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老人与海(节选)》(教学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共6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老人与海(节选)》(教学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共64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3 10:14: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4张PPT)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相关知识;
2.把握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了解老渔夫圣地亚哥的形象特点。
3.分析和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4.揣摩小说的语言。
文风简洁明快——“电报式”
“恕我不能站起来”
百折不弯的硬汉形象
成名作——《太阳照样升起》 (1926年)表现战后青年人幻灭感——“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 。
其他代表作:《丧钟为谁而鸣》《永别了武器》;以“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老人与海(1952年)。



海明威是个正直、严肃的作家,他的作品中既有永不服输的“硬汉”形象,同时又常常把描写“死亡”作为自己作品的主要内容。作品围绕战争、死亡和男人的野性与英勇展开。
他创作风格独特,从来都是站着写作。海明威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写作技巧创造了一种简洁凝练、精当朴素的文体,俗称“电报式风格”。
海明威借助《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之口喊出一个男子汉的宣言:
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海明威1951年在古巴写的中篇小说。
它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学上的地位。
被称为“美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老人与海》说了怎样一个故事?





内容梗概
《老人与海》的情节: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连续84天没捕着一条鱼。后来,他独自一人出门远航,在海上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一条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然而,在归航途中,一条条鲨鱼陆续围了上来,尽管老人奋力拼搏,但还是没能抵挡住凶猛鲨鱼的进攻,等他回到海岸时,大马林鱼只剩下了一副巨大的骨架。
老人桑地亚哥已经连续很多天没有捕到一条鱼了。小男孩马诺林和他在同一条船上,一起分担
这不佳的运气,但在过了四十天倒霉日子之后,
孩子的爸爸让孩子到另一条船上干活去了。
从那个时候起,桑地亚哥一个人出海捕鱼。每天早晨他划着小船到大鱼出没的墨西哥湾去捕鱼,每天晚上他总是两手空空地回来。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第84天。
孩子喜欢并且心疼这个老人。要是自己没有挣到钱,马诺林宁肯自己去乞讨或偷窃也要保证老人有足够食物和新鲜的鱼饵。
在第八十五天,快到中午时,一条马林鱼开始啃起一百米深处的那块鱼饵来了。之后拖着老人与船越行越远。
第二天早上,这条鱼蹦出了水面。老人看见鱼在跃起,知道自己钓到了一条从未见过的最大的马林鱼。太阳第三次冉冉升起时,这条马林鱼开始打起转来了。
老人感到头晕目眩,但他虽然几乎精疲力竭,终于还是把捕到的鱼拉得和小船并排在一起,并用鱼叉猛击这条马林鱼。然后把马林鱼捆绑在他那条小船的侧部。这条马林鱼比船还长两英尺。
一个小时以后,他瞧见了第一条鲨鱼。这是一条凶猛的灰鲭鲨。它飞快地游了过来,用耙一样的牙齿撕这条死马林鱼。老人用尽全力把鱼叉往鲨鱼身上扎去。
灰鲭鲨沉下去了,带走了鱼叉和绳子。它已经把马林鱼咬得残缺不全,鲜血直流。
之后又有两条加拉诺鲨,一条单独的铲鼻鲨,两条加拉诺鲨鱼,一大帮鲨鱼来袭击,尽管老人与他们一次又一次的战斗,但最终马林鱼还是没保住,被啃光了。
当他划进小港,马林鱼只剩下船旁硕大无比的白色鱼脊骨。老人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自己的小屋沉沉的睡去了。
当港湾的人们看见那副骨架时,都惊叹不已。
第二天早上,孩来看望老头,见到他疲倦得熟睡不醒时不禁放声大哭。
老头醒来后,孩子给他端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
两人相约过几天一起去打鱼,孩子说他还有很东西要学。孩子离去后,老头睡着了,他又梦见非洲的狮子。
课文节选的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是小说临近结尾的部分,也是小说情节的高潮,约占全书的六分之一。从书中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老人与鲨鱼的搏斗共分五个回合。
他被打败了吗?
快速浏览课文,注意以下的几个问题:
导读提纲
1.节选部分老人进行了几次搏斗?对象是谁?
2.老人各次搏斗的武器分别是什么?武器的
使用结果怎样?
3.老人是在什么样的身体状况下搏斗的?
斗争对象是什么样的?
4.老人不顾一切搏斗的目的是什么?有没有
达到这个目的?
小说节选部分共有五个回合:
第一个回合:与一条灰鲭鲨斗,鲨鱼被扎死,鱼叉、绳子被带走, 老人手受伤 ,大马林鱼被吃掉40磅。
第二个回合:与两条加拉诺鲨斗,鲨鱼被杀死,刀子钝了,老人手伤严重,大马林鱼被吃掉四分之一 。
第三个回合:与一条铲鼻鲨斗,刀子折断,铲鼻鲨被杀死。





