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主要讲商周时期的文明成果: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师主要采用引领学生参观博物馆的形式,通过视频、图片展示文明成果。以学生自学辅以教师的引领的方式进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青铜器的高超工艺,青铜器的特点及价值。了解甲骨文的造字特点,知道甲骨文是中国汉字的来源。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归纳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青铜器高超工艺的直观学习和青铜器的展示,通过甲骨、甲骨文字的展示解读,思考青铜器制造业的特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青铜器与甲骨文,理解夏商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认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激起学生守护与传承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及特点、甲骨文记事和造字特点。
教学难点:青铜器的文化价值;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小组探究法,材料教学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
山西青铜博物馆和青铜部分展品的照片。
(导入语)
同学们,你们去过博物馆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山西省青铜物馆,在这座博物馆中珍藏着两万多件纹饰精美,器形迥异的青铜器。但其中很多珍贵的展品都差点流失海外,是山西公安机关的及时保护,我们才得以看到这些令人惊艳的展品。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第五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去感受他们那份对文化遗产的守护与传承。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商周时期青铜器的特点及高超的制造工艺。
2.掌握甲骨文的发现和造字特点。
3.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增强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做文化遗产的守护着。三、教学过程
首先让我们回顾前面学过的内容,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经历了漫长的石器时代,他们使用生活用具是石器和陶器。这一时期是石器时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逐渐掌握的铜的提取技术。为了增加铜的硬度,加入锡、铅等金属,浇筑的器物因生锈后呈现青色,在人类思想的支配下,经过我们先人的智慧和工匠的苦心,给我们留下了光照千秋的青铜器,夏商周时期,中国开始进入青铜时代,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各地的博物馆,去揭开青铜器的神秘面纱。首先学习第
一篇章。(板书:青铜器)
一、第一篇章 青铜熠熠,光照千秋。
1、以铜说技,彰显工匠精神教师:今天我就带领同学们,走进各地的博物馆,去一睹青铜器的真容。首先,让我们走进博物馆的早期青铜器展台,台上展示的是早期出土的两件山西陶寺遗址距今约 4000多年铜容器碎片。甘肃齐家文化遗址距今约 4000年铜镜图片。我们可以看出,青铜器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学生:距今 4000-5000年教师:下面我们走近商周时期展台,展示的是一件精美的青铜器---四羊方尊。它出土于湖南宁乡,是商周晚期的青铜器,属于礼器,用于祭祀,也是酒器,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方尊。这件青铜器的四角各塑一羊,羊头伸出器外,全身塑有不同的纹饰,造型简洁,生动逼真。是商代青铜器造型艺术的精品,说明这一时期工匠的高超的技艺。说明青铜器在什么时期达到顶峰?
学生:商周时期。
教师:到了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制造和使用达到了一个高峰,商周青铜器更以制作精良,技术高超而闻名。古代的青铜器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呢?首先我们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
教师:古代铸造青铜器使用什么方法铸造的?
学生:泥范铸造法
早的西周青铜器。这件青铜器的外观纹饰也非常精美,古人也有爱美之心,把自己的思想熔铸在青铜器上。
教师:首先请同学们观察利簋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上半部分是圆的,下半部分是方的。
教师:利簋这种奇特的形状,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表明古人对大自然天圆地方的理解表明对神秘大自然的敬畏。青铜器的外观还铸有很多动物的纹饰,比较常见的有饕餮纹、蛇纹、龙纹、虎食人纹等,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纹饰,这些纹饰给你什么感受?
学生:让人感到神秘、庄严、恐怖、有威慑力。教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纹饰上,老师标注的红线,是否都有一种对称的美感,这是中国美的源头,对中国的绘画,美学,建筑等都有深远的影响。
教师:这些神秘的纹饰为什么会被用在青铜器上呢?学生:表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对神灵的崇拜,以及对美的认知。这种思想的认知,慢慢就凝聚成我们的中国文化。青铜植根,中华文明的曙光。
4、鼎簋制度,彰显等级秩序。
教师:在利簋展台的旁边,还有一件重要的青铜展品,它就是司母戊鼎,作为食器,利簋和鼎是一对好搭档,从成语“人声鼎沸”看出,它是烧饭的食器,但他们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功能就是礼器,商周时期,成了帝王和贵族的身份的标志。同学们认真观察一幅示意图,身份的高低和他们拥有的青铜器的数量有什么关系?
学生:等级地位越高,拥有的青铜器的数量越多,反之拥有的青铜器的数量越多越能彰显他们的地位高。
教师:这就是西周的礼制,通过这样的礼制来维护西周的等级秩序,鼎簋制度,彰显等级秩序。以此来达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安定和谐。有的甚至成为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利的象征吗,传说“禹铸九鼎”而成为国家的象征,如“问鼎中原”
5、国之重器,司母戊鼎
教师:请同学们说出展示的鼎的名字。
学生:司母戊鼎。
教师:这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同学们快速翻课本,看看重量是多少?
