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语文文言文备考:天下明德——虞舜
原文1
虞舜者,名曰重华。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顺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
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于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舜居妫汭,内行弥谨。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尧九男皆益笃。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尧乃赐舜絺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瞽叟尚欲杀之,使舜上涂廪,瞽嫂从下纵火焚廪。舜乃以两笠自扞而下,去,得不死。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瞽叟、象喜,以舜为已死。象曰:“本谋者象。”象与其父母分,于是曰:“舜妻尧二女,与琴,象取之。牛羊仓廪予父母。”象乃止舜宫居,鼓其琴。舜往见之。象鄂不怿,曰:“我思舜正郁陶!”舜曰:“然,尔其庶矣!”舜复事瞽叟爱弟弥谨。于是尧乃试舜五典百官,皆治。
实词精注
1.瞽叟(gǔ sǒu):中国上古人物,汉族 ,虞姓,因双目失明故称"瞽叟"。
2.更:再,又
3.过:过错。
“过”这个字在我们阅读文言文中经常会遇到,过的本义是:走出,脱离,走过。走过了就是超过,胜出,我们常说“过人之处”,但我们讲究中庸之道,超过太多就有点过分了,所以第三个意思是过分,过度。咱们现在常说“过奖了”,在《陈情表》中也学过"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做事太过分就是一种过错,我们学过“无乃尔是过与”。有了过错就会受到责备、责罚,《鸿门宴》中有一句"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被责罚之后当然希望别人来探望、拜访自己,我们在《项脊轩志》中学过“大母过余曰”,《信陵君窃符救赵》中有一句"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
4.事:侍奉。
5.匪:没有,不。解:同“懈”,怠慢。
6.内:指在家中。
7.外:与“内”相对,指在外。
8.亲戚:指父母兄弟姊妹。
9.畔:田界。
10.居:住处,这里指捕鱼时便于站脚的地方。《韩非子·难一》记载此事作“河滨之渔者争坻(chí,迟,水中小洲),舜往渔焉,期(jī,基)年而让长。”(期,一周年)
11.苦窳(yǔ):粗劣。
12.聚:村落。
13.絺(chī)衣:细葛布制成的衣服。
14.仓廪:盛放粮食的仓库。
15.涂:用泥涂抹。
16.扞:保护。
17.匿空:暗孔,暗道。旁出:从一侧通向外面。
18.宫:房子。秦以前“宫”指一般房屋,与“室”同义。
19.鄂:通“愕”,吃惊。
20.郁陶:郁闷不快的样子。
21.庶:差不多。
22.典:掌管
译文
虞舜,名叫重华。重华的父亲叫瞽叟,瞽叟是个瞎子,舜的生母死后,瞽叟又续娶了一个妻子生下了象,象桀骜不驯。瞽叟喜欢后妻的儿子,常常想把舜杀掉,舜都躲过了;赶上有点小错儿,就会遭到重罚。舜很恭顺地侍奉父亲、后母及后母弟,一天比一天地忠诚谨慎,没有一点懈怠。
舜二十岁时,就因为孝顺出了名。三十岁时,尧帝问谁可以治理天下,四岳全都推荐虞舜,说这个人可以。于是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了舜来观察他在家的德行,让九个儿子和他共处来观察他在外的为人。舜居住在妫水岸边,他在家里做事更加谨慎。尧的两个女儿不敢因为自己出身高贵就傲慢地对待舜的亲属,很讲究为妇之道。尧的九个儿子也更加笃诚忠厚。舜在历山耕作,历山人都能互相推让地界;在雷泽捕鱼,雷泽的人都能推让便于捕鱼的位置;在黄河岸边制做陶器,那里就完全没有次品了。一年的功夫,他住的地方就成为一个村落,二年就成为一个小城镇,三年就变成大都市了。见了这些,尧就赐给舜一套细葛布衣服,给他一张琴,为他建造仓库,还赐给他牛和羊。瞽叟仍然想杀他,让舜登高去用泥土修补谷仓,瞽叟却从下面放火焚烧。舜用两个斗笠保护着自己,像长了翅膀一样跳下来,逃开了,才得以不死。后来瞽叟又让舜挖井,舜挖井的时候,在侧壁凿出一条暗道通向外边。舜挖到深处,瞽叟和象一起往下倒土填埋水井,舜从旁边的暗道出去,又逃开了。瞽叟和象很高兴,以为舜已经死了。象说:“最初出这个主意的是我。”象跟他的父母一起瓜分舜的财产,说:“舜娶过来尧的两个女儿,还有尧赐给他的琴,我都要了。牛羊和谷仓都归父母吧。”象于是住在舜的屋里,弹着舜的琴。舜回来后去看望他。象非常惊愕,继而又摆出闷闷不乐的样子,说:“我正在想念你呢,想得我好心闷啊!”舜说:“是啊,你可真够兄弟呀!”舜还像以前一样侍奉父母,友爱兄弟,而且更加恭谨。这样,尧才试用舜去理顺五种伦理道德和参与百官的事,都干得很好。