第四个回合:用短棍击退两条加拉诺鲨,手痛得厉害 ,大马林鱼半个身子被咬烂。
第五个回合:与群鲨斗,短棍丢掉,舵柄折了,老人极其疲乏,简直喘不过气,大马林鱼仅剩残骸。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攻击者
数量
老人作战工具
结局
鲭鲨
一条
鱼叉
绳子
鲭鲨被扎死,鱼叉绳子被带走大鱼被吃掉四十磅。
加拉诺鲨
两条
绑着刀子的桨
杀死两条星鲨,大鱼被吃掉四分之一。
铲鼻鲨
一条
绑着
刀子的桨
杀死鲨鱼,刀子被折断。
加拉诺鲨
两条
短棍
鲨鱼受重伤,大鱼的半个身子都被咬烂了。
鲨鱼
成群结队
短棍、舵把
大鱼只剩下残骸。
犁头鲨鱼
老人:
年老体衰 精疲力尽
双手受伤 脚部受伤
没有食物 寒冷饥饿
缺乏武器 孤立无援
浑身疼痛……
鲨鱼:
接二连三
成群结队
凶残强悍
狡猾贪婪
可怕……
对比——力量悬殊的对抗
老人在什么状况下
与鲨鱼接二连三进
行搏斗的?
斗争对象是什么样的?
对比反衬老人的勇敢沉重机智(永不言败的精神)
明确:捕到鱼,并顺利返回,能卖个好价钱,养活自己,还是为了自尊。他充满自信,却没有达到目的。
4.老人不顾一切搏斗的目的是什么?有没有达到这个目的?
5.在这一过程中,老人又有没有后悔动摇过?
明确:他动摇过后悔过,甚至希望这一切是梦,但那只是一眨眼的念想。他马上又投入战斗
“人不是为了失败而生的”,“你尽可能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你认为桑地亚哥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他一面注视着鲨鱼游到近前,一面准备好鱼叉,系紧绳子。(4段)
动作、神态 ———沉着冷静
(我没法阻止它攻击我,但是也许我能制服他。(5段)
心理———清醒自信
“别想啦,老家伙。”他又放开嗓子说,“还是把船朝这条航线开去,有了事儿就担当下来。(13段)
语言、心理 ————敢于担当,直面问题




(12段)“但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
语言、心理———永不言败、刚毅
(15段)想点开心的事吧,老家伙”他说,“一分钟一分钟过去,离家越来越近了。丢掉了40磅鱼肉,船走起来更轻快些。”
语言、心理———真实、乐观积极
(35段) 他那褐色……老人把绑……
(36段)老头放松了帆脚索,让船横过来,露出船底的鲨鱼。
……
动作描写 ————沉着机智勇敢
(34段)“呀!”老头儿说“加拉诺,来吧,加拉诺鲨。”
语言、心理描写————勇敢、 无所畏惧
(71段)“跟他们斗,”他说“我要跟它们斗到死。”
语言、心理描写————永不言败
(84段)他把舵把从舵上拽掉,用它去打,去砍,两只手抱住它,一次又一次地劈下去,但是它们已经蹿到船头跟前去咬那条死鱼,一忽儿一个接着一个的扑上来,一忽儿一拥而上,当它们再一次折转身扑来的时候,它们把水面下发亮的鱼肉一块一块地撕去了。
动作描写————勇敢执着 永不放弃
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日子。走运当然是好。不过我情愿做到分毫不差。这样,运气来的时候,你就有所准备了。不过话得说回来,没有一桩事是容易的。
“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现在不是去想缺少什么的时候,该想一想凭现有的东西你能做什么。
人不抱希望是很傻的。




