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检测卷二)—【新课标·新素养】2022—2023学年七年级生物能力提升检测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检测卷二)—【新课标·新素养】2022—2023学年七年级生物能力提升检测卷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9-22 11:22: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检测卷二)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诗句中的“苍苔”属于 ( )
A.裸子植物 B.藻类植物 C.苔藓植物 D.蕨类植物
2.千年银杏谷位于我国湖北省随州市洛阳镇,是全国乃至全世界分布最密集、保留最完好的一处古银杏树群落。银杏结出的白果没有果皮包被。下列与银杏所属植物类群相同的是 ( )
A.苹果 B.侧柏 C.大豆 D.小麦
3.下图是某生物学习小组探究“绿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装置。为使绿豆种子的发芽率最高,条件应设置为 ( )
A.水位保持在①处,25℃ B.烧杯中不加水,25℃ C.水位保持在②处,25℃ D.水位保持在②处,0℃
4.北京延庆区在修建2022年冬奥会雪道等运动设施过程中,对区域内部分树木进行了移栽,移栽过程中,树木根部总是保留土坨。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
A.防止水分蒸发 B.防止无机盐丢失 C.防止幼根和根毛受损 D.利于树木重新适应新环境
5.在非洲沙漠中,有一种灌木叫有刺阿康梭锡可斯,高约1.6米,全身不长一片叶子,根系发达,约有15米。有刺阿康梭锡可斯的根能不断生长是 ( )
A.分生区细胞分裂的结果 B.伸长区细胞伸长的结果
C.成熟区细胞生长的结果 D.分生区细胞分裂和伸长区细胞伸长的结果
6.“昨日小树纤纤细,今朝栋梁高楼立。”小树苗长大过程中茎能逐年加粗,这主要与茎中结构有关。 ( )
A.韧皮部 B.形成层 C.木质部 D.髓
7.新疆棉以绒长、品质好、产量高闻名于世。在棉花生长发育期,农户会向棉花地施加适量的复合肥,这主要是为棉花的生长提供 ( )
A.二氧化碳 B.水分 C.无机盐 D.有机物
8.华木莲(如图)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有江西宜春特有的珍稀濒危新树种。华木莲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 ( )
A.开花和传粉 B.开花和受精 C.传粉和受精 D.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9.蜜桔汁多味甜,籽肥渣少,被列为果中珍品。下图为桔子形成过程的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①是子房,能发育成果实 B.②是子房壁,能发育成果皮
C.③是胚,由胚珠发育而成 D.果实在结构层次上属于器官
10.(传统文化)龙骨水车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农业灌溉机械之一,可以省时省力地灌溉农作物,为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水分。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路径为 ( )
A.叶中的筛管→茎中的筛管→根中的筛管 B.根中的筛管一茎中的筛管一叶中的筛管
C.根中的导管→茎中的导管叶中的导管 D.叶中的导管→茎中的导管→根中的导管
11.发财树因繁密的叶子能有效增加室内空气湿度,平衡空调房里的干燥,被誉为室内的“天然加湿器”。下图是发财树叶片结构示意图,其中属于输导组织的是 ( )
12.蒸腾作用是植物体重要的生理作用之一。下列属于植物蒸腾作用对环境的意义的是 ( )
A.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 B.提高大气湿度 C.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 D.促进根尖对水分的吸收
13.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地燃烧煤炭、石油等燃料,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的,植树造林可以有效缓解温室效应,这体现了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哪一作用 ( )
A.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B.防风固沙,美化环境
C.为许多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D.维持大气中的碳一氧平衡
14.夜晚,我们一般不建议把绿植放在卧室,因为晚上绿植主要进行呼吸作用,从而,影响人的健康。 ( )
A.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B.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
C.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D.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15.大雨过后,农民伯伯需要将农田里的积水及时排出,若不及时排出,农作物会慢慢死亡,其主要原因是 ( )
A.水过多会导致蒸腾作用过于旺盛 B.水过多,肥料会被稀释
C.水过多,土壤中的氧气含量会减少,根的呼吸受阻 D.水过多会造成土壤温度下降,影响根的吸收功能
16.种子植物是植物界种类最多的植物,是现今地球表面绿色的主体。下列关于种子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根据种子外有无种皮包被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B.都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C.种子植物比蕨类植物更能适应陆地环境 D.种子植物在恶劣的环境中可以靠孢子繁殖后代
17.我国设立植树节是为了倡导人民种植树木,鼓励人民爱护树木,提醒人民重视树木。下列措施不属于爱护植被措施的是 ( )
A.退耕还林、还草 B.政府颁布相关法律法规 C.随意砍大树留小树 D.建立自然保护区
18.下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天竺葵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中要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 B.②中滴加碘液后,叶片遮光部分变蓝色
