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京版四年级上4.2角的度量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北京版四年级上4.2角的度量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9-03 10:13: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是北京2011课标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元第二课《角的度量》。
学情分析: 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短,学习热情不持久,注意力容易转移,可是却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教学设计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他们的直观感知、形象思维仍占优势,他们认识事物带有明显的直观形象性;课改以来新课程理念已逐步渗透数学教学实践之中,学生的发散思维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能够进一步展开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
设计理念 数学教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总结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注重知识问题化和问题活动化,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全面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建立1度角、几度角的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基本方法,能灵活、正确地测量各种不同位置的角,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建立自信心,
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正确量角。
教学难点:量角时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准备:量角器、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激情(2分钟)
1、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角”,那么什么样的图形叫做角呢?(学生自由回答)角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2、(课件出示三个角)提问:同学们,三个角中哪个角最小呢,为什么?那么角1和角2比谁大谁小呢?
3、揭示课题:要知道这两个角有多大,那就需要量角的大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本情境导入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特征,“思起于疑”,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角1和角2比谁大谁小呢?”抛给学生,由于无法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这个问题,一下激起了学生的疑问,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自主学习(10分钟)
师出示自主性学习问题
(一). 自学教材37页。
1.量角的大小要用什么?
2.角的计量单位是什么,用什么符号表示?
仔细观察量角器,把半圆分成了多少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叫做什么?
4.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学生自学,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师点拨引导。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后在量角器上找角,为下面学习用量角器量角做铺垫。
三、合作交流(10分钟)
(一)、出示探究性学习问题
1.思考:如何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
2,观察37页的两个角,量一量各是多少度。
3.自学38页例1.用量角器量下面的两组角,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二)、小组讨论交流,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观察,讨论,交流等环节探究量角的方法,从尝试体验中掌握了量角的方法,而且还成功突破如何选择内外刻度这一难点。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所以我认为探究体验知识是最好的教育,只有学生真心感悟,亲身经历体验到的东西才能最终沉淀到他们的内心深处。
四、归纳提升(8分钟)
1、学生展示汇报
2、师点拨引导并板书(中心对顶点,零刻度线对一边,度数就看另一边)
3、小结: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
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张开的大小,张开得越大,角越大
五、智能应用(10分钟)
1、我会填
⑴从一点引出两条( )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⑵( )只有一个端点,( )有两个端点,( )是无限长的。
⑶量角的大小用( ),角的计量单位是( ),用符号( )表示。
2、判断下面量角的方法对吗?错在哪里?
3、发展练习、观察PPT,为什么同一刻度一个表示50°另一个表示
为130°?
4、拓展练习、你能猜出这两个角的度数吗?并说明原因
【设计意图】课堂练习是为了让学生及时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认知水平的差异,我设计了具有梯度的层次性练习,通过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练习类型为:①基本练习,巩固新知;②发展练习,形成技能;③拓展练习,灵活应用。让学生在及时的练习中巩固所学的技能,让学生沉浸在解决问题的快乐中,能强化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从而使学生愿意接近数学,了解数学。
六、总结全课,强化理解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又有哪些收
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量角器 ———— 角
中心对顶点
零刻度线对一边
度数就看另一边
从课堂教学来看本节教学比较成功,大部分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了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并会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我比较满意。我认为本节课最精彩的部分就是指导学生量角的度数这一环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亲自动手操作,教师适时的点拨引导,掌握了量角的方法,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