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6 三国鼎立
1.(2022·辽宁抚顺·七年级期末)三国时期曹魏的建立者是
A.曹操 B.曹丕 C.曹植 D.曹嵩
2.(2022·辽宁朝阳·七年级期末)易中天著作《品三国》,曾经登上各书店销售量第一。“三国”真正形成的标志是
A.曹操把汉献帝劫持到许县,“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官渡之战曹操的胜利
C.赤壁之战孙、刘击败曹操
D.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建立
3.(2022·辽宁铁岭·七年级期末)在三国历史故事会上,同学们讲了很多故事。下列故事所反映的史实中,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
A.三顾茅庐 B.官渡之战 C.挟天子以令诸侯 D.赤壁之战
4.(2022·辽宁沈阳·七年级期末)三国,是中国东汉与西晋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铭刻下无数英雄人物和典故逸事。下列人物与事件发生在三国鼎立时代的是( )
A.曹操与官渡之战 B.刘备与三顾茅庐
C.派卫温到达夷州 D.晋惠帝八王之乱
5.(2022·辽宁阜新·七年级期末)下列各项中,属于刘备的政治活动是 ( )
①三顾茅庐 ②联孙抗曹 ③挟天子以令诸侯 ④成都称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2022·辽宁抚顺·七年级期末)公元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夷洲与内地的联系。夷洲是指今天的( )
A.西藏 B.蒙古
C.台湾 D.新疆
7.(2022·辽宁·朝阳市第七中学七年级期末)曹操为统一北方曾与袁绍进行了一场战役,这就是(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长平之战
8.(2022·辽宁营口·七年级期末)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最精彩的一场大决战,这场战争参与兵力之庞大、人物关系之复杂、政治影响之深远都是非常惊人的。赤壁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A.曹操和袁绍
B.曹操和孙刘联军
C.孙权和刘备
D.袁绍和孙刘联军
9.(2022·辽宁朝阳·七年级期末)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下表描述的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是( )
周瑜 曹操
兵力对比 约5万 20余万(号称80万)
结果 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同一全国的可能性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0.(2022·辽宁丹东·七年级期末)小丽在学习某一历史内容时,即兴编写了如下一副对联:“上联:百万雄兵下江南意欲江山一统:下联:一场大火烧北师却成天下三分。”请你为此对联选一个合适的横批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巨鹿之战 D.淝水之战
11.(2022·辽宁鞍山·七年级期末)在举行说故事的比赛中,李明犯了一个历史知识方面的错误,请你把它找出来
A.官渡之战后,曹操又消灭了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B.在赤壁之战中,周瑜利用火攻大败曹军
C.三国的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D.作为三国鼎立时期的曹操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比较大
12.(2022·辽宁盘锦·七年级期末)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列图示能正确反映三国鼎立形势的是( )
A. B.
C. D.
13.(2022·辽宁抚顺·七年级期末)《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4.(2022·辽宁盘锦·七年级期末)明朝人罗贯中写的小说《三国演义》中,有“蒋干盗书”、“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诸葛亮借东风”等情节,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描写的是哪一次战役
A.桂陵之战 B.巨鹿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5.(2022·辽宁盘锦·七年级期末)(蜀书》中记载:“先主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合力,与曹公大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又和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北归”。《蜀书》记载的是( )
A.黄巾起义 B.赤壁之战 C.西晋统一 D.官渡之战
16.(2022·辽宁朝阳·七年级期末)通过抓关键词了解和掌握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与“三国鼎立”、“曹操”、“以少胜多”、“借东风”四个关键词都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官渡之战 B.淝水之战 C.赤壁之战 D.牧野之战
17.(2022·辽宁沈阳·七年级期末)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当时曹操的“志”是指( )
A.废汉献帝 B.统一天下 C.消灭袁绍 D.称帝建魏
18.(2022·辽宁大连·七年级期末)历史地图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如图所示的战役的影响是( )
A.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B.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
C.抵御了来自南方的军事危险 D.导致了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19.(2022·辽宁抚顺·七年级期末)公元208年发生的孙刘联军大败曹操以少胜多的战役是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昆阳之战 D.夷陵之战
20.(2022·辽宁鞍山·七年级期末)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正确的有( )
①都发生在三国时期
②都是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参考答案:
1.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20年,曹丕篡汉,定都洛阳,改国号为“魏”,史称“曹魏”,直接导致了东汉灭亡,B项正确;由此可知,建立曹魏的是曹丕,因此,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2.D【解析】 据所学知,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进入三国时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D项正确;ABC项不是“三国”形成的真正标志,排除。故选D项。
3.D【解析】 在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项正确;三顾茅庐和挟天子以令诸侯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影响不是最大,排除AC项;官渡之战主要是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排除B项。故选D项。
4.C【解析】 依据课本知识分析选项可知,三国鼎立时期,吴王孙权派卫温到达夷州,C项正确;曹操与官渡之战、刘备与三顾茅庐都发生在东汉末年,排除AB项;晋惠帝八王之乱发生在西晋,排除D项。故选C项。
5.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③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的作为,不是刘备的做法,应该排除③,①三顾茅庐、②联孙抗曹、④成都称帝都是刘备的作为,所以答案选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充分掌握刘备和曹操的相关知识,①②③④形式的选择的最好的方法是排除法,抓住一个人物的成就,利用排除法就能得出正确答案。
6.C【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时期,吴国造船业发达,公元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夷洲与内地的联系。夷洲就是今天的台湾。故正确答案为C。ABD三地都在我国内陆地区,与题干中“率领万人船队到达”不符,故选C。
7.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占据黄河以北的袁绍,兵多粮足,实力强大。曹操和袁绍都想吞并对手,称雄北方。200年,双方在官渡进行决战,A项正确;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208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排除B项;淝水之战是383年前秦向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排除C项;长平之战是公元前260年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排除D项。故选A项。