原文2
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彭祖自尧时而皆举用,未有分职。舜谓四岳曰:“有能奋庸美尧之事者,使居官相事?”皆曰:“伯禹为司空,可美帝功。”舜曰:“嗟,然,禹,汝平水土,维是勉哉。”禹拜稽首,让于稷、契与皋陶。舜曰:“然,往矣。”舜曰:“弃,黎民始饥,汝后稷播时百谷。”舜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驯,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在宽。”舜曰:“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轨,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度,五度三居:维明能信。”
舜曰:“嗟!四岳,有能典朕三礼?”皆曰伯夷可。舜曰:“嗟!伯夷,以汝为秩宗,夙夜维敬,直哉维静絜。”三岁一考功,三考绌陟,远近众功咸兴,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于时禹乃兴《九招》之乐,致异物,凤凰来翔,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实词精注
23.分职:名分、职务。
24.奋庸:奋发建功。庸,功业,功劳。
25.美:使……美,有发扬光大的意思。
26.相:辅佐。
27.维是勉哉:在这件事上一定要努力办好啊!勉是努力的意思,我们学过“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28..稽首:叩头。
29.让:谦让
30.契:子姓,别称"阏伯"。帝喾与简狄之子、帝尧异母兄。被帝尧封于商(今河南省商丘市),主管火正,其部族以地为号称"商族",契成为商族始祖,是商朝建立者商汤的先祖。后世尊称其为"商祖""火神"
31.汝后稷播时百谷:播时,播种。时通“莳”,种植。你负责去教他们播种百谷吧。
32.百姓不亲,五品不驯:五品,即五伦。 百官不相亲爱,五伦不顺
33.而敬敷五教:敬敷,仔细认真地施行。敷,布,施。 去谨慎地施行五伦教育。
34.五伦:即古人所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用忠、孝、悌、忍、善为“五伦”关系准则。孟子认为: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故应忠;父子之间有尊卑之序,故应孝;兄弟手足之间乃骨肉至亲,故应悌;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故应忍;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故应善。
35.宽:宽厚。一说:宽即缓,意思是要慢慢地进行。意思是:做好五伦教育,在于要宽厚。
36.蛮夷猾夏:蛮夷,古代对四方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泛称;猾,扰乱,侵犯。夏,华夏,古代指中原地区。旧指少数民族侵扰中原。高考安徽卷:“远近蛮夷,莫不款附。”高考新课标Ⅰ:“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高考辽宁卷:“其忠义智勇,名动夷狄”。
37.寇贼奸轨:寇贼,抢劫杀人;奸轨,内外作恶,奸,在内作恶;轨,通“宄”(guǐ,轨),在外作恶。
38.汝作士:士,司法官,
39.五刑有服:服,轻重,五刑要使用得当。
40.五服三就:三就,分就三处施刑,大罪在原野,次罪在市朝,同族人犯罪送交甸师氏(掌田事职贡之官)施刑。
41.五流有度:指流放而言,流放的远近要有规定。
42.五度三居:流放的远近分为三等。按罪行轻重分别流放到四境之外、九州之外和国都之外。
43.维明能信:只有公正严明,才能使人信服。
44.有能典朕三礼:典本义为重要的文献、典籍,古代有三坟五典,《三坟》,即伏羲、神农、黄帝之书;《五典》即少昊、颛顼、高辛、尧、舜之书。文献典籍可以作为标准,当成典范。学习典型应该有仪式感,如典礼。举行典礼需要有人主持、主管,这个意思在高考文本中经常见,如:帝令憙典边事《赵憙传》
45.三礼:指祭天、祭地、祭鬼三种礼仪。
46.秩宗:古代掌宗庙祭祀的官。
47.夙夜:早晚。
48.敬,虔敬.
