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二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0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二课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3 11:00: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从第二部分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毛主席的伟大胸怀,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2.能结合资料,说出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教学重点:能从第二部分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毛主席的伟大胸怀,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教学难点:能结合资料,说出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这篇课文分为了两个部分,谁争取给大家汇报一下两个部分的小标题。
生汇报,师板书。痛失爱子 艰难抉择
在"痛失爱子"这部分的学习中,我们抓住描写毛主席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他作为一位父亲痛失爱子的常人情感。(板书 常人情感)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部分艰难抉择,继续走进毛主席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那深沉、博大的爱。
二、互动学习:
过渡:秘书告诉毛主席收到了两份电报,一份是( )一份是( )见课件 面对爱子遗体安葬的问题,毛主席有着怎样的表现呢?让我们抓住描写毛主席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吧?
(一)走进毛主席的内心世界
1.课件出示句子“毛主席不由自主……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a.自由读句子,结合关键词句体会毛主席的心情(无限悲痛,万分不舍)请同学们自由读句子,想想借助关键词句,你体会到了毛主席怎样的心情?
b.此时此刻,毛主席又想到了什么呢?
预设 生1 想到了毛岸英奔赴朝鲜时,自己未能见上一面,还是遗憾。这次能见见孩子的遗骨,内心多少能得到一点慰藉。
生2 想到和儿子分离18年后,相见的情景。
生3 想到岸英吃了那么多的苦,自己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职责,很是自责。
C.带着刚才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之后抽两生朗读。请同学们带着刚才来体会,有感情地读一读,谁争取给大家读一读。
d.小结。孩子的点点滴滴,深深地牵动着毛主席的心,血浓于水,这骨肉亲情怎能割舍?于是毛主席有了这样的念头。
2.出示句子“儿子活着……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
a.全班齐读,抽生读。先抽生读,再全班齐读。
b.你体会到了毛主席怎样的心情?
预设 生1 没有好好陪伴孩子,父子分多聚少,亏欠孩子,感到很愧疚。
生2希望把儿子的遗骨运回来,父子见上一面,对儿子充满了不舍。
c.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让我们把毛主席对儿子的愧疚与不舍,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吧!)
d.小结 毛主席想见见孩子的遗骨,这是人之常情。但是他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是怎么对自己说的呢?
3.出示句子“毛主席若有所思……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a.自由读。思考:你读出了一位怎样的主席?
b.抽生交流 (不搞特殊、不徇私情、顾全大局、大公无私)
c.对比朗读
毛主席是一位父亲,但同时也是一位国家领袖国家领袖。国家领袖意味着肩上责任重大,意味着做出牺牲,所以毛主席想的是——(齐读想的句子)。说的却是——(齐读说的句子)。作为父亲,他对儿子万分不舍,想的是——(男生齐读)。作为领袖,他不能搞特殊,说的是——(女生齐读)
d.小结:此时此刻,毛主席的内心是多么矛盾啊!这是多么艰难的决定啊!毛主席思虑再三,作出决定了,可当秘书把电报记录稿交给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又有怎样的表现呢?
4.出示第8自然段
a.自由读句子
b.抓关键词句谈体会
预设: 从“踌躇”的动作描写,体会到毛主席还是想见儿子最后一面。从内心活动体会到毛主席还不能接受而父子永不再相见的事实,毛主席做这个决定太难了,他需要时间。(平复心情,冲淡一切)
从“黯然”神态描写体会到毛主席因为父子不再相见,情绪十分低落。
c.抽生读。
d.小结。毛主席虽是领袖,可他也是有着血肉亲情的普通人啊!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他内心的矛盾和抉择的艰难。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看段小视频吧!
(二)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过渡:就在这个彻夜不眠的夜晚,毛主席即使有再多的不舍,可他还是在记录稿上签了字。出示句子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a..抽两生读句子。
b.师导生接读句子。(师读黑色的句子,生齐读红色的句子)
c.结合课后思考题理解句子。
①.句意。
②.新的理解。板书 伟人的胸怀
预设 生1 这句话表现了毛主席身为国家领导人不徇私情的伟大胸怀。
生2这句话不仅歌颂了毛岸英的英雄气概,也歌颂了千千万万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英雄。
生3 这句话歌颂了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做出牺牲,葬在异国他乡的英雄。
③总结:如果说抗美援朝是那一代人的记忆,那么今天,抗击新冠肺炎必将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无数医务工作者奔赴抗疫一线,他们之所以做出选择,正是因为他们都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民族责任感。齐读句子,孩子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你们的责任就是好好学习,长大了更好地为国家效力。
板书设计 青山处处埋忠骨
痛失爱子 常人情感
艰难抉择 伟人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