8.B【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208年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孙刘联军抗击曹操的著名战争。曹操统一北方后率大军南下.孙权和刘备共同抗曹,派周瑜在赤壁与曹操决战。孙刘联军利用曹军不善于水战,用火攻大败曹操。故B符合题意,AC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故此题选B。
9.C【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据“周瑜--曹操”“5万--20万”“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可知是赤壁之战,208年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孙刘联军抗击曹操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C项正确;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赵之间的战役,排除A项;官渡之战是曹操与袁绍之间的战役,排除B项;淝水之战是东晋与前秦之间的战役,排除D项。故选C项。
10.B【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东汉末年赤壁之战为后来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所以根据“一场大火烧北师却成天下三分”可知这幅对联描述的是赤壁之战,B项正确;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排除A项;巨鹿之战是在秦末汉初,排除C项;淝水之战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11.D【解析】 .依据题干“错误”,结合课本所学可知,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吴国建立。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三国鼎立时期没有曹操。D符合题意;ABC排除,故选D。
12.D【解析】 据所学知识,赤壁之战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北方的统一,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在北方;刘备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以后,又向西南发展,占取四川、云贵地区,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孙权一边把他的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一边又抢夺刘备在湖北、湖南的势力范围,222年,孙权称吴王,国号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D项正确;曹操不是三国鼎立形势的创始人,排除AC项;刘备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以后,又向西南发展,占取四川、云贵地区,孙权一边把他的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一边又抢夺刘备在湖北、湖南的势力范围,B对刘备和孙权占领的位置错误,排除B项。故选D项。
【点睛】
13.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在赤壁之战中,周瑜指挥孙刘联军用火攻大败曹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通过“借东风”、“草船借箭”这两个经典故事也可判断这次战役是赤壁之战,C符合题意;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战争所取得的一场巨大胜利。它基本上摧毁了秦军的主力,扭转了整个战局,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经此一战,秦朝已名存实亡,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信息不符,A不符合题意;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打下了基础,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信息不符,B不符合题意;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状态,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信息不符,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D 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题干“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是解题的关键,联系教材中赤壁之战的过程、意义来解答此题。
14.C【解析】 根据材料“蒋干盗书”“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诸葛亮借东风”可知是赤壁之战,曹操的20余万大军与约5万的孙刘联军在赤壁对峙,针对曹军不习水战、船舰连接在一起的弱点,周瑜采纳部下黄盖的建议,向曹操诈降并用火攻,最终曹军败北,败兵北撤,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故选C;A是齐国攻击魏国以援救赵国的战役,排除;B是秦末起义军与秦军在巨鹿进行的战役,排除;D是东晋时期前秦与东晋在淝水进行的战役,排除。
15.B【解析】 依据题干关键词“先主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曹公大战于赤壁”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208年孙刘联军与曹操在赤壁决战,孙刘联军用火攻打败曹操,曹操败逃回北方,从此不敢南下,故B符合题意;黄巾起义、西晋统一、官渡之战与题干无关,故AC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6.C【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08年,曹操率领二十万大军南下,在长江沿岸赤壁一带与只有五万人的孙刘联军对峙。周瑜指挥孙刘联军用诸葛亮的“借东风”计策火烧曹营,大败曹军。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故正确答案为C。ABD均与题干中“三国鼎立”“借东风”不符,故选C。
【点睛】此题注意掌握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周瑜指挥孙刘联军用诸葛亮的“借东风”计策火烧曹营,大败曹军。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17.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进而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与孙刘联军进行了赤壁之战。材料中提到曹操207年写诗明志,正好在赤壁之战爆发前夕,由此可知,曹操的“志”在统一天下,B项正确;废汉称帝,建立魏国是曹操的儿子曹丕所为,排除AD项;曹操灭了袁绍是通过200年的官渡之战,排除C项。故选B项。
18.B【解析】 由地图中的信息“赤壁”“曹操军”“孙权、刘备军”等可知,这反映的是赤壁之战。在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B项正确;官渡之战为曹操同意后北方打下基础,排除A项;材料内容不能体现抵御了来自南方的军事危险,排除C项;西晋的“永嘉之乱”导致了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排除D项。故选B项。
19.A【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8年,曹操为乘胜消灭孙权和依附荆州势力的刘备,统一全国发动赤壁之战。刘备采用了诸葛亮的建议,联合江东的孙权,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在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A项正确;官渡之战的时间是公元200年,排除B项;昆阳之战发生在公元23年,排除C项;夷陵之战是东汉末年(公元208年)发生在孙权和曹操之间的战役,排除D项。故选A项。。
20.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在官渡之战中,袁绍拥兵10万,战马万匹,兵力上占有绝对优势,但是最终被曹操击败,在赤壁之战中,曹军的兵力有20万,孙刘联军只有约5万人,但是最终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这两场战役都是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②正确。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都是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④正确,C项正确;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均发生在东汉末年,而非发生在三国时期,①错误。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的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而非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③错误,含有①、③的选项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