C.④中大烧杯内的液体是酒精 D.该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是①→③→④→②
19.纪录片《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带我们进入了一个植物的王国。跟随纪录片人们经历了一次跨越35亿年的旅程,从蓝藻生命到岩石上的苔藓,再到古老蕨类植物桫椤的出现,无一不显示大自然的神奇。下列关于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藻类植物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B.古代苔藓植物的遗体可形成煤
C.卷柏、贯众等蕨类植物可供药用 D.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都有根、茎、叶的分化
20.生物学知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措施及其原理对应错误的是 ( )
选项 措施 原理
A 白天向大棚中通入二氧化碳 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B 及时晾晒收获的小麦种子 抑制呼吸作用
C 定期翻新土壤 促进根的呼吸
D 夜晚适当降低大棚温度 降低光合作用强度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60分)
21.(15分)《农广天地》中介绍的马铃薯、玉米和菜豆三种三收的栽培技术,是一种科学的间作套种模式,采用这种种植模式,可大大提高农民收益。如图为此模式下种植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模式图,据图分析回答:([ ]中填标号,________上填文字)菜豆种子
(1)根据种子子叶数目进行分类,菜豆属于________植物,其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 ]________中。
(2)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在结构上的相同点是都有________和种皮,种子萌发时,[ ]________能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
(3)观察玉米种子结构时,在玉米种子的纵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变成蓝色的部分是[ ]________,说明该结构的主要成分是淀粉。
(4)马铃薯、玉米和菜豆进行间作套种,可以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农作物________作用的效率,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
(5)如果一颗完整的菜豆种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却没有萌发,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理即可,3分)。
22.(15分)临沂冬桃清脆甜美、口感清爽,深受人们喜爱。它从一颗种子到结出果实经过了复杂的过程。如图甲、乙、丙是冬桃植株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中填标号,________上填文字)
(1)图丙中,②为冬桃的种子,种子中的________是新植株的幼体,冬桃种子萌发过程中,未长出幼叶之前,种子内的有机物含量会不断________(填“减少”或“增多”)。
(2)冬桃种子萌发长出根的过程中,图甲中根尖A处的表皮细胞会向外突出形成大量________,增大冬桃根尖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的面积。
(3)冬桃树生长到一定时期就会开花、结果,桃花属于绿色开花植物的________器官。图乙中,冬桃的花受精完成后(填字母)等结构会凋落。
(4)图丙中,①属于冬桃的可食用部分,这部分由图乙冬桃花中的[ ]________发育而来。
(5)冬桃的保存时间不长,请你写出一个可以适当延长冬桃保存时间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合理即可,3分)。
23.(15分)吐鲁番光照充足,生产的无核白葡萄,皮薄、肉嫩、多汁,素有“珍珠”之美称。图一为无核白葡萄,图二为葡萄24小时内吸收和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对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二中,AB段二氧化碳释放量不变,表明葡萄此时主要进行________作用。
(2)由图二可知,葡萄从________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图中C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3)王大爷从吐鲁番引进了无核白葡萄,但他种植的葡萄不是很甜,经调查发现,在葡萄的生长季节,两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而温度条件差别较大,如表中数据显示:
吐鲁番平均温度(℃) 本地平均温度(℃)
白天 33 33
夜晚 12 25
根据上述资料可知,吐鲁番的昼夜温差较________。夜间温度较低,呼吸作用较________,分解的有机物较少,所以生产的葡萄更甜。
(4)图二中,E点时二氧化碳吸收量突然下降,这是因为中午温度过高,部分________关闭,导致光合作用强度降低。
(5)为提高葡萄口感和产量,请你为大棚葡萄种植户提出一条合理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理即可,3分)。
24.(15分)下图是某校生物小组的同学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的实验装置。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提示: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X和Y是叶片的绿色部分;W是叶片的白色部分)
(1)实验前要将图中植物放置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应选择叶片的________(填“X和W”“X和Y”或“W和Y”)部分进行对照。
