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兴仁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9月月考九年级语文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南通市兴仁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9月月考九年级语文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9-29 21:36: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南通市兴仁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9月月考
九年级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22分)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4题。(14分)
青春,一个多么美好的字眼!它像彩霞一样灿烂,像花儿一样芬芳;它像蓝天一样明净,像大海一样péng pài,它充满激情,充满希望,充满力量。它是人生之书 A (不可或缺 不可理喻)的华彩篇章,是生活赐予我们的极其无限高贵的礼品。站在青春的门槛上,我们懂得zhēn xī,懂得奋斗,也懂得感恩,让我们shì fàng活力,展现魅力,朝着梦想指引的方向,现在就出发!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成语填在A处横线上。(1分)
A处的成语是 。
3.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1分)
4.春晖中学学生会拟举行“青春励志”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9分)
(1)出版一期校刊。其中有一个栏目报道青年人拼搏的事迹,请你为这个栏目取一个名称。(不超过6个字)(1分)
⑵开一次主题班会。《致我们将逝去的青春》上映后反响热烈,各个班级将围绕“如何珍惜青春”这个主题开一次主题班会,请你为这个班会课设计一段100字以上的开场白。(3分)
(3)写一则通知。为了开好这次主题班会,兴仁中学团委会将于10月8日下午3点在滋兰楼三楼阶梯教室召开各班宣传委员会议,请你代学校团委拟写一则通知。(5分)
5.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1)羌笛何须怨杨柳, 。(王之涣《凉州词》)
(2)欲将轻骑逐, 。(卢纶《塞下曲》)
(3)竹外桃花三两枝, 。(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
(4) ,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5)司马迁的《陈涉世家》中,最能表现司马迁具有远大抱负和叛逆性格的分别是:“ ”这句话和“ ”这句话。
(6)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抒发古代仁人宏伟抱负、表达作者高远志向的诗句是:“ , 。”
二(63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6-7题。(6分)
山馆 余靖
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
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
远岫①穿云翠,畲田②得雨肥。
渊明谁送酒?残菊绕墙飞。
注:①岫:山。 ②畲田:焚烧田里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的田地。
6、结合颔联的意思,说说这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3分)
7、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远岫穿云翠,畲田得雨肥”这两句。(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7分)
何陋轩记
【明】王守仁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①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②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夷之人其好言恶詈③,直情率遂。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④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⑤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 “何陋”,以信⑥孔子之言。
嗟夫!今夷之俗,崇巫而事鬼,渎礼而任情,然此无损于其质也。诚有君子而居焉,其化之也盖易。而予非其人也,记之以俟来者。
(选自《王文成公全书》,有删节)
【注释】①蔡:周代古国。②上国:国都。③詈:骂。④郁:阻滞。⑤莳:栽种。⑥信:伸张。
8.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
昔 孔 子 欲 居 九 夷
9.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人以为陋:
