凰网》
(2)阅读材料二,西汉时期国家出现了什么问题?汉武帝用何种措施来解决问题的?
材料三 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
(3)为巩固统治,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思想方面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措施。根据材料三及所学学知识,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
材料四
图一 图二
(4)如材料四图一和图二所示,在经济方面,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巩固统治,秦始皇和汉武帝分别铸造了什么货币?
(5)概括两位封建帝王在国家统一进程中所起到的共同作用。
18.(2022·辽宁大连·七年级期末)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的不变的追求。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朝政治制度示意图
材料二:
货币 铜权
材料三:汉初在沿用秦地方管理制度外,对于一些王公和战争功臣,分封了一些诸侯王国。诸侯王的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西汉景帝时爆发的七国之乱,曾严重威胁到中央政权的统治。
(1)根据材料一回答: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在中央和地方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是秦统一后使用的标准货币和铜权,说明秦统一后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回答:汉初分封的诸侯王国后来的发展对中央造成什么影响 汉武帝继位后采取什么措施消除这一影响
(4)汉武帝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接受了谁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
(5)古代中国的各朝代均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作为一种管理制度,你认为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作用
19.(2022·辽宁营口·七年级期末)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林立纷争,学术界和学者获得了相对充分的自由。经济有了极大发展,封建经济的迅速兴起,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在阶级关系上,出现地主、农民、工商阶层,士活跃起来,并受重用。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辽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科学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人们认识水平提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和经济变革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患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更为师。
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益发谪徙边。
——《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愿以为的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东汉]班图:《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请你例出“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和经济变革”的具体表现有哪些?这一时期,提出“民心”思想的是哪两家学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实行的这一措施对当时的社会带来了什么后果?
(3)从材料三中分析,董仲舒提出的大一统的思想主张是什么?汉武帝为了“民知所从矣”,他是怎么做的?
(4)阅读上述三段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有什么感悟?
20.(2022·辽宁鞍山·七年级期末)统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前提和基石,维护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在复习该主题时,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为主题的导学案,并提出了如下问题,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
材料一: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是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沁园春 雪》
(1)根据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秦皇、汉武分别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材料二:如下表格
人物 秦皇 汉武
政治上 _________、郡县制 实行推恩令和刺史制度
经济上 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统一铸_________、盐铁专卖、平抑物价
文化上 统一_________、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2)依据材料二,结合表格里的内容,完成表格的填写
材料三: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占卜之类的书。他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史称“焚书坑儒”。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四: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3)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回答秦皇和汉武对待儒学的态度。谈一谈统治者这样做的共同目地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汉武帝为什么把儒家学说定为其精神支柱而不是其它的思想派别?
21.(2022·辽宁丹东·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爽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文帝采贾生(贾谊)之议分齐、赵,景帝用晁错之计削吴、楚。武帝施主父(主父偃)之策,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黜陟: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而藩国自析。
——《汉书·诸侯王表》
(1)与材料一中“封尚父于营丘,日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相关的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的实行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认为“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是中国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秦朝开创延续千年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为加强统治,秦朝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制度?
(3)汉武帝采取哪一措施解决了材料三中出现的问题?此外汉武帝在政治上又实行了哪些措施?
22.(2022·辽宁抚顺·七年级期末)
材料一:他(汉高祖)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将那些因战乱、饥荒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劳动力。为稳定民心,鼓励人民致力于农业生产,汉高祖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以及兵役。
材料二:汉文帝和汉景帝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
材料三: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大一统的局面,使得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材料四:他(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还合并州县,裁剪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请你写出汉高祖采取这些措施目的是什么?它体现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写出皇帝采取这些措施的结果是什么?这一时期统治局面,在历史上称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的提示,简单写出汉武帝在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方面的措施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写出这一时期的局面在历史上的称谓是什么?
