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溶解课后提升
一、单选题
1.饱和食盐水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有少量晶体析出。在此变化过程中( )
A.溶液的质量会减少 B.食盐的溶解度会减小
C.食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 D.溶液的体积会增大
2.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30℃时,向100克水中加入25克A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A物质的饱和溶液从30℃降温到10℃,变成不饱和溶液
C.B物质的饱和溶液从30℃降温到20℃,其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D.30℃时,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3.t℃时,在两只各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30克氯化钠和蔗糖固体,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溶液的溶液质量相等
B.t℃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比蔗糖的溶解度大
C.氯化钠溶液饱和,蔗糖溶液不饱和
D.若对氯化钠溶液进行恒温蒸发,则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4.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现有10℃含100g水的澄清氢氧化钙饱和溶液.若把该溶液用水浴加热到60℃(水的蒸发忽略不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变浑浊了 B.溶液中溶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C.溶液仍饱和 D.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5.科学的学习要注意对概念的理解。下列有关“一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无色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溶液一定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
D.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
6.要使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20%,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
①加入硝酸钾5g ②加入硝酸钾6.25g ③蒸发水25g④蒸发水75g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配制10%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导致溶液中NaCl质量分数小于10%的可能原因是:( )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②溶液配制前用少量水润湿烧杯 ③在天平左盘称量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然后将游码移动到读数 ④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 ⑤氯化钠晶体不纯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⑤
8.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固体(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不考虑水分蒸发),甲、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1中乙溶液一定不饱和
B.图2中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
C.图3中N表示甲的溶解度曲线
D.图2中两溶液降温至30℃一定都不会析出晶体
9.生活中的下列现象,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变化而变化的是( )
A.夏天,鱼塘中的鱼常常会浮在水面呼吸
B.烧开水时,沸腾前水中有气泡产生
C.打开“七喜”饮料瓶盖会有大量气泡冒出
D.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
10.如图表示一杯刚配制的饱和蔗糖溶液,要增加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降温 B.升温 C.加糖 D.搅拌
11.向盛有50克硝酸钾的烧杯中加入50克水,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所示,此时溶液温度为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杯中的溶液总质量为100克,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B.烧杯中的溶液为3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且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00克
C.若使烧杯中的固体全部溶解,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若使烧杯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增大
12.下列是有关科学问题中的因果关系,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浮在水面上的铁球一定是空心的,那么空心的铁球一定会浮在水面上
B.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那么均一的,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C.密度比液体小的固体漂浮在该液体中,则漂浮在该液体中的固体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的密度小
D.饱和溶液恒温蒸发后会有固体析出,恒温蒸发后有固体析出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13.传统“陈醋”生产过程中有一步称为“冬捞夏晒”,是指冬天捞出醋中的冰,夏日爆晒蒸发醋中的水分,以提高醋的品质.假设用醋酸的质量分数为2%的半成醋,生产500g 4%的优质醋,过程中醋酸没有损失,捞出的冰和蒸发的水的总质量为( )
A.300g B.400g C.500g D.600g
1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澄清、透明、无色的
B.溶液都是由一种溶质和一种溶剂混合而成的
C.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
D.向10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加入10硝酸钾固体,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15.t2℃时,将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如图所示),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 )
A.甲析出的固体比乙多
B.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大
C.t2℃时,甲、乙所含溶质相等
D.t1℃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二、填空题
16.配制 50 克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氯化钠(NaCl)溶液,操作流程如下图:
(1)通过计算,应称量的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 克,量取水的体积是 毫升;
(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选择( )
A.向右移动游码
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C.调节平衡螺母