学生:832.84千克。教师:832.84千克,也就是 1600多斤,这重量十分罕见,这件青铜器已经成为我国的国宝,享誉海内外,古有成语“大名鼎鼎”关于这件国宝的保护,还有一段传奇的经历呢?
播放视频《司母戊鼎》,感受吴培文保护司母戊鼎的传奇经历。出示吴培文再次参观司母戊鼎的照片。
教师:照片中的老人就是吴培文,他顷其一生都在守护这件司母戊鼎,他说:保护它,是我一生做的最有价值的一件事。他是我国守护我们文化遗产的楷模。我们每一位中国人都应向他学习。使我国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守护与传承。青铜器藏礼,是中华文化源泉。
二、第二篇章 甲骨炫目,文字起源
(过渡)在河南省也有一座很特别的博物馆,它就是中国文字博物馆,里面珍藏着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下面就进入今天的第二篇章甲骨炫目,文字起源。(板书(甲骨文)首先我们走近“一片甲骨惊天下”展厅,展厅的入口处有一处解说词,解说词中遗漏了一些关键信息,请同学们看课本甲骨文记事(1-2)小节,请把筛选的关键信息,补充解说词的遗漏之处。
出示解说词
解说词: 此厅展出的甲骨出土于殷墟,甲骨文是中国期刻写在和牛羊等上的文字。或称“契文”“龟甲文字”“殷墟文字”,是我国可识汉字中最古老的文字。商王制作甲骨文是用来和。甲骨文记载涉及、、、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内容十分丰富。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的文字,对有深远的影响。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开始。甲骨文穿越千年而来,他是殷商炫目的名片,成为华夏儿女间割不断的纽带,穿越几千年时空的汉字,与养育它的民族一起,栉风沐雨砥砺前行。首先我们进入甲骨文展台,这篇甲骨上的文字笔画纤细,字体端正,竖向成行,排列整齐。给人已美感。
下面我们就来认识甲骨上的文字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人、刃、明、渔”的甲骨文字,来讲解汉字四种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四种造字方法。教师:由此可以看出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对我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
教师:我们也来做一次古文字学家,小组合作探究:解读甲骨文,第一行甲骨文:
有 1、2、3小组完成,第二行甲骨文:由 4、5、6小组完成。
小组活动,解读甲骨文。
教师:思考:观察汉字演变的过程,有什么变化规律? 现在的汉字和甲骨文有什么关系?
学生:方形的团块被线条所取代,曲折象形的线条被拉直,象形程度逐渐降低,即复杂到简单,形象到抽象。现在的文字是从甲骨文演变而来的。
教师总结: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文字,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文化的根脉,(板书:根)
中国地域辽阔,有很过的方言,但都书写同一种文字,汉字就像一条纽带,把我们中华民族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我们的中华文明才能绵延五千年而不间断,那我们应怎样守护我们的文化呢?
(过渡)同学们,我们是否发现解读甲骨文很不容易,那些甲骨文埋在地下数千年,那又是谁发现的呢?出示甲骨文图片、王懿荣头像、殷墟博物馆图片习主席相片。
教师:
商周时期,古文为了占卜、记事制作了甲骨文,但深埋在地下数千年,不为人所知,以至于一些中西方的学者对商朝是否存在都存在质疑。1899年,年过半百的王懿荣,身患疟疾,四处寻医,偶然在家中的龙骨上,发现了刻画符号。而这些刻画符号,经研究发现,就是商朝的文字甲骨文。这一发现证实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经学者们艰难走访发现,发现这些甲骨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小屯村。
2019年,正值甲骨文发现 120周年之际,习主席发表贺词,“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我们的国家非常重视甲骨文的研究,我们的国宝甲骨文一定会得到很好的守护和传承。小结教师:通过青铜器的学习,我们不但认识到商周时期我们的先人高超的制作工艺,而且也有了一次与古人类文明的思想相交。
通过甲骨文的学习,让我们明白:甲骨文就是照亮中华文明的一盏明灯。请同学们发言,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为守护我国的文化遗产做些什么呢?学生:我们要自觉保护文化遗产,做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做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守护者。
四、当堂检测
1、观察下图,有关青铜器的说法不正确的( )
A 我国青铜器最早出现在夏朝B 商周时已采用“泥范铸造法”
C 主要被用作饮食、祭祀、军事等D 代表了夏商周时发达的文明
2、商代后期出土的,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重最大的青铜器是( )
A、司母戊鼎 B、妇好墓出土的象牙杯
C、四羊方尊 D、湖北随州出土的编钟
3、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是( )
A、金文 B、甲骨文 C、小篆 D、隶书
4、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作业
青铜器和甲骨文都是商朝的文物,他们创造了如此辉煌胡成就,对此你有何感想?除此之外,关于这个朝代你还知道那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