(2)诚 有君子而居焉:
(3)因名之曰 “何陋”:
(4)记之以俟来者:
10.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断线句子的意思。(3分)
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
译文:
11.阅读全文,请概述作者写《何陋轩记》的目的。(答出两点即可)(4分)
答:
12.阅读刘禹锡的《陋室铭》中的文字,结合上文内容,具体说说两文是如何体现“陋室不陋”的。(4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18分)
莫言的清醒
陈鲁民
①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之前,在对莫言获奖传言飞扬的时候,莫言一直低调回应。获奖以后,他接受采访时说:“说不激动那是在装蒜,心里还是高兴的,但也就是高兴”。 “很快就会过去,自己不要当作怎么了不起的惊天动地的大事情”。 “头脑清楚,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热爱这块土地,感谢父老乡亲”。
②莫言在获得茅盾文学奖后就曾说过,希望“10分钟就忘掉获奖这件事”。因为他深知,“得奖之后就会有各种好评和赞誉,要是没有定力,就容易头脑发昏,就容易犯错误,所以我就想快点忘记这件事,让自己轻装上阵。 ”“忘掉所有的奖项是所有作家最高的选择。 ” 这不是他故作姿态的矫情,而恰恰是一种理智与清醒。
③说到这里,我想到居里夫人,她获得过包括两度诺贝尔奖的许多荣誉,但她都看得很淡,是不是“10分钟就忘掉”不敢说,但有一个故事说明她对待荣誉的态度。朋友来做客,发现居里夫人的小女儿正玩一枚奖章,忙问:“夫人,你应该知道能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协会颁发的金质奖章是多么高的荣誉,怎么能把它给孩子玩呢? ”居里夫人说:“我是想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
④的确,获奖是令人高兴的事,你有理由“漫卷诗书喜欲狂”,“一日看遍长安花”,但切勿沉溺其中,乐不思蜀。过分陶醉,会侵蚀你的斗志,涣散你的精神,模糊你的视线,阻挡你前进的步伐,你的人生高度可能就此无法超越。
⑤牛顿的功绩曾经无与伦比,但遗憾的是,晚年,他也被荣誉迷住了双眼,沉醉于鲜花掌声美酒佳肴中,终止了科学探索的历程。60岁后,他开始频繁出入各种宴会,接受各种称号,佩戴各种勋章,担任各种职务,从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到制币局长,还忙于与科学界的其他头面人物争权夺利。结果,在他人生的最后24年里,他几乎毫无建树。
⑥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看到过不少获奖的科学家、演员,获得过金牌的运动员,因为沾沾自喜,居功自傲,忙于应酬,结果落后于飞速发展的时代,或被淘汰出局,或被边缘化,黯然失色,很快就淡出人们视野,成了天际转瞬即逝的流星。
⑦泰戈尔说:“鸟的翅膀绑上黄金,它还能高飞吗? ”荣誉与奖励也是如此,我们希望得到它,也为得到它而欣慰,但绝不能当成沉重包袱背起来,背上它会迟滞我们攀登的脚步。
(有删改)
13.阅读全文,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4分)
答:
14.作者为什么从莫言两度获奖的感言写起?(4分)
答:
15.文章③⑤两段分别列举居里夫人和牛顿的例子,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6.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对本文的阅读感悟,请谈谈你对莫言的“清醒”的理解。(6分)
答: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6题。(22分)
夜 晚
韩少功
①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
②城里人能够看到什么月亮?即使偶尔看到远远天空上一丸灰白,但暗淡于无数路灯之中,磨损于各种噪音之中,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水泥高楼之间,不过像死鱼眼睛一只,丢弃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
③由此可知,城里人不得不使用公历,即记录太阳之历;乡下人不得不使用阴历,即记录月亮之历。哪怕是最新潮的农村青年,骑上了摩托用上了手机,脱口而出还是冬月初一腊月十五之类的记时之法,同他们抓泥捧土的父辈差不多。原因不在于别的什么——他们即使全部生活都现代化了,只要他们还身在乡村,月光就还是他们生活的重要一部分。禾苗上飘摇的月光,溪流上跳动的月光,树林剪影里随着你前行而同步轻移的月光,还有月光牵动着的虫鸣和蛙鸣,无时不在他们心头烙下时间感觉。
④相比之下,城里人是没有月光的人,因此几乎没有真正的夜晚,已经把夜晚做成了黑暗的白天,只有无眠白天与有眠白天的交替,工作白天和睡觉白天的交替。我就是在三十多年的漫长白天之后来到了一个真正的夜晚,月亮从树阴里筛下满地光斑,闪闪烁烁,飘忽不定;听月光在树林里叮叮当当地飘落,在草坡上和湖面上哗啦哗啦地拥挤。我熬过了漫长而严重的缺月症,因此把家里的凉台设计得特别大,像一只巨大的托盘,把一片片月光贪婪地收揽和积蓄,然后供我有一下没一下地扑打着蒲扇,躺在竹床上随光浪浮游。就像我有一本书里说过的,我伸出双手,看见每一道静脉里月光的流动。