(3)几小时后取下叶片,用酒精进行脱色处理,使叶片中的________溶解到酒精中,最后将漂洗后的叶片用碘液染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为进一步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该生物小组的同学设置了如图所示装置,并将三个实验装置放置在阳光下,请你帮同学们完成实验。(说明:碳酸氢钠溶液可以提供二氧化碳,且浓度越大,提供的二氧化碳就越多)
①要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图A装置的试管中“?”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补充完整后,一段时间后,B、C玻璃管中的红色液滴均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且________装置内红色液滴移动的距离最大。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三单元能力提升检测卷(二)
1.C 2.B 3.C 4.C
5.D
【解析】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结构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根冠具有保护作用;分生区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加,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伸长区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使细胞体积不断增大,是根伸长最快的部位;成熟区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因此根的不断生长是分生区细胞分裂和伸长区细胞伸长的结果,故选D。【答题技巧】根尖的结构和功能:根冠胞大护根尖,分生细胞裂不断;伸长细胞忙生长,根毛吸水输导管。
6.B 7.C
8.C
【解析】绿色开花植物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花粉成熟后散放出来落到雌蕊柱头上,在柱头黏液的刺激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同时,花粉管中的精子随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精子与胚珠中的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作用完成后,子房继续发育成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种子的胚。所以绿色开花植物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的两个生理过程是传粉和受精,故选C。
9.C
【解析】图中①为子房,②为子房壁,③为种子,①子房包含②子房壁和胚珠。受精完成后①子房发育成果实,②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③种子,A、B正确,C错误;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其中根、茎和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属于生殖器官,所以果实在结构层次上属于器官,D正确。
【名师点拨】一朵花经过传粉和受精过程后,发育情况如图所示:
理解掌握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0.C
【解析】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将有机物自上而下运输的管道。导管是植物体内将根部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自下而上输送到植物各处的管状结构。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一定方式进入根部的导管,然后植物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把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即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运输的路径为:根中的导管→茎中的导管→叶中的导管,故选C。
11.C 12.B 13.D 14.A 15.C
16.C
【解析】种子植物根据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A错误:被子植物一般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裸子植物无花和果实,种子外面无果皮包被,B错误;与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相比,种子植物之所以更能适应陆地环境,其能产生种子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正确;种子植物只能靠种子繁殖,如果环境过于干燥或寒冷,种子可以处于休眠期,待气候适宜时再萌发,D错误。
17.C
18.A
【解析】图中①是叶片部分遮光并置于光下照射,②是染色并观察,③是暗处理,④是酒精脱色。①中要用黑纸片将天竺葵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都遮盖起来,与未遮光部分形成对照,A正确;②中滴加碘液后,叶片的未遮光部分变蓝,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叶片的遮光部分没有变蓝,说明遮光部分没有淀粉产生,B错误;④中小烧杯中的液体是酒精,大烧杯中的液体是水,酒精能溶解叶绿素,但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所以应进行水浴加热,C错误;该实验的操作步骤:暗处理→遮光处理→光照→酒精脱色→漂洗→滴加碘液→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因此图中实验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③→①→④→②,D错误。
19.C
【解析】苔藓植物有茎、叶的分化,但体内无输导组织,根为假根,叶只由一层细胞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而威胁苔藓植物的生活,因此我们常把苔藓植物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A错误;蕨类植物可供食用、药用,如满江红、卷柏、贯众等,古代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复杂的变化逐渐形成煤,B错误、C正确;藻类植物生活在淡水中、海水中、陆地上潮湿的地方,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根为假根;蕨类植物具有根、茎、叶的分化,D错误。