49.直:正直。
50.静絜:肃穆而清洁。
51.考功:古代对官员的考核,由吏部主持,每三年一次。对京官的考核称为京察,对外官的考察叫做大计。高考江苏卷“满六载,考卓异第一。”
52.绌陟:绌,通“黜”,贬退; 陟(zhì),提升,提拔。
53.众功:各种事情。
54.戴:拥戴,这里有称颂的意思。
55.《九招(shào,绍)》:也写作“九韶”,古乐曲名。《吕氏春秋·古乐》有帝喾命咸黑作《九招》、舜命质修《九招》以及后来殷汤命伊尹修《九招》之说。此处说为禹所作。《索隐》:招音韶,即舜乐《箫韶》。九成(乐曲终止一次叫一成),故曰《九招》。”
56.致异物:招来了祥瑞的珍奇之物。
译文
禹、皋陶(yáo,姚)、契、后稷、伯夷、夔(kuí,奎)、龙、倕、益、彭祖,从尧的时候就都得到举用,却一直没有职务。舜对四岳说:“有谁能奋发努力,建立功业,光大帝尧的事业,授给他官职辅佐我办事呢?”四岳都说:“伯禹为司空,可以光大帝尧的事业。”舜说:“嗯,好!禹,你去负责平治水土,一定要努力办好啊!”禹跪地叩头拜谢,谦让给稷、契和皋陶。舜说:“好了,去吧!”舜说:“弃,黎民正在挨饿受饥,你负责农业,去教他们播种百谷吧。”舜说:“契,百官不相亲爱,五伦不顺,你担任司徒,去谨慎地施行五伦教育,做好五伦教育,在于要宽厚。”舜又说:“皋陶,蛮夷侵扰中原,抢劫杀人,在我们的境内外作乱,你担任司法官,五刑要使用得当,根据罪行轻重,大罪在原野上执行,次罪在市、朝内执行,同族人犯罪送交甸师氏处理;五刑宽减为流放的,流放的远近要有个规定,按罪行轻重分别流放到四境之外、九州之外和国都之外。只有公正严明,才能使人信服。”
舜说:“喂,四岳,有谁能替我主持天事、地事、人事三种祭祀?”大家都说伯夷可以。舜说:“喂,伯夷,我任命你担秩宗,主管祭祀,要早晚虔敬,要正直,要肃穆清洁。”此后,每三年考核一次功绩,经过三次考核,按照成绩升迁或贬黜,所以,不论远处近处,各种事情都振兴起来了。天下清明的德政都从虞之物,凤凰也飞来,随乐声盘旋起舞。天下清明的德政都从虞舜帝开始。
文化趣谈
1.古代官职
快速记忆法:
吏部考功明陟镌,封赏除授拜官职。
升迁拔擢进加官,转迁徙改出调职。
兼领行摄署假权,一官两职人能干。
左迁贬谪窜放降,罢黜夺免回桑梓。
兼领行摄署假权,这七个字都有代理官职的意思,他们的区别如下:
(1)兼:一般的兼任职务。
(2)领:本职之外兼较低职。如:2015年高考浙江卷“甲申秋,直秘阁王侯秬来领太守事。”
(3)摄:暂时兼代本职外更高职务。
(4)权:临时代职。2014年高考新课标1卷:“宰相李揆矜能忌贤,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
(5)假:暂时代理。
(6)行:代理官职。2013年高考大纲卷“瑗卒,府州纲佐以交土接寇,不宜旷职,共推慧度行州府事,辞不就。”
(7)署:代理,暂任。《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8)护:原官员短期离职,临时守护印信。“护”有“统辖,统率”的意思。《史记·陈丞相世家》: “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
(9)加官:在原有的官职之外,兼任其他官职。
2.谷神稷
弃即后稷 ,古代周族始祖。传说有邰氏之女姜嫄见上帝足迹而履其拇,怀孕而生。始弃之,后复收养,因名弃。后稷善种谷物稼穑,教民耕种,被称为稷王(也做稷神或者农神)。农耕始祖,五谷之神。我们常说江山社稷,社为土神,稷就是指谷神,土地神和谷神是在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相传发明社的是共工的儿子句龙,共工氏族是世代的水正,发洪水的时候,句龙就让人们到高地土丘上去住,没有高地就挖土堆丘,土丘的规模是每丘住25户,称之为"社",句龙死后,被奉为土神,也叫社神,为了纪念他就专门建造了房屋祭祀,称之为"后土"。《陈情表》:"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3.中国司法鼻祖皋陶