⑤盛夏之夜,只要太阳一落山,山里的暑气就消退,辽阔水面上和茂密山林里送来的一阵阵阴凉,有时能逼得人们添衣加袜,甚至要把毯子裹在身上取暖。童年里的北斗星就在这时候出现,妈妈或奶奶讲述的牛郎星织女星也在这时候出现,银河系星繁如云星密如雾,无限深广的宇宙和无穷天体的奥秘哗啦啦垮塌下来,把我黑古隆冬地一口完全吞下,天幕上闪烁不定的遥远彼岸在步步逼近。我是躺在一个凉台上吗?也许我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太空人在失重地翻腾和漂浮?也许我是一个无知无识的婴儿在荒漠里孤单地迷路?也许我是站在永恒之界和绝对之境的入口,正在接受上帝的召见和盘问?……这是一个必须绝对诚实全盘招供的时刻。我突然明白了,所谓城市,无非是逃避上帝的地方,是没有上帝召见和盘问的地方。
⑥山谷里有一声长叫,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
17.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中“徽章”指
(2)“我就是在30多年的漫长白天之后来到一个真正的夜晚”中“真正的夜晚”
18.文章第②段为什么从城里人看到的月亮写起?(4分)
19.请对第④划横线句进行赏析。【提示:可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任选一个角度。】(4分)
赏析:
20.请说说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4分)
21.文章第⑤段划浪线的句子是作者韩少功对月亮的感悟,链接材料中谢大光也描写了自己听泉的感受。试比较二者的异同。(6分)
【链接】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 、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 (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22.作文(50分)
有人说生活太平凡,幸福很遥远。其实,点点滴滴的幸福在你的生活中俯拾皆是。只要用发现的眼光 看待世界,用感恩的心态采撷生活,你就能够收获许多幸福的印记。课堂上一声真诚的赞许,赛场上一句热情的鼓励;手机里一张张欢聚的照片,餐桌上一盘盘温暖的饭菜;抑或是一次快乐的远足,一次春雨中的漫步,一次醉心的阅读,一次成功后的哭泣。同学们,用心见捡拾生活中的幸福吧,把它装入行囊,伴你快乐成长!
请以“捡拾幸福”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3字数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澎湃 珍惜 释放 解析:此题考查拼音的拼写和汉字的书写。平时注意积累即可。比较简单。
2.不可或缺 解析:“不可或缺”指“不能缺少的”。“不可理喻”指“不能句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态度蛮横,不讲道理”。根据句意,应选择“不可或缺”。
3.去掉“极其”或“无限” 解析:此题考查语病的修改。此句中“极其”“无限”语意重复,修改时,删去任意一个即可。
4.略 解析:此题考查综合表述。(1)内容与青年人拼搏有关即可 (2)略(3)通知的一个要点1分,扣完为止。
5.略
6、树木因秋色而更显苍老,倦鸟在暮色中低徊寻巢(2分),表现诗人此时心情的黯淡、孤寂和内心的悲哀(1分)。
7、以乐景写哀情,用美好的景物反衬诗人的穷困潦倒和黯然神伤。
8.昔 |孔 子 | 欲 居 九 夷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语句的停顿。 “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中,“就”“为”是动词,所以应在“为”之前停顿,“以”相当于“而”,解释为“来”,所以“以”之前也要停顿。
9.(1)简陋(鄙陋) (2)果真 (3)命名(4)等候,等待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把握。完成时应联系课内文言文。比如,“陋”可以联系《陋室铭》中的“何陋之有”,“及”可以联系《郑人买履》中的“及市”,“名”可以联系《醉翁亭记》中的“名之者谁”,“俟”可以联系《捕蛇者说》中的“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0.然而我在这个地方生活了十个月,感到生活安宁而快乐。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完成时,要抓住句中关键字词。比如“而”“旬”“安”。
11.①伸张孔子夷地“何陋之有”的观点;②期待品德高尚的人来夷地教化百姓;③表达作者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④赞扬少数民族人民直率坦诚、乐于助人的品性。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应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完成。根据第一段最后一句,可以知道写作此文的目的在于伸张孔子夷地“何陋之有”的观点。根据第二段最后一句,可以知道作者期待“君子”来夷地教化百姓。根据“然此无报于其质也”,可以知道该文还赞美夷人的美好品行。作者在条件艰苦的夷地居住而忘记了居住在夷地,可知此文和《陋室铭》一样,表达了作者安乐道的人生态度。
12.①居住环境优美:刘禹锡居所苔痕碧草相映;王守仁住处竹木花草相伴;②生活情趣高雅:刘禹锡调素琴、阅金经;王守仁添置琴编图史;③交往人物不俗:刘禹锡只与鸿儒交往;王守仁与游学读书人往来。 解析:此题同时考查对课内以及课外文言文内容的把握。《陋室铭》是从居住环境、生活情趣、交往人物等角度体现陋室不陋的,《何陋轩记》与其类似。