桑地亚哥是个怎样的人?(人物形象分析)
硬汉形象特征:
人物形象
圣地亚哥是一个面临厄运甚至绝境 永不屈服 永不放弃……的硬汉子形象!
孤独
贫穷
顽强
坚韧
自信
乐观
运气差
年老体衰
不屈不挠
非常能吃苦
坚强、刚毅、勇敢,能无畏地面对痛苦和死亡。无论情况多么严重,困难多么巨大,死亡多么可怕,他都不失掉斗争的勇气和决心。体现了人的自尊自强、永不言败的巨大精神力量。
他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了的英雄。
桑地亚哥
老人实现了他的愿望,捕到了鱼,但是,尽管他费尽力气,勇敢搏斗,但是最终的结局,得到的却是一副残骸。有人说,老人成功了,有人说,老人失败了,你认为老人到底是失败还是成功?你如何看待桑地亚哥的失败?
失败者,奋斗两天却一无所获;成功者,老人在不断的挑战中,战胜自我,精神上的胜利者。
一个胜利的失败者
一个失败了的英雄





你如何看待桑地亚哥的失败?
“硬汉”精神
失去过武器,但从没放下过武器
即使看不到希望,也尽力面对
不空想,勇于担当





“硬汉”精神
积极行动,务实
决不屈服,渴望胜利
坦然承受结果





这是主人公的内心独白,也是小说的核心精神
生动地揭示了桑地亚哥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追求,也是作者海明威的思想观与价值观的反映。
这句话意味着,人生的使命是奋斗,是与命运做不懈的抗争。
硬汉的形象
在“武器”简陋、孤立无援、鲨鱼轮番来袭的情况下,老人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的抗争,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永不言败,勇于面对暴力和死亡的“硬汉”形象。
黑格尔说过:
人格的伟大和坚强的程度,只有借助矛盾对立的伟大和刚强的程度才能衡量出来。
小说中的大海和鲨鱼象征着与人作对的社会与自然力量,而老人在与之搏斗中,表现了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不失人的尊严,虽败犹荣,精神上并没有被打败。小说以“老人与海”为题,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人不可被打败的精神。
可以说,这样一个形象,完美的体现了作者所说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的思想。
题目解说
作者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刻画这一人物?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内心独白)
对比衬托





人物描写的方法:
老人:
年老体衰 精疲力竭
头昏眼花 右手受伤
左手抽筋 没有食物
缺乏武器 孤立无援
鲨鱼:
接二连三
成群结队
凶残强悍
对比——力量悬殊的对抗





