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结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中国结艺》选自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下劳动和技术专题读本七年级下册,根据宁波市学校教育的实际所编写。 结饰制作艺术,是利用一段或两条以上的绳子进行缠绕,穿插后拉紧而成的扣或结。要求学生首先利用最简单的结形配上适当饰物的造型变化;然后利用其他更多材料,根据学生所制作的盘长结的特点进行造型变化。
[学生分析]
初中学生充满了好奇和求知的欲望,大多具备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喜欢动手制作,渴望获得成功。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活动、探索、体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自信和快乐。
[设计意图]
中国结渊源久远,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经过几千年时间,绳早已不是记事的工具,它从实用绳结技艺演变成为今天精致的艺术品。本活动除了弘扬这一民间艺术外,更主要的是希望学生在学习制作的过程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丰富经验,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与人合作、勇于创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盘长”这一传统图案。初步了解我国独特的中国结文化。了解中国结的编制原理,学会阅读操作示意图。了解材料属性,学会选择合适的材料。掌握二回盘长结的制作技术。学会使用编制绳结的辅助工具。发展学生技术思维、技术应用、技术创新、技术评价等技术素质。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形成利用网络获取相关信息和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初步掌握操作技能学习和技术评价的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技术交流;以行引知,以知导行,让学生走进社会和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3、态度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技术、热爱传统文化、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经济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审美意识等与技术相关联的基本意识;引导学生对中国结这一传统工艺门类形成积极持久的兴趣,形成传承民族传统工艺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对“盘长(结)”文化内涵的理解;二回盘长结编制技术的掌握。
2、教学难点是编制结体美观、耳朵大小匀称的二回盘长结。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和多种式样的结饰作品等;学生课前搜集各种结饰的图片或资料,准备不同颜色的丝线、剪刀等物品。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景 引出课题
播放课件,出示2008北京申奥委员会的申奥会徽。
提问:申奥委把这个图案作为申请2008北京奥运会的会徽有什么含义?
学生回答,总结:该图运用奥运五环色组成五角星,相互环扣,同时它又是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品“中国结”的象形。五星,又似一个打太极拳的人形,以表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精髓。
引出课题:中国结
教师展示实物中国结,问:“中国结美吗?”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中国结的造型及结构。让学生欣赏各种中国结的美。)
[启发学生认识中国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小组活动总结
1、 交流、总结
课前我分了好几个小组,让大家去上网、上图书馆或其他的办法,去收集一些有关中国结的资料或图片。下面各学习小组先讨论自己收集的中国结的资料,进行整理,相互交流,总结。如果你有一些问题想知道,但却没有找到,你可以提问,看看其他小组的同学能否帮你。
2、 反馈
我先提第一个问题:“谁能介绍一下中国结?”
一小组回答:中国结是中国特有的民间手工编结装饰品,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结”在中 国文化中代表着亲密、团结。
师:“关于中国结,你们还有其他问题吗?”
生问:中国结的由来?
生答:结绳记事,实际上是“结”在人类发展史上曾有过的另一重要作用。东汉郑玄在《周易注》中道:“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可见在远古的华夏土地,“结”被先民们赋予了“契”和“约”的法律表意功能,同时还有记载历史事件的作用,“结”因此备受人们的尊重。
生问:中国结的特点?
生答:每一个结从头到尾都是使用一根丝绳通过结、穿、绕、缠、编、抽等多种工艺制作成的饰品。
生问:中国结的种类?
生答:基本结有纽扣结、双环结、双联结、团锦结、祥云结、盘长结等17种。
(学生提问。教师板书学生的问题:中国结的历史、由来、特点、种类等。) 看来,大家的课前调查工作开展的非常仔细,调查的内容非常的详细,小组内成员之间合作的也非常默契。
(新课程理念强调“知识与技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机的设计思想。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学习技术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问题,收集与处理信息,技术设计与创新交流等能力。为此,应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信息收集能力、资料整理能力、交际能力等,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三、制作
1、 前提
我们已经了解了中国结的有关知识,那么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做一做啊!
生答:想。
师问:有同学会编中国结吗? 生答:不会。
师:可能有些同学认为编中国结很难,其实并非如此,每一件事只要我们认认真真的去做,就一定能做好。就象我让大家寻找中国结的有关资料,大家都做的非常好。那你们有信心编好中国结吗?
学生兴趣好涨,响亮的说好。
[启迪学生树立自己动手、战胜困难、勇于创新的坚强意志。]
2、材料和工具
彩色的丝质绳子和双面胶。
3、学做中国结的基本结很多,平时看到的中国结是几个基本结的组合,我们只有学会了基本结,就能编制其他形式的中国结。今天我们来学习最基本的——双联结。采用四人一小组,合作研究制作双联结,看哪一小组最先把这个结打出来,而且又好又快。制作时根据课本中的编制顺序图(图如下),同学们自己研究。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在这一阶段,我认为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感悟新的知识,自己去获得结论。必要时,教师再传授技能知识。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个学生都想做的最好。]
4、评价
展示学生的双联结,挑选出最好和做的最快的作品。指出做的最快的作品的缺点。指出我们在做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做的好,其次是做的快。请做的最好的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打结的过程,使全部学生掌握双联结。
[学生具有很强的表现欲,让他当小老师,可以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他学生在他的影响下,也想欲欲一试,使探究能力进一步提高。]
四、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大家了解了有关中国结的很多内容,而且还学习了一种基本结——双联结。最难能可贵的是大家互相帮助、积极动手,这种精神值得今后继续发扬。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另一种基本结——盘长结,希望大家先去找找有关盘长结的资料,并且去做一做,盘一盘。
[教学反思]
1、本项目教学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结合,充分考虑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空间,通过收集中国结的资料,上网查询中国结的特点、历史、由来等一系列活动,学生不仅仅学到了怎样制作中国结,以及中国结应用等,并动手编织了基本结。更可贵的是学生通过活动感受到中华民族历史的辉煌,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2、课程改革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课堂结构发生变革,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活了起来。真正体现劳技课的一大特点:“精讲多练,注重实践”。劳技课也应是多种教学方法的集中反映。
3、在活动形式和过程中更多地注意让学生动手尝试、主动研究和积极探索。使学生经历一个提出问题、研究与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学生制作的作品质量不断的提升,这才是综合实践教育的真正意图。
4、在劳技课中学生的劳动必需有思想的、有创造性的。这就需要提供充分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去思考、去发挥。教师要摆脱手把手地教,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改进自己想法的欠缺,去感受通过脑力劳动获得的那一份成功的喜悦,让学生确实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激活了课堂气氛,学生学得愉快,知识收获也很多,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多种能力得到了提高。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中,要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安排不同的方法或操作程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因为先进的教育意识和教学手段,都离不开教师的实践。所以教育的发展趋势要求教师要更新观念,加强自身学习,能够从单纯的技能、技巧传授,提高到对学生创新能力。