【附译文】
当初,孔子想搬到九夷(边远之地)去住,别人都认为那里简陋落后。孔子说:“君子居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的呢?”王守仁因罪被贬龙场,龙场在上古蔡国属地以外的边远地区。人们都以为我来自京城,一定会嫌弃这里简陋,不能居住;然而我在此地住了十个月,却很安乐。夷人好骂人,说粗话但性情率真,淳朴。我刚来的时候,没有房子居住。住 在丛棘之中,则非常阴滞;迁到东峰,就着石洞住下,却又阴暗潮湿。我曾在丛棘的右边开园种菜,夷民纷纷砍伐木材,就着那块地搭建起一座轩房让我居住。我于是种上桧柏竹子,又栽上芍药等花卉,(摆上)琴书和图册史书,来交往的文人学士,也慢慢聚焦增多了。在此之后到我轩中的人,好像来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而我也忘记了我是住在远夷之地。于是给轩取名为“何陋轩”。
哎呀,现在夷人的风俗,崇尚巫术,敬奉鬼神,轻慢礼仪,放任性情,然而这对他们淳朴的本质并没有损害。果真有君子住到这里来,开导教化他们大概很容易吧。可是我不是那种能担此重任的君子,因此写下这篇“记”,用以等待将来的人。
13.我们应该正确对竺荣誉与奖励,绝不能让它完成为我们前进的阻力。 此题考查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把握。根据题意,论点要自己概括。此文主要论述面对荣誉的态度。完成时可围绕此内容进行概括。
14.文章从莫言获奖感言写起,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观点,同时作不事实论据,认证了文章观点。 解析:此题考查对议论文中举例作用的把握。在议论文中,引用故事、诗句、名人事例往往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论题或者论点,同时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
15.作为事实论据。从正反两个方面、有力地论证了应该清醒为与理智地对待荣誉与奖励的观点。解析:此题考查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把握。根据题意。两段话都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而且居里夫人的例子是从正面进行论证的,牛顿的例子是从反面进行论证的。完成时,可用“运用了举例(事实)论证、证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的句式回答。
16.略 解析:此题是开放性试题。完成时,对莫言的“清醒”作简要分析,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表达明确、合理的见解即可。
17.(1)乡村区别于城市的显要标志;
指有月光的能够给人带来美好享受的乡村夜晚。
18.①引出下文对乡村月亮的描写(或者“为下文写乡村月亮”作铺垫);②与下文写乡村月亮形成对比。
19.示例①(从词语运用的角度):句中运用了“筛”、“飘落”、“拥挤”等动词(或运用了拟声词“叮叮当当”“ 哗啦哗啦”)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的动态美,表现了作者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漫长白天之后终于来到了一个真正的夜晚的欣喜之情。
示例②(从修辞的角度):作者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答到“通感”也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的情态,表现了作者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漫长白天之后终于来到了一个真正的夜晚的欣喜之情。
示例③:示例(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在这句话中,作者用化静为动的手法,写出月光是动态的,它们时而丁丁当当地飘落,时而哗啦哗啦地拥挤,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的情态,表现了作者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漫长白天之后终于来到了一个真正的夜晚的欣喜之情。
20.①从内容上看,用“一只鸟被月光惊飞”暗写了月光的皎洁、明亮。②从写法上看,以声衬静(或以动衬静),衬托出乡村月夜的宁静。③从表达效果上看,最后一段以景物描写结束全文,再次点题,含蓄深沉,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较大的想象空间,富有诗意。(每点1分,语言流畅1分)【注意:“从内容上看”“从写法上看”“从表达效果上看”都是为了评讲方便才示例的,可以不写。】
21.相同点:两文作者都在对自然的感悟中获得了心灵的净化。(2分)
不同点:本文作者韩少功联想到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永远显得极其渺小、孤单、无知,表达了人类应该谦逊地对待自然,敬畏自然的思想情感。(2分)《鼎湖山听泉》的作者谢大光从泉声中感悟到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2分)(意对即可)
60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