20.D
21.(1)双子叶 ④子叶 (2)胚 ②胚轴 (3)⑥胚乳 (4)光合 (5)胚已死亡(或种子处于休眠期等)
22.(1)胚 减少 (2)根毛 (3)生殖 e、f (4)g子房壁 (5)低温保存(合理即可)
【解析】
(1)种子的主要部分是胚,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四部分,胚是新植株的幼体,将来可发育成新植株。种子未出土前,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消耗的有机物由子叶提供,所以种子中的有机物会不断减少。
(2)根尖成熟区的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大量根毛,成熟区是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毛也增大了根尖吸收水和无机盐的面积。
(3)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其中花、果实和种子属于植物的生殖器官,根、茎和叶属于植物的营养器官。一朵花最重要的结构是花蕊,它是由雌蕊和雄蕊构成。受精完成后,雄蕊、花瓣和雌蕊的e柱头、f花柱等逐渐凋落,子房会继续发育。
(4)冬桃花经过传粉和受精后,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g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即桃的可食用部分,h胚珠发育成种子。
(5)保存冬桃等新鲜水果的方法有降低温度或降低氧气浓度等。
23.(1)呼吸 (2)B 等于 (3)大 弱 (4)气孔 (5)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或勤通风等,合理即可)
【解析】
(1)(2)AB段二氧化碳释放量不变,表明此时葡萄主要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BC段二氧化碳释放量逐渐减少,说明B点为光合作用的起始点;点时,二氧化碳吸收量和释放量为0,说明此时葡萄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吐鲁番昼夜温差大,主要体现在夜间温度低,葡萄的呼吸作用弱,分解的有机物少,积累的有机物就多,所产葡萄更甜。
(4)分析图二可知,E点时光照强烈,温度过高,部分气孔关闭,导致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少,光合作用强度降低。
(5)适当延长光照时间能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使得制造的有机物增多,从而达到提高口感和产量的目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勤通风(或施气肥)能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使得制造的有机物增多,从而达到提高口感和产量的目的。因此为增强葡萄的光合作用,提高其产量,应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或勤通风等。
24.(1)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全部耗尽
(2)X和Y
(3)叶绿素 叶片的X部分变蓝,Y、W部分不变蓝
(4)①清水2mL ②右 C
【解析】
(1)植物放置黑暗处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从而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全部耗尽,防止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2)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要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应选用图中叶片的X、Y两部分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其中Y是实验组,X是对照组。
(3)光照几小时后,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直至叶片变成黄白色。装置内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叶片的Y部分因缺乏二氧化碳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叶片的部分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叶片的W部分是白色的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本实验滴加碘液后的实验现象是:叶片的X部分变蓝,Y、W部分不变蓝。
(4)①为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设置A组作对照,对照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应相同且适宜,因此A装置应为清水2mL。②碳酸氢钠溶液可以提供二氧化碳,且浓度越大,提供的二氧化碳就越多。与A组实验装置相比,B、C两组实验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大,新鲜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使试管中的气体增多,气压增大,红色液滴右移。其中C装置内的碳酸氢钠溶液浓度高,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多,因此C装置中的叶片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最多,红色液滴向右移动的距离最大。
【难点突破】本题的难点在于理解光合作用过程中气体的变化。需注意:新鲜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需要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装置中放置的碳酸氢钠溶液能够释放二氧化碳,所以瓶内叶片光合作用增强,产生的氧气量增多,瓶内气压增大,导致红色液滴向右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