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原子的结构 教案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2 原子的结构 教案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9-03 07:38: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的构成;
2了解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和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3初步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表格和图像的观察和比较,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推理的能力;
2通过想象,展示模型,观看视频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2通过分析原子结构规律及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等,鼓励学生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学情分析
此前学生已经在物理课上接触了分子、原子的知识,初步探索了物质构成的奥秘。但本课题原子的结构,对学生而言,是在研究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粒子的构成,理解起来还是会有很大困难。原子结构模型、核外电子排布这些抽象概念在学生的认知图式中是没有适当生长点的,难以被学生同化的。因此可以采用实物模型、图表、多媒体课件、影视录像等方式加强直观教学,把抽象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以形象思维强化认识的表象,从而推进抽象思维的发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
【教学难点】构建原子模型;对原子不显电性的理解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1945年广岛原子弹爆炸瞬间
活动2【活动】新课推进
通过播放视频介绍原子结构的发展历史
活动3【活动】阅读教材,完成学习目标1
阅读教材,完成学习目标1:
1、原子是由什么构成的?
2、原子核是由什么构成的?
3、原子内部各粒子分别显什么电性?
活动4【活动】构建原子的空间模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原子的结构想象原子的模型,教师展示自制的原子模型。
活动5【讲授】感受原子的大小
教师用比喻的方式和观看多媒体上的图片来感受原子和原子核的大小。
活动6【活动】寻找原子结构中的规律
教师提供几种原子的构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规律的寻找。
总结规律。同时讲解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应用规律:解释原子为什么不显电性?
活动7【活动】体会原子的运动特点
播放1个电子,2个电子,多个电子的运动动画,介绍电子经常出现的区域叫做电子层。
完成学习目标2:
1、到目前为止电子层最多有几层?
2、离核最近的是第几层?为什么离核最近?
教师演示:用皮套和小球自制的教具。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离核越近,能量越低。
活动8【活动】介绍原子结构示意图
介绍原子结构示意图。
1分钟速记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的含义。
小组竞答
活动9【活动】总结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小组合作,看1-18号原子结构示意图总结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活动10【活动】本课小结
学生谈收获,教师给出一段话,总结本课,学生齐读!
活动11【测试】检测与练习
1、在原子中,带正电的粒子是__________,带负电的粒子是__________,不显电性的粒子是__________,数目一定相等的粒子是__________。
2、某些花岗石材料中含有放射性元素氡,一种氡原子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这种氡原子核电荷数为( )
A、50 B、86 C、136 D、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