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3 10:43: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教材三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绒,汉”等10个生字,正确书写“静,球”等13个字和“影子,粗壮”等16个词语,并能根据前后文理解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结合资料袋和插图,一边读一边想想课文描写的画面,能说说课文描写了哪些时间,哪些地点的画面。说说它的不一样之处。
  3.能仿照作者描写的画面,选自己学校一个场景说一说。
  4.知道什么样的词句是“有新鲜感的”,能勾画出这样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目标2、3、4。
  教学难点:目标2、3
教学准备:
  师准备“坝”等10个会认读的字的(不注音),教学课件。
生准备每人一套“坝”等10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1,师问:我们新学期第一单元的内容是什么?目标是什么?
  二、谈话引入,明确课文主要教学方向。
  (一)谈话,
  师:孩子们,我国有多少个各民族?你知道哪些民族?(56个,彝族,藏族……)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的地方好些民族聚居一起,和睦相处。请看第4页资料袋的内容回答:这里都有哪些民族,他们的穿戴分别是怎么样的?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这么一个地方。是什么地方呢?请看老师的板书。
  1.板书课题:1大青树下的小学
  2.齐读课题。
  (二)知题目,明目标。
  1.解题义
  师:同学们,你们从课题中抓到了哪些信息?(这篇课文是在写一所小学,这所小学在大青树下的下)
  2.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师:从课题我们知道了它是在写一所小学,你们猜一猜作者会写这所小学的什么?它与我们的小学有啥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了解了课文内容,就能知道了。
  三、师带师生合作理条理。
  (一)指导预习,粗知文意。
  1.PPT出示预习任务。
  (1)默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音节,查字典解决不认识的字,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
  (3)思考:课文告诉我们,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
  2.师接受信息后表达给学生。
  (1)PPT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无注音)。开火车认读生字。纠正错误读音。
  (2)PPT出示会写字词“早晨、穿戴,鲜艳,服装,打扮,敬爱,国旗,敬礼,安静,树枝,好奇,孔雀,招引,粗壮、枝干,影子”复习认读。
  3.师:我们学习了课文会认读的字生词,下面我们继续预习课文。
  PPT出示任务:朗读课文要求:1,注意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顿读2,注意做到标点符号的正确停顿和句子中间的正确停顿。继续想预习任务3.
  4.反馈指导。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是否读准、读通顺,听的同时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2)反馈预习任务3,说说从哪些语句中获得此信息。同桌用简练的一两句话说说“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相互提提意见。(评议标准:1.要针对以上回答的内容;2.语句要通顺连贯完整。)
  5. 师接受信息后表达给学生。
  估计生会答:快乐,神奇,多民族,边疆,美丽等。
  6.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会认读的字,复习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朗读了课文,粗知了课文内容。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学习,看看课文是怎样把这所边疆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写具体的。看再读课文后能不能解决我们的疑惑。
  (二)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
  1.师:孩子们,你们读了课文后都知道了这是一所快乐的多民族的边疆小学,那作者是怎样清楚地让我们读明白的呢?
  2,默读课文找出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分别是在哪些自然段中写的。(第1自然段先写早晨,各族小学生来到学校上学。第2,3自然段再写上课了,大家一起朗读课文;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活动。最后写这所边疆可爱的小学环境优美)。3.小结:通过大家的交流讨论,我们梳理了课文条理,知道课文写了三个内容,向我们介绍了这所多民族的边疆的可爱的小学:一是早晨,各民族小学生来到学校上学;二是上课读书下课活动;三是优美的环境。
  四、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交生认,找“有新鲜感的词句”。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认“有新鲜感的词句”。
  1.师:我们理清了课文条理,知道了课文内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知识。读第一自然段,标出句子序号。师:用喜欢的方式读第一自然段,在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这些画面分别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用铅笔把这些词句勾画下来。然后在三人小组内交流,修改自己的内容。(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三个画面。“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形成“从各地”走来的画面;“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形成“多民族”形成了“鲜艳”“绚丽多彩”的校园的一个画面。“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这个同学们的动作的场面很清晰。勾画”从……有……有……有……还有……“”鲜艳“”绚丽多彩“”向……向……向……“
  5.小结:这两个个句子,用了三个“从……”相似的结构的词语,和“有……有……有……还有……”“鲜艳,绚丽多彩”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形成一定的语势,给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我们叫它为“有新鲜感的词句”。
  6.师:孩子们,我们再在第二三自然段中去寻找新鲜感吧”的词句。
请生读第2,3自然段,汇报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勾画能让你产生画面感的词句,生生互评。
7,师:自读第4自然段,勾画能让你产生画面感的词句。订正。
8,师:孩子们,感情朗读你勾画的词句,感受这些词句带给你的新鲜感。
五,小结:除了重复句式,色彩明丽,具体动作描写这些句子能带给我们新鲜感外,象声词,把物当作人来写的词句同样能给我们带来新鲜感。带给我们新鲜感的词句我们很喜欢读,那我们在说话写话时也尽量使用这样的词句,带给别人新鲜感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1,开火车读字词卡片。2,师:什么叫有新鲜感的词句?
二,、说说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
1.师:学了这篇课文,说一说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回顾你脑海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所学校校园美丽,它建在大青树下,校园旁边花木众多,动物可爱,他们学校敲的是铜钟,他们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穿戴各有特色……
三,介绍自己的学校
1,他们的学校让我们记忆深刻,我们把我们的学校也介绍给他们,让他们也记忆深刻。
2,学方法,师:“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小学“我们从课题中知道了这所学校在大青树下,课文按照方位地点有序地给我们介绍了这所学校。这课中还有很多表示方位的词,请你圈出来。生汇报(第一自然段里的”山坡“”坪坝“”小路“”校园里“第三自然段的”教室里“”窗外“”大青树下“)师,请你选出一处地方看看作者是怎样给我们展现画面的?(教室里同学们读课文的声音好听;窗外的树枝,鸟儿,蝴蝶,好像都在听我们读课文;大青树下就更热闹了,有孔雀,小鸟,松鼠,)
3,小结方法:作者选择一个方位,一个时间,这里的景物,具体地把当时的场景展示了出来。
4,请你们选择我们学校的一个时间,一处方位,说一说场景吧。(教室里,操场上,花坛边,图书室,教学楼前,大课间……
5,自己说,小组说,班上汇报。
四,师总结孩子们的表现。
第三课时
一,课件展示会写字,生开火车认读生字并组词。
二,请生为生字结构分类(左右同宽:艳,静。左窄右宽:绒,球,汉,服,扮,读,停,粗。左宽右窄:影。上下结构:晨,装)
三,指导个别难写字:“绒“的右边部分斜勾上有一撇。”服“的第五笔是横折钩,”绒,扮,读,粗“右边部分的笔画穿插到左边部分的位置,使右边部分结构紧凑。
四,学生书写生字:1,正确,规范,整洁。2,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
五,自评,他评,师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