(5)汉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时代,结合所学,请你写出留下印象最深的人或事件,简单写出原因。
参考答案:
1.D【解析】董仲舒的“儒术”以儒家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帝制神学体系。为了加强思想统治,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故排除ABC,D项正确。故选D项。
2.A【解析】为加强中央集权,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 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通过这项措施,王国的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是A。
3.A【解析】根据“秦始皇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可得出材料说明的是秦始皇与汉武帝都加强了思想方面的控制,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项正确;推恩令是解决王国问题的,排除BC项;统一文字与“不要人民读书”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4.B【解析】依据西汉初期中央与封国力量对比图,可知封国人数以及封国辖郡都多于中央,由此得出封国势力膨胀,已经对中央构成了威胁,B项正确,排除A项;到汉武帝时期设置刺史监察地方,并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削弱王国势力,诸王一蹶不振,排除CD项。故选B项。
5.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推恩之令”在当时起的最主要的作用是削弱了王国的势力,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C项正确;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排除A项;推恩令是政治方面的措施,不是思想方面,排除B项;推恩令是政治方面的措施,不是经济措施,排除D项。故选C项。
6.A【解析】根据材料“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可知,西汉初期封国的人口、管辖的郡数超过了中央,封国力量超过了中央,严重威胁到了中央。为了解决封国势力过大的问题,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推恩令”的建议,诸侯的势力被削弱,加强了中央集权,A项正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加强大一统的思想措施,排除B项;秦朝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排除C项;把盐铁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专卖是汉武帝加强大一统的经济措施,排除D项。故选A项。
7.D【解析】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汉武帝统治时期,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由此确立了孔子的儒家学说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因此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8.C【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巩固王朝统一,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C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艺术的发挥在那,故A不符合题意;教育发展与题干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抑制了思想的活跃性,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9.A【解析】依据题干关键信息“董仲舒”“统治思想不一致,法制数变,百家无所适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A项正确;“坚持无为,发展生产”属于西汉初期的统治思想,排除B项;“推行私恩,分其子弟”指的是推恩令,排除C项;“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属于秦始皇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A项。
10.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在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思想,到战国,孟子、荀子继承和发展了他的思想,到秦朝,秦始皇焚书坑儒打击了儒家思想,到汉代,汉武帝尊崇儒术,使它成为正统思想,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11.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强化监察制度,汉武帝时期,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察和检举京师百官及皇族的不法行为;在地方,将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每个州设置一个刺史,负责监察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强。所以C项符合题意,故选C。
12.C【解析】根据材料“……自孝文更造四铢钱……县官往往即多铜山而铸钱,民亦盗铸……钱亦多而轻”及所学可知,为了改变铸币混乱等局面,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C项正确;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与经济无关,排除A项;汉武帝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汉武帝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排除D项。故选C项。
13.(1)分封制;郡县制。
(2)诸侯王势力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实行“推恩令”。
【解析】(1)依据材料一可知,图一显示的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观察图二,秦朝实行郡县制管理地方。秦朝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这样,皇帝和朝廷就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依据材料二“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甚至举兵叛乱”可知,西汉初期中央面临诸侯王势力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即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推恩令的实行,解除了王国对皇权的威胁。
14.(1)启;世袭制
(2)分封制;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3)中央集权制度;法家
(4)颁布“推恩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分析】(1)
家天下的局面是从启开始的,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标志着“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
根据“……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余各以次受封。”得出是分封制;根据所学可得出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3)
秦朝统一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根据所学其理论基础是法家,主张中央集权。
(4)
根据 “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得出是颁布“推恩令”;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下诏允许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他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武帝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加强了中央集权。
15.(1)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的争战混乱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郡县制;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3)主父偃;推恩令。
(4)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五铢钱。
(5)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维护统一,巩固统一,是时代发展的潮流。国家统一利于国家发展。英雄人物促进国家统一。
【解析】(1)
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历史上在秦朝实现了第一次大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的争战混乱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2)
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封建统治,秦始皇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经济上,统一货币,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
(3)
结合所学可知,为了解决诸侯势カ膨胀问题,加强政治上的统一。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这样削弱诸侯国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4)
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方面,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经济上,汉武帝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5)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统一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我们要维护统一,巩固统一;统一是时代发展的潮流;国家统一利于国家发展;英雄人物促进国家统一等等。
16.(1)中央集权制、推恩(令)。
(2)秦朝、五铢钱。
(3)蒙恬;卫青、霍去病。
(4)董仲舒。
(5)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左图中的皇帝制度、三公、郡县制等可以判断出,秦朝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根据材料一右图中汉朝将封地分为多块小的封地,结合所学可知是汉武帝下令诸侯将封地分封给子弟作为侯国,诸侯王封地越来越小,解决了王国问题,即汉武帝实行的推恩令。
(2)根据材料二中国银行行徽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于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出现在秦朝,秦朝实行的半两钱。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统一铸造五铢钱。
(3)根据材料三“秦始皇派大将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汉武帝时期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根据所学可知秦始皇、汉武帝采取巩固措施的根本目的是巩固统治。
17.(1)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或者嬴政。
(2)①问题: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②推恩令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秦始皇:秦半两或者圆形方孔半两钱,汉武帝:五铢钱。