写法探讨:
1、对面落笔
探讨写法2:写实的写法
首先,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并没有将英雄形象神化,从物质和力量的角度来看,他并非神圣和不可战胜的。他顽强、自信,但也能充分认识到对手的强大和斗争的艰难。比如,文中写到老人刚杀死了一条鲨鱼而疲惫不堪时,忽见另两条鲨鱼又袭来了,“‘呀!’他嚷了一声。这个声音是没法表达出来的,或许这就像是一个人觉得钉子穿过他的手,钉进木头时不由自主发出的声音吧。”“‘星鲨。’他高声说。……”当老人上岸后,拖着疲倦的身子由岸边回到他的窝棚,路很近,可他不得不一连歇了五次。这些描写都真实地反映了斗争的艰苦。也正因为这样,才更好地表现了主题。
探讨写法3:心理描写(人物内心独白)
作家往往借助人物的独白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有时由老人说出口,有时由作家交代。这类心理描写构成作品的主干。正是这些有声无声的独白,将人物在悲壮的拼搏过程中的心路历程生动、完整地记录下来,同时也便于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样的独白,既能很好地揭示题旨,又能使人物形象真实丰满。
技法迁移
运用独白式心理描写的三原则:
①应写特定人物在特定环境中产生的特定的内心独白。
②只有在关键的情节、动作出现时,才伴之以必要的内心独白。
③内心独白,要努力表现人物细微的感情波澜和复杂的变化过程。
独白是人物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言为心声”,因而独白最能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在面对挑战时,老人不断说 “想点开心的事吧,老家伙。”“你想得太多啦,老头儿。”“但是,只要我有浆,有短棍,有舵把,我就一定要想办法去揍死它们。”“我要跟它们斗到死。”这写都写出老人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展现出他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
人物独白也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如在第一次和鲭鲨搏斗之后, “‘它咬去了大约四十磅。’老头儿高声说。他想,它把我的鱼叉连绳子也带去啦,现在我的鱼又淌了血,恐怕还有别的鲨鱼会窜来呢。”这就意味着,老人失去了有杀伤力的反击武器,更预示着,他将面对更多的搏斗。第二次搏斗后,老人说:“然后把你的手弄好,因为还有麻烦的事儿还没有来到呢。”第四次搏斗后,“没有一件武器,怎么去对付它们呢?”这些独白,反映出老人对现状的理智分析,也推动了情节的进一步发展,暗示老人将面临一个接一个的挑战。
小说中的独白还能突出中心,表达主题。如说:“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是桑地亚哥的内心独白,也是小说的核心精神,它生动地揭示了桑地亚哥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追求,也是作者海明威的思想观与价值观的反映。这句话意味着,人生的使命是奋斗,是与命运做不懈的抗争。人生下来虽然面临种种自然与社会的挑战,也许这些挑战强大到足以把人的肉体消灭,但一个人只要保持旺盛的斗志和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不屈服的精神,人就永远是胜利者。
文中大量人物的内心独白,它们忠实地记录了桑地亚哥的内心活动,写出他在海上漂泊的这几天的心态,真实地再现了老人的思想与感受。这些内心独白不仅深刻揭示了主人公那内心的自豪感、坚毅以及寻求援助的孤独感,而且闪烁着深邃丰富的哲理光彩,丰富了小说的思想,构成小说的重要特色。
知识链接:
作业
这部作品中有许多充满人生哲理的名言警句,请摘录一句,并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写出自己的感悟。
学以致用
越野滑雪
【美】海明威
(2020年全国卷Ⅰ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签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描写滑雪的段落多从尼克的角度来写,要么侧重他本人滑雪时的感受,要么通过他的眼睛来观看乔治滑雪的姿态,虽多次描写而无雷同之感。
B.小说的多个细节描写突出了客栈的破败和黯淡,与白雪皑皑的山间峡谷形成鲜明对比,小说氛围由此发生变化,情节也由此发生转折。
C.小说插入了对喝酒的瑞士人、客栈女招待、伐木工人等人物的描写,这符合主人公在客栈小憩时的观察,也为小说增添了更真切的故事背景。
D.小说主旨与《老人与海》较为接近,都是通过描写人挑战大自然或者投身不甘平庸的冒险生活,来塑造海明威式的“硬汉”形象。
D
D (年轻人不甘平庸的滑雪冒险与《老人与海》中“硬汉”形象不同)
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栈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
参考答案:①两位主人公滑雪酣畅淋漓的快感逐渐淡化,“也许我们再也没机会滑雪了”即将分离,依依不舍,难免产生曲终人散的失落之感。
②“我们一定得滑”“我们要去滑,没错。”又表现出二人再次相约滑雪的强烈愿望和坚定决心。
③两人并未明确相约的时间地点等细节来看,两个人都知道再相聚滑雪将被现实阻挠很难实现,“说定了可一点也靠不住”心情有些惘然。
(从人物的语言描写中体会他们心理感受的变化,结合语境适当进行分析)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参考答案:①小说的情节是两人越野滑雪及在小客栈的逗留,这只是小说“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②通过小说已有的情节安排,可以推测出其背后隐藏着更为丰富的内容,尤其是两人在滑雪之外的生活;③这种情节安排使小说大量留白,引人遐思。
(首先明确海明威“冰山”理论的意思,再梳理故事情节安排,分析其大量留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