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峨日朵雪峰之侧》
——寻找诗中的那个青春的“我”
纵观《沁园春·长沙》全词:
造像写意,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游人;
借景抒情,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诗人;
深沉发问,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哲人;
怀人忆事,我们看到的是一群斗士。
初读诗歌,寻“我”
01
1、默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整体感知两首诗歌的内容,
然后试着放声朗读课文
2、朗读后,请画出有关描写“我”的句子,概括两首诗歌的抒情主人公“我”是什么样的形象?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攀岩者
峨日朵雪峰之侧》
“我”
歌唱者
品读诗歌,析“我”
02
情感
意象
事件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描写、情节、环境、意象、创作背景
叠词
景色
结尾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彷徨许久
引力无穷
此刻
自上而下
《峨日朵雪峰之侧》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
我小心地探出前额,
惊异于薄壁那边
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
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
山海。石砾不时滑坡,
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
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的罅隙
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
雪豹
雄鹰
蜘蛛
《峨日朵雪峰之侧》
呵,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
在锈蚀的岩壁;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
快慰。
1962,8. 2初稿1983.7.27删定
海明威《老人与海》,主人公桑迪亚哥三次梦见草原雄狮,但实际上是在与鲨鱼搏斗,最后得到的是一具骨架。
知人论世,探究我与“我”
03
1919年
五四运动
中国历史大事件
惠特曼《草叶集》
世界文学事件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沃尔特·惠特曼创造的自由诗破除了传统韵律,宣告了诗歌应当有不同于传统格律诗的存在形式,开创了现代诗歌的先河。
“我的短短的作诗的经过,本有三四段的变化。第一段是泰戈尔式,第一段时期在五四以前,做的诗是崇尚清淡、简短,所留下的成绩极少。第二段是惠特曼式,这一段时期正在五四高潮中,做的诗是崇尚豪放、粗暴,要算是我最可纪念的一段时期。”
“当我接近惠特曼的《草叶集》的时候,正是‘五四’运动发动的那一年,个人的郁积,民族的郁积,在这时找出了喷火口,也找出了喷火的方式,我在那时差不多是狂了。民七民八之交,将近三四个月的期间差不多每天都有诗兴来猛袭,我抓着也就把他们写在纸上。”
1983年修订
1962年初稿
创作历程
21年
峨日朵雪峰之侧
一个作家,如果吞入多少苦难便吐出多少苦难,总不是大本事,而且这实际上也放纵了苦难。居然让他囫囵出入,毫发无损。塞万提斯正恰相反,他在无穷无尽的遭遇中摸透苦难的心窍,因此对它既不敬畏也不诅咒,而是凌驾于它的头上,俯视它的来龙去脉,然后再反躬自问。
——余秋雨《一个让人心疼的大师》
对比阅读,鉴我
04
歌唱者
狂歌自我
寻找自我发展的道路
成长
冷静自我
攀岩者
教学过程
文字表层的“我”
文学的“我”
时代的”我“
精神层面的“我
“我”
方法指导
山之高处,人为峰
2、读郭沫若的《天狗》、《炉中煤》,分析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
1、结合对于诗歌的理解,任选一首诗歌写诵读脚本,并按照其朗读。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