皋陶(gāo yáo):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人物,是上古时期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是与尧、舜、大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皋陶是一位贤臣,东夷部落首领之一。传说中生于尧帝统治的时候,曾经被舜任命为掌管刑法的"士" ,以正直闻名天下。被史学界和司法界公认为中国司法鼻祖。
皋陶两支后裔很厉害,皋陶卒后,其长子伯益封于少昊之墟,成为诸嬴之祖,后世威震四海的秦始皇嬴政乃皋陶长子伯益之后,皋陶长子伯益原是舜的畜马官,因养马有功被赐于“嬴”姓,周孝王时,伯益之后又营养牲口被封“秦邑”,号称“秦嬴”。
伯益后裔造父。周穆王时造父取骥之乘匹献穆王,王使造父御,攻徐偃王,破之。仍赐造父以赵城,由此为赵氏,赵城(山西洪洞县赵城镇),古造父之邑,为赵姓始祖。
4.上古五刑
中国古代法律上大致把刑分为“墨”、“劓”、“刖”、“宫”、“大辟”五种,也叫“五刑”。
“墨”刑是最轻的一种,就是在受刑人脸上割出、刺出字来,然后在伤口上揉进颜料,颜料是黑色的,所以称之为”墨“,也就”黥“,黥刑。如受过墨刑的名流中,英布,《史记》中称他为“黥布”,他的传记就叫《黥布列传》。这也是文身的源头。《水浒传》很多英雄所受到的最多的刑罚也都是黥刑,比如及时雨宋江、行者武松,他们的脸上都被刻上字,表明他们的囚犯身份。这种刑罚主要对犯人的心理造成无法磨灭的伤害,古代没有现代的科学技术,无法激光洗肤,他们大多只能顶着这个耻辱的标记生活一辈子。
“劓”刑就是割鼻子。劓刑广义上来讲,也包括割耳朵。此刑法使用普遍。另外这种刑法的创立者认为,人因为听而聪明,而犯人因不听而笨,所以耳朵要割掉。
夏、商、周时期,劓刑和黥刑一样是一种很普遍的刑罚,周代时很多遭受劓刑的人被发配到边疆戍守,而这些没有了鼻子的人也大多不愿再生活在人口稠密的地区,因此他们基本上在边疆苦寒之地度过余生。
“刖”刑也称为”膑刑“刑。是砍掉脚或脚趾(一般重刑砍右趾,轻刑砍左趾),其实它最早叫”膑“,只不过被皋陶给改了,不过还是通用。这个刑法中也出过一位名流雅士,那就是被庞涓陷害的孙膑。
五刑中第四为就是“宫”刑,就是强迫割去生殖器。古书中始终未说明如何对女人用这个刑法,但对男性,却割的无微不至,割了以后怕冻着,要放在养蚕一样的温室里复原,所以这个刑法又有了”下蚕室“的别称。这种刑法中要属有名的,那非史圣司马迁莫属,司马迁受了宫刑之后,奋笔疾书,写出了《史记》。
死刑也称极刑,战国前称“大辟”,分为七等:(1)斩,诛之斧钺;(2)杀,杀以刀刃弃市,即刑于市,与众共弃之;(3)搏,去其衣而磔(zhé)之;(4)焚,以火烧杀之;(5)辜磔之,指焚裂尸体;(6)踣(bó),毙之于市场;(7)罄,缢之使毙于隐处。
过年时我们一般要蒸馒头、蒸年糕、蒸饺子,万万没想过,古代还有蒸人这种酷刑,称之为蒸刑。蒸刑在我国很早之前都有。据历史记载,周的始祖西伯被囚禁于羑里的时候,西伯的儿子伯邑考在殷都作人质,为纣王当车夫。纣王把伯邑考放在大锅里“蒸为羹”,赐给西伯。西伯不知是人肉羹,就把它吃了。纣王得意地对别人说:“谁说西伯是圣人 他吃了自己儿子的肉羹还不知道呢!”这是古代蒸人的最早的事例。
蒸人的大锅古时叫做鼎或镬。都是用铜或铁铸成的,不同的是鼎有三只足,镬无足。《史记·廉颇蔺相如传》说“臣令人持璧归,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请就汤镬”。
齐威王也曾施用过烹刑。当时阿大夫荒于政事,治下境内百姓贫苦,阿大夫却贿赂齐威王左右的人为他说好话。威王查明实情,将阿大夫和左右为他说好话的人一同烹死。
战国时,蒸人的事例也不少。其中人们比较熟悉的是乐羊怒啜中山羹的故事。乐羊在魏国做将军,率兵攻打中山国,乐羊的儿子当时正在中山国,中山的国君就烹死乐羊之子,制成肉羹派人送给乐羊,并且明确告诉他这是他儿子的肉。乐羊坐在军帐中,接过肉羹喝光了一大杯,表示攻打中山的决心毫不动摇,结果很快灭掉了中山国。魏文侯听到这些情况,对身边的一位大臣堵师赞说:“乐羊吃了自己儿子的肉,这都是为了我啊!”堵师赞回答说:“乐羊连儿子的肉都敢吃,还有谁的肉他不敢吃呢 ”魏文候理解了堵师赞话中的意思,虽然对乐羊的功劳给予了奖赏,但却从此时乐羊起了疑心。