(3)实验过程中发现称量的氯化钠固体全部溶于水中,若要判断所得溶液是否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应采用的实验操作及观察要点是: 。
17.下面的表格中列出了氯化铵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g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60.2 65.6
(1)20℃时,向50g水中加入20克氯化铵,充分搅拌发现烧杯底部还有氯化铵固体,要使烧杯中的固体完全溶解,可采取的一种措施 。
(2)60℃时,向50g水中加入20克氯化铵,配成的氯化铵溶液放入如图所示的小烧杯中,若要使小烧杯中有固体析出,可以在大烧杯的水中加入下列物质中的 (填字母序号)。
A.冰 B.氯化钠 C.硝酸铵 D.氢氧化钠
18. 20℃时,将20g氯化钠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为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该溶液的溶质量分数为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9.将45g甲物质分成三等分,分别加入各盛有100mL水的三只烧杯中,形成t1℃时甲的不饱和溶液。如图所示,再分别通过蒸发溶剂、增加溶质和降低温度三种方法中的一种,将它们都变成甲的饱和溶液。此时,烧杯②中溶质质量最大,烧杯③中的溶液质量最小。则方法一是 。若向烧杯②饱和溶液中再加入少量的甲物质,溶液质量 (填“不变”、“增大”或“无法确定”)
20.某温度时,蒸干35克硝酸钾饱和溶液,得到10克硝酸钾,则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克,一木块漂浮于50 ℃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见甲图),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随时间(t)发生了如图乙所示的变化。由此推测出温度的改变方式是 (填“升温”或“降温”),同时观察到烧杯底部硝酸钾晶体 (填“增多”或“减少”)。
21.20℃时,将10g固体甲加入到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如图①;再加入xg固体甲,现象如图②;继续升高温度至t2℃,现象如图③。请据图回答。
(1)图①、②、③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
(2)图④中表示固体甲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选填“A”或“B”)
(3)x的值可能是 克。
A.1 B.5 C.10 D.20
22.现有 60℃的饱和食盐溶液,与该溶液有关的量有①水的质量;②溶液中溶质氯化钠的质量;③氯化钠的质量分数;④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⑤溶液的质量。用序号填空:
(1)将该饱和溶液加水稀释,不变的量有 ;
(2)将该饱和溶液降温至 20℃,一定变化的量有 。
三、实验探究题
23.为研究物质的溶解性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表所示实验方案进行研究:
因素 第 1 组 第 2 组
温度/℃ 20 20 20 20
加入溶剂种类 水 酒精 水
加入溶剂质量/克 20 20 10
加入固体种类 硝酸钾 硝酸钾 硝酸钾
加入固体质量/克 10 10 10
试回答:
(1)实验中物质的溶解性强弱的依据是 。
(2)第 1 组实验中研究的问题是 。
(3)第 2 组实验中要研究溶解性与溶质种类的关系,请将表格内容填写完整。
24.仔细阅读下面的探究实验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探究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查阅资料】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着两种变化,可形象地表示为:变化一, 扩散过程——吸收热量;变化二,水合过程放出热量。这两种变化的强弱决定了溶解过程发生的现象。
【提出猜想】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可能升高或降低或不变。
【实验过程】
(1)上述实验过程中存在一处操作错误,应改正为 。
(2)小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能得出溶液温度变化的情况,请你说一说小明同学的理由是: 。
(3)【拓展实验】小金同学想到了如图的装置(装置不漏气),如果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则 U 型管内的 A 边液面将 (选填“高于”或“低于”或“等于”)B 边液面。
25.“配制一定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实验一般包括计算、称量、溶解等几个步骤,小明按照步骤进行实验,试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在“称量(食盐)”时,将砝码、食盐放在天平正确位置后发现天平向左倾斜,则小明接下来的操作是 。
(2)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有________(可多选)。
A.用量筒量取蒸馏水读数时,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
B.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将砝码放在左盘且使用了游码
C.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量筒中有少量水残余
D.将配好的氯化钠溶液转移到细口瓶中时,不慎洒出部分溶液
四、解答题
26.预防流感现在最有效的预防方法之一就是用消毒液消毒。二氧化氯消毒液,是国际上公认的新一代强力,安全,高效的消毒剂,二氧化氯消毒液能够迅速,彻底杀灭各种细菌和病毒。我校决定今天放学后对全校教室消毒。校医观察到瓶上的标签如下表所示。求:
二氧化氯溶液1000毫升
溶质的质量分数 80%
密度 1.2克/厘米3
强腐蚀性,阴冷,密封储藏
(1)这1000毫升二氧化氯消毒液的质量是 克,其中含溶质二氧化氯
(2)若将着1000ml的二氧化氯消毒液与5000g水均匀混合,所得稀二氧化氯消毒液中二氧化氯的质量分数是多少?(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3)我校欲配制30千克质量分数为20%的稀二氧化氯消毒液用来消毒,需要这种二氧化氯消毒液多少千克?需要加水多少千克?
27.氯化钠俗名食盐,是工业生产和生活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实验室里常见的一种药品。下表是20℃时,氯化钠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
① 20 4 24
② 20 6 26
③ 20 8 27.2
④ 20 10 m
(1)表中m= ;
(2)实验②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保留0.1%)
(3)在这4次实验中,得到的20℃氯化钠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
(4)20℃时,实验室把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需加入水多少克?
参考答案
1.A
2.B
3.D
4.B
5.C
6.C
7.A
8.D
9.C
10.B
11.C
12.C
13.C
14.D
15.D
16.(1)5;45
(2)B
(3)加入少量氯化钠搅拌观察,若能继续溶解则为不饱和溶液
17.(1)升温或加水
(2)A;C
18.饱和;26.5%
19.降低温度;不变
20. 40;降温;增多
21.(1)②
(2)A
(3)B;C
22.(1)②④
(2)②③④⑤
23.(1)溶质不能再继续溶解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其他表述合理也可)
(2)物质溶解性与溶剂种类的关系或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3)水;10;氯化钠;10
24.(1)应用玻璃板搅拌
(2)没有测加入氢氧化钠前的水温
(3)低于
25.(1)在左盘食盐处取出少量食盐
(2)A;C
26.(1)1200;960
(2) 若将这1000ml的二氧化氯消毒液与5000g水均匀混合,所得稀二氧化氯消毒液中二氧化氯的质量分数是 ;
(3)设需要这种二氧化氯消毒液质量为x
30千克×20% =80%x
x=7.5千克
需要加水的质量为30千克-7.5克=22.5千克。
27.(1)27.2
(2)23.1%
(3)③④
(4)解:100g×20%=m稀×5%
m稀=400g
m加水=400g-100g=30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