(5)促进了封建王朝的统一,为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解析】(1)根据材料一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的示意图展示的是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秦朝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建立了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取代分封制,郡县官员都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2)据材料“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绍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国家出现的问题是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为解决王国问题,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推恩令的实施,使汉武帝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解除了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加强了中央集权,又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巩固了统一。
(3)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依据图片结合所学可知,为促进经济发展和巩固统治,秦始皇以圆形方孔的秦半两为统一货币颁行全国;汉武帝将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知,秦始皇和汉武帝实行的一系列措施都促进了封建王朝的统一,为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8.(1)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2)措施: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3)严重威胁中央政权的统治;颁布“推恩令”。
(4)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言之有理即可)
【分析】(1)
根据材料一“秦朝政治制度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作为我国历史上古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了适应新的统一行使的需要,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总揽全国一切行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
根据材料二秦统一后使用的“货币”可得出秦统一采取的措施:统一货币。根据秦统一后使用的“铜权”可得出秦统一后采取的措施:统一度量衡。
(3)
根据材料三“汉初在沿用秦地方管理制度外,对于一些王公和战争功臣,分封了一些诸侯王国。……曾严重威胁到中央政权的统治。”可得出,汉初分封的诸侯王国后来严重威胁中央政权的统治。汉武帝即位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主父偃,颁布“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国势力。
(4)
根据所学知识,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接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5)
本问是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等。
19.(1)铁制工具的使用;牛耕的进一步推广;社会政治变革;各国纷纷变法改革;商鞅变法;李悝变法;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都江堰修建;土地私有;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儒家;道家。
(2)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体现了秦朝的暴政;结束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有利于巩固统一。
(3)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排斥其它思想学说;兴办太学;以儒家的经典书籍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允许儒士进入各级政权机构;提高儒学思想地位;把儒学居于主导地位。(教授儒家经典;儒士进入官僚队伍)
(4)我们要好好继承和发扬儒家等中华传统文化;儒家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基因;新时代我们要把儒家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结合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从中选取一条即可)
【解析】(1)
表现:根据材料“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林立纷争,学术界和学者获得了相对充分的自由。经济有了极大发展,封建经济的迅速兴起,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我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尤其北方成就更为突出,生产力的飞跃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革命,井田制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并最终通过各国变法确立了下来。在政治上表现为商鞅变法;李悝变法;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经济上表现为都江堰修建;土地私有;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学派:根据所学可知孔子是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礼”,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取得民心。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认为:治理国家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2)
根据材料二“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患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益发谪徙边。”可知是秦始皇采取的焚书坑儒,可从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体现了秦朝的暴政、结束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有利于巩固统一等方面回答对当时的社会带来了什么后果。
(3)
根据材料三“《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愿以为的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结合所学可知董仲舒提出的大一统的思想主张是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根据材料三“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结合所学可从排斥其它思想学说、兴办太学、以儒家的经典书籍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允许儒士进入各级政权机构、提高儒学思想地位、把儒学居于主导地位等方面来回答汉武帝为了“民知所从矣”的做法。
(4)
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一儒家的“民心”、材料二焚书坑儒的影响、材料三汉武帝的大一统思想,可从我们要好好继承和发扬儒家等中华传统文化;儒家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基因;新时代我们要把儒家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结合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获得一定感悟。
20.(1)秦始皇和汉武帝。
(2)中央集权制、五铢钱;文字:文字;
(3)秦朝打击儒家思想、汉朝提高儒家思想;维护其统治。
(4)儒家思想忠君守礼有利于汉朝的统治。(含义正确的也可得分)
【分析】(1)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可知,分别是秦始皇和汉武帝。
(2)
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可知,在中央,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汉武帝统一铸造五铢钱;秦始皇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3)
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四“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可知,这体现出,秦朝打击儒家思想,汉朝提高儒家思想;均是为了维护其统治。
(4)
根据所学和材料四“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可知,这是因为,儒家思想忠君守礼有利于汉朝的统治。
21.(1)分封制;意义: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2)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
(3)实行推恩令;削爵、夺地、除国;建立刺史制度(任一点即可)
【解析】(1)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封尚父于营丘,日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相关的政治制度指的是西周分封制;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2)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开创延续千年的政治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为加强统治,秦朝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
(3)
根据材料三“文帝采贾生(贾谊)之议分齐、赵,景帝用晁错之计削吴、楚。”可知,西汉初地方诸侯势力过于强大,威胁中央统治,为此,汉武帝实行了推恩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除了推恩令,汉武帝在政治上还实行削爵、夺地、除国的措施;还建立了刺史制度。
22.(1)巩固政权稳定社会局势等等意思相同即可休养生息
(2)农业经济得到发展意思正确即可文景之治
(3)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 北击匈奴
(4)光武中兴
(5)开放试题,回答出汉朝时代的人或事件,写出相应的原因
【解析】(1)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兵皆罢归家”可知,汉初,社会弊端,这样做是为了巩固政权,稳定社会局势;这体现了休养生息的治国原则。
(2)
根据所学和材料二“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可知,这样,农业经济得到发展,最终出现了文景之治。
(3)
根据所学和材料三“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大一统的局面,使得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可知,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济上盐铁专卖,军事上北击匈奴。
(4)
根据所学和材料四“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还合并州县,裁剪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可知,最终出现光武中兴。
(5)
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如,必须是历史的闪光点,并准确提示此事件的意义,如,题目:伟大的外交家张骞。论述: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是伟大的外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