秦末楚汉战争期间,刘、项双方都爱用蒸刑。成皋之战时,项羽抓到了刘邦的父亲刘太公,把他放在一个肉案子上,旁边架起大锅,传话给刘邦说:“你不赶快过来投降我,我就蒸死太公。”刘邦回话说:“我和你当初一同拥立楚怀王,约定以兄弟相称,因此我的父亲也就是你的父亲。今天你如果一定要烹你的父亲,就请你分给我一杯肉羹吧!”项羽听了这番话,觉得烹死刘太公也无济于事,就没有这样做。
思维进阶(历史镜鉴)
德有所成,行方有道
古语说:大德近乎仁;《大学》有言:君子先慎乎德;《中庸》云: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今天,“立德树人,做四有青年”是我们时代的主旋律。从古到今,“德”成为贯穿华夏文明的核心主线,是我们的修身之本、立业之基。
司马光曰:“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长风浩荡,光风霁月,泱泱华夏,上下五千年,“德行”从未尘染于岁月,浸没于时间。回望历史,舜帝无论耕于历山、渔于雷泽、陶于河滨,还是贩于负夏、灰于常阳,都能做到公正、务实、诚信、友善。以至于人人择舜而居,“一年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再看诸子百家的开创者、集大成者,无一不是道德楷模。他们能名垂青史,千古流传,就是身体力行,躬耕实践,用德行泽被后人,用思想濡养后学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人在物欲横流中放纵堕落,有人在灯红酒绿中模糊了底线,为人处世的坚守渐行渐远。当代青年,要以德为先,以德立身,以提升道德修养为指南,德才兼备,奋楫争先,勇毅前行。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青年当乘道德之风,扶摇而上,冲破阴霾。
《淮南子诠言训》有言:“德不盛,不能一也。”一个腹有诗书而德行不过关的人,纵有天纵英才也会行而不远,遭人唾弃。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南宋末年的秦桧,曾经是状元及第,学问不可能不好;曾经为宰20年,安邦定国。但是,他投降卖国,陷害忠良,只能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甚至他的孙子挥笔写下:“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的诗句。
“小成靠才,大成靠德”。也许一个人不是天纵之才,却以自己的过硬品德吸引人,他就有了足够立足的底气。日本通讯巨头稻盛和夫,痛惜战后的日本以选择聪明才辩型的人做领导为潮流,忽略了道德规范和伦理标准,导致政商界丑闻频发。他选拔的标准是德要高于才:人格第一,勇气第二,能力第三。用热爱点燃创造的热情,激发创业者的成就感,他的通讯公司跻身世界500强,屡创人生精彩。
心中烛火,明于烈焰,青年若德行不足空有学识,终会酿成灾祸。
“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酌古斟今,挟才为恶者的身影也是比比皆是。君不见,贺建奎利用所学知识,试图用基因编辑婴儿,突破伦理,引起轩然大波;君不见,高杏欣为了留在美国,破解北斗密码,从天才少女沦落为令人不齿的汉奸;君不见一众明星,人前表演,人后混乱凌乱,因为偷税漏税纷纷塌方……一个人的成功,始于学历,成于能力,终于品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往今来,凡欲成事者,无不以做人为本。
拣尽寒枝,歌尽桃花,唯有以德为先,德才双全,方称为君子。
从藏北高原到藏南谷地,从阿里无人区到雅鲁藏布江,“种子使者”钟杨奔走16年,只为建成“种子方舟”,确保粮食安全;从名牌学校退休后来到贵州大山的陈立群,为大山孩子带来希望;拒绝医院高薪聘请的叶如陵,自称愿意做一辈子志愿者……他们有才,品行高尚,高山仰止,成就了精彩人生,为当代青年树立了榜样。
仰望,道德如皎月,跨越千年而不改;俯首,道德磐石,亘古流传而不灭。处在新时代的青年,更要向道德高地进发,德有所成,行方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